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楊益言講過去的故事

2019-10-30 06:16任正銘
紅巖春秋 2019年10期
關鍵詞:渣滓洞牢房大屠殺

■任正銘

◇楊益言

“同志們,聽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軍的炮聲。人民解放了,人民勝利了,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我們死而無憾!”

這首詩,我在少年時代就耳熟能詳了。其作者是在重慶“11·27”大屠殺中壯烈犧牲的共產黨員劉國鋕,即長篇小說《紅巖》中劉思揚的原型。

我第一次生動而詳細地了解“11·27”大屠殺慘案,是在已故的革命前輩、《紅巖》作者之一楊益言先生家里。

往事歷歷在目

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楊益言。

1993年,我還是一家軍工企業的職工。當時,成都一家出版社要出版我的短篇小說集《桔紅色的黃昏》,出版社建議我請人寫一篇序言,以示慎重。請誰呢?我首先想到少年時最愛看的小說《紅巖》的作者楊益言,于是冒昧給楊老寫了一封信。由于不知道他的詳細地址,只是聽人說住在上清寺,我就在信封上寫上“重慶上清寺楊益言先生收”。

◇1958年,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朱語今(右一)來渝約稿,與楊益言(左二)等人合影

沒想到,楊老真的收到了。得知我的意圖后,他很快回了信。他在信上說:“我給別人寫序言有個特點,就是要自己讀完全書有感覺才寫,不然是不會寫的,我更不會做那種叫作者自己寫好了序言,讓我掛一個名的事情?!边@對于我是求之不得的事。

我把書稿寄給楊老,大約一個星期后,他就寫好序言寄給了我。我的小說集出版后,這篇序言全文發表在《重慶晚報》文學副刊上。

1996年10月上旬,《中國教育報》編輯兼記者劉媛受報社委托,想采訪楊益言。劉媛曾編輯發表過我的幾篇散文作品,聽說我和楊老熟識,希望我為她采訪的事前去和楊老當面溝通。

17日上午,我來到上清寺,敲響了楊老的家門。迎接我的是楊老和他的夫人何明揚女士,以及他們的小女兒楊小誼。當時年屆71歲的楊老精神矍鑠,一把握住我的手連聲說:“歡迎,歡迎!”

那天,楊老戴著一頂灰色鴨舌帽,模樣和藹可親。我把劉媛委托的事情和他商定后,他卻對我提出一個想法:想讓我寫一本《紅巖英烈的后代們》。為了讓我了解那段歷史,他花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給我講述他在革命斗爭年代的一些生活片段。當他講到在1949年11月27日白公館、渣滓洞監獄發生的大屠殺時,神色凝重。盡管事情發生在47年前,但他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楊老的話題,是從他與羅廣斌合作的長篇小說《紅巖》說起的。他說,自己其實是理工生,對文學并沒有多少研究。從渣滓洞監獄脫險后,特別是到企事業單位和學校作革命傳統報告期間,在查閱史料的過程中,對“11·27”大屠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因為對革命戰友的大義凜然感到敬佩,從而激發了寫作熱情,想把這一切告訴世人。

血腥歷史的見證者

楊益言,祖籍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1925年生于重慶朝天門。曾在武勝縣讀初中、北碚兼善中學讀高中。1944年考入上海同濟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學習。1948年初,作為上海地下學聯機關報的負責人,參加了反美反蔣的學生運動,從而被學校開除并遭逮捕。獲得釋放后,他繞道香港回到四川,在重慶中國鉛筆廠職工夜校教書。由于在重慶進步刊物上發表《一二·九真相》等文章,被國民黨當局認定是中共派來恢復《挺進報》的工作人員,而被逮捕。

楊老記得那是8月4日下午,他正在菜園壩一家工廠的三樓宿舍看書,突然被四個穿便裝、帶手槍的特務綁走,很快被押上一輛美制中型吉普車。

在渣滓洞監獄,楊益言坐過老虎凳。他被關在二號牢房,與關押江竹筠的牢房僅隔20多米。江竹筠及其他難友與反動派所作的英勇斗爭,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300多天的獄中生活,楊益言耳聞目睹了獄中志士為了民族解放而壯烈犧牲的情景。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推入鏹水池,“11·27”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更是罄竹難書,令人發指。

