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岳氣田燈影組內幕優質儲層的重新認識及其意義

2019-11-12 02:08戴曉峰杜本強唐廷科徐右平甘利燈孫夕平
天然氣工業 2019年9期
關鍵詞:燈影內幕孔洞

戴曉峰 杜本強 張 明 李 軍 唐廷科 徐右平 甘利燈 孫夕平

1.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2.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蜀南氣礦

0 引言

優質儲層是指在普遍低孔隙度、低滲透率儲層中物性相對較好,能夠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的儲層。碳酸鹽巖在溶蝕作用下,發育大量次生的孔、洞、縫,構成良好的油氣儲集空間,易于形成碳酸鹽巖縫洞型優質儲層。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深層均發育大量的此類儲層[1-2],特別是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奧陶系碳酸鹽巖洞穴規模大,形成“縫洞體”,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為“串珠狀強反射”[3-7],成為獨有的地震地質現象。

2011年,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簡稱川中地區)GS1井在上震旦統燈影組碳酸鹽巖儲層獲日產百萬立方米的高產氣流,發現了儲量規模超過1×1012m3的特大型氣田——安岳氣田[8-10],其燈影組氣藏主力儲層為頂部風化殼巖溶儲層,儲層物性好,平面展布規模大,開發效果好。該氣田燈影組氣藏2012年完成儲量上報后,儲量主體區已完成開發井網設計,進入開發上產階段,成為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的主力氣田。目前,尋找新的接替層系或新類型氣藏是安岳氣田燈影組天然氣勘探開發面臨的主要地質任務之一。

在安岳氣田的勘探過程中,已有多口探井揭示:燈影組內幕地層相對頂部風化殼儲層表現為低孔隙度、低滲透率、多小型縫/孔洞、洞穴不發育。因此,過往研究普遍認為燈影組內幕優質儲層不發育,且在地震剖面上識別困難。由此限制了對燈影組內幕的深化認識和勘探開發。目前,還未見有針對燈影組內幕優質儲層及其地震響應模式分析和研究的相關文獻。因此,筆者針對地質需求,以安岳氣田為例,對燈影組內幕開展優質儲層及其地震響應模式研究,預測燈影組內幕優質儲層的平面分布和勘探有利區,以期為該氣田燈影組內幕儲層的下一步天然氣勘探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1 燈影組氣藏地質背景

安岳氣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東段上斜坡部位,其主體高石梯—磨溪潛伏構造帶為古隆起帶發育的3個大型背斜構造帶之一。高石梯—磨溪燈影組潛伏構造為低緩型構造,形似鼻狀構造,構造面積大,閉合度高,斷裂不發育(圖1)。

川中地區燈影組厚度介于200~800 m,自下而上劃分為四段。其中,燈二段和燈四段以丘灘復合體白云巖為主,地層厚度大;燈一段為含泥質泥—粉晶云巖,燈三段為薄層泥巖和頁巖(圖1)。受桐灣運動的影響,燈影組抬升,遭受兩期不同程度的大氣淡水淋濾改造,形成了燈四段和燈二段兩套風化殼巖溶儲層[11]。早寒武世早期,在高低起伏的古地貌基礎上,沉積了下寒武統筇竹寺組黑灰色碳質頁巖、粉砂質頁巖,寒武系與下伏震旦系為不整合接觸關系。

燈影組儲層包括裂縫—孔洞型、裂縫—孔隙型兩種類型,儲集空間主要為溶孔、溶洞、溶縫及構造裂縫。儲層物性整體相對較差,根據高石梯—磨溪地區完鉆井儲集層物性分析,全直徑巖心樣品孔隙度小于6%的樣品占比為84.85%,滲透率主要介于0.01~0.10 mD,為低孔低滲型儲層[12]。

