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幅書法引發的緬懷

2019-11-09 01:39
北廣人物 2019年42期
關鍵詞:北京電臺廣播劇合影

這幅字是當年于是之先生在長春省賓館寫給我四舅的,當年我舅舅孟恩祥是吉林省特級理發師(按摩技術超棒),他雖說為人低調,但是在東三省則是赫赫有名。

當年,我四舅隨我姥爺由河北“闖關東”來到長春,十二三歲時學徒從事這個行當,也是吃了很多的苦,遭受了太多人的歧視……四舅的服務水平極高,無論理論、理發按摩樣樣手藝都精通,無不令人佩服。他生得高大魁梧,風度翩翩,氣質與眾不同,一言一行,儼然一個文化底蘊厚重之文化人。四舅于1999 年9 月23 日去世,享年八十周歲。這一幅字《戲友》,是于是之先生1994 年到長春參加夏季紀念老舍先生活動期間,老友重逢加上又是票友相聚,于是之先生興致勃勃,有感而發,欣然運筆寫下這兩個嫻熟,又非同一般的大字,送給我四舅收藏的。

這一照片是我1998年7 月時出差到長春和我四舅的合影,那時的他身體健康,狀態精神矍鑠,還不顧年事已高,專程陪我們到南湖賓館游覽,一路上談笑風生,關心備至。萬萬沒想到第二年他老人家就駕鶴西去了。六年后的2005 年7 月,我的母親孟恩芝也因病不治辭世。

文章寫到這里,叫我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已經作古,在黑龍江省嫩江縣車站工作的五舅孟恩祺。實話實說,五舅的印象在我的記憶中要多于長春的四舅,應該說記憶猶新。究其原因,一個是我小的時候幾次見到五舅從遙遠的黑龍江省,風塵仆仆,一臉疲倦的來到北京。另一個是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五舅曾經幾次從嫩江用大麻袋裝土豆托運到北京通縣(那時不叫通州)西站,解了我們家吃食短缺的燃眉之急,叫我們得以度過饑荒。

耿秀剛

老張留給我的照片

這張照片算是老張留給我的遺物,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我調到政工部從事宣傳工作,1999 年國慶五十周年單位搞慶?;顒诱鞲?,老張說這張照片雖然看不清他的臉,但卻是他當鐵道兵時的真實寫照。

老張叫張世田,從鐵道兵轉業到我們單位,從檔案管理員干起,因為填寫、抄寫檔案材料,練出了一筆漂亮的鋼筆字,又由此逐漸演變成單位的筆桿子,后任單位紀委副書記。閑暇時,時常有文章在報刊、電臺與讀者見面,那個年代,老張在單位里算得上鳳毛麟角了。

因為和老張都有寫點小豆腐塊的愛好,交流自然多些,關系很快融洽。我佩服老張寫一手漂亮的魏碑,老張說:“我一個當兵的,在部隊就知道帶兵修鐵路(老張是鐵道兵連長)。來咱廠后來調到辦公室,人得有一技之長啊,寫東西難,就看領導過去寫的老材料,總結規律,一來二去,又把自己練出來了?!?/p>

老張說他在部隊時,和六連的連長處成了好兄弟,都是連長。老張說一次他們團承接了一項地處北京延慶大山里的鐵路隧道開挖任務。巧的是二連和六連正好各擔負一條隧道的開挖。他說團里動員會那天,他在會議室里心里真跟貓抓一樣坐不住,終于逮著一場和六連比輸贏的機會了,心里盤算著,得先六連一步了解延慶山區地形地貌、地質結構、施工環境。事與愿違,常年的風餐露宿,老張的胃病犯了,必須住院,老張那叫一個急??!囑咐副連長連隊先行開拔。住了四天醫院,他跟醫生要求說什么也得出院,部隊醫院的主治醫生拗不過他,罵他張瘋子。第二天,等不及團里的順腳車,老張愣是從北京通州連跑帶顛走了一天一宿到的延慶。

那天整理工作材料,偶然在一個老塑料皮筆記本的套封里發現這張照片,老張的音容笑貌一下子又躍然眼前,尤其他那倔強的性格。

王士全

藍鏡頭

懷念友情編輯部

從2009 年開始,我們10 位志愿者,在幾位北京電臺城市廣播主持人的支持下,組織了老年之友《友情編輯部》,大家參加了多個廣播劇的編輯、表演、制作,并獲得北京電臺表演獎。

孫興國

北京電臺城市廣播廣臺標

和芳華老師合影

孫興國、王北明錄制廣播劇《買文物》

王北明錄制廣播劇《受聘》

劉曄錄制廣播劇前練習臺詞

部分志愿者老師在天壇活動合影

四位友情編輯部成員,經常參加聽評月投稿,并在會上合影。

友情編輯部成員積極參加銀發達人秀活動

猜你喜歡
北京電臺廣播劇合影
廣播劇還有前途嗎?
盛博直播間裝了新設備
淺析微廣播劇有效傳播的三大特質
“絲路大V”訪問北京電臺國際傳播傳出北京聲音
要不要和明星合影
解決實際困難助力精準扶貧 北京電臺讓淤白村的廣播又響起來了
用屠呦呦精神創作屠呦呦廣播劇——一次科研般嚴謹的藝術創作
合影無痕
國外無厘頭家庭合影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