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如何進行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2019-11-11 03:13黃云霞
素質教育 2019年8期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新課程標準閱讀教學

黃云霞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它對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在閱讀中主動思考、活躍思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情感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正確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本文主要圍繞在新課標下如何進行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展開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六年級;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引言

我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在應試教育模式下進行,教學活動圍繞如何提高學生成績展開,對學生閱讀教學不夠重視。閱讀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更多的是帶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提升語文綜合素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的小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量不達標,對語文閱讀缺少興趣的問題。在新課程理念下,更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閱讀教學要緊扣閱讀文本,在語文閱讀中陶冶情操。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

一篇優秀的閱讀文章往往表里結合、內涵深刻、參入時事、具有意境,能夠彰顯出作者個性。當這樣的作品呈現在讀者眼前時,學生只有敢于大膽合理地進行想象,才能捕捉到需要的信息,從而獲得獨到的情感體驗與思維啟迪。想象力是思維的一種能力,培養學生想象力甚至比傳授學生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具有想象力的人才有能力沖破經驗的局限,進行創造性的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分別是激活文章文字創設情景、架設心靈的橋梁、放飛思維彰顯個性[1]。其一,語言文字是思想內涵的載體,如果不展開想象,面前的詞句只是抽象概念,無欣賞可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感受到真實的情景,透過文字看到生活,讓學生置身于文章之中,獲得深刻的感悟。其二,學生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知識水平、成長環境等特點都有所不同,這就要在作者與學生的心靈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走進作者,達到心靈上的溝通,感悟文章內涵。其三,在新課程理念下,學校的教育目的本身就不是為了培養模仿者,而是要培養能夠有獨立思考能力、有個性思維的學生[2]。所以,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放飛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暢談個人解讀。例如,在學習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課《魯濱遜漂流記》一文時,首先,這篇文章是在18世紀初,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的時代背景下完成的,作品歌頌了冒險進取的精神。學生所處的時代背景與作者完全不同。這時,教師就要架設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心靈橋梁,每個人都能在《魯濱遜漂流記》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主人公驚險、真實的經歷引起讀者心靈上的共鳴。教師可以列出作品中的一些妙語佳句,連接學生與作者的心靈交流,如“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來?!?讓學生深刻感受作品中進取精神與挑戰精神。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意識

教學本身就是答疑解惑的過程,懷疑是學生探索知識的起點。提出問題是學生活躍思維的表現,其中也蘊含著創新的潛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質疑意識,也要講究方法指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意識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分別是就文章的題目、主旨性產生質疑。其一,標題往往起到掌控全文的作用,是對文本內容和主旨具有特色的表達。如果學生可以獨立且準確的解讀出標題,那么對文章內容就會有足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十六年前是在什么背景下發生的事?”“是哪些人之間的事?”“這是怎樣的回憶?”等圍繞標題多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根據對標題的質疑進行課文閱讀[3]。其二,讀者在進行閱讀時,不可能對文章中的每一個細小詞語、每一句話都展開深入加工閱讀。對文章內容的把握,主要根據主旨性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一文時,這是一篇重點課文,能夠讓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這篇課文共有三個層次,要根據重點語句,段落才能理清層次。如通過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边@句話表明,人總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還重,有個比羽毛還輕,進而理出文章的第一個層次,“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當代中國基礎教育進入核心素養時代,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即一種獨立思維能力,不受他人和固定思維影響,傳遞出追本溯源和獨立思考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在思辯過程中收集采納更多人的觀點,又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立場,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三點,分別是引導對比閱讀、借助觀點碰撞、巧解認知沖突,這些閱讀教學方法能夠起到拓寬思辨的廣度,啟發思辨的角度,挖掘思辨的深度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十七課《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一文時,文中作者將紙質書定位的很奇特且陌生,給讀者帶來疏離感,引發學生將“過去”與“現在”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歸納出思想情感。

結束語

只有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才能通過閱讀的方式認識更廣闊的世界。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更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盡量避免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陋習,帶領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參考文獻:

[1]丁俊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國培訓,1.

[2]林高亮.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探究[J].福建茶葉,2019,4109:224.

[3]張嵩柯.有效對話,建構高效閱讀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9,34:30-31.

猜你喜歡
小學六年級新課程標準閱讀教學
淺談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教學
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美育滲透途徑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趣”說英語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分析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