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路與近代內陸工礦企業產銷分析
——以保晉平定分公司為例

2019-10-29 03:22成艷萍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9年10期
關鍵詞:正太陽泉運費

張 琪,成艷萍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國與國或城與城甚至臨近商鋪之間的商品銷售都離不開運輸,那么選擇不同的運輸方式會對產品的銷售產生重要影響。中國內陸地區不似沿海地區交通便利,雖然也有河道等水運體系,但是城市和企業能否發展壯大與鐵路、公路這兩種交通方式緊密聯系。對于工礦企業而言,鐵路相較于公路的優勢在于其運輸量大并且運費較低,因此,鐵路是內陸工礦企業產品運輸的最優選擇,亦可將鐵路視為近代促進中國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交通工具。

根據筆者掌握的研究情況,可以將學術界的有關研究分為兩大類:其一是關于鐵路與內陸城市的發展壯大關系的研究,如何東寶、陳秋實的研究《正太鐵路與陽泉城市的興起》[1],張國華的研究《正太鐵路與陽泉城市的崛起(1907—1937)》[2]以及趙俊明、陜勁松的研究《交通、產業與城鎮化——以近代陽泉興起為例》[3],都側重于探討鐵路在近代城市興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二是運輸條件與企業產銷關系的研究,如姜丕軍在《交通運輸對市場規模的作用研究》中提出,交通運輸特別是集裝箱運輸對建立外向型經濟及其企業市場規模的擴大所產生的重要影響[4]。通常我們所說的交通運輸條件是指整體的交通運輸體系,當融入一個復雜的交通網絡可以對一個城市或者企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李石松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產業空間格局的塑造與優化研究》中談到,交通網絡使一個地區的勞動、資本等要素得到優化配置并且帶動當地產業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產業也會進一步提升對交通網絡的要求,形成一個彼此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5]。當然復雜的交通網絡對其所處的區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來逢波在《綜合運輸體系對區域經濟空間格局的塑造與優化研究》中提到,在我國現有的區域經濟空間格局下,交通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所產生的作用是基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而保晉平定分公司正是處于一個便利的交通條件才逐漸發展、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和生產規模。在對保晉平定分公司的研究中,部分學者針對的是公司內煤礦工人的生存問題,比如霍海波關于保晉公司時期陽泉礦工生存發展狀況的研究[7]。而多數學者對保晉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晉公司整體興衰過程,如雷承鋒的《中國近代民族工礦企業的興衰浮沉——以保晉公司經營為例》[8]。當然也不乏存在將近代工礦企業與鐵路聯系起來進行分析的研究。

總的來看,現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敘述鐵路對城市興起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提及正太鐵路的,也大都是分析正太鐵路對陽泉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尚缺乏從鐵路運輸稅費和運費兩方面對平定分公司的煤炭運輸量的影響進行分析,進而揭示鐵路對中國近代內陸工礦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筆者即從這方面進行研究,探討1908—1937年間正太鐵路的運費和稅費對陽泉煤炭銷量和市場份額的影響,進而分析鐵路交通對近代內陸工礦企業以及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保晉公司的成立與早期陽泉煤炭運銷分析

作為煤炭大省的山西,其早期就有很多關于煤炭的記載。山西人民從先秦就開始利用煤炭。在漢到隋這一階段因為冶鐵業的出現,作為燃料的煤炭逐步被開采,煤炭開采業也隨之出現。因為鐵是做兵器的主要材料,到唐代時煤炭也變成一種重要的軍需用品。到了宋代,山西煤炭無論是在開采規模還是煤炭的加工利用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此時朝廷減免稅役進一步促進山西煤炭產量的提高和銷售市場的擴大。元代,據《元史·食貨志》記載,天歷元年(1328),各路“煤炭課總計鈔二千六百一十五錠二十六兩四錢;內大同路一百二十九錠一兩九錢”[9],從上述史料中的銀錢數量和大同地區課稅所占比重可窺得當時山西煤炭的生產規模,而且當時煤炭的主要運輸方式是用駱駝或者馬匹運輸煤炭。明清時期,山西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產地,此時的煤炭已經銷售至周邊各省份,甚至已經販運到上海等地,此時主要運輸方式為牲畜運輸和船運,主要的煤炭開采地為大同、晉中和晉北地區。

