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枝裕和導演風格研究

2019-10-18 09:18陳昊
藝術評鑒 2019年17期
關鍵詞:敘事題材情感

陳昊

摘要:作為日本平成時期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大師之一,是枝裕和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熱情,在二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執導拍攝了十余部優秀的劇情片,獲得諸多獎項。影片立足現實主義,探討社會問題,以平民視角展現日本家庭日常生活,溫熱中含帶冷峻的審視,聚焦人性,關照生命。本文試以是枝裕和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部獲獎電影作品為研究對象,對是枝裕和導演風格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是枝裕和 ? 導演風格 ? 題材 ? 敘事 ? 情感

中圖分類號:J91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7-0155-02

是枝裕和1962年出生于日本東京都練馬區,1987年畢業于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1995年執導的處女作電影《幻之光》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奧塞拉獎,隨后拍攝的《下一站,天國》(1998)與《距離》(2001)都具有較強的實驗色彩,2004年拍攝電影《無人知曉》獲戛納最佳男演員獎,此后開始蜚聲國際,相繼創作《步履不?!罚?008)、《奇跡》(2011)、《如父如子》(2013)、《海街日記》(2015)、《比海更深》(2016)、《小偷家族》(2018)等影片,以極大的創作熱情與天才的導演智慧在二十余年的導演生涯中保持著密集而又高質量的產出。

相較于日本電影,中國臺灣的新電影運動對是枝裕和的影響更大,其導演風格深受侯孝賢電影影響,隨后在電視公司拍攝了關于侯孝賢與楊德昌的專題片。在早期創作經歷與偶像導演的共同影響下,是枝裕和立足于現實主義題材,關注社會現實,形成恬淡、舒緩、靜觀的獨特風格,影片以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溫熱向上的敘事風格見長,以底層人物的平民視角作切入點,同時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在影片中較多的保留下來,使得他的作品風格介于劇情片與紀錄片之間。靜觀的鏡頭竭力還原生活的細節,如水般的溫情灌注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之中,連貫敘事中潛藏的綿長情感贏得觀眾心理認同。

一、題材選擇:殘缺家庭

1995年,是枝裕和迎來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幻之光》。這部作品曾請侯孝賢導演指導,對生命的思考蘊藏在攝影機的凝視中。同屬對生命主題的影片還有《下一站,天國》(1998)與《距離》(2001),這兩部影片都具有較強的實驗性質,運用了大量紀錄片拍攝手法。2004年拍攝一部關于兒童題材的電影《無人知曉》,邁向以日本家庭為主的電影創作方向。影片是一則真實事件改編而來,1988年在東京一間房子里發現了一個孩子的尸體,以及三個像乞丐般的兒童,他們的媽媽遺棄了他們。14歲的大兒子帶著幾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過了近半年的時間,最終釀成了慘劇。當時在讀大學的是枝裕和在報紙上看到了這個事件,十多年后以此為藍本拍攝《無人知曉》。一開始就處于缺席狀態的父親使得母親這一角色在家庭中占據重要作用,而母親這一家庭成員之后的缺失導致一個悲慘的故事的發生。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家庭總是殘缺但充滿溫情,家庭成員的缺失盡管有所遺憾,但在波瀾不驚的鏡頭下潛藏的情感更加持久深沉。2008年電影《步履不?!吠瑯尤笔Ъ彝コ蓡T,本該成為醫生做父親接班人的大哥純平意外身亡使得平靜的家庭產生一絲裂痕,影片最后父母相繼去世,次子良多成為新家庭的核心,兩代人終于達成了和解。

是枝裕和的日式家庭電影似乎一直對不完整的家庭頗為偏愛,除上文提及的幾部影片外,《奇跡》中因離婚分居而對于弟弟來說母親角色的缺席;《如父如子》中親生子女的缺失與回歸;《海街日記》表現的是父親離開直至去世以及母親憤而出走的家庭狀況;《比海更深》則將故事置于父親去世的背景下。是枝裕和一直關注日本家庭中個體生存狀態與家庭間的互動,無論家庭成員中缺席的是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甚至是子女,都會造成不同人物情感表達的差異與錯位。

二、敘事手法:非戲劇化敘事

非戲劇化敘事是是枝裕和一貫擅長和堅持的,紀錄片出身的他善用長鏡頭表現生活的點點滴滴,基本遵循時間順序,在時間的消逝下帶動情節的發展。是枝裕和的電影里沒有太過聳動的情節,或者說他喜歡用輕描淡寫的手法來表現生活中的深層情感。家中無事發生,一切都是隱忍,只剩下時間的流逝,是枝裕和大量采用客觀中立的鏡頭語言巧妙地將日式生活與時間結合在一起,他擅長在影片中使用大量固定鏡頭,兼用長鏡頭來渲染情感、交代日常生活以及突出細節,很少采用主觀鏡頭或特寫鏡頭增加情緒,力圖淡化作者的主觀立場。是枝裕和曾在采訪中坦言,“我更愿意和對象保持距離,和他們共同分享這份空間與時間?!雹?/p>

