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

2019-11-14 22:33益陽職業技術學院
長江叢刊 2019年29期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能力

■李 敏/益陽職業技術學院

一、前言

漢語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體現出來不單單是歷史發展的進程,更能夠代表的是我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大,國際交易逐漸被打開,各國對我國文化的好奇,又掀起了一波漢語言文化的新潮。要想得知漢語言文學的魅力,審美能力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在我國漢語言專業教學中如何能夠滲透審美教育,從而學生的審美能力,擔當傳承漢語言文學的重任,是我國高校發展的重要一步。漢語言不但能夠在國內影響該學生的素質發展,還能夠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因此,高校要重視漢語言文學人才的培養,加大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力度。

二、審美教育的含義與影響

審美教育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主要包括創造力、想象力和審美感受三個方面。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通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完善學生內在美的修養,讓學生從內而外的存在美感。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能夠讓學生自覺的審視自己,完善自己的行為,鄙棄那些社會不良行為,從而約束自身行為,成為良好的社會青年。另一方面,在審美能力提升的同時,能夠改善學生的心智,通過對美的事物的追求,能夠給予學生正確方面的引導,從而實現自身價值。尤其是在社會發展速度的當代,人們的壓力比較大,青少年也是這樣,來自于社會的壓力、學校的壓力、家長的壓力,很容易給他們的心靈造成傷害,通過對美的引導,能夠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帶領學生發現這個世界美麗的一面,從而改善自己的心情,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三、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

就目前來看,由于漢語言文學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非常大,學校非常重視其發展。無論是在教材編排還是在老師增員上,學校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目前來看,教育內容還有待改觀。雖然說,學校已經盡量在教材上加入了大量的典型作品,供大家鑒賞。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對教學內容的改變比較少,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漢語言文學的興趣。主要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漢語言專業的學生眾多,個性化差異比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很難保證教學內容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困境。另一方面,是由于長期以來學校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得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的審美教育長期得不到發展,使得教學內容多年不變,內容形式單一,讓學生感覺漢語言文學學習起來沒有興趣。內容單一,使得教學課堂形式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喜愛,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的長期發展。

(二)學生審美基礎差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信息更新換代,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學生的審美提升很是困難。在現代社會中,學生更多在乎的是外在美,所有的精力都花費在穿著打扮上,忽略了內在美的培養。尤其是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對學生的內心素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學生逐漸變得虛榮,彼此之間攀比。一些生活條件,外表穿著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這些社會不良風氣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非常大,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漸下降,且趨于庸俗化。漢語言文學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深奧、難懂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學生望而卻步,不愿意學習漢語言文化,對審美的培養更是難以進行。除此之外,社會快速的發展,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在專業技能方面,忽略了對審美能力的培養。很難有人在這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找到空暇時間去閱讀經典,發現其中美的存在。在這種環境背景下,學生本來就比較差的審美能力得不到良好的提升,也很難真正理解漢語言文學的奧秘。

(三)教學方式古板

漢語言文學雖然是一門非常正式的學科,相關內容也比較枯燥。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有待改善?,F在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還是采用一貫的灌輸式教學,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在課堂上,原本就是以思想教育為主的漢語言文學,如果老師不能夠對課堂進行更好的引導,學生會顯得學習起來很吃力。老師進行灌輸式教學不但影響了學生們的興趣,還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很難養成。漢語言文學本來就是一門比較難理解的學科,老師只是對其內容進行簡單陳述,對教學的效果呈現是不利的。老師在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實際進行講解,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起到感同身受的作用。另外,學校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能夠僅僅依賴于課堂上的講解,在平時,學校最好能夠舉行一些活動,讓學生共同參與進行,以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四、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滲透的方法

(一)豐富教學內容

漢語言文學之所以能夠影響力這么大,就是因為在其作品背后隱藏著豐富的情感和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審美培養,就是希望學生能夠自主的發展漢語言文學背后的情感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起到的應該是引導作用,而不是講解作用。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盡量避免對作品的直接講解,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討論自主的找到作品背后的影響。審美能力的提升能夠帶領學生發現作品中的美,這是心靈的體驗,能夠幫助學生凈化心靈,感受社會情感。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給學生留有遐想的空間,培養學生主動發現美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加強文學素養

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奠定良好的審美基礎。老師是學校進行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了引領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老師要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教育,豐富課堂內容,與學生積極互動,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主動進行完整的課程設置,通過資料查閱幫助學生提升審美能力。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對課下閑暇時間進行充分利用,通過與老師、學生之間的交流,提升審美能力,完善相關素養。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針對性教學,改善教學的難易程度,保證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學速度,對漢語言文學有一個全新的理解。

(三)改變教學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建立在學生感興趣的前提下,進行教育才能夠真正的體現出其價值。尤其是在漢語言文學教育過程中,漢語言文學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果學生對漢語言文學不能產生興趣,那么相關教學會很難開展下去。在科技發展的今天,老師應該借助于互聯網的手段,創造互聯網+式教學,引入多媒體設備,改善現有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設備,能夠給學生還原經典作品的發生背景,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例如,在對相關詩文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描述出一幅美好的風景畫,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到作品呈現出來的情感。學生在情景交融的環境下,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其想象力,理解作品的奧秘,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另外,學校應該加強學校的藝術審美活動,通過相關活動,為學生策劃一個美學環境,讓學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不斷感知漢語言文學的魅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是一門極具美感的學科,學生要不斷的提升其審美能力,才能夠真正的感知漢語言文學的魅力。隨著教育的改革,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應該不斷的滲透美學教育,從而培養全面性人才。

猜你喜歡
漢語言文學能力
初探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
我們需要文學
現代漢語言變化與社會生活關系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漢語言文學學習策略淺談
試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要性及策略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