在眾多關于煤炭的記載中,涉及平定煤炭的內容主要以本地開采銷售為主。據《大明一統志》記載,當時山西省的采煤業遍及太原、榆次、臨汾和晉城等地。與此同時,大同煤炭已經銷往其他省份,但是對陽泉平定地區的煤炭業只是簡單提到在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戶戶燒石炭的習俗,說明當時此地的煤炭還沒有進行外銷。當時,平定地區采用手工開采的方式,所產煤炭的數量甚少,其煤炭材質為無煙煤,常成大塊產出,用牲畜進行運銷的代價甚大,僅適合短距離的售賣,加之山西省地處內陸沒有便利的水系網絡,而陽泉則更是處于群山之中,種種不利條件造成前期陽泉所產之無煙煤并沒有在我國煤炭市場上形成貿易體系,只是在當地自產自用。19世紀7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兼旅行家李?;舴覂纱蝸砩轿骺碧劫Y源,更加使豐富的山西煤炭資源受到關注。山西煤炭資源開采便利、成本低廉,有幾處煤礦所出產的煤炭,其品質也明顯地堪與賓夕法尼亞州的上等煤媲美。在戰亂中,煤炭資源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材料自然被各國列強覬覦,也因此爆發了山西保礦運動。山西有識之士為保住山西煤炭資源,于1908年成立山西省第一個近代工礦企業——山西商辦全省保晉礦物公司,簡稱保晉公司。保晉公司總部先設于太原,后遷址于陽泉,對陽泉煤炭的開采和運銷產生很大的影響。

保晉公司創設初期,在山西省內設立四個分公司經營采煤兼運銷業務,分別為:平定分公司、壽陽分公司、大同分公司和晉城分公司。此外還在國內各重要的商埠設立分銷處,只經營煤炭運銷業務。本文著重以保晉平定分公司為例,對鐵路與近代內陸工礦企業產銷關系進行分析研究。

隨著保晉公司的建立,山西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煤炭開采和運銷企業。保晉公司開始擴大市場份額,陽泉煤炭逐步占據市場,而與此同時,煤炭運銷成為其發展的一大難題。而正太鐵路的開通對于保晉公司而言無疑是非常好的發展契機,從礦區平面圖和礦區產煤數量究之,平定分公司產煤數量較多的礦區多是依托正太鐵路進行建設,因此煤炭的運輸主要是依靠正太鐵路來進行,可見正太鐵路于保晉平定分公司的重要性。正太鐵路為平定分公司的煤炭產銷提供了便利,奠定了保晉公司在我國內陸工礦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為山西省的區域經濟發展乃至全國各省的礦業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分析平定分公司煤炭產量和正太鐵路運費及國家稅費之間的關系對于研究鐵路對近代內陸工礦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

二、正太鐵路開通后陽泉煤炭產銷分析

當某地區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更多的商品無法在本地銷售,此時商人的趨利性和交通運輸條件決定了商品輸出的可能性。商人為了利益最大化會保證在自己盈利的基礎上將商品進行輸出,使自己獲得的利潤盡可能的最大。這時商人以自己生產地或者獲得商品的地方為圓心,以自己可接受的運輸費用為半徑確定自己的運銷范圍,并選擇最為方便的交通方式進行商品輸出。由此可見,一種商品的對外銷售和該地的交通條件關系極為密切。煤炭作為一種供大于求的商品,其銷售和當地的交通運輸必然是密不可分的。

在正太鐵路開通之前,由于陽泉平定地區的交通條件和當時生產技術所限,其煤炭產量低且僅可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并不足以提供外銷所需的數量,而且當時陽泉人民仍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居民只有在農閑時才會對煤炭進行開采,家家戶戶所產達所用即可,并未考慮將煤炭作為商品進行遠銷。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對該現象進行分析,當生產單位是一家一戶且當時的交通運輸條件不足以使人產生對外銷售的想法時,供給和需求只是對于微觀的、以戶為單位的個體而言,當供給和需求達到均衡時,便形成一種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只有某一方面的條件得以改變才會打破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所以當交通條件改變時,陽泉煤炭的供給需求發生變化,形成更大的需求市場,使當地居民開始增加對煤炭的開采,對外銷售成為可能。