影片《如父如子》中野野宮與齋木兩個家庭抱錯孩子,是枝裕和電影很少有這樣外顯的激烈矛盾,但他繼續用沉穩的敘事和細膩的刻畫娓娓道來,繼續以第三人稱視角觀察故事的進展,并采用平行敘事的方式將兩家人的碎片生活拼湊在一起。兩個家庭經過幾個月的磨合,終于把孩子換回來,期間穿插良多與自己父母和解的橋段,造成過去與現在兩代人之間的互相映射。在《無人知曉》中,阿明跑去和母親情人之一借錢。面對很可能是父親的男人,阿明并沒有情緒的起伏,就像是去見一個年長的朋友。導演也沒有玩弄氣氛與情感的伎倆,保持客觀中立的鏡頭,默默目睹事件的發生。是枝裕和從不在影片中對人物加以鞭撻,正如他自己所講的那樣: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導演也不是法官。②除開頭的倒敘之外,這部電影看不出任何技巧性,紀實的手法讓故事像水一樣流淌,是枝裕和的功夫體現在其中大量生動而巧妙的細節,比如不合腳的鞋,長長的頭發以及殘留的一抹指甲油。

是枝裕和的電影模糊了時間人物地點,故事也不再集中,松散的、碎片化的情節片段將電影分割開來,非戲劇化的處理手法淡化了敘事,詩化了生活,攝影機貼近生活卻從不加以干涉,如淙淙泉水流淌將生活娓娓來,沒有特殊的強調也沒有特殊的回避,生活就是這樣,不是戲劇卻韻味十足。

三、情緒書寫:綿延中的情感

除電影題材選擇的特定傾向與非戲劇化敘事手法外,是枝裕和習慣將情感內斂于細節的背后,這種細節既包括物品也包括瑣事,這些細節折射了情感的微妙變化并使得情感更加含蓄雋永。是枝裕和導演在電影中并不強調感情的力度,而是深度,情緒往往蘊藏在家庭中的每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中,經過歲月的磨洗再顯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在是枝裕和電影中,家庭的缺陷并不是以成員的回歸達到完整,而往往是需要情感去彌補。是枝裕和總是以大量瑣碎細節塑造生活,將情感埋藏在細節中,淡淡的情感隨著時間綿延愈發濃重,人物最終被情感所治愈。

日本是一個戀物的民族,影片《步履不?!分?,是枝裕和在故事里住了很多意象,這些看似家常里短的東西,其實都指向了人物的情感。母親堅定地認為多次出現的蝴蝶就是自己死去兒子的化身,去捉蝴蝶的身影讓人看的既心碎又感慨。這些細節如同回憶中的節點,處處透露著平凡家庭的歡樂與唏噓,讓人心生親近,感同身受。是枝裕和在訪談中談及《步履不?!窌r說道:“那部影片除了細節別無他物。細枝末節累加起來即是生活。這正是戲劇性之所在——在于細節。我在構建每一個場景時,都試圖添加細節——睡衣、牙刷,以及其他一些你會在一棟房子里找到的、有助于加深(觀眾對于人物的)情感的物品?!雹邸逗=秩沼洝防锍霈F的梅子酒、魚拌飯、煙火,都被注入了濃郁的人情氣息,暗合了女孩們對家庭的寄希和對親人的思念,為生活增添了一抹詩意?!侗群8睢分辛级喙蜃谧狼?,用父親留下的硯臺研墨,在經歷更多后才逐漸在硯臺上體會出生命的質感,一推一拉之間,就像在與逝去的父親對話。

是枝裕和著眼于日式家庭中家長里短的生活瑣碎,展現個體在家庭中微妙的情感表達,這種微妙情感看似單薄實則堅韌,是個體生命在家庭中的最終指歸。生活還在繼續,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都會隨著時間消逝,留下的只有歷久彌新的感情,是枝裕和影片所孜孜追尋的,正是這種綿延的情感。

四、結語

是枝裕和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純藝術的導演,他的作品雖然大多沖突性不強,但絕不乏味,在家長里短之間充滿了濃郁的人情氣息,讓人心生親近。二十多年來的導演生涯,是枝裕和從日式家庭入手,堅持非戲劇化敘事的生活流,追尋深藏在細節背后的綿延情感,最終形成了自己溫情細膩同時又不乏力度的導演風格。是枝裕和一直是一個詩意生活的倡導者,他總是回到自己民族最底層的東西,去尋找艱難生活中的慰藉。

注釋:

①是枝裕和、朱峰:《生命在銀幕上流淌:從<幻之光>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對談錄》,《當代電影》,2018年,第07期。

②是枝裕和:《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冢汉D铣霭婀?,2018年。

③[美]馬克·席林、博源:《是枝裕和訪談》,《世界電影》,2012年,第01期。

猜你喜歡
敘事題材情感
軍旅題材受關注 2022年03月立項表分析
廣電總局關于2020年4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
情感
臺上
2016年9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17部、4552集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中的隱喻探究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題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