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儒家文化在金代的發展狀況

2019-10-21 17:35儲晶
年輕人·上旬刊 2019年7期
關鍵詞:民族融合金代發展狀況

儲晶

摘要:儒家文化在傳播過程中不僅對金代政治體系建制和文化觀念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也成為金代統治者穩定社會秩序,協調各民族之間關系的重要精神手段,因而女真民族文明的形成與完善也是以中原儒家思想為基礎之后才形成的。分析這一現象,有助于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對金朝文化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有助于了解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方式對我國民族大融合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儒家文化;金代;民族融合;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B2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872(2019)13-00207-02

中華民族足以文化認同為民族認同的基礎,因此歷代入駐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漢化的道路。這不僅是較高文明征服落后文明的過程,還是落后文明自身逐漸蛻變,主動學習前進的過程。作為整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儒學,其主要思想“和”,也成為各民族的精神追求。尊孔、復禮、崇儒成為歷代王朝確立其正統地位的必須手段。

1金代統治階級對儒家文化的學習

金王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自入駐中原成為統治民族之后,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漢地儒家文化的熏染,作為中原王朝的主流文化,其倫理思想、禮法教化、以及大一統和正統觀念等統治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出于維護統治、鞏固政權的需要,金代統治者對尊孔、定正朔看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女真民族階級身份轉變之后,更加認識到本族政治文化與中原宋朝的差距,太祖完顏阿骨打時就注意到了儒家文化在國家政權的鞏固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只不過此時女真政權初建,周邊局勢不穩,太祖并沒有將精力用于發展文化上。

但是這并沒有阻擋金朝統治者對儒學的向往和熱衷,熙宗本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曾“適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韓昉及中國儒士教之”[1],即位之后又建孔廟祭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熙宗常讀儒家經典,統治者身體力行地學習儒家文化,對女真民族轉變固有思想,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有著促進作用。海陵王還嗜習經史,金世宗更是大力推廣儒學,使落后的女真人接受儒學的熏陶,世宗曾言:“朕所以令譯《五經》者,正欲女直人知仁義道德所在耳!”可見儒家禮教文化對統治者的重要性[2]。盡管如此,世宗為了保留女真的傳統文化,還足下令禁止女真人說漢語,可見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對統治者制定政策的影響,而多元文明的沖突與交融又反過來促進著中華文化的整體發展,為儒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從而帶動儒家文化的更新、豐富。到了金章宗時期,金代儒風也走上鼎盛,章宗本人“性好儒術,即位數年后,建太學,儒風盛行,學士院選五、六人充院官,談經論道,吟哦自適”[3]。通過熙宗、海陵、世宗三代的不斷革舊除新使金朝到章宗時期徹底完成了漢化進程,盡管金代統治者學習儒家文化有出于鞏固政權的需要,方便利用儒學倫理從思想上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但是由于不斷的深入學習,金代統治者最終也避免不了被同化的命運。

儒學統治地位逐漸確立的同時也伴隨著對“正統觀”的迫切需求,因此宋與金戰爭的背后包含的是對“正統”的激烈爭奪,宋朝建國以來從未放棄過對幽云十六州的收復,從宋太宗的雍熙北伐,到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甚至最后宋徽宗也想通過“海上之盟”共同伐遼來收復幽云十六州,從而更加確立自己在多民族政權中的“正統”地位。

遼、金、宋政權的長期對峙,使得南北地區的文化特質出現了不同,在北宋時期興起的理學隨著北宋的滅亡而遷移到了南宋,開啟了儒家文化的新時代。而北方因為戰亂及金朝奴隸制社會落后性的顯現,儒家文化也飽受摧殘,其發展與同時期的南宋理學相比差距甚大?!督鹗贰の乃噦鳌酚涊d金代的儒家學說“無專門名家之學”[4],也反映了金代的統治文化陷入了迷茫??赡苁钦鞣|宋這兩個先進文明太過迅速,讓自身統治喪失了效仿對象,既然無法“師今”,只能轉而“師古”,就形成了北方儒學與南方儒學的和而不同。熙宗、海陵致力于弘揚儒家文化,而到世宗朝卻出現了崇儒與恢復女真舊習并存的政策,這種現象除了統治者的個人因素,還有文化復古的影響。世宗曾說:“今時之人,有罪不問,既過之后則謂不知。有罪必責,則謂每事尋罪。風俗之薄如此。不以文德感化,不能復于古也。卿等以德輔佐,當使復還古風?!彪m然到章宗朝完成了封建化,但是統治學說的多樣性使政治統治的持久性難以維系,因此章宗之后不到三十年,金朝就迅速滅亡。

