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審美教育師資教學的自我發現

2019-11-14 22:33蘇州市職業大學教育與人文學院
長江叢刊 2019年29期
關鍵詞:菲菲繪本情緒

■鄒 婷/蘇州市職業大學教育與人文學院

一、前言

審美教育貫穿于人生的各個階段。對幼兒階段的孩童而言,審美教育更是不可或缺。一般認為,審美教育是培養人具有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審美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個體能夠認識世界萬物及各種藝術的美,而且包含外界事物作用于人而產生或構建的一種復雜的情感體驗。席勒認為,審美是人的內在需要和本質屬性。只有通過美感教育的陶冶,才能促進人的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發展。

(一)文化科技的創新需要審美教育

審美活動并非單向,它需要有與接受對象的互動。這種互動的前提則是個體需要有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即感覺、知覺、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具有了這些心理能力的提高與協調發展,才能形成并促進個體對美的感覺、欣賞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無論人工智能如何促進人類生活的進步,作為人類高級精神活動的審美,仍然是個體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需要培養的。

進入二十一世紀,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愈加繁榮。喬布斯創造的蘋果系列產品開啟了“科技美學”的新時代。技術與設計的創新結合,功能與形式的統一,成為當下人們衡量一款產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在文化產業日益蓬勃的今天,我們不僅需要科技的創新,也同樣需要文化的創意,兩者缺一不可。

(二)研究動機

當今,文化創意產業的興發離不開審美教育的提高。在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如英國曾專門為5-18歲的學生提供接觸創意的機會和相應新技能的培訓;新加坡曾將藝術、設計和媒體等內容融入教學,幫助學生更多地接受人文藝術的熏陶。近些年,文化創意產業的興發也與其注重全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特別注重幼兒階段美感教育是分不開的。

反觀自身,我們在培養文化創意人才方面的發展不盡人意。大學教育如何培養具有美學的創意人才,如何培養具有美感的兒童,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研究方法

教育敘事研究是質性研究的一種形式。其認識論的基礎是建構主義和解釋主義,“研究者可以通過特定的理論視角對個人經歷進行解讀,……將個人生活經歷與具體時間、地點和社會關系相結合?!奔幽么髮W者Clandinin 和Connelly 最早將敘事研究作為一種系統的研究方法應用在了教育學研究領域。教育敘事研究法的一般過程為:提出問題并確立理論框架——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研究者主要通過呈現或描述形式多樣的“故事數據”,對其采用分析敘事或者敘事構建的方法,利用具體的理論視角對所搜集的故事進行解釋和闡述。

本文采用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針對幼兒師資培養中所存在的審美教育缺乏的問題,以文學、美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跨學科理論為切入視角,敘述了幼兒文學繪本教學實踐的一次課堂活動,由此對所思考的幼兒師資的審美素養問題進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二、社會對人才美學素養需求

近年來,國家在不斷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教育部在2012年正式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吨改稀窂慕】?、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領域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進行了描述。

從《指南》對藝術領域的描述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

(1)藝術審美活動對幼兒有重要的價值,藝術活動是兒童的內在精神需求,是生命活動的體現。對于美的表現與創造則是他們表達自我、激發內在創造性的自由階段。

(2)幼兒教師應具備更高的人文素養,特別是審美素養,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幼兒感受、發現、表達、創造“美”。在培養幼兒師資的各類院校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審美教育,如何通過審美教育發展人文素養,是幼兒師資教育與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難點內容。

三、教學實踐與反思

幼兒師資的專業素養不僅是體現在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之中,更體現在教師自身的審美教育和人文素養之中。后者恰恰是現實中所缺乏的。筆者(以下簡稱我)從教于**職業大學,教授兒童文學課程。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課程設置到活動實踐,從藝術類課程到人文課程,一應俱全。但是,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仍然發現學生在對兒童文學文本的理解能力、會話溝通表達能力、故事導讀和審美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而這些恰恰是未來幼兒師資所必備的要素。

基于現狀,筆者將以幼兒文學中的一類重要體裁繪本為例,從具體文本教學入手,對教學實踐作以記述與分析。教會幼教老師讀懂繪本、理解繪本故事,欣賞繪本故事的內涵,并掌握提升自身與幼童閱讀素養的方法呢?

(一)繪本的使用

課堂上,我與學生們分享《菲菲生氣了》這本榮獲美國凱迪克銀獎的繪本故事。這個故事情節十分簡單,菲菲因為與姐姐爭搶玩具不得而十分惱怒,沖出家門,獨自在大自然中平復情緒后回到家,與家人和好如初。這個故事通過畫面的場景、色彩的變動來反映主人公菲菲情緒的變化過程的。

(二)指導學生對繪本應用觀察

繪本既有圖又有文,它是一種符合幼兒審美需求并樂于接受的文學體裁。在此次教學實踐中,我將逐步指導學生對繪本進行分析應用,將自我教學的體驗與觀察作以記錄。

1、圖畫形象與自我詮釋問題的發現

引導學生從圖畫觀察并進行自我表達,詮釋繪本的現象時,共有以下幾個問題有待解決:

(1)“講述故事”普遍性出現表達技巧的問題。對于文字較少的繪本故事,學生只會按照畫面的順序讀完文字。閱讀后,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色彩感強烈的畫面,出現詞不達意。