正太鐵路開通之后,有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更加促進了煤炭的對外銷售。上文提到陽泉當地所產煤炭大部分是塊狀的大煤,更需要依賴正太鐵路進行運銷,但是鐵路運輸費用的高昂必然會對煤炭的外銷提出重大挑戰,因此平定分公司的無煙煤銷路又受到一定阻礙。但是,隨著各地分銷處的建立并且極力推銷山西平定煤炭,陽泉煤炭開始在省外地區逐漸打開市場。與此同時,剛開始建設的近代工業體系加大對煤炭的需求,包括鐵廠以及各礦廠都需要用煤來提供動力進行冶煉和開采,塊煤不結焦無揮發物,是各大礦廠在燃料方面很好的選擇。由此,陽泉煤炭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一)正太鐵路開通后陽泉煤炭的產銷概述

保晉公司各分公司都建立在我省重要的煤炭產區,平定分公司則更是結合便利的交通條件——正太鐵路將陽泉煤炭銷售到其他地區,推動陽泉當地經濟發展。有史料記載:“陽泉處于群山之中,北至盂縣則山路崎嶇,溪澗縱橫,前雖有興筑蔭營、平定礦路之議,迄未實行;往南經平定至昔陽、和順、遼縣,已筑有汽車路,惟煤斛籍以輸出之唯一路線,則為正太鐵路;西至太原,東越石家莊,繞道平漢、北賓兩路,直抵天津塘沽輸往上海?!盵10]110可以看出當時保晉平定分公司對外運輸煤炭的唯一方式為正太鐵路,并且它將無煙煤推廣到省外乃至海外。

但是,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保晉平定分公司通過正太鐵路運銷煤炭費用極高,雖然經過多年的免稅期,但免稅期之后各種正稅雜稅依然接踵而至,這些運費和稅費必然會影響煤炭對外銷售。有史料記載:“平定所產硬煤,因正太鐵路運費奇重,故在產地銷售,雖屬低廉,而運至各埠,其售價甚大?!盵10]54可窺得,正是由于正太鐵路運輸中存在各種稅費和運費制約了平定分公司甚至保晉公司的發展和延續。同時因為正太鐵路運費奇重,對外運銷產生的費用自然而然地計算在煤炭的成本中加諸于消費者身上,使銷量受阻,市場份額逐漸減少,導致競爭不足。并且正太鐵路在修筑時為窄軌,與其他鐵路無法銜接,需要不同的火車車型進行運輸,這也是制約當時煤炭運輸的一大缺點。

(二)陽泉煤炭產銷量(1908—1937年)波動分析

上文中提到陽泉煤炭在正太鐵路開通之前主要是通過牲畜運輸銷往當地,開通之后則通過鐵路運輸到全國各處,正如史料中所述:“平定硬煤,當正太鐵路未開通以前,專恃驢騾馱往獲鹿、正定一帶,售給居民燃燒。自正太通車后,乃由火車運至石家莊,轉裝京漢,運往南北各站銷售。經保晉公司及分銷處竭力推銷保定、北京、天津等處,銷路始辟,繼則達于上海、鎮江、瓜州等處。民國六年因于正太路商定遠銷減費方法,我煤始克運銷漢口。七年海外分銷成立,復推銷于日本大阪。八年及于廣東香港。十三年后,歷受軍事影響,交通梗阻,平津等處既以車缺而難暢銷,滬漢海外,復因費重漸形絕跡,其所恃以維持銷路者,僅在石莊南北附近各地?!盵10]53以上即是平定煤炭于全國各地的銷路。從1925年以后,在滬漢一帶已經沒有山西煤炭的存在,主要是因為日本煤炭的雜費包括稅費和運費都遠遠低于陽泉煤炭,開始逐漸充斥于我國煤炭市場,導致陽泉煤炭銷路受阻,市場收縮,最后其市場只限于正太鐵路沿線一帶。

