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會人員激增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研究

2019-10-21 08:58潘偉
理財·財經版 2019年7期
關鍵詞:財會人員培養模式

潘偉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和市場化建設日益完善,我國財會人員數量分布與市場需求間的矛盾日益嚴峻,存在高端人才缺乏、低端人才泛濫等問題。這不僅制約了財會人員發展,還降低了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因此,研究我國財會人員與市場供求間的矛盾,有助于從業人員認清市場,合理自我定位,并有助于財會人員培養,助力我國經濟發展。

關鍵詞:財會人員;供需矛盾;培養模式

一、當前人才市場中財會人員供求關系的現狀

(一)我國財會人員需求狀況分析

據《中國企業數據報告》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第1季度,我國企業總數達到了2000多萬家,一般企業都會有會計部門,就以最低量來計算,假設只有五分之一的企業有會計部門,每個會計部門最低配置,只有一個出納和一個會計,那么共需要的財務人員數量就有800多萬?!吨袊髽I數據報告》中所統計的企業數量并不全面,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政府部門和其他一些公共機構等也有很多會計崗位,這些單位對財會人員需求也在百萬以上。由此可見,整個財會市場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初級財會從業者就業壓力會變小,因為財會市場中學歷低、工作經驗少、專業技能不強的低層次人員人數眾多,再加上用人單位不認可,導致他們就業困難。

不同層次的會計職位對證書需求也不同,但初級會計證是基本的要求。首先,小部分用人單位的初級會計職位要求有初級會計證或具備助理會計師資格。其次,中級會計職位在初級會計證書基礎上,對中級會計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近一半企業在招聘時會明確表明必須具備會計師資格或擁有中級會計證。最后,高級會計職位對證書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除了高級會計證外,像注冊會計師證書等含金量很高的證書也位列其中;如果學歷較低,可以通過考取含金量高證書來彌補自己學歷方面的缺陷,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二)我國財會人員供給狀況分析

根據財政部官網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累計有515.6萬人通過考試,取得了資格證書,其中,初級348.3萬人,中級153.5萬人,高級13.8萬人。從持證情況也可以看出,持有初級會計證的人數是持高級會計證的近30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初級會計人員有供給過剩的趨勢,而高級財會人員供不應求。我國持有會計從業證書的人更是遠遠超過了水陸空總兵力。雖然現在會計從業資格證已經取消,初級會計證成為財會人員工作的門檻,這樣似乎會給初級會計職位市場空出一大塊缺口,增加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減緩市場供需矛盾,然而現實并非如此;很多小、微企業認人不認證,因為他們的賬目比較簡單,所以為了降低成本,他們會繼續聘用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員甚至是無證人員,這也造成了很多非專業人士涌入;而由于初級會計職位工資一般比較低,而中級會計證考核需要工作經驗,因此部分本專業畢業生會選擇其他工作,造成高端人才匱乏。

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財會人員數量不斷增加

在發達國家,智力密集型工作收入很高,會計師、律師和醫生就是三個典型的職業。而在我國,會計也是一個熱門職業,會計職業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在逐年增長,每年都保持在幾十萬人。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一方面,沒有財會方面學歷背景的人積極報考各種會計培訓班,考取初級會計證這個上崗證,從此成為財會大部隊中的一員;另一方面,財會專業成為各大院校的熱門專業,每年報考人數越來越多,競爭很激烈。例如安徽某省一本綜合性院校財務管理的錄取比例只有為10:1,因此一些二、三本和??茖W校不斷擴大財會專業的招生人數,導致財會人員數量不斷增加。

(二)財會人員隊伍質量不平衡

目前,我國財會人員質量很不平衡,一方面反映在普通財會人員整體素質較低,不符合用人單位需求,找工作很困難,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缺乏實踐能力,甚至沒有實習工作經驗,但用人單位需要的是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員工,所以用人單位在招聘財務崗時,會特別看重工作經驗,特別是一些管理層人員,要求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市場對高級財會人員需求量很大,很多大企業都找不到合適的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而很多名校畢業擁有扎實知識的財會類畢業生,選擇非財會類工作往往工資待遇更好、升職更快,如考公務員或者去銀行之類的金融機構。另外,精通稅法、熟悉國家會計準則、語言無障礙的高級財會人員,特別是注冊會計師、精算師更是稀缺。

三、解決財會人員激增與市場需求之間矛盾的對策

(一)政府相關部門要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加快就業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和完善,實現資源共享。利用就業信息網絡系統,準確、高效、全面地收集和篩選需要信息,實現就業者和用人單位兩者之間的資源共享,充分發揮網絡在就業中的作用。就業信息系統建設步伐必須要加快,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就業信息庫,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二,明確單位任用會計人員要求。確保企業在任用會計人員時做到有證上崗,無證下崗,減少低效、無效就業供給,進一步優化會計從業人員就業環境,降低與市場需求間的矛盾,平衡就業層次結構,促進高端人才培養。

(二)學校應采取的對策

首先,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會計行業是一個時刻需要跟錢打交道的行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所以加強從業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必不可少。因此,基礎證書考核和會計專業教學中都應將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加深學習。

其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應具備一只專業知識豐富、業務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教師隊伍。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繼續教育,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地學習新知識;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到企業去實地考察,了解用人單位需求,在教學中對同學加以引導,也可以擔任社會職務,使其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最后,增加對會計專業碩士招生與培養。對會計專業碩士的培養就是對財會高端人才的培養,專業碩士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工作,會計專業碩士能很好地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不僅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能有實踐工作能力,一方面用學習促進工作;另一方面以工作反饋學習。專業碩士比本科生有著更精深的理論知識,便于企業進行區分,有助于企業培養,從而成為財會高端人才。

(三)會計學生的自我完善

對于財務人員來說,證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計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作為學生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把該考的證書拿到手,以此增加就業砝碼,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

就業能力應包括適應能力、求職能力與生存能力三個方面,從側面體現出一個人的素質。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將就業能力定義為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求職者能夠找到適合自己職業,并能為之持續奮斗的能力。具體到大學生,是指在校期問能夠找到實習或工作的能力,它包括平衡學業與工作的能力以及能夠保持工作熱情的能力。

四、結語

作為財會市場供給方主力,大學生群體應進一步夯實自己的專業基礎,在不耽誤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多去尋求實習機會,深入了解企業文化,提高自身整體素質;也可以通過繼續讀會計專業碩士進一步提升自己,成為財會高端人才。盡管現在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畢業生不應喪失信心,擺正自己的心態,改正自己的不足,樹立良好的職場心態,這樣才能獲得更好地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劉長杰.大學生就業難的多面思考[J].時代商報,2010(1).

[2]伍少金.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就業問題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5).

[3]游福相.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探悉[J].職業教育研究,2011(7).

[4]成茜.論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分析[J].中國商論,2015(14).

[5]商敏,周芳.淺議會計專業就業前景[J].勞動保障世界,2015(3x).

[6]包娜.會計行業現狀及就業前景分析[J].商,2015(23).

[7]朱芃宇.對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10).

猜你喜歡
財會人員培養模式
信息技術環境下財會人員的適應性研究
智能財務發展對財會人員的影響探究
加強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
試析如何拓寬電力企業財會隊伍建設途徑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電子信息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探析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