燈影組氣藏為構造背景上的巖性—地層圈閉氣藏,具有整體含氣、臺緣帶控制富集、局部含水、不具有統一氣水界面的特征[9]。主要勘探開發目的層以燈四段頂部巖溶儲層為主,有利的優質巖溶儲層主要集中在距震旦系頂界風化殼頂100 m的縱向范圍之內。因此,筆者將距離不整合面之下大于100 m的層段定義為燈影組內幕[13]。

2 內幕優質儲層地質特征

2.1 優質儲層劃分

2018年肖富森等[14]在巖心標定的基礎上,利用測井成像資料開展了縫洞解釋評價及測井響應特征分析,結合測井、試井資料,認為燈影組高產儲層主要包括裂縫—孔洞型和洞穴型兩種類型,二者孔隙度均不小于5%,為優質儲層。

溶洞成因和形態復雜,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孔洞和洞穴劃分標準。根據溶洞直徑,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研究人員將燈影組溶洞分為:小洞(2~5 mm)、中洞(>5~20 mm)、大洞(>20 mm)等3類。其中大洞涵蓋的范圍太廣,從20 mm到幾十米,沒有體現出孔洞和洞穴的差異。為了加以區分和地質分析的需要,筆者在此劃分方案的基礎上將直徑500 mm作為孔洞和洞穴的界限:直徑不超過500 mm劃分為溶洞,溶洞又細分為小洞(2~5 mm)、中洞(>5~20 mm)、大洞(>20~500 mm);直徑大于500 mm的劃分為洞穴,其中直徑介于500~5 000 mm為小型洞穴,直徑大于5 000 mm為大型洞穴(表1)。

2.2 優質儲層錄井響應

安岳氣田燈影組內幕儲層可見到大量的溶洞、溶溝。根據GS1井區燈四段巖心統計,小溶洞占比為78.9%、中洞占比為13.9%、大洞占比為7.2%。巖心可見最大溶洞的洞徑可達巖心直徑,2~10 cm溶洞常見。統計結果表明,在以中小溶洞為主的背景下,也發育了一定數量的大洞,證實孔洞型優質儲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5-16]。

圖1 安岳氣田筇竹寺組底界構造圖和地層柱狀圖

表1 燈影組優質儲層類型及地質響應特征表

鉆井過程中井漏與放空現象是鉆遇大型裂縫與洞穴的響應,是優質儲集層的關鍵指示特征。安岳氣田燈影組鉆井過程中,井漏、放空等現象比較常見。統計高石梯地區18口井漏失和放空情況,除了燈影組頂部風化殼附近,燈影組內幕也存在較為頻繁的井漏和放空顯示。其中,燈四段有13口井出現25次井漏或放空,洞穴系統單井鉆遇率為72%。說明洞穴在高石梯地區廣泛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規模。在25次井漏井段中,距燈影組頂界風化殼頂100 m以下的井漏次數為16次,占總井漏次數的64%,說明燈影組內幕溶洞更為發育,且溶洞規模也比較大。例如,GS6井在鉆井過程中,出現多次井漏,距離燈影組頂界不整合面之下243 m處的井段(5 201.0~5 209.9 m),鉆井液漏失量達588.3 m3,距離燈影組頂界不整合面之下292 m處的井段(5 252.0~5 256.0 m),鉆井液漏失量達993.2 m3;GS2井距離燈影組頂界不整合面之下224 m處的井段(5 208.0~5 214.8 m)漏失鉆井液101.8 m3,鉆具放空達6 m,指示存在大型洞穴系統[13]。在磨溪地區,燈影組內幕井漏相對較少,但也存在大型深部溶洞。例如,MX 8井距燈影組頂界不整合面約250 m處發育高2.35 m的大型溶洞[17]。

2.3 優質儲層測井響應

碳酸鹽巖溶蝕孔洞的測井響應特征十分典型:當巖溶洞穴未充填時,井徑擴徑較為嚴重,井徑值增大。三孔隙度測井出現“兩高一低”,即高中子、高聲波時差、低密度,反映孔隙異常增大;電阻率在高背景值下會出現大幅度降低;成像圖像上通常為局部不規則的暗色斑點、團塊狀。結合鉆井中井漏、放空和常規測井資料,對高石梯地區儲層進行分類,燈影組內幕儲層主要包括密集孔洞型和獨立洞穴型兩種優質儲層。