作為這段血腥歷史的見證人,楊益言在重慶解放后的第四天(1949年12月4日),即在《國民公報》發表了《我從集中營出來》一文,用鐵的事實揭露了反動派制造的滔天罪行。這篇文章隨同羅廣斌等一批大屠殺幸存者的回憶錄面世,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早有預謀的大屠殺

1958年10月,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朱語今,看到楊益言和羅廣斌寫的部分回憶錄后,帶著出版社的文學編輯王維玲來到重慶文聯,希望他們把當年的斗爭經歷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時任共青團重慶市委統戰部部長的羅廣斌和團市委辦公室主任的楊益言,最初并未答應。后來,在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任白戈、書記李唐彬的鼓勵和支持下,他們接受了這一任務。

《紅巖》的寫作工作由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肖澤寬,代表市委負責組織及領導。小說的寫作地點多在長壽縣(今長壽區)長壽湖農場,時間從1959年到1961年,歷時三年才得以完成。這期間,有三次大的修改。楊益言認為,這部小說的高潮部分,在于對“11·27”大屠殺的具體描寫。

從他們收集到的史料中,楊益言發現,這場有預謀的大屠殺其實是從1949年9月6日上午開始,到11月29日上午結束。當人民解放軍解放重慶的隆隆炮聲強烈震撼著重慶沙坪壩歌樂山時,喪心病狂的劊子手們正將屠刀伸向革命者。

9月6日,楊虎城、宋綺云等6人在松林坡被殺害;10月28日,陳然、王樸、成善謀等10人被殺害于大坪刑場;11月14日,江竹筠、李青林、齊亮等30人被槍殺于電臺嵐埡;11月27日,這種瘋狂的屠殺在白公館和渣滓洞監獄達到了頂峰。

在渣滓洞監獄,特務將男牢的革命者全部集中在樓下一至七號牢房,把女牢的革命者集中在樓下八號牢房。鎖上牢門后,他們突然用機槍對革命志士瘋狂掃射。后來又繞到牢房后窗用手槍點射,再打開監獄門逐個補槍。最后堆上木柴,潑上汽油,縱火焚燒。

在噴火的槍口下,革命志士表現出了大無畏精神。七室的共產黨員張學云從牢房的死角猛地躍起,用雙手吊住敵人的槍筒力圖保護戰友;三室的新四軍排長李澤,抓住伸進來的槍筒,與劊子手展開了奪槍斗爭,但因槍筒卡在門框而未得逞;詩人何雪松強撐起受傷的身體,死死擋在牢門,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

在這次大屠殺中,渣滓洞監獄有180人殉難,僅15人從血泊火海中脫險。

楊老的關懷與勉勵

小說《紅巖》于1961年12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后,重印了113次,印數達1000多萬冊,被譽為“共產主義的奇書”,影響巨大,長盛不衰。

當年,《中國教育報》用了整整兩個版,發表了劉媛采訪楊益言講述“11·27”大屠殺的長篇通訊《歌樂山作證》,楊老看了很滿意。自此以后,我們保持著電話聯系。后來我告訴他,由于工作變化,我被安排到北京甘家口,作為企業常駐代表派往北京工作,不能完成楊老囑托,寫作《紅巖英烈的后代們》一書,楊老表示理解。

◇楊益言題詞

2002年底,我根據自己在企業子弟校當過幾年校長的生活體驗,寫作出版了一部反映下崗職工子女艱苦奮斗的長篇小說《偏巖》。2003年2月21日,我來到楊老的家,向他贈送了這本新書。

楊老非常高興地說,就是要用積極向上的書籍去幫助青少年成長。他還主動叫我和他一起合影,并向我回贈了2002年第72次印刷的小說《紅巖》。楊老在扉頁上親筆題寫了“自信自尊,勇于創新,正銘同志共勉”一行字。

猜你喜歡
渣滓洞牢房大屠殺
誰是真牧師
參觀重慶渣滓洞和白公館監獄舊址感懷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鐐銬
誰是真牧師
容光煥發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