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鴻個案給我們的啟示

2019-10-21 12:47劉靜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7期
關鍵詞:寫實主義人文情懷徐悲鴻

劉靜

摘 要:徐悲鴻作為繪畫創作、美術教育,以及推動近代中國藝術變革,一系列的措施快速推進了中國美術的變革,但是在急于求成也會引發一些問題,但是他的民族情懷,心懷國家的存亡的胸襟與高瞻遠矚的視角是值得我們敬佩的。本文針對他個人案例分析談談給予我們的啟示與感想。

關鍵詞:徐悲鴻;寫實主義;啟示;人文情懷

徐悲鴻小時候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跟著父親學畫畫,年少鋒芒畢露后又被官方資助留學。受“以夷制夷”的思想的影響,所以他極力倡導學習西方會畫的優秀技法并與中國民族的優秀傳統相結合,中西結合,創作出新穎的中國畫。貶斥中國復古主義,反對因循守舊,提倡師法造化,中國畫的革新。徐悲鴻最大的價值:對傳統繪畫有了一個深入的思考,但是做人太武斷,做學術不適合。學術需要嚴謹性,需要一步步推敲與考證,史料加實物去反復驗證。傳統畫家老氣橫秋,很細膩技法也很精湛,但缺少恢弘大氣。并且在加強中國畫教學當中的運用,把西方的造型藝術引進起來,消弱傳統和筆墨,現實性到達了極致??焖偻七M的當時的繪畫的發現,并且成立了專門的學院,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系統的學習體系。

但由于徐悲鴻早期接受的是國外學院派系統的學習,導致他回國以后過度強調的“西洋寫實精神”導致傳統文化畫不斷被邊緣化,過度重視客觀導致忽視一些優秀傳統。革新中國畫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可是同時也放棄傳統的唐宋優秀的繪畫精神。例如“形神兼備”“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功能。再比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對藝術創作有“境界說”,山底、山腰、山頂的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風景已經是最美的了,但“遠近高低各不同”,境界不可同日而語。我從不是認為自己看到的風景時最美的,但是在看的風景的時候我會認真專注的欣賞,停下來欣賞完了就走掉了,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學習。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與遠近高低各不同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該欣賞時候好好欣賞,如果一味專注自己自己做過的成就,人很容易固步自封。再比如我認為的“功成而弗居” 面對世間萬物的來去自如的變故,依舊平常如我。但這句的重點在“功成”二字,它是一種前提,得先好好做了,先有了“功”,才可以談居與不居,在不在乎,先“有”再“不要”。當然如果是滿足于自己的小生活之中怡然自得的安穩自在同時對于未知的事物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只當是另一種的情趣。

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既對立又統一,善于融合不同的矛盾而不是讓它們對立。比如技與道的關系,二者不是互相比誰處于主導地位,而是各有優缺,應該優勢互補,相互交融,互相扶持。擁有多元化的世界觀可能會讓我們生活更舒服。同樣的,繪畫形式可以多元并存,也是符合藝術規律。所以好的優秀的傳統的文化可以輔助讓藝術的發展與創作更蓬勃,引發更多對藝術的思考,其次有了優秀文化支撐不僅賦予社會功能屬性,也可更好讓大家理解與接受,曲高和寡未必是好事,雅俗共賞才更可愛。

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也導致了忽視了藝術能滋養人身心的內在力量。重視客觀社會對象沒有錯,可是一味的追求客觀對象的真實性,忽視藝術對人的深層次,內在的影響。所以,我提倡“藝術的教養”。藝術的教養,不用于安迪沃霍所言“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都能做十分鐘名人”。木心說:“人,不能辜負藝術的教養”。我所認為的藝術的教養,與美學家朱光潛所認為的藝術的審美有相同之處,它是純天然而然的,無功利性的,以直覺直達事情本質的,最終與事物交融在一體的。這也是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所引用而言的“無目的的功利性”。另外,也是蔡元培所大力提倡的“美育替代宗教”。如果在深入一步,提倡“藝術的教養”,也是權宜的法子。更準確的說“藝術即教養”。因藝術之熏習,得種性之真諦,從而觸及旁通,體察世間萬情,不過是一場“歡喜的空無”。這也是為什么人在美術館、劇場、書店能夠變得安靜下來,因為它部分的替代了教堂的功能。人們仰躺在這些場所里,取得了超然物外的游離經歷,進入一種審美的生命意識狀態。這種生命意識是恍惚的,它不用你變得虔誠而迷信,有凈化身心之功效。

好的會講故事的 人,選擇不講故事,是一種能力。而講不好故事的人,選擇不講故事,則是一種逃避?!凹妓嚒比允钱敶囆g中最重要的一環,它具有地基的性質,地基越深,則大廈越穩?!暗涝诩贾小?,折磨和磨練都是成為藝術家的必然之力。最后詩歌和音樂也能為藝術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如果只重視寫實主義而忽略其他可以帶來進步的因素,那么藝術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局限,好的藝術不是曲高和寡,一枝獨秀,而是百家齊放,兼收并蓄。經典作品會帶人進入一種境界,給人一種啟迪,引發人的思考。這也是寫實主義所欠缺,所以應該去調和二者的矛盾,既要掌握西方科學的客觀性的繪畫規律,對不同事物研究采用精準理性的態度,大量的實踐去印證自己的推測,也要摒棄一些傳統的中國人的經驗性主義學習,取其精華,取其糟粕。使得中西真正的更好融合在一起,促進中國繪畫和美術教育體系的更好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寫實主義人文情懷徐悲鴻
在宜興徐悲鴻故居
《墨豬圖》
徐悲鴻及其現代性再研究
當代美國小說中的現實觀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美育實踐研究
論宋代豪放詞中的人文情懷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芻議安德魯?懷斯作品從隱喻、轉變到延續
徐悲鴻的底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