2.3.1 密集孔洞型儲層

在一段地層內,溶蝕孔洞密集發育形成一定厚度的高孔隙度優質儲層。此類儲層以中小溶洞為主,含少量大洞。測井顯示:聲波時差一般大于47 μs/ft,密度一般小于2.75 g/cm3,電阻率在高背景值下出現塊狀低值區,成像圖像上出現大量點狀、斑狀、團塊狀暗色區域,整體呈蜂窩狀(表1)。

GS1井燈二段井段5 380.3~5 393.2 m為典型的孔洞密集發育段,從常規測井曲線(圖2-a)看,平均聲波時差為52 μs/ft,電阻率為2 257 Ω·m,測井綜合解釋氣層厚度為12.0 m,平均有效孔隙度為4.6%。對應的成像測井圖上溶洞特征十分明顯:井段5 386.0~5 389.0 m暗色斑點廣泛分布,形狀多為不規則橢圓—扁圓狀,整體呈現蜂窩狀;暗色斑點大小差異較大,局部斑點尺寸達到100 mm;井深5 387.5 m處溶洞最為發育,其聲波時差最低為54 μs/ft,最低密度為2.67 g/cm3,最高孔隙度為10.0%。

2.3.2 獨立洞穴型儲層

根據孔洞發育、充填程度的不同,巖溶儲層測井響應特征亦有所差異,孔洞越發育,儲層與圍巖差異越大。相對密集孔洞型優質儲層,獨立洞穴型優質儲層的測井特征更為明顯。

在GS7井燈四段綜合測井圖(圖2-b)上,井段5 250.0~5 252.0 m漏點距燈影組頂界163 m,屬于燈影組內幕儲層,該儲層段井徑擴徑嚴重,三孔隙度測井結果均出現明顯升高,聲波時差由45 μs/ft升到61 μs/ft,密度由 2.75 g/cm3降到 2.26 g/cm3;電阻率降低明顯;常規測井資料指示儲層孔隙發育,測井綜合解孔隙度最大值為12.5%。成像測井顯示大片黑色斑塊,斑塊直徑約900 mm,綜合解釋為小型洞穴。井段5 337.5~5 345.0 m洞穴特征也十分明顯,測井綜合解釋孔隙度最大值為14.0%,成像測井指示洞穴井徑約1 000 mm。井段5 332.0~5 340.5 m取心7.70 m,巖心縫洞較發育,中上部為褐灰色、灰褐色致密白云巖,見半充填大縫發育,近底部為1.2 m厚、發育溶洞的褐灰色白云巖。整筒巖心見6條大縫、5條中縫、4個大洞,透明狀自形晶石英晶簇和白云巖半充填,溶洞個數較少、洞徑較大,為洞穴型儲層。

圖2 密集孔洞型與獨立洞穴型優質儲層測井特征圖

綜上表明,獨立洞穴型儲層的測井響應特征為:聲波時差大于55 μs/ft,密度小于2.60 g/cm3,電阻率在高背景值出現塊狀低值區,成像圖像以獨立大面積暗色團塊狀和片狀為主,不受巖石組構限制,可切割地層界面。已鉆井的錄井和測井資料證明,燈影組內幕儲層溶洞較發育,溶洞整體上尺度較小,局部發育較大尺寸的洞穴,個別洞穴可達數米級別。燈影組內幕存在局部范圍大型溶洞系統和大型洞穴系統的優質儲層。

