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精準扶貧”再思考

2019-11-13 10:51王榮菊貴州省中共都勻市委黨校貴州省都勻市558000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貧困人口精準扶貧精準

王榮菊 貴州省中共都勻市委黨校 貴州省都勻市 558000

1.引言

精準扶貧的建設要求于我黨十八大就已出臺,十九大上更是對精準扶貧再次強調,并且要加大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的振興關系到全國小康社會的發展,精準扶貧又是落實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是平衡城市與農村差距的重要途徑。我國從資金上對鄉村振興下的精準扶貧提供有力支持,促進美麗鄉村發展,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扶貧手段等出現各種問題,導致農村現在還有不少貧困人口,扶貧工作實施壓力大,如何提升扶貧效率,更快更好地化解當下扶貧中的問題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2.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精準扶貧的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同農村精準扶貧之間的聯系可以概括為三點:(1)鄉村振興需要以精準扶貧舉措為依托,解決貧困問題才能逐步實現鄉村振興;反之,精準扶貧是建立在鄉村振興發展基礎上的重要反貧困行動,促進我國實現小康社會發展水平。(2)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都是為了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實現經濟發展與人民需求相協調與平衡的重要舉措,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3)精準扶貧是為做好農村建設、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重點子內容,幫助農村在資金上加快建設,保障貧困人口的生活需求,是實現美麗農村、鼓勵貧困人群致富的關鍵任務。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從環境上改善,更要從經濟結構上創新,發展新型致富模式,帶動農村脫貧,落實精準扶貧要求。

3.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精準扶貧的成就

在我國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精準扶貧近幾年獲得的收獲,主要總結如下:(1)貧困人口的下降是最直觀最明顯的扶貧碩果顯示,5年多以來,平均一年貧困人口下降1000余萬。(2)鄉村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不少鄉村擁有物流園區、現代電商、紡織工藝、紅色旅游等多種新興產業模式,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優化反貧困的狀態。(3)農村城鎮化,使得城鄉差距明顯縮小,鄉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有的甚至超越城市人均消費水平,例如貴州黔南扶貧工作上落實生態移居,拆除舊建筑發展新型生態產業,通過移居改善人們生活環境和質量,助力脫貧工作任務。(4)農村需要農業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糧食儲備力量,現代農業已經引入現代設備耕種,極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科學耕種,提高產量,使得貴州貧困地區的容顏大有轉變。(5)各種惠農政策以及醫療保障為農村人民提供了生活的福利,看病問題不再是難題,社?;菁扒Ъ胰f戶,農村百姓不僅看病有了保障,還能申請惠農政策資金扶持致富。(6)現在通往農村的道路得到全面改善,并且不少鄉村還通有高速公路、火車、碼頭,路燈也實現了整改,通天然氣的鄉村數量日益增多,扶貧工作持續前行。

4.“精準扶貧”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扶貧工作局限化

精準扶貧倡導的是多維度的扶貧工作,國家通過資金、政策上的支持就是為了同不同維度進行扶貧,然而在落實扶貧政策時,農村以及鄉鎮過分看重人均收入低這一方面,在知識教育、權利、致富能力、健康等方面缺乏反貧困。所以只是關注收入上的貧困,而缺乏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無法從本質實現脫貧目標。扶貧工作要根據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來考慮,在利用資金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后,還要從知識教育、文化信息、醫療健康上對其進行心理滿足,讓貧困人口實現對國家的歸屬感,掌握更多本領致富脫貧,但是后者在實際扶貧任務落實中缺乏落實力度,鄉村對于文化知識、致富信息、惠農政策的宣傳都不到位,農民不了解如何致富,導致扶貧工作一直欠缺農村人民的主動致富性。此外,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很多,扶貧但從經濟上維持是不夠的,缺乏對空巢家庭的心理上的安慰和關懷,這些都是扶貧工作的局限所在。

4.2 扶貧矛盾不斷

農村扶貧過程中,村干部在平衡村民利益的工作中欠缺方法,稍有偏差就易引發村民之間的利益矛盾,加上有些村干部工作不透明,沒有樹立好干部的良好形象,工作態度飄搖,權利濫用,毀害村民利益,例如某些地區財政補貼不夠和干部收入水平低,就肆意向村民征收稅費,導致百姓經濟壓力大,與干部之間的矛盾加大。

