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歷史中外貫通問題教學的路徑

2019-10-21 02:30吳穆玲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吳穆玲

【摘要】:自古以來,中外關系發展演變進程既體現中國外交政策與國際格局的變化,又反映中國與世界在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多種領域的關系變化和互相影響。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中外貫通問題的研究不僅僅對于研究不同時期的中國史和世界史有幫助,更能夠開拓我們尤其是青少年的國際視野和培養他們與時俱進的革新、開放、容納海川的新時代精神,符合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中外問題 路徑

1、改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設計,加強互動式教學交流

關于互動式教學,最早可見《學記》里面記載:“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所謂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在于教與學的相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法指導,提出問題設計,給予充足的課堂時間,與學生進行平等性地探討、交流,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交流彼此的觀點,加強彼此之間的互動融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擴散,并且增強其自信心。

高中歷史教材有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地圖版等多種教材版本,每個教材版本都有其特色,其中人教版教材特色在于目錄編排按照中外對比設計,突出中西對比與中外結合,有利于學生縱橫向思維的培養。以人教版教材為基準,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通過學法指導,設計幾個重大中外關聯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多種維度和角度細化已有的知識體系和結構,打破傳統只是重視某個模塊的孤立教學模式,而是重視學生思維的發散,建構中外關聯的教學思維。整個必修模塊中突出中外重大歷史問題研究,有以下幾個問題相互探討:

第一,古代中國和古希臘所處的地理自然環境對兩種文明所產生的不同影響。

古代中國和古希臘所處的地理自然環境對兩種文明所產生的不同影響,可以從各自自然環境的特征、政治特點、文化特點等方面進行比較, 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多種角度認識到地理環境是影響一個國家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認識到國家文明形成是眾多因素作用的結果。

第二,明清時期中外比較

對中外歷史問題的探討研究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意義和作用,其中學術界的老一輩學者熱衷于明清時期中國的中外關系問題研究,與同時期西方比較,延伸出來的問題有:明清時期中西發展錯位的原因、明清時期,西方出現社會轉型的原因、明清時期中西方科技特點對比的原因、明清時期中西海外意識異同點、明清時期中西海上貿易的比較、明清時期中西社會變遷等,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考查學生核心素養,高考考點注重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除了已有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體系的考查,還會增加史料實證,從衣食住行等角度出題,包括明清時期中西環保意識的比較、明清時期中西社會保障體系比較、明清時期中西社會生活習俗等比較,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引導正確價值觀,有利于思維啟迪。

第三,近代中國,西方列強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近代的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東亞病夫”、懦弱、愚昧、封建、落后等極具諷刺意味的語言是當時外界對近代中國的一種普遍認知,這個侮辱性的標簽一直伴隨到新中國成立。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以及西方殖民主義對外不斷擴展,東方的中國成為其垂涎已久的一塊“老臘肉”,為了不斷侵蝕這塊文明古國,它們用堅船利炮方式打開中國國門,占領中國市場,掠奪中國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近代中國成為一個時時刻刻受欺負的“病懨懨”的,無力反抗的掙扎著。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近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的研究以及中外關系史的研究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問題,教師在講解關于近代中國的社會環境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當時西方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史實以及給中國和社會帶來的影響等方面分析,或者可以圍繞以下幾大線索貫穿這個主題,例如列強侵華史和中國民眾的抗爭史 西方列強的入侵影響了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 西方列強入侵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等 通過這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設計,讓學生意識到,近代中國的落后不僅僅是國家體制的腐敗,經濟的衰敗等因素導致的,主要的外因在于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和打擊?;蛘咄ㄟ^音頻等多媒體手段播放近代中國社會的紀錄片以及救亡圖存的有識之士的豐功偉績等素材,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國家的危亡,民族的興衰,讓他們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真正站起來,國家才能走向富強,民族才會走向獨立,有利于培養他們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注重切入時事熱點,體現時代精神

為了提高學生參與歷史課堂的積極性,提高他們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和拓展他們的思維性,歷史課堂需注重引入當今時事熱點并能體現時代精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和平崛起之路陷入重重困境,主要來自于美國為主導的西方國家的阻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講解跟課標考綱有關的知識外,還要聯系當今時事政事,貼切時代話題,關注國內外形勢發展,例如講到中美關系發展演變這一主題時,除了詳細概括從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一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系緩和并正式建交這些歷史史實之外,還要聯系時事熱點,拓展有關中美關系的問題。當今中美關系最重大的核心問題是中美貿易戰,對這場貿易戰的分析,不能帶有狹隘的民族觀,要預留足夠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探討從這場貿易戰中葉暴露出我們中方的一些弱點話題,如,中國經濟的發展有“速度”,但缺少一定的“質量”,因此,中國工業體系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等,這堂課的主旨在于讓學生意識到我們自己存在的不足,才能不斷改進,勇于面對來自各界的挑戰和競爭,才能不斷奮發向上。不管怎么樣,當今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通過以上兩種路徑的選擇,貫通中外重大問題。

【參考文獻】:

【1】趙文婷.互動課堂:中學歷史教學新路徑[J].考試周刊,2011(1):183-184.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教學
高中歷史教學的針對性與專業性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寓教于樂
淺談高中《鴉片戰爭》教學中國際法意識的培養
活用思維導圖,突破歷史教學重難點
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實驗探索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開發及實際應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