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學習課程:引導學生由“做題”向“做事”轉變

2019-10-16 05:58孫寧王淑英
人民教育 2019年8期
關鍵詞:做題憲法智慧

孫寧 王淑英

河北保定師范附屬學校(以下簡稱“保師附”)是直隸第一所官辦新式學堂,新時期學校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開放融合的主題學習課程體系,在育人路徑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繪制主題學習課程的目標與價值圖譜,把目標轉化為實際的課程實施效果

在課程建設中,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也是課程之魂。那么,如何將立德樹人自然融入課程建設與課程實施之中?

保師附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注重目標導向,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融入。具體做法是,理順國家目標、社會理想與個人修養的邏輯關系,傳承“盡本分,盡本能,求發達”的校訓文化精髓,鮮明地提出課程應該承擔起塑造學生品格與價值的任務,并校本化為“高潔挺立社會、服務國家民族”,繪制了主題學習課程的目標與價值圖譜(見下頁圖)。

如何把育人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育人全過程?學校構建了主題學習課程體系,通過三個維度落細落實,把目標轉化為實際的課程實施效果。

一是國家課程主題化、生活化、實踐化,重構融合式課程體系。如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家鄉,每篇文章都體現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把《騰飛的保定,可愛的家鄉》作為項目主題,分“知保定”“愛保定”“頌保定”三個模塊,設計了“保定歷史知多少”“保定作家我熟悉”“我的家鄉我建設”“騰飛的保定我贊美”等活動線索,學生變身博物館講解員介紹家鄉歷史,走進荷花淀誦讀美文,基于現狀提出環境改善建議,暢想家鄉未來發展,從情感和理性兩方面引導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

二是主題學習融人“六大教育”載體,對接學生品德發展。將“我們是誰”主題融入自主管理生活教育,從行為規范做起,培養學生自主、自理、盡責;將“世界如何運轉”主題融入發明、創新、品格教育,從建筑看世界,培養多元視角;將“我們如何組織自己”主題融入實現價值、公民素養教育,培養正確使用網絡、和諧生活的理念;將“我們如何表達自己”主題融入仁愛、互助、愛的教育,修習語言藝術、繪畫藝術、表演藝術等表達自己的“愛”;將“我們身處什么時空”主題融入走向未來領袖素養教育,追根溯源,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分析力、創新力;將“共享地球”主題融入文明、包容、理解教育,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非遺小傳承人。

三是開發超學科、跨學科課程,通過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項目研究和問題化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例如,七年級在開展“共享地球——科學與技術創新”主題學習時,圍繞“科技創造成果的應用與未來智慧城市系統之間的聯系”進行探究,完成了制作智慧保定城市系統模型的任務。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提出了以下三類驅動問題:(1)事實性探究題。例如,全球有哪些智慧城市,它們是怎樣運行的?有哪些科技創造成果影響著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2)概念性探究題。例如,智慧城市具備哪些特點?人類如何運用自己對科學原理的理解及科技創造改變城市系統以適應自己的需要?(3)辯論性探究題。例如,智慧城市一定能提高人的幸福指數嗎?智慧城市能滿足所有人群的需要嗎?學生通過分組探究、調查訪談,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制作了智慧停車、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排水、智慧旅游等智慧城市系統,為市政府建言獻策,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勤于思考、及時反思的積極性。

主題學習課程的實施:由“做題”轉向“做事”:由“解題”轉向“解決問題”

主題學習課程的具體實施可以總結為“五步六環”。

學校制定了《九年一貫優秀創新人才核心素養行動綱要》,明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素養指標和實施方案。制定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規劃》,明確了各學段跨學科項目主題學什么、怎么學,評什么、怎么評。每個主題基于真實生活情境建立課程模塊,每個模塊按照“頂層設計素養目標——課程課堂深度融合——特色環境營造氛圍——主題活動引領深化——社會實踐多元聯動”五個步驟進行。

對于課程實施者而言,可以進一步細化為六個環節:

一是概念引入。確定學生的(學情)已知經驗;積極鼓勵吸引各種學習風格的學生;允許學生參與項目計劃;為下面的探究學習進行鋪墊,提供學習支架。

二是搜集資料。使用多樣化資源;開始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形成深層次問題;開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主題;為學生提供形成性評估機會。

三是分析整理。給學生提供分析和解釋他們所探究到的信息的機會;為了推動學習走向深入,要進行及時反饋;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理解。

四是深入探究。提供更多有關單元主題學習的探究資料;允許學生單獨學習或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形成初步的學習成果總結。

五是得出結論。要求學生撰寫學習報告;鼓勵學生使用綜合、對比分析、評估、批判等高級思維技能;讓學生進行自我評估。

六是反思行動。學以致用;對學習活動進行形成性評價;作出改進學習的針對性反饋。

以初中部“信仰的力量——弘揚憲法精神”跨學科項目主題學習為例。

該項目主題主要致力于三大培養目標的落實:育人培養目標指向“責任擔當的行動者、獨立思考的思想者、國際事務的參與者”;態度價值目標指向“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公平、愛國”;技能素養目標指向“研究技能、溝通技能、社交技能”。

在概念上,從全球背景引入公平和發展概念,簡單陳述探究說明:憲法的變化與國家發展及社會公平之間的聯系?;诖?,不同年級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點進行了不同的探究設計(見上表)。

七年級提出兩條探究線索:我國曾經制定過哪些版本的憲法?我國憲法有哪些內容、如何演變?搜集資料,找到新中國憲法發展的歷程。圍繞“人們對我國的憲法演變與發展是否了解”進行線上線下調查問卷,經過分析整理,采取行動,繪制憲法宣傳的宣傳冊,深入社區進行宣傳。

八年級提出三條探究線索: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憲法的主要內容;英美法日等國家憲法對本國的影響;國外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最新版)進行宏觀對比。通過搜集資料、問卷訪談、分析整理數據可以看出:完全了解憲法的人并不多,大多數公民沒有閱讀過憲法文本。因此我們要積極宣傳憲法,讓每個公民都意識到憲法的重要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深入探究,繪制思維導圖,以舞臺劇形式傳遞“增強法治觀念刻不容緩”這一觀點,肩負起宣傳憲法、傳承憲法精神的責任和使命。

九年級提出三條探究線索:憲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憲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憲法對生態文明的影響。通過資料搜集、頭腦風暴、調查訪談,小組合作深入探究憲法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學生以班會、社會實踐、走進阜平老區對口幫扶等多種形式開展行動。通過本次探究活動,學生運用所學憲法知識,認識、評價、解釋社會生活現象,感受憲法修改后公民生活環境的改變,提升了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培養了公共精神,提高了憲法意識。

主題學習課程通過開放的學習時空、開放的學習任務、開放的研究方式、開放的研究內容、開放的評價體系,實現了學習時間上課前與課中課后、課內與課外的融合,學習空間上互聯網與現場學習的融合,在學習方式上學與導、研、創的融合。而這種開放融合的主題學習課程育人,最終實現的是由“做題”轉向“做事”,由“解題”轉向“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系河北保定師范附屬學校)

責任編輯 冀曉萍

猜你喜歡
做題憲法智慧
道縣:學校憲法宣傳教育全覆蓋
做題做惡心
高考《不等式選講》考什么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報》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推進憲法實施
注重積累,大膽探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四部憲法
憲法解釋機制專題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