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談金元枕上花鳥畫的筆致意韻
—— 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瓷枕藏品為例

2019-10-25 05:22梁惠彤
文物天地 2019年9期
關鍵詞:白地瓷枕磁州窯

文/梁惠彤

圖二 金山西長治窯白地黑褐彩新篁棲禽紋虎形枕長28.2、寬15.6、高8.6厘米

枕是最常見的寢具,人的一生有1/3時間與枕有交集,人與枕的關系自然而親密。從考古發現及歷史文獻的記載可知,枕包含瓷、玉、石、銅、木、皮、布等各種不同材質。自1992年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接受香港知名實業家和鑒賞家楊永德伉儷捐贈的200余件瓷枕后,經不斷征集,現已收藏自唐代至近代的540余件陶瓷枕。透過藏枕的紋飾、造型營造出來的氣韻理趣、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可窺見國人對瓷枕曾經的鐘愛與追捧。

瓷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迄今考古發現最早的瓷枕實物出自河南安陽隋代張盛夫婦合葬墓。自此,瓷枕的發展經歷了唐、五代十國、遼、宋、金、元、明、清各朝代,連續燒造1000多年,在各個歷史時期展現出不同的特色。唐代瓷枕小,功能上不僅是作為臥床用枕,還有用于書寫或醫療的腕枕與脈枕;宋代瓷枕大;金元瓷枕千變萬化;明清瓷枕開始沒落。

圖三 金河北磁州窯白地黑花鳥紋八角形枕長28.4、寬18.2、高11.1厘米

圖四 元河北磁州窯“張家造”白地黑花人物紋長方形枕長32、寬15.5、高14厘米

現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收藏有金元瓷枕約200余件,品類豐富,分別出自河北定窯、磁州窯,河南鶴壁集窯、禹州窯、扒村窯,山西介休窯、長治窯、河津窯、平陽窯(臨汾龍祠窯),江西景德鎮窯等眾多窯口。其中,以出自河北磁州窯的居多。磁州窯位于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臺鎮一帶,晚唐、五代開始燒造,宋金最為興盛,一直持續到清。磁州窯系瓷枕質樸灑脫、明快豪放,題材豐富,充滿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磁州窯產品裝飾手法多種多樣,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筆墨技巧運用到瓷器的裝飾上,白地黑花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瓷枕創新工藝的成就體現,推動瓷器的裝飾手法從用刀在胎上刻劃花裝飾轉移到用筆畫的彩繪裝飾,對彩瓷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白地黑花是在白色化妝土上用含鐵的彩料繪出花樣,再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白瓷地上呈現出黑色花紋。裝飾題材多取材于生活景物,如花卉禽鳥、蟲魚動物、嬰戲等。白地黑花裝飾以瓷枕面上表現最為突出,可以說每一幅都是精彩的水墨畫,簡練活潑,氣韻生動[1]。磁州窯的匠師將水墨畫技法運用到瓷枕裝飾上,不僅創造出了釉下白地黑花,而且結合彩繪與剔刻手法創造了剔刻填黑繪的黑地白花,一黑一白、一陰一陽的圖案,使得枕面裝飾更加豐富。

館藏金元花鳥畫枕,釉色紛呈,技法上多以胎上蓋白化妝土,釉上彩技法創新呈現。藏枕高度大多在8-14厘米之間,11厘米左右高度的瓷枕居多,趨向理想的醫學高度,給人以高枕無憂之感。其納涼消暑的特點,為睡眠提供了恰到好處的溫度。造型多樣的金元花鳥畫藏枕,獨具魅力的紋飾,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情懷。一幅幅花鳥畫自然天趣,道法師古,畫法卻較唐、宋簡約,構圖和技巧頗具匠意,傳遞著金元時代獨特的美學哲理信息,讓觀賞者感受到知白守黑、大巧若拙的筆致氣韻。

金元花鳥畫枕深受宋工藝美學的影響。宋代是中國古代史當中文化修養極高的朝代,宋人留下了豐富和完整的繪畫文獻資料。在中國繪畫發展歷史中,宋代是一個極其重要和關鍵的時代。盛唐繪畫的美是大紅大綠,散發著自由奔放的青春氣息,宋代則用墨來畫畫,含蓄內斂包容的墨彩彰顯著淡雅高貴的韻味。宋代文人水墨畫空前發展,“黑白”藝術成為時尚。兩宋畫院制度完備,宮廷院體畫逐漸成熟,所畫的花鳥山水工整細膩、細節寫實,富有裝飾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民間陶瓷匠師∶的繪畫,如北宋磁州窯“張家造”款白地開光黑彩蘆葦螞蚱紋腰形枕(圖一)。