3 內幕優質儲層地震響應

燈影組內幕儲層溶蝕孔洞規模相對較小,且洞穴尺度差異大,其地震反射特征也有所不同,需要建立地質模型,對不同規模優質儲層進行正演模擬研究,分析其對應的地震響應特征。筆者嘗試通過模型正演探討利用地震資料識別洞穴儲層的可能性,從理論上分析洞穴儲層達到多大規模時才能利用地震資料進行識別,以期能夠指導其后的地震資料處理和解釋。

在模型地震正演方面,塔里木盆地針對洞穴型儲層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川中地區碳酸鹽巖內幕洞穴儲層更為隱蔽,目前的地震剖面難以分辨,沒有關于內幕洞穴的正演、地震響應特征研究。筆者結合安岳氣田燈影組地層結構和縫洞規模,將復雜的洞穴儲層簡化為相對均質、統一彈性參數的地質體,通過實測測井數據獲得地層和優質儲層的波阻抗,設計了含有不同大小孔洞的水平層狀二維模型,基于等效介質模型,采用35 Hz雷克子波褶積正演得到地震剖面,進行正演分析。

正演模型參數設置:燈影組頂部風化殼上覆蓋層為下寒武統筇竹寺組頁巖地層,聲波時差為64 μs/ft,密度為2.63 g/cm3,波阻抗為12 500 g/cm3·m/s;燈四段為厚層白云巖,聲波時差為45.5 μs/ft,密度為2.72 g/cm3,波阻抗為18 200 g/cm3·m/s;燈三段為頁巖,平均厚度為40 m,聲波時差為54 μs/ft,密度為2.67 g/cm3,波阻抗為15 000 g/cm3·m/s;儲層位于燈四段碳酸鹽巖地層中部,儲層橫向寬度為50 m。

根據GS2井井段5 208.3~5 210.2 m洞穴型儲層的測井資料,設定獨立洞穴型儲層聲波時差為68.6 μs/ft,密度為 2.25 g/cm3,波阻抗為 10 000 g/cm3·m/s;根據GS1井井段5 386.0~5 389.0 m孔洞發育段的測井資料,設定密集孔洞型儲層的平均聲波時差為47 μs/ft,密度為2.50 g/cm3,波阻抗為16 025 g/cm3· m/s。

圖3 獨立洞穴型儲層地質模型及其地震正演剖面圖

3.1 獨立洞穴型儲層地震響應

圖3-a為洞穴高度(洞高)介于0.5~3.0 m(等間隔為0.5 m)的波阻抗模型和地震正演剖面。從正演剖面上看,儲層底部對應出現不同能量的波峰,且洞高越大,波峰能量越強。由于洞高小,受調諧作用的影響,波峰位于儲層底面向下四分之一波長的位置??紤]到地震資料存在不同程度的噪音,加入最大振幅為50%和100%的等概率分布噪聲,模擬分析實際地震資料情況下儲層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可識別性。當噪聲振幅為50%時(圖3-b),0.5 m高度的洞穴地震反射被淹沒無法識別;1.0 m高度的洞穴地震反射和背景噪聲相當,洞穴特征比較清楚,但邊界畸變嚴重、難以有效識別;1.5 m高度以上的洞穴地震反射明顯強于背景噪聲,洞穴邊界清晰。當噪聲振幅為100%時(圖3-c),結果近似。正演分析表明,洞穴型優質儲層地震響應特征清晰,受噪聲干擾影響小,高品質的地震資料可以從地震剖面上識別出1.5 m高度及其以上的洞穴。

3.2 密集孔洞型儲層響應

圖4-a為密集孔洞型儲層厚度介于4~24 m(等間隔為4 m)的波阻抗模型和正演地震剖面。對比洞穴型優質儲層,密集孔洞型儲層的地震響應更為微弱。儲層厚度越大,底部對應波峰能量越強。當噪聲振幅為50%的情況下(圖4-b),從地震剖面能夠識別厚度超過12 m的儲層,8 m厚的儲層邊界模糊,16 m厚的儲層邊界較為準確。當噪聲振幅為100%時(圖4-c),厚度介于8~12 m的儲層的地震響應和噪聲能量相當,僅能分辨20 m厚的儲層。

