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登傳統村落,生態與人文并秀

2019-10-21 16:36范曉萍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人文生態

范曉萍

【摘要】:永登縣是黃河上游史前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歷史上形成了大量傳統村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遺跡和活態的民俗民風,先民們在選址時特別注重生態理念和人文情感,因此,永登大量傳統村落生態與人文并秀。

【關鍵詞】:永登 傳統村落 生態 人文

引言

永登是古先民很早就憩息的地方,從史前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可見,早在五千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生息,制陶、磨石、捕魚、狩獵、馴化動物、采摘植物果實,刀耕火種,鑿穴而居,架木為巢。河橋鎮蔣家坪遺址中發現的房址可以證明五千年前就在永登兩河流域有了古村落。漫長的歷史中,人類互相爭斗交融,不同民族往來頻繁,留下了無數的遺址城堡、文物遺存、方言、地名,至今,羌、匈奴、土、藏、蒙語的地名、物名依然在這方土地上留存著。人類的交融、生息,離不開土地,離不開群居的村落。村落散布于永登的三川兩河,這是世世代代文化、生活、歷史變遷的見證。今天,全縣200多個傳統村落,細細探究,其蘊涵十分豐富,其雛形、發展、變遷更是耐人尋味,蘊涵著一方民眾的千古遺脈。

一、傳統村落的生態環境

傳統村落的生態環境是古先民選址的首要條件,是人居與自然相融的關鍵因素,是有一定的風水講究、地理優勢、生態安全、美好祈愿、區位優勢的集合。細觀永登的古村落,都是這一集合的體現。如紅城的鳳山村,靠山鳳凰山如鳳凰起舞,村落在莊浪河西臺地上依偎秀麗的鳳凰山而居,鳳凰山的握橋曾經是一座連接村東西被沙溝沖斷的路,也是東西兩山風水的補救。山上曾經有千光寺,殿宇錯落,檐角翼翹,宋夏時期曾是西夏主要的駐兵的軍營。武勝驛鎮的向陽村依偎在魚龍山懷抱,“鯉魚欲躍、臥龍入川”,山對應小川南側筆架山,龍頭正對著川中修造的蓄水池,這池被稱為硯池,這筆架山、硯池、魚龍山形成典型的文運興盛的風水寶地,山下曾經有皇壇正處在龍穴之位上,是清雍正二年迎接平番之戰的圣旨而建的,后來是小川地區最早的私塾,校門上有幅對聯“門迎筆架三峰青山藏虎豹,戶臨硯池一勺碧水起蛟龍”,把這方山水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連城村地處八寶川腹地,是連城魯土司歷經明、清、民國的政權駐地。這里山川秀美,氣候益人,有高聳的筆架山、如畫的石屏山映襯,有浩門雪浪的大通河環抱,有氣勢雄渾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土司衙門以及建筑、壁畫、磚雕齊絕的藏傳佛教寺院妙因寺,這里山水奇景讓人留戀,又有溝谷連通于青海,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是人類生息的良好地區,自漢代起就是河湟地區的要地、重鎮,現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河橋的鰲塔村其地形更為特別,村子的靠山是一座高聳的山峰,峰下是一臺地,站在臺地上細細觀覽,這山峰似鰲的殼,紋理十分清晰,這臺地酷似鰲頭,細觀這一地形像是一只巨大的鰲向八寶川中爬行。而令人更加驚嘆的是,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先民就將這臺地做為祭祀、墓葬的地方,這里的半山文化遺址、墓葬眾多而且豐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半山文化彩陶,可見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了選擇好風水的理念。這塔不知是何年代修建的,寓意著獨占鰲頭的理念在這方土地上體現得十分明顯,也許塔是古人為了鎮住爬行的鰲不要離開這塊地方。世事滄桑,當年的古塔早已不復存在,而鰲塔的名字卻成了村子永遠的代名詞。

二、永登傳統村落的生態與人文

永登無數村落依山傍水,視野開闊,山明水秀,不僅是安居福地,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在村子的靠山、主山多建有廟宇,供奉各路神仙,精神的、自然的、人文的理念都蘊注進這一村之中,而村中的巷、井、泉、古宅、祠堂、古樹都有一段悠遠的歷史故事在里面,記錄著村子的變遷、記錄著一方民眾生生不息的生活生存狀態。

傳統村落的地理位置、生存環境是村落形成的一個因素,人口的聚集形成了生活的村落,而有些區域生存環境是形成的重要條件,秦王川的陳家井、華家井、康家井、韓家井等村,這里曾經的家庭擁有的井,使人們不斷依偎于此而生存發展形成村落,井在干旱少雨、缺乏水源的地方,就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生存維系,以井命名而形成的村落,以百姓姓氏所擁有的井命名的村沿續的不僅僅是這一個最初掘井的姓氏。而張家磨、徐家磨等以家庭經營的水磨地點發展而成的村落就更有意蘊,張家嘴、祁家嘴、哈家嘴、金嘴、鶯歌嘴等姓氏所處山嘴或山形特點為村落就別有風味,而以姓氏命名的莊、臺、坪、灘更是眾多。

永登是個多民族聚集地,民族村落的形成就更加耐人尋味。柳樹的薛家灣“吉卜賽”村落,這一族群以算卦為生,長期在外漂泊,婚姻生活處于半封閉式,獨特的信仰、習俗、生活方式和神秘的崇拜、信奉,讓人倍感這里的神秘色彩。

河橋四渠、馬蓮灘曾是河湟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早在漢代就設浩門縣,是與羌人交鋒的前沿陣地,是趙充國實施屯田的地方,這里是過大通河進入湟水流域、河西走廊的古渡口,宋代就在這里建橋,溝通兩岸?;刈遄栽w來,占據一些重要的驛站、交通口岸,從事商貿活動,如今河橋、武勝驛、縣城西關回、漢民族旺盛的商貿交流、古旱柳、連理樹、古城堡訴說著這方驛站、渡口的繁盛與滄桑。而叱咤風云的大元王朝的后裔、連城魯土司龐大的家族后裔的蒙古族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已經不多了。但作為一個在歷史長河中在永登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民族,至今在永登的文化遺脈中仍然有著重要傳承,雄渾的魯土司衙門、魯土司家族墓、眾多的藏傳佛教寺院、地方名稱、民間節會讓我們真切體會到魯土司及其蒙古族在這方土地上的影響和文化貢獻。民樂的官莊、中堡的魯家莊、七山、紅城野狐城等地以及其他地方分布的魯、把、火、脫姓依然流動著蒙古族、魯氏家族的血脈。

三、結語

永登傳統的村落豐富而深厚,多彩而悠長,兼容而多元。包容進自然的天理意趣、人文的情感祈愿、文化的積淀博彩、民族的遷徙融合、歷史的滄桑遺脈。今天,在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的巨大浪潮中,合理規劃,保留傳統村落的神韻、內涵、人文情態、歷史遺存顯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參考文獻】:

【1】黃幸,陳月華,覃事妮.傳統村落整體人文生態系統淺析[J].綠色科技,2015(4):92-95.

【2】傳統村落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人文生態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從“傳統村落”項目申報看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人文社科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文化旅游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