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人才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融合初探

2019-11-13 10:51張存鋒郭春魯東大學山東煙臺264025
新生代 2019年19期
關鍵詞:資格證書應用型崗位

張存鋒 郭春 魯東大學 山東煙臺 264025

國外發達國家在人才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結合方面主要體現在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英國的 BTEC 模式、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澳大利亞 TAFE模式、美國 CBE 模式等都是較為成熟的模式,他們都結合了各自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各具特色,為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國內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結合研究更多地體現在職業學校人才培養上。如何在本科教育層面上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互通互融,已經成為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1 人才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融合的意義

1.1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目前,地方高校都在致力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大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對員工的素質和技能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從業人員有能力適應不同的崗位需求,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完成崗前培訓,獨立從事某些職位,并持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高校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使學生在畢業時能有擁有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滿足了人才培養與職業一體化的市場需求,提高了大學生就業能力和競爭力,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要的人才。

1.2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和不斷完善,規范了人才市場,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能夠及時引入新的職業標準,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一定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探討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資格制度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以工作內容為導向,以職業活動所必需的專業技能為核心,通過對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分析研究探討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人才培養方案的關系,提高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效率,為推動應用型教育走向市場化和社會化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我國應用型教育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結合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

2 人才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融合的路徑設計

2.1 加強專業調研,明確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人才需求分析是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深入和廣泛的專業調研?!白叱鋈ァ本褪欠峙沙鰧I調研組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院校、畢業生就業單位進行實地走訪,“請進來”就是聘請企業的專家和技術能手到學校進行研討。了解畢業生在哪些單位、哪些崗位從事哪些工作,這些崗位需要什么職業資格證書和等級;了解專業發展狀況及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要求,以及社會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評價等。針對調研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明確畢業生就業崗位及崗位群,找出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偏差,從而確定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課程體系設計提供依據。面向就業崗位和職業證書要求準確把握專業定位,通過專業調研體統了解畢業生面向的就業崗位分布。

2.2 基于行業標準和崗位工作過程分析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2.2.1 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從產業、行業、企業、職業調查入手,廣泛聽取企業專家、技術能手、企業兼職教師、深入企業鍛煉教師、頂崗實習學生和畢業生及家長的意見,對專業主要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剖析,得出工作崗位的業務范圍,通過歸納得出相應的工作領域,并轉換為對應的專業核心技能課程。

2.2.2 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構建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分析相同專業在不同崗位的工作過程,分析學生畢業后所從事工作任務和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突出企業需求和學生自我發展,從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方面,設計“融素質教育與業務培養為一體,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的模塊式專業課程體系。由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專業基本技能課程、專業核心技能課程、職業拓展課程、頂崗實習等模塊組成專業課程模塊。使之具備:針對性——以職業核心技能課程為主干,培養學生的技術與技能;實踐性——加強實踐操作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力;實用性——技能訓練針對學生的崗位設置;拓展性——相同專業不同崗位能力的培養,滿足企業崗位能力需求,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增強就業競爭力。

2.2.3 以工作過程為主導設計項目化課程。對于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和職業拓展課程模塊,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結構,把圍繞核心能力培養和職業適應性的原有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重新分解整合,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結構,確定本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不再單獨設置實驗和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在項目化課程標準中引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行業標準、技術規范,精選實際工程案例處理形成學習型項目,每個項目又分解為若干個對應的學習型工作任務,將知識點、技能要求融入到各個項目和任務中,并將職業資格鑒定考核與課程考核相融通,以實現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對接。

2.3 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的創新教學模式

2.3.1 創新教學組織設計。在教學設計上采取“3+2+2”的教學組織形式,第1~4學期主要學習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和專業技能基本課程,在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融入基本職業技能訓練,學會表達、交流、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具備基本職業素養;第5~6學期安排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培養學生具有必備的職業(崗位)技能,同時組織開展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使學生獲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第7~8學期進行畢業前的綜合職業技能實訓,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實習結束后完成論文設計及答辯,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不僅易于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幫助學生積極融入社會。因此,在整個教學組織過程中應貫穿、覆蓋適應社會能力、職業能力的教育與訓練。

2.3.2 貫穿職業能力培養的遞進式課程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的課程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專業基本技能課程以校內學習為主,采用“理論+實訓+實習”的教學模式,基礎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精講多練。實踐教學中采用“實踐與創作”相結合的方式,按照任務書的要求,學生自主完成方案設計、儀器設備選擇、制作、測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感知體驗、觀察探究,在培養職業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養成獨立思考、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和職業拓展課程實行分段集中強化訓練的教學模式。課程教學在實訓室以學習型項目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組織實施,經過強化實踐訓練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在“教、學、練、做”有機融合的一體化教學過程,實現職業(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達到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2.3.3 “課程考核+職業技能認證”的考核方式。按照課程類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的考核以校內為主,引入國家職業核心能力測評標準,主要考核“與人交流、與人溝通、信息處理、自我學習、解決問題”等職業核心能力。專業技術基礎課程以校內考核為主,采用過程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素質養成,也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進行考核。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和職業拓展課程考核關注學生的素質培養,采用“課程考核+職業技能認證”的方式。課程總成績由課程考核成績和技能認證成績兩部分組成。課程考核按項目分別考核,項目從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考核。職業技能認證有理論和實操兩部分組成,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對應的課程,在課程結束后可直接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考核;另一種是課程結束后,參照國家職業資格考核標準由學校統一組織考核。

人才培養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結合,對學生盡快掌握理論知識從而更快地融入崗位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不同類型的學校,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找到兩者結合的最佳方法,才能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猜你喜歡
資格證書應用型崗位
2022年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左右
OBE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
青春,在為國奮斗的崗位上閃光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應用型高?;旌鲜叫滦途W絡課堂教學改革
對完善查驗員資格管理機制的思考
森林消防通信崗位上的“藍鳳凰”
關于對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與職業技能提升的研究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