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綠色增產增效關鍵技術與模式的探索

2019-10-21 04:53謝亞松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關鍵詞:鴨子稻田機械化

謝亞松

發展綠色生產,提高水稻生產效率,就是改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循環生態農業發展的需要。闡述了水稻綠色增產增效的關鍵技術和模式,以此提升稻米品質和稻田種養綜合效益。

一、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技術路徑

優質(特殊)品種+秸稈返田+機械化幼苗+水稻蝦(魚)共生+科學施肥處理水+綠色害蟲防治+收獲。

1、選擇優良品種: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優質、高產、抗病性強、適宜機械化的水稻品種。

2、秸稈機械粉碎返田技術:在原秸稈粉碎返田的基礎上,應用糞肥750~1000公斤/畝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質。

3、田間管理:按水田大小挖環溝。溝渠總面積約占水田面積的20%,挖出的環形溝渠土方鋪在壟上夯實,保證壟高1.2~1.5m,寬3m,夯實,要求不開裂、不滲漏、不坍塌;此外,在屋頂設置硬塑料薄板或硬塑料薄膜+網片作為逃生設施。雙層0.2~0.3m,用于油田入口、排水口和溢流口,種植前10~15d,用30~50kg/畝生石灰對圓形養殖溝進行消毒;放養前7~10d,注入30~50cm水,稻田施用優質農家肥750~1000kg/畝,增加土壤養分。

4、機械化插苗技術:采用工廠插苗、堅持適度稀疏播種、抗旱、適齡插苗、農機栽培和農藝雙重適應標準壯苗。在秸稈全部還田的條件下,要改善土地,提高種植質量,促進分蘗早、發展快。

5、龍蝦(魚)放養:首次在稻田養蝦,3月底或苗木返青時養小蝦。8~9月稻谷收獲前后,蝦被放入稻田。3~4月或苗木返青時,以2~3cm的幼蝦30~50kg/畝,8~9月以3:1的性別比,以20kg/畝的速度進行。在水稻機插4~5d待秧苗活棵后,投放1兩左右的鯽魚苗250~500尾/畝。

6、科學的肥水管理:一般不在放養后追肥,如果發現肥料延遲施用,可以多次、小面積、根外施用少量肥料。先排淺田水,讓蝦(魚)在溝里集中然后施肥,施肥后,田水到正常深度。

7、病蟲害防治:主要采用物理控制、生物控制等綠色防治技術,實現農藥的精確科學應用。根據害蟲的信息,在適當的病蟲害防治期內選擇綠色農藥,采用大中型高效農藥防治病蟲害,提高農藥防治的效率、效益和效率,實現農藥防治,在項目地區安裝太陽頻率的防蟲燈和性感應裝置將減少人口基數。

8、收獲:水稻成熟期采用保留高樁采收的方法,然后將水位提高到40~50cm。利用適當的施肥促進稻堆的歸返,為龍蝦(魚)和天然誘餌來源提供庇護;利用籠捕法捕撈稻龍蝦。在早期,牠們保持細小,后來牠們則保持大型以繁殖龍蝦。

二、稻鴨綜合種養模式技術路徑

品質(特)品種+秸稈歸田+機械化移栽+水稻鴨共生+科學肥料管理+綠色害蟲防治+收獲。

1、推廣優良品種,高產,多抗性,適應性強,適合優質機械化水稻品種(專用)。鴨子一般選擇體形較小的品種,最好是野鴨和家鴨的雜交品種。

2、秸稈機械粉碎還田技術前茬秸稈機械粉碎還田充分提高土壤肥力。

3、棲息場所建設:為防止暴雨,每30~50畝稻田就建一個面積約30m2的簡易鴨房和水池,鴨子被用作人工飼養的棲息地,棲息地還可以防止鴨子因稻米干燥而缺水。

4、機械化插苗技術:采用工廠插苗、堅持適度稀疏播種、抗旱、適齡插苗、農機栽培和農藝雙重適應標準壯苗。在秸稈全部還田的條件下,有必要提高土地的整地質量和種植質量。促進分蘗早、發展快。

5、鴨子放養:在插秧后12~15d,在晴天時把14~21d齡的鴨子趕入稻田。通常稻田6~10只/畝。同時,對7~14d齡的雛鴨在鴨舍內用適當的容器進行訓練。

6、科學肥水管理:整地前應先施有機肥和新肥,以便深施基肥、早施分蘗肥、適時巧施穗肥。曬完田后,要及時恢復原來的水位。避免長時間暴曬,以免吃得太久影響生長。稻田里水的深度以到鴨腳處為佳,這樣鴨腳能觸到泥土,使其在活動過程中對泥土進行攪拌,要時刻關注鴨子的成長速度,試時調節水深度,田面保證水的深度。水稻夠苗時要求輕烤田,曬好田后,及時復水。

7、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科學合理利用農業控制、生物控制、物理控制等綠色防治技術。根據蟲害信息,選擇綠色農藥,以減少在防治期間使用的農藥數量。在項目地區安裝太陽頻率的防蟲燈和性感應裝置將減少人口基數。

8、收獲:在水稻抽穗時,鴨就要離開稻田,避免稻穗被鴨吃掉;在水稻成熟期,使用適宜的機械進行收割,并將秸稈全部粉碎還田。

三、“三品”稻米標準化生產模式技術路徑

優質(特殊)品種+秸稈歸田(種植綠肥、有機肥)+機械化幼苗+科學肥料水管理+綠色害蟲防治+機械化收獲。

1、推廣優質、高產、抗逆性廣、機械化程度適宜的優良品種和水稻品種。

2、培肥地力:將作物秸稈全部還田,利用冬閑田種植綠肥,增施菜枯餅或商品有機肥50~75kg/畝、腐熟優質農家肥1000~1500kg/畝,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3、機械化育苗技術:采用工廠育苗、堅持適度稀疏播種、抗旱、適齡育苗、農機栽培和農藝雙重適應標準壯苗。在秸稈退耕還田的條件下,提高土地整理和種植質量,促進早耕和快速發展。

4、科學肥水管理:肥料以優質農家肥、有機肥、綠肥為主,不(少)施用化肥推廣“少濕、少干”間歇灌溉技術,提高用水效率。采取“細飲水機插口、寸水樹、濕耕、幼苗足曬田、寸水促進耳、濕潤莊籽、黃熟干燥”的間歇灌溉技術。

5、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綠色防治技術的應用,如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項目區安裝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減少蟲口基數,控制蟲害發生程度。

6、機械收獲:在水稻成熟期,采用聯合收割機收獲,并實行水稻秸稈機械粉碎全量還田。

(作者單位:231600安徽省肥東縣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鴨子稻田機械化
稻田摸魚記
稻田里的寫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宮
鴨子
一頭鴨子
為什么鴨子能浮在水上
農業機械化
對我國煤礦巖巷掘進機械化配套的探討
生活中不應該有機械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