綜上所述,密集孔洞型儲層能量更弱,在目前的地震資料狀況下,識別困難。相同厚度情況下,洞穴型儲層的波阻抗和圍巖差異更大,產生更強的地震反射,珠狀特征更為明顯,受地震噪聲干擾影響小,更易于識別。因此,優質獨立洞穴型儲層為當前燈影組內幕更為現實的地質目標。

相對于塔里木盆地大規模的溶洞(直徑多介于10~30 m)碳酸鹽巖儲層的“串珠狀強反射”的特征,高石梯地區燈影組內幕優質儲層溶蝕孔洞規模相對較小,主要為單個波峰反射、反射能量較弱、縱向規模小,很容易被地震資料的噪聲掩蓋,稱之為隱蔽型“珠狀”反射特征。

圖4 密集孔洞型儲層地質模型及其地震正演剖面圖

4 隱蔽型“珠狀”地震目標處理

4.1 處理思路與對策

高石梯—磨溪地區地表地勢平緩,地表激發和接收條件較好,地下構造簡單,地震資料整體上品質較高。但是,近年來研究認為川中地區深層地震資料存在較強的層間多次波,層間多次波對深層弱的有效信號產生較強屏蔽作用,形成較多的異常強能量干擾,使得燈影組內幕地震反射形態畸變、振幅異常、測井合成地震記錄和實際地震剖面難以匹配[18]。由于燈影組埋藏深(2 200~2 500 ms),碳酸鹽巖內幕地層之間的波阻抗差異小,難以形成強反射界面,地層的地震反射能量弱;內幕洞穴規模相對較小,有效信號能量相對弱,即使局部存在優質儲層,也是隱蔽型“珠狀”反射。因此,有效地震反射很容易被噪聲影響甚至掩蓋,使地震資料不能反映真實的地層特征,難以建立有效的儲層地震響應模式。

在過GS7井三維常規地震成果剖面(圖5-a)上,直觀上信噪比相對較高,橫向連續性好。但實際上并不符合碳酸鹽巖內幕地層整體弱的地震反射特征,優質儲層隱蔽型“珠狀”反射難以有效反映。圖5-a中燈四段和燈二段中部黃色箭頭所指的強能量連續反射,和已鉆井合成地震記錄不符說明為強能量干擾,對弱的有效信號形成嚴重的屏蔽效應。GS7井井段5 250.0~5 251.0 m有一個900 mm的大型洞穴,但其在該地震剖面上對應微弱的地震波峰反射,遠小于周圍背景能量,無法識別。

因此,內幕優質儲層識別的關鍵是深層弱有效信號成像。根據多次波干擾強、有效信號弱的特點,采用相對保幅的高保真、高信噪比的處理思路,包括保幅處理、靜校正、速度拾取和多次波壓制等關鍵技術,以提高碳酸鹽巖內幕地震資料品質。

圖5 過GS7井地震剖面圖

4.2 弱信號恢復關鍵技術

4.2.1 疊前去噪

研究區除了規則面波、線性干擾外,還存在一些與環境相關的噪聲如野值、隨機干擾、高頻干擾等,且在工區內分布不均勻。根據實際干擾波特性,采用分時/分頻去噪、梯次迭代,逐漸壓制噪聲;再根據野外同一單炮上子波形態和子波衰減的規律性,利用合理的算法對不符合統計規律的地震數據進行修正;在壓制面波、聲波、隨機噪音及強能量干擾的同時,消除野值、高頻噪聲對地震資料的影響,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實現保幅去噪。

4.2.2 高精度靜校正

靜校正是實現CMP同相疊加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不僅影響疊加速度精度,而且影響疊加的質量和構造形態,對弱信號成像尤其重要。高精度靜校正能使有效信號同相疊加,提高深層資料的信噪比和連續性。

