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我愛我家》 課堂案例分析

2019-10-21 18:14馮銘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美術課堂探索

馮銘

【摘要】: 文章結合小學美術《我愛我家》教學課堂實踐,從創設情境、搭建支架、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方面對支架式教學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美術課堂 支架式教學 探索

《我愛我家》一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這一課的內容側重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居環境,加深對父母及家人的了解與關愛。在教學中既注重知識也強調了技能,學生從回憶自己的家人開始,到學習正、側面人物的基本表現方法,體驗創作的樂趣,再到學習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家里的趣事,了解簡單場景添畫技巧,由淺入深的表現我愛我家。感受溫馨快樂的場景所帶來的樂趣。

學生原有水平及能力分析:本課所面對的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學生童心天真活潑,并有一定的簡筆人物繪畫基礎,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回憶,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能夠用語言表達對家及家人的熱愛之情。為本課的進一步創作墊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二年級學生的對于造型和色彩搭配的理解還很簡單,識字量也少,他們的思維特點是“思維的獨立性和利用從前知識和已有經驗在新的情況下解決課題的技能繼續得到發展?!蓖瑫r處于興趣的分化期,這個時期,他們具備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但就學習興趣而言,尤其是創作課,仍以間接興趣為主。他們需要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思激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藝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需要加強學法指導,以便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在他們輕松掌握知識的同時,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增強審美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過程:

搭腳手架:

搭腳手架指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通過分析,上課時設計了“體驗感受――探索分析――想像創造――個性展示”的教學流程。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出發,經過師生互動的探索分析,進入自由想像和創作的過程,之后進行個性化的展示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創造成功的喜悅。

課前組織教學階段,采用一段本班學生和家長的一段家庭片段視屏,并提問學生視頻中有哪些好玩的事情?你在家都有什么高興的事情想和大家分享,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錄像引導學生進入下面的課堂。學生觀看效果濃烈。有效的調動了課堂氣氛。

進入情境指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層次)。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導入環節,播放學生和家長在一起的照片幻燈片,并提問學生看看他們都是誰?他們在玩什么?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板書課題《我愛我家》這里,將學生引入家的學習。

獨立探索協作學習:

獨立探索指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的內容包括: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這些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例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的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 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導、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漸減少——愈來愈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 最后要爭取做到無需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升。

在新授環節,首先通過出示幾組家庭人物圖片讓學生了解正面側面人物的組合關系和正面側面的不同身體特征,為接下來解決教學難點做充分的鋪墊,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一年級學生學習過用基本圖形概括的方法來畫家具和生活用品,因此我采用教育學中知識的遷移理論,將此方法繼續滲透到本課之中,引導學生用基本圖形概括人物的頭部、軀干、四肢等,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遵循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接受規律。以學生為主體過程中同時將知識理論及時的和實踐相結合,組織學生進行及時的課堂畫單個人物小練筆,及時鞏固知識。通過學生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出線條畫人物的這一課堂難點,在此環節采用線條兒歌教師演示的方法來解決。邊說邊演示“小線條真淘氣,一會出來找鼻子,一會進來找嘴巴,翻個跟頭變下巴,跑起步來找頭發。小線條真可愛,走起路來搖搖擺,左一腳右一踹橫線豎線任它擺,大長曲線來幫忙,小小斷線緊跟上,美麗人物畫出來,大家一起把歌唱”,多么團結的小線條一家啊。由此通過學生觀察教師示范來解決學生個人實踐中的繪畫困難問題。同時解決本課的難點。

二年級學生特點活潑好動,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采用游戲的方式將知識點滲透到課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本課中由于涉及到家人與家人,家人與家具之間的遮擋關系的處理,如果采用理論術語講解給學生聽,學生只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此階段中我采用人物與家具拼擺游戲,讓學生主動去拼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將一些關鍵性的詞語進行強化,將知識潛移默化的滲透給學生。

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⒉對小組內協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⒊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勺寣W生就以上幾方面談收獲。在欣賞學生作品階段,我選取三種不同構圖、不同場景的學生進行欣賞,并采用聲音和圖畫結合的方式進行分析自評,體現美術學科的形象性。充分利用美術學科教材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評價環節,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師評三種評價手段,鍛煉學生語言評價能力和相互學習的良好習慣。

總之,整堂課采用了支架式教學策略,在分析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確立了“最近發展區”, 圍繞問題搭建腳手架,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進而通過兩個典型實例引導學生思維擴展,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最后,達到放手讓學生自我探索和協作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攀升,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參考文獻】:

【1】 .任長松 .高中新課程與探究式學習[J]? . 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01):11-12.

猜你喜歡
支架式教學美術課堂探索
大學英語聽力中支架式教學模式探索
就業導向視角下中職美術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能力路徑探析
用好課堂提問,讓美術課堂動起來
美術課堂學生活動方式的空間定位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支架式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概念圖的語文支架式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