?

沒有誰想做“壞”老師

2019-10-16 05:58俞正強
人民教育 2019年8期
關鍵詞:師德師師德公平

俞正強

一般來說,沒有多少老師愿做一個“壞老師”,按照這個邏輯推下去,似乎師德師風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但現實的情況卻要復雜得多,一個人從業的主觀動機、對自己的認識以及周邊現實環境的影響,都會改變他對工作、對學生、對學校的感受和態度,進而表現在他的師德師風上。所以,解決師德師風問題比想象的要復雜,在我看來,除正向引導外,還要切實解決教師內心的感受問題,或改變他們的認識,或改變他們從業的外部環境。當心結拿掉,一個積極的心態就可能會出現,師德師風問題也就更容易得到改善。

教師心結的四大類型

類型一:心中有氣

教師也是凡人,要求所有教師都寵辱不驚是不現實的。讓教師們“心中有氣”的最大原因還是校內的不公平,把涉及教師個人利益、名譽的每件事都做公平、做透明,是解決這類心結的根本方法。很難想象一個內部分配不公的集體能夠有團結進取的精神,成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也一定不會很高。

在所有不公平中最攪動人心的還是工作量的不公平與考核的不公平,因為它會直接影響到收入的不公平。為解決這個不公平,我們學校制定了《基本工作量制度》《課時銀行制度》《底線考核制度》《校事報告制度》,通過這些公平、公開、透明的制度,教師們的心中之氣會消散很多。

比如,我們的“課時銀行”做法就解決了不少教師的“心中之氣”。在以往,請人代課是個問題,沒人愿意去做,教務主任也會很頭疼。于是就誕生了一些土辦法,比如專門安排年輕教師代課,校內不管誰有了急事都要由年輕教師頂上去,導致年輕教師心中就有了氣,希望自己快快變老,可以擺資格,有了資格便可以不受欺負。這看似有道理的做法背后就隱藏了不公平,讓部分教師心中有了氣。正是這些看似并不起眼但卻關系到個體利益的諸多小事,造成了一個集體的不團結,影響著師德師風。這時我們不能再向年輕教師宣傳“顧全大局”“年輕人就該多鍛煉自己”的觀念,而是著手從制度上解決不公平,哪怕很微小的不公平。

于是就有了“課時銀行”制度,包含教師存入課時和支出課時兩部分。所有代的課都可以成為自己請假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會考慮教師年老身體狀況下降的因素,作出明文規定。公平的做法要考慮到所有人,要考慮到所有情況,還要公開、透明。今天,正是有了這個制度的明示,不占便宜、不添麻煩成了教師們的一個基本觀念,一種體諒他人辛苦、替大集體著想的風氣也流行開來。

可能我們都忽略了,一所學校風氣正的基礎其實是公平,這也是師德師風的真正基點。一個團隊內成員的“心中之氣”少了,氣順了,心情也容易好,對學生也自然會好起來,這樣就更容易做一名好老師。

另外,除了群體性的“心中之氣”外,個體性的心中之氣也需要學校干預,這主要通過個別談心等方式來解決。比如有的老師因為拆遷有了氣,有的老師因為家長的不當舉報怪學校不夠仗義而有了氣,等等,學校都要有專人進行談話,談話人可能是年級組成員,也可能是工會代表、黨支部或教研組的教師,是與他關系較近的人,要盡可能疏導教師的情緒。很多情況是學校解決不了的,但一種關心的態度卻可以讓人感到溫暖。

很多時候,師德師風工作就是把教師的“心中之氣”放掉,氣順了,師德師風自然也會好起來。

類型二:心中有怕

在學校中,常有一批教師會表現得對工作很不在乎,聽之任之,不負責任;也有一些教師為了提高成績而走旁門左道。這兩類教師都是典型的師風差的例子。其實,這兩類看似不同的教師,背后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水平不高,卻又要面子,于是做出一副“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不在乎”的樣子,或者拼命擠壓學生的時間,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提高分數。

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想做好教師工作的,只是苦于找不到水平提升的通道。對于這類教師,千萬別再嚇他們了,什么末位淘汰,什么考試排名,都會把他們逼到為自我保護而不惜傷人或者徹底撒手不管的境地。

要給這些教師一種職業安全感,要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要去幫助他們找到水平提升的通道。我們的對策是制定《考試反饋制度》《教師專業專人輔導制度》《教師專業勵志獎制度》,把教師的專業恐懼引導到專業努力上來。

比如,我們的《考試反饋制度》就有這種作用。

現在的小學經常處在“取消考試”與“統一考試”的糾結中。取消考試好嗎?沒了考試的檢驗作用,那些工作不認真或能力低下的教師就更容易混日子了。統一考試好嗎?統一考試了,要不要公布統測成績?不公布吧,起不到激勵作用;公布吧,又把教師們擠到了死抓分數的老路上,而這條路就是在比誰更狠,誰狠誰的分數就高。在這種“軍備競賽”的狀況下,師德也就無從談起。