針對川中地區近地表結構復雜、低降速帶變化大的問題,主要采用了高程靜校正、折射波靜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靜校正技術?;谠搮^地表條件和折射波分層的特點,將折射波分為兩層模型,采用廣義線性反演的折射波靜校正計算方法;再通過實測折射波初至時間和近地表模型的正演模擬時間對比迭代,獲得與觀測折射波到達時間擬合最好的近地表模型,解決長波長靜校正問題。在此基礎上,應用三維反射波剩余靜校正方法,通過模型道互相關求取時差,分解到炮點項、檢波點項、偏移距項等,應用到地震數據以消除殘余短波長靜態時差的影響;再通過對模型道進行信號加強處理提高模型道質量,強化過程質控,進行剩余靜校正的多次迭代,逐步優化,提高速度譜精度,拾取精確的剩余靜校正量。

4.2.3 精細速度分析

研究區深層以大套高速碳酸鹽巖和變質基巖為主,內幕反射整體能量較弱。受噪聲及多次波干擾的影響,速度譜聚焦差、多解性強,在速度譜上很容易引起速度拾取錯誤,為此采用了層控速度拾取的方法。

在高速碳酸鹽巖地層的背景下,存在下寒武統滄浪鋪組和筇竹寺組、燈三段和燈一段等低速泥巖地層,形成強反射界面,這些強反射界面橫向穩定,可辨識性高,不易被干擾波掩蓋,能夠連續追蹤。通過構造解釋得到強反射界面層位,加載到速度譜中作為標志層,采用“沿層拾取,避開層間”的思路,沿層拾取疊加速度,避開不合理速度點,減少將干擾波當作有效波進行速度拾取的情況,提高速度拾取精度。

4.2.4 多次波壓制

燈影組附近的多次波不僅能量強,并且速度和一次波速度差異小。通過測試試驗,采用疊前層控Radon變換和疊后模式識別方法組合,精細、逐步衰減層間多次波。首先,在疊前時間偏移道集上,進行高精度剩余速度分析與Radon變換壓制多次波迭代處理。其次,經過Radon變換處理后,近偏移距地震道中還存在強能量的多次波,采用優勢偏移距疊加處理技術,選取合理的偏移距范圍,實現高信噪比的地震道疊加,減小多次波能量的干擾,提高深層資料信噪比。最后,在疊后數據體上開展處理和解釋聯作,在分析深層多次波主要來源層位的基礎上,對中淺層多次波來源層位進行構造解釋,沿層提取中淺層多次波來源層的地震頻譜信息,對深層目的層開展F-X域濾波方法識別和壓制殘留多次波。

4.3 處理效果

通過以上針對弱信號恢復和多次波壓制目標處理后,和以往疊前時間偏移剖面對比,地震剖面質量有了很大的改變。風化面成像質量、地震波組特征層次、斷裂特征、井震匹配程度等方面得到明顯改善。

圖5-b為弱信號恢復重新處理的過GS7井地震剖面。從圖5-b中可以看出,燈影組頂、燈三段底、燈影組底等3個標志層形態得到精細刻畫,燈影組碳酸鹽巖內幕具有斷續、弱能量的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剖面和已鉆井合成地震記錄匹配良好,典型碳酸鹽巖儲層的反射特征明顯,為燈影組內幕碳酸鹽巖縫洞型儲層識別奠定了基礎。

4.4 優質洞穴型儲層地震響應模式

根據以上地震正演、新處理地震資料和已鉆井揭示的地層情況,安岳氣田高石梯地區燈影組整體具有3強2弱的“三明治”地震反射特征:筇竹寺組底、燈三段底和燈影組底為低速頁巖、泥巖與高速白云巖界面,波阻抗差異大,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為3個連續性好、能量強的地震反射界面,3個強反射界面之間夾持的燈四段和燈二段的內幕為塊狀白云巖,其內部地層之間波阻抗差異小,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為2段斷續、弱能量的地震反射特征。在燈四段和燈二段整體弱能量的背景下,其內幕發育的優質儲層具有較低的波阻抗,表現為相對能量較強的“珠狀”反射,局部大型優質儲層“珠狀”反射能量更強,外形特征更為明顯。

