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探析

2019-11-14 11:30胡娟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有效融合

【摘 要】隨著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變革,思政教育工作已經成為告知工作者的主要任務。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工匠精神,并將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與工匠精神的培養聯合起來,才能夠更好的促進高職學生的發展,才能夠讓高職學生在社會的發展中做出相應的貢獻,讓高職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本文主要介紹了工匠精神的含義,影響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要素,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義以及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關鍵詞】工匠精神培養;高職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024-02

前言

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進步,工匠精神已經逐漸被社會風氣所干擾,不利于人才的培養。而在現代的經濟時代下,經濟結構的轉型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是高職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工匠精神的含義

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很多都記錄了手藝人具有良好的技藝,具備吃苦耐勞、勇敢之前的品質,在這些工匠人身上,生動形象的闡述了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用于接收挑戰,能夠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能夠勇往直前,勇于進步。工匠精神在當今社會上也是一種傳統的美德,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傳承,是一種獨特的精神品質。工匠精神就是體現在工匠身上一絲不茍的品質,工匠精神在隨著經濟時代不斷的發生著變化。高職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社會輸送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高職院校應當將工匠精神傳授給學生,讓高職學生能夠具有強烈的價值觀念。[1]

二、影響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要素

1.學校因素。

高職院校的主要目的視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專業技術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上,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高職院校在進行培養的時候沒有對工匠精神給予高度的關注,導致高職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專業的知識素養。只有重視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才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點,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高職學生只有具備工匠精神以及專業的實踐技能,才能夠發揮高職學生的潛力,促進高職學生在社會的發展。

2.社會因素。

隨著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變革,各個企業的競爭力也發生著也越來越大,很多企業已經把工匠精神作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只有在市場上具有更多的優勢,才能在社會上更具競爭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匠精神有了越來越多的內涵,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職學生更容易得到相關企業的重視,所以,增加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3.學生因素。

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相關的職業技能,進而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落后,因此高職學生缺乏對學習的積極性,導致高職院校的工匠精神的發展受到阻礙,所以,發展高職學生的興趣,提高高職學生的積極性,能夠更好的培養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職學生在缺乏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高職學生要想不斷的發展,就要從根本上認同工匠精神,才能夠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2]

三、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義

現在,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階段,所以就更加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高職院校是我國相關技術人才培養的基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出現了一定的挑戰,所以,工匠精神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1.推動我國制造業的不斷發展。

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擁有強大的勞動力,在經濟背景的支持下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制造大國。雖然我國制造業的規模較大,但與真正先進的制造技術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所以,在現階段對優秀的技術人才的培養成為了重要的任務。高職院校能夠培養較多的具有專業知識技能的人才,工匠精神的不斷深入,能夠培養高職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品質,從而能夠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2.能夠更好的體現出高職院校教育的意義。

高職院校承當著我國具備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任務,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職業素質成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因此,高職院校進行了思政教育的不斷改革,進而促進高職學生的發展。工匠精神的存在,能夠有效的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促進高職學生的發展。同時將工匠精神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有利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

3.促進學生職業的不斷發展。

高職學生經過高職院校的培養后,就能夠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高職學生往往找一份和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來獲得一定的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導致高職學生缺乏積極進取的心理。所以,高職院校要想學生的不斷發展,應該將工匠精神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融合,從而激發學生創新能力,讓高職學生能夠積極進取,促進學生形成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品質,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更多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促進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

四、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1.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

高職院校只有增強工匠精神的重視程度,才能夠更好的提高高職院校的對人才的培養水平,高職院校只有轉變落后的思想教育教學的觀念,才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教學主要內容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并沒有對工匠精神進行重點的說明,導致高職學生在工匠精神的培養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高職院校將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才能使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提升,從而能夠讓高職學生克服一定的困難,讓高職學生能夠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斷的發展。

2.實行個性化的思政教育手段。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差異,并制定適合高職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高職學生的發展。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職教師應當從學生的特點,通過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了解學生,進而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指導,高職教師幫助學生制定相關的職業規劃,讓學生能夠在職業規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讓高職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到滿足,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興趣,促進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4]

3.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高職學生要想能夠健康的發展,就需要高職院校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同時工匠精神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樣也需要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雖然并不是所有的高職院校的學生都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習,但是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諧的社會環境往往能夠促使高職學校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所以,要想讓工匠精神與思政教育能夠更好的融合,高職院校就應當從實際的情況出發,加大對高職學生的培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高職學生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高職院校也可以加大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將工匠精神與思政教育的內容通過新媒體等方式進行有效的宣傳,從而能夠促進高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了解,能夠讓高職學生能夠更好的進入到角色,提高高職學生的文化素養。

4.通過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為了提高工匠精神的培養水平,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應當注重和實踐,讓高職學生能夠更好的對工匠精神進行更好的營造,從而能夠使高職學生能夠更好的發展自我。高職院校應當通過一些校企合作的方式實行人才的培養,從而能夠使高職院校對企業輸送相關的人才,讓高職學生的價值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促進高職學生實現自身的價值。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讓高職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相關行業的流。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可以邀請一些優秀的人才在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中分享自己的經驗,增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更好的滿足學生的需求,讓高職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促進高職學生的發展。

5.增進工匠精神人才培養。

工匠精神作為高職院校職業精神的重要一部分,高職院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培養的時候貫穿思想政治教育,讓高職學生能夠在專業課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讓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更加具有激情,從而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職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把工匠精神進行細致的劃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工匠精神,促進高職學生的不斷培養,最終能夠達到教學的目的。[5]

五、結語

綜上所述,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有效的進行融合,才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關注學生的技能方面的培養,很少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高職學生只有具備工匠精神,才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促進高職學生的發展。所以,高職院校應當不斷的更新教育的理念,將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才能夠促進高職學生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品質的形成,才能夠是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對社會有用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坤晶.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職教通訊,2016(16):32-35.

[2]閆偉華.談工匠精神培養與中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國培訓,2017(2):211.

[3]劉曉哲.職業教育新形勢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要求及應對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92-96.

[4]周爭舸.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祖國,2017(17):207-207.

[5]胡晶君.職業核心能力視閾下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探討[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6(3):147-150.

作者簡介:胡娟(1982.11—),女,漢族,江西九江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有效融合
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微課與課堂的有效融合
音樂及情感在鋼琴演奏中的有效融合
新時期下精神文明建設與黨建的有效融合研究
美術教學中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高中美術鑒賞與語段閱讀的有效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