圖五 元山西河津窯白地填黑剔鴛鴦紋八角形枕長41、寬18.6、高11.4厘米

圖六 北宋河北磁州窯﹃張家造﹄款白地黑彩魚藻紋如意形枕長32、寬23.7、高13.3厘米底有款

根據考古發現,宋代窯址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占全部古窯址數量的75%。經發掘的有定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越窯、汝窯、南宋官窯、龍泉窯、建窯、德化窯、靈武窯等遺址[2]。金元制瓷業承繼宋代制瓷業的生產和管理制度,也成為較發達的手工業行業之一。北宋時北方許多名窯,自熙宗后多已恢復和發展起來。在東北出土的金代瓷器,以定瓷為最多,裝飾手法有刻花、畫花、印花多種,紋飾以萱草紋、荷花紋較為流行[3]。金代雖與南宋在政治上相對峙,但其繪畫汲取了南宋新意并注入了北方特色和女真人的生活氣息,形成北方藝術的獨特魅力,掌控了元初北方畫壇的基本面貌。金宮廷秘書監下設有書畫局,相當于北宋的文思院[4]。金代書畫沒有完備的文獻記載,但從金元人的詩文中,可知這一時期的書畫風氣相當興盛,崇尚一種淳樸的文風。此時的花鳥畫,比較稚拙,富有生活氣息,耐人尋味。動物形枕在金代盛行,多做成趨吉辟邪的虎枕。在枕面的方寸間以白地施黑彩寫畫折枝、花卉、花鳥。如金代的山西長治窯白地黑褐彩新篁棲禽紋虎形枕(圖二),枕面為一伏虎,背面白地褐彩繪新篁棲禽紋,側面虎身繪褐地黑彩虎皮紋,寥寥數筆,將棲息在竹類植物上的鳥的靈動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從中可見金代繪畫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技巧承襲了唐、宋繪畫的傳統。

元代陶瓷最偉大的成就是創燒出青花瓷。此時的美術特別是繪畫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中國古代美術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元朝的統治者執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加上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大量的漢族士大夫階級出身的畫家,被迫采取不問政治、超然世外的態度,把時間、精力和思想情感寄托在便于寄興遣情的山水畫和花鳥畫中?;B畫常見以梅、蘭、菊、竹“四君子畫”為題材,重視主觀意趣的表達和筆墨技巧的追求,大大提高了傳統水墨畫的筆墨技巧。如金代白地黑花鳥紋八角形枕(圖三)和元代磁州窯“張家造”白地黑花人物紋長方形枕所示的側面竹葉圖(圖四)。松、竹、梅在金、元瓷器上較少單獨使用,多作為背景,肥厚的竹子紋較常見。構思立意,意在筆先。枕面繪畫的鳥神采自生,棲于樹上,在章法、布局、意境上呈現出處下不爭的精神境界。

圖七 金河北磁州窯白地黑花魚藻紋元寶形枕高12.5、長12.2、寬25.4厘米

圖八 金元山西介休窯白地劃蓮魚紋葵形枕長29.5、寬27、高10.5厘米

元代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元代的瓷器中,龍泉窯青瓷、景德鎮青花瓷占有主導地位。它們都很重視裝飾,在造型、裝飾花紋等方面均具有共同的時代特色。常見的紋樣,有龍、鳳、松、竹、梅、山石、海水、魚藻、人物、變形蓮花瓣紋、回紋、卷線紋、蕉葉紋等。元代沿用刻劃花與印花裝飾,以印花為主,刻劃的蓮荷、牡丹、菊花、梅花等較宋代簡潔、疏朗,但刻畫的筆劃較深,看起來不如宋時的精致但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感,如元河津窯白地填黑剔鴛鴦紋八角形枕(圖五)。

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在傳承中交融、發展。金元瓷枕繼宋代之后繼續繁盛,創造了不少筆韻高簡、形色自然的佳作。如北宋時期的河北磁州窯“張家造”款白地黑彩魚藻紋如意形枕(圖六)、金代的白地黑花魚藻紋元寶形枕(圖七)與金、元時期的白地劃蓮魚紋葵形瓷枕(圖八),畫中的魚與藻形象真實生動,用筆細致,構圖上巧妙利用白地創造水的空間感,又在不經意中突出了魚的主體效果,構成了藻紋、魚與水組合的黑白空間。

今天,我們不能只在金元瓷枕花鳥畫里考究藝術上的功夫,而是要在畫外看到金、元人的所思所感。瓷枕匠師通過剛柔、虛實、濃淡、輕重的筆墨變化,黑、白工藝技術的巧妙運用,透過瓷枕的顏面和肌理,釋放出特有的“樸”“雅”“拙”的美感,將屬于這一時代的文人意趣、意境、才情與思想呈現在世人的眼中。

[1]李輝柄:《中國瓷器鑒定基礎》,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197頁。

[2]陳振主編:《中國通史》第七卷《中古時代·五代遼宋夏金時期》(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頁。

[3]陳振主編:《中國通史》第七卷《中古時代·五代遼宋夏金時期》(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65頁。

[4]楊仁愷主編:《中國書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47頁。

猜你喜歡
白地瓷枕磁州窯
瓷枕
磁州窯文物精品選(5)
磁州窯文物精品選(4)
瓷枕,透心涼
磁州窯文物精品選(2)
磁州窯文物精品選(1)
瓷枕·涼殿·蒲扇·夏衣
白地吳樹灣村汝卡東巴經《內內抒》片段譯釋
白地霉不對稱還原1-萘乙酮制備(S) -1-萘基-1-乙醇
利用白地霉改造傳統制麥的工藝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