表1是平定分公司從1908—1937年將近30年間煤炭的產量和銷量的數據統計表,其中從1931—1933年、1935—1937年間的煤炭銷售數量未找到相關史料,故僅根據1931年之前的數據對煤炭的銷售數據進行分析,并合理推斷1930年之后的煤炭銷售數量。從1926年開始,有關史料將煤炭產量分段記載分別為1917年1月—7月,1917年8月—1918年7月并以此類推直到1924年7月,因此從1917年開始計算月均產煤數量并乘以十二,以此近似代替1917—1924年的煤炭銷售數量。從表1中可以看出,除具體數據不明的年份外,1934年平定分公司煤炭的銷售數量最高。我們從表1中也可明顯得出某些年份的煤炭產量小于煤炭銷量,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則是本年度銷售煤炭中含有一部分之前年份的存留煤炭。

表1 保晉公司及平定分公司產銷煤炭數量表(1908—1937年)

資料來源:根據陽泉文史資料第十三輯《保晉公司史料及研究》(1)參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陽泉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陽泉文史資料第十三輯:保晉公司史料及研究》陽泉市檔案局,2016年,第50-54頁。及丁鐘曉編著的《山西煤炭簡史》(2)參看:丁鐘曉著《山西煤炭簡史》,煤炭工業出版社,2011年,第160-162頁。中相關資料整理計算得出。

圖1為根據保晉公司及平定分公司1908—1937年煤炭產量和銷量所繪的變化折線圖。根據相關數據計算可得出,平定煤炭產量在保晉公司煤炭總產量中的平均比重占到70%左右,可驗證平定分公司確為保晉公司四個分公司中產銷最大的分公司這一觀點。從圖中亦可看出,不論是保晉公司還是其平定分公司的煤炭產量在1908—1924年間總體為上升趨勢,其中出現多處波動但不影響煤炭產量的整體趨勢。1924年之后煤炭產量波動較大。1908—1924年間平定分公司的煤炭銷售一直處于較低狀態,到1924年煤炭銷量開始大幅增加。

根據折線圖和表格中相關數據,并結合史料分析如下。

1916年之前,各個煤礦因籌資償還法國帝國主義的欠款,整體資金不足,不能進行新礦的開采,且當時舊礦區設備的落后以及繁重的運費都導致煤炭產量雖在上升,但是總體產量不大。即便如此,每年煤炭的產量還是大于銷量,因此基本每年都有囤煤。

1916年之后,由于保晉公司多次協商降低運費并于1917年開始實施新的運費規則,煤炭的產量也在逐漸地擴大,于是煤炭的銷量有一個短暫的上升。到1921年煤炭產量雖然是上升的,但是煤炭的銷量卻相較于之前有所下降,此時正好為從1916年開始5年減稅期的結束,于1921年開始征收各項稅費,限制了陽泉煤炭的銷售。1922—1924年間短時間內產量上升,但是煤炭的銷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從1924年開始產量減少而煤炭的銷量上升,從1926年開始煤炭的產量和銷量才開始同時變化。從目前所有的資料和趨勢看,1930—1934年這段時間,陽泉煤炭的銷量應為逐漸增大。中間有幾個明顯的點存在產量大于銷量,是銷售留存煤的明顯標志。

圖1 保晉公司及平定分公司煤炭產量(1908—1936年)

三、煤炭運銷與運費稅費關系分析

文中多次提到正太鐵路開通前陽泉煤炭只是本地所產自用,但在當地銷售的陽泉煤礦也存在運費和稅費的繳納,只是由于正太鐵路開通前陽泉煤所產數量較少,沒有形成規模,只有少數小規模煤礦產出需進行此項支出。正太鐵路開通且保晉公司建立后運費和稅費才對其煤炭的運輸和銷售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表2為陽泉煤炭依賴正太鐵路運輸在1908—1937年間的單位運費率和單位稅費表。

表2 陽泉煤炭運費和稅費表(1908—1937年)

資料來源:根據陽泉礦物局礦史編寫組編《陽泉煤礦史》(3)參看:陽泉礦物局礦史編寫組編《陽泉煤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0-84頁。中相關內容整理得出。