(2)學生對于繪本故事的觀察和理解的深度不夠,從而對故事的教育價值與審美價值認知不足。由于缺乏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他們比較難定義或發現這個故事中情緒和心理的漸變過程。

(3)對于繪本在情緒方面的延伸價值無法進行實施。學生對情緒的認知大都停留在死記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對于如何通過故事引導幼兒獲得生活經驗,正確認識、處理自己的情緒等,不知如何著手。

所存在的這幾個問題,會導致無法適當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童觀察、發現和認知,幼童在審美教育中將獲得較少的精神滿足,從而降低了繪本的審美價值。

2、圖畫形象思維與解決問題

《菲菲生氣了》,這本書的封面就是一張瞪著藍色眼睛、緊閉嘴唇的小女孩的臉。封面是以紅色和黃色為主色調的。而扉頁和環襯的顏色分別是大紅色和黃色的。顏色的運用立刻讓讀者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視覺沖擊。由此展開以下的學習:

(1)找出故事表達情緒的設計內容。因為不知如何借由故事挖掘內在意義,所以學生無法延伸繪本的人文價值。為解決這個幼兒教師普遍性的教學困難,我們首先梳理了故事角色菲菲情緒變化的過程,結合現實的體驗幫助了解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而每個人也都有發泄和處理情緒的方式。透過菲菲的故事,讓幼教老師認識到:孩子們會累積生活經驗,對自我和他人的情緒會有認知,與幼兒溝通學習如何像菲菲一樣平復情緒的方法。這是通過觀察圖畫想象、問答等方式引導逐步認識情緒的變化,理解人的情緒的表達方式,如何處理不良情緒。認識通過圖畫,通過話語的提問,學習用語言來引導幼童對繪本的圖畫進行細致觀察。

(2)繪本色彩與情緒連接的多層次表達。文本中大量運用了色彩的變化,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童,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點,變化問題,也可以將圖畫與兒童的心靈感覺結合起來,從而真正發揮繪本的審美價值。這些都是應用繪本特征讓學生不斷思考和練習表達,引導探索繪本的內在意義,學習從繪本對引發情緒的原因進行溝通,引導換位思考,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在觀察、表達、思考中,由此技巧幫助幼兒在閱讀文本中學會多層次思考,通過故事聯系自我生活,反思自我,改善社交技能。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可以這樣應用故事,才能提升孩童對人的感情的了解,對他人與自我情緒的敏感度,讓兒童間接學習認識自我,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從而延伸認識人與自然的融合。

經過繪本的觀察、分析、提問、溝通、表達,學生們可以看見繪本的多元層次,閱讀分析后的歸納可以包括以下要點:

①這個繪本在揭示菲菲情緒變化過程中主要通過色彩進行傳達的;②菲菲在情緒釋放過程中多次出現細微的心理變化。這些細微的心理變化是如何體現的呢?③由此繪本故事可以延伸出的可行性教育價值。

四、結論和建議

幼兒審美師資教育教學是個棘手的問題,它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學生閱讀、體驗、分析、建構等等,它需要學生從點滴生活中積累審美經驗,不斷總結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冰凍非一日之寒。審美素養的提高更是如此。

對繪本故事進行這樣的導讀故事教學,學生們的共同反饋是非常喜歡的,并認為是具有教學價值的。但是喜歡卻無法清楚說明其原因,也不能很好地發現、運用適當的方式實踐教育的價值,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學生自身缺乏審美教育的能力。換句話說,他們自身不僅審美教育素養有較大的欠缺,并且缺乏將一個好的繪本故事講給孩童聽,利用文學性的語言引導孩童表達、交流,運用極具欣賞價值的圖畫啟蒙孩童的美感經驗。

筆者認為當下我們需要改變幼教老師導讀繪本審美能力不足。借助一本繪本啟發孩童的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創造力,并幫助他們積累各種知識和社會經驗,獲得心理上的認同和精神上的愉悅。這是未來幼兒教師的必備條件。如何幫助大學生們體驗繪本的價值所在,作為擔任師資教育的大學教師,我個人有如下建議:

(1)深入認識繪本的審美與人文的價值。對于繪本的教育價值,大家的認識常常起于故事,止于圖畫或道理,而忽略了其內在的審美價值及其延伸出的人文價值。在導讀過程中又常常忽略用語言啟發孩童的表達和思考,用語言引導孩童體驗故事中的情緒情感,致使孩童特別是低幼童無法推演出自我認知的概念。而對于稍大的幼童,教師不僅要問,還要問得有方法,有價值,才能在繪本導讀的過程中啟發思考,訓練思維,借由文字建立邏輯思維的智慧。

(2)幼兒教師不僅能夠意識到繪本具有的獨特的審美和教育價值,還需要培養具備講述說故事的表達能力、深度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鑒賞的能力。因此,幼兒教師自身不僅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儲備,更需要具有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在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將文學、心理學、美學、教育學等各類跨學科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注釋:

①王青,王瓊.教育敘事研究[J].開放學習研究,2018(4):35.

猜你喜歡
菲菲繪本情緒
繪本
繪本
繪本
菲菲生氣了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不合群的菲菲
情緒認同
隨菲菲 沒有籃球 我將不再美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