4.3 扶貧責任落實不具體

對于上層領導下發的扶貧任務在鄉鎮落實時缺乏責任上的具體明確,只是將任務交給村中所有干部來執行,所以農村干部真正落實與治理貧困問題時缺乏責任心,治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對于政府部門下發的貧困財政補貼,有些地區將大量資金用于發展企業,而真正落實在貧困教育資源等上的服務較少,使得貧困地區接受不到好的教育,獲得的信息過于局限。對于村干部責任的落實由于缺乏具體安排,所以難題精準考核,難以實現系統化的扶貧體系建設,嚴重拖反貧困治理的效率。

5.鄉村振興戰略下“精準扶貧”的新舉措

5.1 全方位實現精準脫貧

全方位實現精準脫貧要擺脫以往的將扶貧工作重點落在收入扶貧和經濟發展上,而是要從物質、心理、教育、生態經濟實現全方面的發展,貴州黔南在這方面實現了很好的落實,發展當地農作物經濟、撫慰孤寡老人、加強農村教育、改善農村居住條件、移居住房加強生態經濟建設等。全方位實現精準脫貧舉措具體來講如下:

(1)物質上的扶貧主要是對貧困人口進行資金上的補助,包含生活補助和醫療補貼,并且提供房屋上的搬遷,改善居住條件,從物質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2)心理上的扶貧是現如今很多農村地區干部在扶貧工作上欠缺的地方,農村勞力外出的家庭居多,很多老年人以及婦女留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經濟壓力很大,對于農村這種家庭尤其是部分只有孤寡老人獨守的住戶更要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關心,定期去探望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狀況,多和他們聊天,鼓勵留守婦女積極向上,創新致富途徑,改善當前生活環境。

(3)教育扶貧是扶貧工作長期發展的重要任務,教育上的改善是從本質上解決農村長期貧苦家庭的重要舉措,農村貧困兒童需要接受較好的教育條件,通過學習改善貧困;同時教育不單單指學校素質教育,還有國家政策教育,對于農村發展的政府和惠農政策很多,農村干部要組織全村積極學習政策指導會議,教育村民對政策的更好理解,充分利用好政策來創造財富。

(4)生態經濟扶貧需要當地鄉村干部加緊新型產業建設,結合當地資源情況,開發農作物電商產業、手工藝品產業、紡織產業、旅游生態產業等,實現貧困家庭同產業基地與合作社之間的經濟關系,在旅游業發展上積極推進貧困家庭同生態旅游服務和產品上的結合,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因地制宜開發經濟,開發手段以生態開發為前提,用經濟的發展帶動鄉村脫貧。

5.2 提升農村人民的干部監督權利意識

農村干部以及鄉鎮干部對于精準扶貧落實行動的考核缺乏監督機制,要發揮起村民對于干部的監督職能,發揮村民的正當權利。村民要對干部在落實扶貧上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扶貧對象是否公開透明、工作是否公正廉潔等方面進行監督,監督干部為農村真正辦的實事。通過監督權利的行使,督促村干部擺正工作態度,嚴格精準地落實扶貧政策。

5.3 政府同農村干部精準落實脫貧工作

政府部門制定扶貧任務要求政策,需要鄉村企業、干部以及貧困家庭和社會公眾共同協調配合完成扶貧工作,在農村建立信用體系制度,增強村民的誠信責任,社會上也要對扶貧政策進行宣傳,積極鼓勵貧困家庭投入到創業、就業當中,企業要配和提供給貧困人群合適的就業機會,村干部要依照政府扶貧要求嚴格執行,實現協調性的精準扶貧。

6.結語

當下,扶貧工作局限化、鄉村扶貧落實中矛盾不斷、責任落實不具體,要對這些問題加以改進需全方位實現精準脫貧、提升農村人民的干部監督權利意識、政府同農村干部精準落實脫貧工作,促進我國精準脫貧任務順利完成。

猜你喜歡
貧困人口精準扶貧精準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隱形貧困人口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精準扶貧二首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2013年各省貧困人口數量及貧困發生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