5 優質洞穴型儲層分布特征及地質意義

5.1 內幕洞穴型優質儲層縱向分布特征

高石梯地區燈影組巖溶儲層縱向上分帶較明顯。朱訊等[19]根據燈影組巖心、薄片、測井等資料將燈影組近地表巖溶體系自上而下劃分為表生巖溶帶、垂直滲流帶、水平潛流帶,認為:表生巖溶帶厚度小、溶孔多數被充填;垂直滲流巖溶帶發育較多垂直或高角度的溶溝、溶縫,可見少量拉伸狀的小型溶孔;水平穩定潛流帶以水平形態巖溶為主,多形成蜂窩狀溶蝕孔洞,是最有利于巖溶儲層發育的巖溶帶。

筆者根據地質綜合研究,結合鉆井錄井對燈四段巖溶進行了重新劃分。從鉆井漏失分布(圖6)看,統計的13口在燈四段識別出溶洞25個,在縱向上分布具有3分段特征:

1)第一段為燈影組頂界以下100 m左右的范圍內。8口井在該段內共有井漏顯示9個井段,占識別溶洞總數的36%,溶洞主要集中在風化殼面附近,對應朱訊等[19]劃分的表生巖溶帶+垂直滲流帶+水平潛流帶,為目前主力開發層系。

2)第三段為燈三段頁巖以上100 m之內。燈三段為深水沉積產物,主要由頁巖和白云質泥巖組成,巖性致密、質地較硬,原始孔隙少,后期溶蝕作用弱。地下水垂直滲流接近燈三段段頁巖后,難以繼續下滲,流水順頁巖頂面側向順層滲流和溶蝕。10口井在燈三段頁巖之上100 m左右的順層巖溶帶范圍內,共發育溶洞11個,占總溶洞數量的44%,漏失井段數量比例最大,漏失量也大于第一段,7個漏失量超過500 m3的井段中有5個位于此段。GS7井地震剖面上可以觀察到的珠狀反射特征也主要集中在燈四段下部(圖5-b)。由于燈四段下部順層巖溶帶遠離不整合面,往往溶洞充填程度低,溶蝕空間連通性相對較好,容易形成優質洞穴型儲層。

3)第二段為中間層段,位于第一、三段之間。有3口井識別出4個溶洞。

綜上所述,根據已鉆井的錄井、測井資料,第三段的井漏頻次、洞徑大小以及大型洞穴的鉆遇率相對第二段更易形成較大型的溶洞系統,成為內幕的優質儲層,且內幕優質儲層主要集中在燈三段泥巖底板之上100 m范圍內,水平方向順層發育巖溶帶。

5.2 內幕優質洞穴型儲層橫向分布特征

已鉆井的測井和巖心資料顯示,高石梯地區燈四段儲層各井之間溶洞發育程度相差大。統計的18口井中有13口井見井漏顯示,少數井漏點數量多、漏失量高,各井的井漏差異很大,說明洞穴型儲層平面上具有強烈的非均質性。

基于內幕優質儲層的隱蔽型“珠狀”反射特征,確定珠狀振幅門檻值,對相對高振幅進行優質儲層三維雕刻,并沿燈四段下部順層巖溶帶統計其時間厚度得到優質儲層平面分布。圖7是利用地震預測的GS19井區內幕優質儲層時間厚度圖,圖中GS7井、GS8井、GS109井位于預測巖溶體內,其中GS7井鉆遇的巖溶洞穴規模較大,與實際鉆探結果一致。