從1907年正太鐵路建成通車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30年間,也就是在保晉公司存續期內,公司一直致力于鐵路運費的核減。1916年之前保晉公司多次提出核減運費的要求,并沒有被采納。1917年“經過公司管理層和鐵路有關部門的多次協商與正太鐵路訂立了遠銷運輸合同,此時運費有所下調。鐵路部門同意按照其他煤礦的運費率核收運費,由石家莊到京津地區噸煤較之前節省八角五分以上”[11]81。結合石家莊到京津地區的路程公里數可計算當時的運費率約為0.029元,大致為當時正太鐵路與京漢鐵路的聯運價。1918年將保晉公司煤炭的普通運費率調整為0.03元,實際比1917年增長0.001元,并一直保持到1920年,并于當年5月將運費率調整為0.025元。

1923年和1924年因鐵路聯運被取消,煤炭的運費率回到普通運費率水平,為0.026元,一直存續到1932年。1932年正太鐵路收歸國有,經過保晉公司的一再請求,鐵路運費率于1933年下降0.001元,1934年規定大塊煤和碎煤分別收取不同的運費,1935年運費率均價為0.019元,之后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倡導下,將煤炭的運費率又一次調整為0.017元。

從圖2中看出正太鐵路對陽泉煤炭所收運費率在1908—1937年間為下降趨勢。1916年、1918年、1920年和1932年為運費率調整的主要年限。陽泉煤炭產量的波動從1908年到1924年都處于上升趨勢,1924年、1927年、1932年、1934年為煤炭產量變動的主要年份。

根據折線圖和圖中相關數據,并結合史料分析如下。

1907年正太鐵路建成通車,當時正太鐵路的主要運營者為法國,其對陽泉煤炭規定的運費率為0.032元,但是當時我國國有鐵路的鐵路運費率僅為每噸每公里0.007元,而對于同樣依賴正太鐵路運輸的井陘煤炭所規定的運費率僅僅0.0062元,這樣陽泉煤炭僅在運費這一項成本上就較井陘煤炭高大概五倍,同時存在著高昂的稅費。但是由于當時保晉公司處于發展的初期,煤炭產量并不是很高,所以剛開始陽泉煤炭運銷并沒有感覺到吃力。

1909年春,保晉公司管理層呈請清政府度支部稅務處核準豁免進口稅和井口稅等稅項五年,此后又歷請展免都得以準許。一直到1924年開始重新按章納稅,因此對稅費的分析從1924開始。

1916年保晉公司亦申請減稅并獲得準許,期限為5年。平定分公司的煤炭產量逐年增加,沒有減產的跡象,最多也只是年與年之間的煤炭產量增加率有高有低且中間有較小的波動,但整體趨勢都是增加的。這與1916年崔廷獻上任保晉公司總經理對煤礦進行一系列改造的史實是不謀而合的。根據上文所述的正太鐵路與平定分公司的關系得知稅款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多次稅款的減免對保晉公司特別是依賴正太鐵路的平定分公司而言,無疑是促進其產量增加的有利條件,也正好符合煤炭產量折線圖的顯示。同時保晉總公司也是從1916年開始扭虧為盈,這和多位學者提到的崔廷獻將保晉公司推向發展的巔峰也剛好一致。

圖2 正太鐵路對陽泉煤炭運費率變動圖(1908—1937年)

1917年以后山西的煤炭逐漸開始出口,銷往我國香港及日本、朝鮮和美國等地區。同時經過公司管理層和鐵路有關部門的多次協商運費有所下調,每噸每公里的運費率約為0.029元,運費率的下調為陽泉煤炭運銷提供了助力。

1918年北洋政府特許保晉公司煤炭出口稅和井口稅繼續展免五年。為陽泉煤炭擴大國外市場提供了契機,煤炭的出口數量有所增加,從產量圖中可以看出,1918煤炭的產量增長率明顯較1917年高。

軍閥混戰也阻礙了山西煤炭業的發展,所幸正太鐵路為窄軌鐵路,相比其他地區的鐵路運銷受損較輕,因禍得福,經濟效益相比之下還算良好,煤炭產量也連年增加。1920年煤炭普通運費率改為每噸每公里0.026元。從產量圖中可以看出,從1920年到1922年這一階段的煤炭產量也是在逐漸增加。從1918年到1922年這五年間陽泉煤炭大約50%的產量用于石家莊和獲鹿一帶的銷售,其次是在山西周圍的省份,再次才是北京、天津以及上海等地區,遠銷香港,出口日本、南洋的數量只占2%左右。