怎么辦?我們的辦法是堅定統考信念,改善反饋辦法。堅定統考信念,就是把考試做規范,要理直氣壯地考試,考試是有效的督促、評價手段。改善反饋辦法,就是重新定義優秀與良好。先看下圖:

優的標準定義為年級平均分±3分,良的標準為年級平均分±3到±5分之間。

這樣,我們把優秀的定義從原來的前百分之幾調整為年級平均分的±3分之間,并且與家長形成共識。良好則從原來的一個區間段調整為兩個區間段,分數太低會得到警醒,分數太高也會得到警醒,并計入考核結果。

原先,部分優秀教師因為有充分的抓分經驗,特別害怕平行班的教師超過自己,所以絕不會把經驗與同事分享。經過“優”“良”的重新定義,現在他們會把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因為自己一個班分數太高了,反而會到達良的級別,于是他們就有意愿去提升同年級其他教師的水平了。學校以往也有一些拼命占用學生時間來取得分數的教師,如今他們也會作出調整,多給學生一些自主時間。

有時,一些師風師德問題很可能是嚴酷的師師之間“軍備競賽”下自我保護的產物,在那種利益攸關的緊張狀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僵化的,只有一個目標的狀態會讓人不自覺地放下一些表面上“無用”的東西:耐心、愛心、友誼甚至是道德準則。給予教師更多業務上的寬容,幫助他們提升能力,讓評價的督促作用保持在相對合理的區間,人際關系就會變得寬松。這時,只要人品不是很差的教師慢慢都會找回做教師的初心,有充分的愛心和耐心,愿意提升師德師風水平。

類型三:心中有私

人有私心很正常,但若自私到了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所得要超越付出,這時學校的風氣就完了。

自私泛濫的表現是希望名和利都與自己有關,若與自己無關,則會理直氣壯地采取一些補償性行為,這些補償性行為則通常是師德師風低下的表現。

對策是什么?首先學校要充分保護教師的應有利益。其次,學校內所有利益的獲得都要有全體教師認可的程序與標準。為此,學校制定《金師附小優秀教師基本要求》《年度考核基本程序》《教師職稱職級兌現排序辦法》《學生學習榮譽獲得辦法》等。

下面專門談談《學生學習榮譽獲得辦法》。

一般情況下,小學家長對孩子是否評上三好學生都會十分在意。由于一般評比名額控制在15%-20%之間,一個班也就6-8個名額。因為這個名額,班主任就有了一定的權力,有的家長就會“意思意思”,潔凈的校園便開始受到污染。

教師由于有利益上的獲得,難免會有投桃報李之念。當這種情況變成普遍情況之后,就算一位十分正直的班主任,孩子沒評上的家長也會說班主任是收了禮物偏了心。

為此,我們開始了學生學業榮譽的改革,變評比制為達標制。具體做法如下:

全班師生包括家長一起制定本班的三好學生標準,在開學初就讓家長、學生明白,標準都是具體的行動細節,可觀察可評判。日省、周評、月考,每天放學前都用10分鐘反省一下自己做到沒有,記錄下來,一周評議,一月鼓勵。一學期下來,凡是都做到了就是三好學生,名額不限,受學校表彰。

這樣,學生的榮譽達標可視化了,家長再也不用為孩子的榮譽與教師搞所謂的關系了,也不會有沒評上的學生懷疑老師搞“腐敗”了。給教師一個干凈的班級環境,同時也給孩子一個信念:只要努力,自己—定是三好學生。

這樣的辦法,同樣也延伸至教師教學榮譽的獲得,最后形成教師的一個信念:在學校里所有關于名和利的獲得,都只與自己的努力有關。我們還要讓教師堅信,每一位教師的利益不會無端被傷害,他們合理的“私心”不會被剝奪。

在此基礎上,學校組織專門的活動,讓教師們體會關懷人帶來的樂趣。比如“心愿天使”活動、“拼班感恩獎”活動、“干貨獎”活動、“年度感謝”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傳揚那些關心同事、幫助學生的點滴事情,從而把關心人、幫助人的價值觀念傳達給每個人。

類型四:心中有厭

與一個惹人嫌、討人厭的同事一起工作,工作狀態肯定會受影響;在一個惹人嫌、討人厭的領導下面工作,也不可能做得多出色。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學校的教師開會,會風是有問題的:遲到的、看手機的、交頭接耳的,甚至睡覺的,等等。一位教師在班級里整天教育學生要認真聽課,自己開會卻如此不堪,這能算師風好嗎?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很多學校都會有關于教師開會的制度:比如點名考核,安排遲到席;再比如手機信號屏蔽,內容提問,等等。