平面上,優質儲層呈點狀、珠狀特征,巖溶體分布規律清晰,單體規模不大,大部分珠狀直徑小于250 m;局部地區巖溶作用強烈,珠狀巖溶體橫向連通、平面復合連片,形成有利巖溶發育帶,最大優質儲層展布范圍達到1 500 m,為潛在大型縫洞體(圖7白色虛線圈)。根據該預測結果,認為GS103井西側(圖7黃色虛線圈)存在大型洞穴優質儲層,洞穴規模寬730 m,長3 830 m,為GS19井區最有利區之一。

圖6 高石梯地區燈四段測井解釋氣層和錄井井漏顯示對比圖(沿燈影頂層拉平)

圖7 GS19井區燈四段內幕優質儲層預測圖

5.3 地質意義

在前人關于深層存在多次波認識的指導下,在GS19井區開展弱信號恢復以及多次波壓制處理后,地震剖面品質有所提高,燈影組內幕出現了反映洞穴型儲層的珠狀反射,驗證了燈影組存在多次波干擾的認識,顯示出當前地震資料的潛力和開展目標處理的必要性,也希望引起油氣工作者對老地震資料的評價和重新認識。同時,該處理思路及技術對川中地區深層地震資料處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筆者通過對燈影組內幕儲層研究認為,相對于平面復合連片、大面積分布的燈四段頂部風化殼巖溶儲層,內幕洞穴型儲層橫向規模要小得多,但仍有望在川中地區局部疊合連片,形成一定數量、規模分布的優質儲層,成為小而富的氣藏。并且,內幕洞穴型儲層在地震剖面上呈珠狀反射特征,已被鉆井證實為洞穴型優質儲層,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

目前,已鉆井大多數都不在最有利的洞穴連片區,內幕優質儲層整體還處于待認識的階段,也沒有專門針對內幕洞穴型儲層進行鉆探,還未引起勘探開發者的重視。筆者建議針對GS103井附近大型洞穴型優質儲層進行鉆探,探索其勘探開發潛力,并進一步檢驗新地震資料在優質儲層預測方面的可靠性。如果鉆探成功,可實現川中地區燈影組勘探開發層系從風化殼頂部向內幕拓展,成為川中地區天然氣勘探和開發新領域。

6 結論

1)安岳氣田燈影組內幕地層在鉆井過程中井漏、放空顯示頻繁,常規測井和成像測井指示溶蝕孔洞發育程度高,燈影組內幕存在密集孔洞型和獨立洞穴型兩種優質儲層。

2)內幕優質儲層在縱向上主要集中在燈三段泥巖底板之上100 m的范圍內,水平方向順層發育巖溶帶;橫向上非均質性強,呈現出散點、珠狀特征,規模較??;局部巖溶作用強烈、珠狀巖溶體復合連片形成大型洞穴型優質儲層區,具有較大規模,勘探潛力大,可成為川中地區天然氣勘探和開發新領域。

3)燈影組內幕優質儲層地震響應表現為單波峰的隱蔽型“珠狀”反射特征,波峰能量相對較弱,容易受到地震資料的噪聲掩蓋。通過深層弱信號的采集和處理一體化攻關,進一步提高深層地震資料的保幅性和信噪比,可實現優質儲層的有效識別。

4)安岳氣田燈影組內幕發育一定數量和規模的優質洞穴型儲層,但整體規模不大,大部分巖溶體小于250 m,最大展布范圍為1 500 m。其中GS103井西側存在大型洞穴型優質儲層,為GS19井區最有利區之一。

猜你喜歡
燈影內幕孔洞
燈影秦淮
旺蒼地區燈影組層狀硅質巖類孔洞充填特征
一種面向孔洞修復的三角網格復雜孔洞分割方法
孔洞加工工藝的概述及鑒定要點簡析
強動載作用下孔洞匯合對延性金屬層裂損傷演化過程的影響*
保養中那些不易察覺的內幕
中信證券涉嫌內幕交易
憶江南·綠茶
高應變率下延性金屬中微孔洞貫通行為的數值分析
臺日艦船對峙內幕曝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