1923年正太鐵路運費提高,相應地煤炭產量有所下降。

1924年爆發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戰爭使鐵路運輸經常中斷,鐵路聯運被迫取消,鐵路運費重新高昂起來。保晉公司陽泉各礦廠生產的煤炭堆積如山,無法銷售,同時展免了的出口稅和井口稅也重新開始收取。主要原因是由于當時戰爭頻發,正太鐵路之外的鐵路毀壞嚴重無法對外進行運輸,找不到銷路,產量就自然下降,以避免囤煤。而且由于1926年初期,軍火需求急劇增長,當時的保晉公司總經理常旭春將商人趨利本性發揮最大化,將大量資金用于鐵器的生產上,忽略了煤炭的生產,使煤炭產量下降,但是在將資金大量投入鐵廠建設4年之后,鐵廠銷量開始下降,大量鐵制物滯銷囤積,資金無法回流,保晉公司也逐漸衰落。

從1924年開始戰爭不斷以及免稅期到期和運費的提高等原因,都將保晉公司的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迫使保晉公司的銷售范圍一直在收縮,煤炭銷售也都以碎煤為主。

從1927—1928年我國亦正處于戰亂階段。在《中國實業志》中記載:“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二八年,因戰亂,正太鐵路進款多有下降;但到一九二九年以后,營業收入又重達五百萬元以上?!边@不僅說明當時運費和稅費對陽泉煤炭的影響,也說明戰亂對一個近代企業的破壞作用。

1929年,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第一次經濟危機,不斷將大量煤炭銷往中國,陽泉煤炭此時的競爭對手不止包括日本煤炭,還有其他國家煤炭的不斷涌入,因此,產量逐漸減少。

1932年,正太鐵路的經營管理權回到南京中央政府手中。鐵路部門對陽泉所產煤炭所收運費率為0.025元,但是對河北的井陘煤所收運費率為0.006元,正豐煤約為0.009元。其制定規則仍然以限制為主,進一步降低陽泉煤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其產量有明顯的下滑。

從1930年起,外煤霸占我國主要煤炭市場,陽泉煤炭在正太鐵路沿線降價出售,最為嚴重的1934年陽泉噸煤售價僅為1.7元。1934年7月開始,運費下調至每噸每公里0.015—0.02元,但是陽泉煤運費相對于井陘和正豐煤運費還是較高。正太鐵路運費奇重對陽泉煤炭運銷的影響一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嚴重阻礙了陽泉地區煤礦的發展,1934年重新跌入谷底。據《中國礦業紀要第五次》記載“一九三四年保晉陽泉煤銷量為278000噸,其中正太鐵路沿線的銷售占85%?!盵12]可見,即便運費奇重的情況下,當時陽泉煤炭大部分仍然只能依靠正太鐵路進行銷售,足見當時正太鐵路對陽泉煤炭銷售的重要性。

但是從1934年開始,陽泉無煙煤的運輸費用產生了新的計算方法,將塊煤和碎煤分開計算,大塊煤運費下降為每噸每公里0.017元,根據當時的報紙報道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山西煤炭運費高的問題得到解決,對外運輸也開始呈現上漲趨勢。從煤炭產量折線圖中可以看出,1934年之后煤炭運輸數量的增長率遠高于之前年份。一直到1937年被日軍占領這段時間,陽泉煤炭產量和運銷仍處于快速增長狀態。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在此,以1919年和1924年為例分析當時煤炭運銷與鐵路運費和稅費的關系。