事實上,教師開會的不良表現,很多是因為這個“會”惹人嫌、討人厭。會好不好,有沒有價值,教師們會有一個評價,一個有價值的會自然能夠吸引教師的注意力,因為冗長和無聊而打盹,這與教師課上得失敗一樣,往往是會議本身的價值不足造成的。

所以,有上述表現不能輕易就作出教師不遵守紀律、不尊重領導這樣師德師風上的歸因,反而是應該想辦法把教師會開得生動有趣,開得更有必要。讓教師在開會過程中有收獲、有體驗、有意思,這樣教師自然不會睡覺,不會只盯著手機了。

那么,怎么樣把教師會開得生動有趣呢?我們的做法是:

讓教師會成為與教師平等的“交流會”。學校各項制度出臺前、重大決策制定過程中,在教師會上都要對教師如實匯報。真正把教師當作學校的主人,讓教師對學校的事情有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這樣平等的會,教師不會煩。

讓教師會成為“故事會”。故事是人與人之間建立連接最輕松的方式,是理念傳播最便捷的方式,也是人類最高效的記憶方式。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我們在每周的值周講評上,都要求值周領導說一周內所看見的關于學校教師與學生的故事,通過故事的宣講,讓教師之間的正能量得到宣揚,從而激發更多的正能量,慢慢地,學校就會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正能量磁場。

其實,惹人嫌、討人厭的會議只是一個表象,它折射出來的是一種官僚主義、不平等的管理文化。就像教師并沒有把學生擺在自己工作的正中央一樣,如果學校的管理工作沒能把教師放在重要位置上,物化教師的作用和價值,把教師只當作實現學校發展和校長任內目標的工具,那么教師的“嫌”與“厭”情緒就會產生,他們的工作價值就只淪為了掙錢、應付檢查,沒有價值感和自我實現感。在這種狀態下工作,自然師風師德也就無從談起。

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基本原則

以上只是我們的一些感受和體會。在改進師德師風的工作中,具體做法可能會不同,但還是有一些原則可循。

原則一:垂范原則

校長一定要廉潔。沒有廉潔打底,所有的師德師風建設都是空的,教師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校長在這上面絕不能有半點瑕疵。

校長一定要多干活,信任是干出來的。一心—意為學生、一心一意為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才是有本之木。

校長一定要有胸懷,懂得包容,不記仇,不記恨,只做事。

校長一定要善于講教師的故事,發現教師的好,將好故事講給大家聽。這十分重要。當地里長滿莊稼時,雜草便無從生長了。

原則二:信任原則

無條件相信教師是好的,哪怕現在有這樣那樣一些缺點錯誤,也要相信教師本來是好的,將來一定會好的。只有相信教師是好的,學校制定的制度、組織的活動才會有溫度,才會有耐心等待教師的發展與進步。

信任原則,使我們總是去發現教師好的方面。若不信任教師,則會導致我們總是懷疑他們,總是盯著缺點,負面、緊張的關系早晚會出現。

原則三:底線原則

師德師風建設不必過多關注那些師德高尚的教師,要更多關注那些師德低下的教師。如果將教師比作水體,師德高尚的教師如同船,只有水位抬高了,船才會更高。

通過底線原則,學校能夠把師德高尚的教師為少數人,變成師德低下的教師為少數人,從而向處于底部的教師傳遞出一種壓力。如果學校里師德好的教師為少數人,那些師德不足的教師就會心安理得,師德好的人反而不好意思了。隨著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深入,不斷提高底線標準,意味著師德師風建設成就的不斷取得。

再有,師德師風建設的標準不能太高,要以大家都能接受為原則。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積跬步以至千里。

原則四:獲得原則

師德師風建設—定要讓教師有獲得感。比如,只要教師付出了努力,孩子就會有積極的變化,要向教師們傳達:這就是一種最切實的獲得,最能體現教師的價值。只有在這種獲得中,教師才有樂趣參與,他們樂于參與才能成為師德師風建設的主體。

講到師德師風建設,我們馬上就會想到師德報告、師德演講、師德責任書、評比師德楷模等,這些方法對不對呢?顯然是對的,但還不夠。校長的重要作用首先是要解決自己的師德師風問題,讓自己成為師德師風優秀起來的那一顆星星之火;然后體現在解決好教師身邊的每一個小問題上,不要無視教師的感覺。而師德師風建設,不是刮一陣風,不是寫一堆演講稿,不是虛的,是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金華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程路

猜你喜歡
師德師師德公平
致良知與師德
謹防師德師風失范
江永:“碼”上舉報 師德師風問題
愿你金榜題名,更愿你被公平對待
笨柴兄弟
師德淪喪者不配為師
淺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必須公平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師德“紅線”持續發力還需多方努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