2金代的儒家文化教育體系

金代重視文化,重視人才培養。金朝舊儒家文化還體現在科舉考試上,通過這種統治思想使南北文化差異日益明顯,可以看出金朝意圖通過尊崇先秦儒學經典,發揚宋以前的學術來對抗高度發達的南宋理學,尤其在金朝中期隨著南北政權力量對比趨于平衡,金朝軍事實力的下降,雙方都無法用武力相互征服,因此文化對峙顯得更加激烈。

金代相對于遼在文化上有顯著的進步,女真統治者在政治制度,文化建設諸多方面廣泛地吸收了漢文化,不僅封建化進程發展很快,其文學成就也超過遼代,相應的儒學思想也體現在文學中。有金一代出現了不少飽學之士。金初儒學知識分子主要為原遼、北宋舊臣。王倫于建炎元年出使金朝,但被金朝拒絕遣返,之后入使金朝的如魏行可、洪皓、崔縱等皆被金朝扣留,可見金代初期對發展文化的急切心理,為了招攬人才為國所用,不惜使用如此野蠻的手段,不過此種方式確實給初建的金政權帶來了有益影響。

一些被扣留的漢人雖心中悲憤,但是仍能悉心講學,對儒家文化在女真民族中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朱弁被扣留之后在金朝開館講學,許多達官貴人派遣子弟前來求學。世章之際又有蔡珪、王庭筠、周昂;宣宗南渡到金亡時的趙秉文、李純甫、王若虛等,此外金熙宗通過立孔廟、親自祭拜、襲封衍圣公以及在各地修葺或新建孔廟等措施,使金朝正式確立儒家思想為金王朝的統治思想,為金朝后世帝王所繼承。

遼代在文學上與金相比較為遜色,有遼一代其文人學術水平并沒有什么創新,加上戰亂導致的作品流失,遼代的文學作品比較少。而金朝卻有很多有名的學者文人,尤其是后期的王若虛,元好問等人在文學上的創造,不僅影響了金朝的文學,還對后世的文學發展也起了很大作用。因此金朝的文化所呈現的多樣性、獨特性,是在南北對峙的情況下,“師古”舊儒學的思想下,“無專門名家之學”的條件下形成的。

3金代儒家文化發展的特點

金朝文學的發展受到當時政治環境的制約,其實南北文化的差異在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界限,《世說新語》記載北方人的學問知識廣博,而南方人做學問精通簡要,說明南北文化的差異,這種差異到了隋唐時期愈加明顯。盡管兩個時期的南北學風的界限不同,但是都說明了南北文化的差異不是在遼金宋突然出現的,而是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只不過到了遼金時期由于北方強大政權的建立使得這種差異化更加顯現,更有代表性。

北方儒學與南方儒學并存的格局是當時金朝文學所處的特殊文化背景造成的。金朝儒學水平雖然不發達,沒有取得像南宋理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但是北方的學風卻使舊儒學出現了復蘇,使得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得以傳承,使受到理學思想束縛的文人,開辟了新的思維模式。金代的文化雖然推崇舊儒學,但是并不排斥占據文化主流地位的南宋理學,從實質上看,理學與舊儒學在金代文化中其實足共存的。金朝中期,理學在北方也是有所發展的,只是到了元明時期,理學從地域范圍上才占據主導地位。

除了儒家文化之外,佛教文化也是影響金代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佛教早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其宣揚的“因果輪回”,忍受苦難以求得進入來生極樂世界的思想觀點,使得佛教與儒學相互結合起來,佛教不僅在宗教信仰上有了變化,還成為了儒教的羽翼,為現實政治服務與儒學一起成為統治階級的學說。遼代佛教盛行之際,已經讓北方文化逐漸顯現出自己的特殊性。到了金朝,其統治思想逐漸形成了以儒學為主體,融合釋道二家學說的政治文化生態,而文化的多元性也間接豐富了金代儒士文人的知識體系,成為金代儒家文化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宇文懋昭.大金國志校證(卷12)[M].北京:中華書局,1986:179.

[2]脫脫.金史(卷8)·世宗本紀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5:184-185.

[3]宇文懋昭.大金國志校證(卷21)[M].北京:中華書局,1986:289.

[4]脫脫.金史(卷125)·文藝上[M].北京:中華書局,1975:2713.

猜你喜歡
民族融合金代發展狀況
金代社會階層間個體晉升的途徑
普通話是我國民族融合的產物
元代科舉中實行民族傾斜政策的原因分析
B2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模式、問題與對策
湖南省旅游業發展現狀與競爭力研究
我國互聯網+環境下內容產業發展態勢研究
萍鄉市油茶產業發展狀況及對策
淺談古代少數民族改漢姓
從猛安、謀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海豐鎮的興盛與衰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