因1918年北洋政府特許保晉公司煤炭出口稅和井口稅繼續免五年,因此1919年屬于稅費的展免期,不存在稅費對其煤炭運銷的影響,因此只分析鐵路運費對煤炭銷售的影響。根據史料記載:“每節車皮煤炭在石家莊的售價為5—6元,在北京的售價為7.7—8.5元,在天津的售價約為8.4—9.2元, 在上海的售價為17元左右?!盵11]81當時陽泉煤炭在當地的平均售價在2元左右,陽泉到石家莊全程大概121公里,從表2中得知1919年運費率為0.030元,計算可知當時煤炭在石家莊的售價為5.63元。當時井陘煤炭鐵路運輸費用以“厘”為單位,“該礦運價以每噸每公里一分核收,即每噸每公里運價為六厘二一四七七?!盵10]56以井徑煤炭運費標準計算陽泉煤炭運費可得出,每噸煤炭從陽泉運往石家莊所花費運費為0.7502元,則售價為2.7502元。若陽泉煤炭運費以井陘煤炭運費率進行計算且在石家莊售價仍為5.63元,則最終盈利2.8798元。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當時鐵路運費和運輸距離對煤炭價格的影響,亦可得出鐵路運費確實為影響煤炭價格及其銷售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4年開始,戰爭頻發,鐵路運輸必然受到影響。此時鐵路聯運被取消,鐵路運費重新變得高昂,與此同時保晉公司簽訂的展免稅費的合同到期,開始按照規定繳納稅費,除國家正稅外還包括許多雜稅和稅捐,如:特種庫捐、兵差墊款、臨時軍費、防務借款、臨時鋪捐、學捐、警捐等各種稅費。單就警捐此項,從陽泉運煤到石家莊需收四次。而整個運程下來,包括其他雜捐在內平均每次需支付0.425元,即四角二分五厘。從“正太鐵路收歸國有之后,在保晉公司一再要求下,才于一九三四年七月將運費率改為噸公里大塊硬煤二分,碎末煤一分八厘。但因同時取消了回扣,實際仍與噸公里二分五厘相近,還是沿襲了舊制?!盵13]說明之前煤炭運費率為二分五厘,為1920年鐵路聯運底價。那么1924年鐵路聯運被取消,運費必然高于二分五厘。1920年的普通運費率為每噸每公里二分六厘,以二分六厘計算當時由陽泉到石家莊的噸煤運費為3.146元,繳納正稅0.058元,繳納雜稅1.7元,合計4.904元,還不包括當時軍閥各自為政所設立的關卡和捐收。當時石家莊煤炭的價格也不過5—6元,所以陽泉煤炭運往石家莊銷售一噸賠款1元左右。

筆者通過分析陽泉煤炭1908—1937年將近30年間煤炭產銷因運費和稅費的變動而變動的情況得出主要研究結論如下:在全國大環境較為穩定的情況下,運費和稅費直接影響煤炭的產銷,但當宏觀大環境發生變化,如發生戰爭,運稅費作為微觀因素對煤炭產銷的影響就會變得不明顯。

(二)啟示

對于內陸地區的煤炭銷售而言,鐵路運輸因為其運輸量大、運費便宜且安全等特點為所有運輸方式中的首選。在《民國山西實業志》中關于正太鐵路有這樣一段描述:“本路沿線所經之處,多窮鄉僻壤,地瘠民貧,主要貨運,為由本路輸出之山西平定縣之硬煤,河北井陘縣之煙煤,山西各地之食糧棉花,毛皮等項農產品,及輸入之鹽、糖、布匹等雜貨?!盵14]因此鐵路運輸對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將煤炭及各種農產品輸出,同時也將其他地區的商品輸入當地,滿足當地居民的消費需求,發展陽泉地區的經濟。同時從保晉公司財產目錄中可看出保晉公司與通惠實業公司、富山水利公司、晉同實業公司、晉泰亨鐵棧、富昌煤礦公司、保晉鐵廠以及平記煤礦等生活用水、煤礦開采和鐵礦冶煉類公司都有資金來往,亦可得出當時的煤炭確實是全國工業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但是對于平定分公司這樣只依賴一條正太鐵路進行運銷的內陸企業而言,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運稅費的高低仍然是影響其煤炭產銷數量的主要原因。盡管陽泉無煙煤質優價廉,但正太鐵路管理者對其征收的稅費較河北井陘和正豐煤炭等高3—4倍,較低時也高1—2倍,而商人將此稅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使無煙煤的價格更高,從而不受市場歡迎,降低了其市場份額,導致缺乏競爭力。但是陽泉煤礦仍然在困境中生存,煤炭產量不斷增加,為我國其他近代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促進了山西區域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正太陽泉運費
陽泉農業 開辟“硒”望富路
山西農大共建陽泉富硒機構
本溪市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陽泉:綠色防控 統防統治
《陽泉 草書賦》
英國脫歐:御姐正太離婚記
“營改增”后運費的會計核算解析
天空飄來六個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