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融入式德語翻譯教學研究方法淺析

2019-11-13 10:51劉靜瀾武漢輕工大學湖北武漢43000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德語外語教學外語

劉靜瀾 武漢輕工大學 湖北武漢 43000

十九大報告特別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薄拔幕孕攀且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睂ψ陨淼奈幕瘍r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律,并對它的文化的生命力持堅定的信心,這才是一種文化自信。

在當今信息時代,翻譯具有越發重要的作用,翻譯在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政治、經濟、科技往來中是溝通信息、交流感情、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橋梁。外語學習者在翻譯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尤為突出。中國文化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沒有得到重視,甚至嚴重缺失,跨文化交流過程中我們的本土化身份也逐漸消失。如何在跨文化翻譯教學中使學習者習得德語國家文化的同時,堅定對本國文化的“文化自信”,學習了解并掌握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語表達,探討一種文化融入式教學模式具有前所未有的時代性和迫切性。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國外研究現狀

雖然外語教學中關于文化與語言的關系、跨文化知識的具體內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的定義等重要問題已被多位學者專家詳細討論過,但跨文化意識作為外語教學要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卻未得到充分的討論。在目前僅有的關于跨文化意識的概念比較認同的是漢威(Hanvey ,1979)的觀點。他提出的四個層次中的第四個層次“從異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異文化”,這是跨文化意識的最高境界,要求參與者具備“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領。以人類學家霍爾(E.T.Hall)為首創建的跨文化交際學,更是對文化教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Stern關于多維的外語課程的模式中,推薦了包括本土文化教學大綱的課程模式。在歐洲更是出現了外語教學中發展起來的文化研究熱潮。如文化教學在英國被稱為“background studies”(背景知識學習),在德國被稱為“Hintergrundinformationen lernen”(背景知識學習)

2.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80年代,許國璋在《現代外語》第四期上發表文章《詞匯的文化內涵與英語教學》一文,首次提出英語教學中應充分注意英語國家的文化,這標志著在外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的實踐從此拉開帷幕。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外語教學中的首要目標,研究者們主要探討如何系統的將目的語文化內容導入到課堂教學。隨著跨文化交際的不斷深入,以及語言教學界對語言文化的研究在不同層面上的廣泛展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研究開始出現從單向關注目的語文化學習轉向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雙向互動問題。近幾年研究者開始研究母語文化的作用以及如何增強學習者的文化意識,引導學生從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審視西方文化的優劣。關于外語教學中民族文化教育的論文在不斷增多,外語研究者開始重視外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育。在外語文化教學中應該插入中國文化教育這種觀點已經得到普遍的認可,并且這一現象已經與全球化語境中的文化認同緊密聯系在一起。

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為:目前對應涉及的中國文化滲透融入德語翻譯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并且對于應涉及的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和具體的翻譯技巧和表達尚無體系完整的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角度應從以下幾點出發。

1.首先對“文化自信”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它是基于我們中華文明對于中華民族的繁衍發展昌盛和邁向未來而言,它是一個最深厚的底蘊,它是一個最基礎的基石,它是一個最廣泛的有廣大民眾參與,并且受惠其中的一種文化的成果,所以我想這樣一個文化自信的判斷和提出,是總書記基于對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的這樣一個認知而做出的,對我們將會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明確德語翻譯教學的跨文化交際作用,對跨文化交際進行深入研究,包括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歷史和內容,跨文化培訓和跨文化交際的研究方法等。教學者明確翻譯教學的跨文化目的是進行文化融入式翻譯教學的重要前提,弄清楚跨文化交際的內涵和實際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收集和分類。中國學生對本國文化有著十分強烈和感性的認識與體會,但缺乏系統的了解和學習,對部分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系統的編排,提煉出適合德語翻譯教學的教學素材。

4.以合適德語翻譯教學的中國文化素材為載體,利用國內國外翻譯教學的論文和書籍資料,總結出在跨文化翻譯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翻譯技巧和方法,制作出融入中國文化的中譯德、德譯中的譯文參考文本,作為中國文化融入式翻譯教學的重要教學資料,同時作為文化融入式翻譯教學中的教學內容。

5.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探討文化融入式教學模式。此項內容為本課題的實踐內容。利用前期準備階段鋪墊的理論基礎和收集的相關資料,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探討課內課外的融入式教學模式。初步設計為課堂教學融入環節和課外輔助教學環節,研究出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模式。并從實踐中總結概括相關理論,為本課題的結題論文做好充分的實踐和理論支撐。

探究德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交際過程的中國文化的融入路徑,是具有時代特色的實踐模式研究。翻譯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強化文化輸入而弱化文化輸出,在高校德語教學中,德語教師應將兩種行為結合起來,在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也要擔負起傳播中國文化的任務。

猜你喜歡
德語外語教學外語
德語學習中英語的干擾性問題及其在德語基礎教學中的意義
德國1/5小學生不會德語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丹麥小店流行取“難聽的”德語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