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校園紅色文化宣傳工作研究

2019-10-21 04:50趙碩
年輕人·上旬刊 2019年7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河北省互聯網

摘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為高校加強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新的挑戰。文章闡述了“互聯網+”背景下紅色校園文化宣傳的特點,分析了在互聯網時代校園紅色文化宣傳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搭建紅色文化虛擬實踐平臺,豐富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和傳播途徑;建設一支善于運用新媒體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宣傳教育隊伍;構建“協同一體”的高校紅色文化傳揚模式的實效性解決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紅色文化;校園宣傳;河北省;高校

中圖分類號:D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872(2019)13-0052-01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要求,“教育要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弘揚革命傳統文化”。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好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彰顯紅色文化傳揚主陣地的作用,探尋高校紅色文化傳揚的目標指向,優化紅色文化的傳揚平臺,從而構架全方位的紅色文化傳揚模式。

1“互聯網+”背景下紅色校園文化宣傳的特點

新媒體對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激活了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性。借助新媒體強大的主體性和互動性特性,大學生充分發揮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強的學習個性,不僅可以是紅色文化傳播的學習者,還可以成為參與者、分享者,實現了教育的互動。其次體現在內容上,新媒體為大學生帶來了海量的紅色文化信息,豐富了大學生紅色教育的學習內容。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學到紅色文化外,還可以通過搜索各類微信公眾號所發布的紅色內容進行自學。最后體現在學習平臺上,新媒體的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APP,其在搭建上較為靈活多樣,這些平臺己被廣泛運用于大學生的口常學習生活中,因而為豐富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傳統課堂學習平臺以外更多樣的平臺。

2當前保定市宣傳校園紅色文化存在的問題

2.1校園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深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表示對紅色文化及紅色文化內涵不太了解,還有一部分受眾存在認知與認同上的偏差,簡單片面地把紅色文化看作是一種政治性的、革命性的、口號性的說教,在他們看來紅色文化足空洞的、與現實無關的,錯誤解讀紅色文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多數歷史文化資源展現的形式主要是通過戰役紀念館、烈士紀念塔、烈士陵園和戰斗遺址等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歷史文化宣傳教育,而這些表現形式在某種程度上都顯得單一陳舊,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2.2校園紅色文化傳播渠道單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媒介融合為特征的全媒體時代已經來臨。這種以媒介融合為特征的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了人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模式,將人類社會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各種媒體高度融合、傳播者與受眾合為一體、所有人向所有人傳播的新時代。與當下校園流行文化的盛行不同,由于校園紅色文化的傳播渠道有限,沒有形成全方位的傳播模式,紅色文化目前還沒有在社會上、大學校園中引起廣泛共鳴,這和其有限的傳播渠道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保定市校園紅色文化的傳播主要集中在一些紅色旅游景點的參觀見學中,以及一些時問節點上的媒體宣傳和組織活動中,傳播內容、傳播方式還比較單一。紅色文化與校園流行文化割裂開來,傳播影響也日趨勢微。

2.3校園紅色文化傳播內容時代感不強

任何一種文化如果脫離了時代發展潮流,不去把握時代的內容、集中反映時代的本質特征從而體現時代精神的精華,將缺乏發展和創新的動力。近年來,校園紅色文化的傳播雖然進行了許多改進,取得了較好效果,但從受眾主體性需要這一傳播前提條件下進行的方式改進還不太明顯,灌輸方式仍是最典型的代表。調查顯示,高校紅色網站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版面設計呆板,不夠靈活,缺乏時代感;內容單一,不夠豐富;更新速度慢;信息來源不規范。有的紅色網站內容千篇一律,頁面資料局限于黨史介紹、學習資料宣傳,時事政治、熱點問題內容分量不夠;在特色教育上,沒有立足本校所處的地域環境,沒有挖掘地方特色、學校辦校特色。這些問題造成紅色網站訪問量不大,活躍度不夠。

3有效運用“互聯網+”,增強校園紅色文化宣傳的時效性

網絡傳播將是未來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各類文化競爭和信息傳播的重要虛擬場域。因此,要充分重視新媒體這一傳播于段的獨特功能,將其有效運用到高校紅色文化宣傳教育中。經過互聯網結合,不僅能夠實現時空跨越,完成對受教育者實時或非實時的交互式教育,還能通過博客、微信等形式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獲得受教者的自主認同,有效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成效性。

3.1搭建紅色文化虛擬實踐平臺,豐富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和傳播途徑

文化的數字化生存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在網絡空間里,文化的重構、整合與再生能力進一步加強。而新媒體通過圖文、視頻等數字化于段,突破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將各類實體化的紅色文物資源“轉換”成為了高度逼真的網絡化、立體化的紅色文化資源,從而構建了數字化的紅色文化資源庫,豐富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和時代感,拓寬教育的途徑。高校紅色文化傳揚模式的構建,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這一“萬能鑰匙”,借助新媒體這一推介渠道,借力移動終端的“指尖”特征和學生個體的能動性實踐,實現虛擬平臺與現實實踐的相嵌相融。在平臺上,力求實現現實基地建設與網絡虛擬平臺的耦合,在保定市內外創建紅色主題社會實踐基地,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紅色資源中。

3.2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新媒體素養,建設專業紅色文化宣傳教育隊伍

教育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學互動的過程,其中,教育者主要扮演主導性的重要角色。因此,要根據新媒體迅速發展的需要和紅色文化教育的特性,不斷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媒體素養、知識素養,從而有效運用新媒體深入推進紅色文化教育。具體而言,高校要多方投入,著重建設一支多元化、專業化、高效化的紅色文化教育新媒體運營團隊。這個團隊主要可由以下人員構成:(1)專門從事新媒體文化宣傳的專職干部(如學校黨委宣傳部下設新媒體中心,安排專職干部負責新媒體工作),這部分人員主要負責對新媒體傳播內容的發布和把關;(2)專門從事紅色文化研究與教學的師資團隊,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骨干教師和部分資深輔導員組成,負責收集、整理紅色文化和策劃各類紅色主題教育活動;(3)專門從事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學生社團,由熟悉運用新媒體、對紅色文化感興趣的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組成,主要負責運用新媒體制作、傳播各類紅色文化內容,活躍校園氛圍。

3.3構建“協同一體”的高校紅色文化傳揚模式

2014年8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在會議上明確指出,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這為高校開展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在繼續運用好傳統媒體的基礎上,推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管理上的深入融合,構建紅色文化教育的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傳播體系,從而推動紅色文化進一步進網絡、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

4結束語

紅色文化是黨在長期奮斗中錘煉的精神品質、堅定信仰、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和激勵國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高校是紅色文化傳揚的主陣地,應從理念出發,以實踐路徑為抓于,以協同一體的機制為保障,構建全方位覆蓋、多渠道融入、情理貫通的“多維互動”傳揚路徑,助推理論課堂、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和網絡陣地的“四元合一”,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果,引領大學生自覺成為紅色文化傳揚的踐履者。

參考文獻:

[1]包雷晶.論社交媒體環境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思想理論教育,2017(3):79-82.

[2]張秦城.論基于紅色資源的學習行為[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17-23.

[3]聶素麗,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策略研宄[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4]張小玲.高校微信在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中的現狀研究——以福建省本科院校為例[J].龍巖學院學報,2017(3):112

基金項目:2018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校園紅色文化宣傳工作研究——以保定市為例”(2018176)

作者簡介:趙碩,男,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河北省互聯網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河北省部分水產品市場價格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河北省商務廳原巡視員仲繼安涉嫌受賄被逮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