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學、議論、引導”下的地理課堂教學研究

2019-11-14 11:30楊曉東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楊曉東

【摘 要】“自學、議論、引導”是以每個學生為主體,以幫助學生學習為核心,通過個人學習、小組學習、班級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主人。

【關鍵詞】自我建構;交流釋疑;引導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046-01

一、教學目標

以聚落(鄉村、城市)景觀的特征為突破口,讓學生在比較鄉村與城市景觀的同時,領悟聚落概念、類型、差異;通過對聚落形成、發展、保護的深度分析,揭示聚落與地理環境、人類活動的關系,以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通過引導探究、互助合作、自主建構,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發展學力;通過對“聚落發展、保護”的實例運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關注社會、保護傳統聚落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掌握聚落與環境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掌握聚落的發展、保護

四、教學過程

1.通過課前播放《多美的南通》MTV(含南通鄉村和城市景觀),引領學生走進“鄉村、城市”研究課文競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建構“鄉村、城市”知識框架,領悟聚落概念、類型、差異。

活動1? (投影呈現)

(研究課文競賽)

探究:(1)理解本段落闡述的主要內容。(2)構建本段落的知識框架。(3)交流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點。(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教師巡回輔導,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活動2?? 全班交流(展示自我,完善知識)

交流1? 提煉本段主要內容:

聚落的概念、類型、差異。

(展示升華)

交流2? 構建本段知識框架:

鄉村、城市聚落的概念聚落的類型

聚落的差異

交流3? 全方位質疑、釋疑。

(投影聚落景觀圖,鄉村:① 農村、牧村、漁村、林場,② 亞洲、非洲、歐美;城市:上海、南通、金沙)

根據生活經驗和投影“不同聚落的景觀圖片”分析:

分析1 聚落的概念:是人們的居所,也是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分析2 聚落的類型:鄉村和城市。

活動3?? 師生共同歸納,并由聚落的差異導向所處環境的差異,繼而引向下一部分“聚落與環境”。

設計意圖:

(1)“聚落”是世界地理中“居民”部分新增內容,本段是聚落的基本概況,它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把書本與生活融合在一起,還要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2)通過《多美的南通》MTV引領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賽一賽“研究課文的活動”發展學力,由“學會”走向“會學”,通過自已建構知識框架與板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通過全班交流,體會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習動力;通過圖片的呈現,強化比較、分析能力,通過使用表格促使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手段。

2.分析聚落與環境的關系,理解聚落的分布特點及其形成、發展的有利因素,揭示課題重點。

活動1? (投影呈現)(結合實際,研究課文)

探究:結合南通聚落所在地、圖4、5(世界人口分布圖),領悟世界聚落分布的特點。結合南通聚落所在地,深度分析聚落的分布形成、發展的有利因素。結合南通聚落建筑風格,理解聚落建筑風格與環境的關系。(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究,教師巡回輔導,釋疑)

過渡:聚落建筑風格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發展的同時應予以保護。

設計意圖:

(1)本段內容是前面內容的升華,是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回歸,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挖掘教材、緊扣生活,以南通聚落為紅線貫穿始終,以一木而知森林,充分體現了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生態觀。

(2)通過“結合實際研究課文”變“教課本”為“用課本”,重視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合作探究又促進了學生的交流、共同發展。

(3)通過教師的巡回輔導,變“傳話”為“對話”,“同學生一起成長”使討論深入到心靈深處,既有利于解決問題,又有利于發現問題。

(4)通過“拓展思域”師生緊緊融合,使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聚落與環境的關系;表格的使用使知識更清晰化;隨著知識的歸納總結和框架的再度建構,學生的掌握程度又會得到加深。

3.在學生掌握“聚落的概況和與環境關系”的基礎上,教師提供素材變“書中學”到“做中學”,引導學生積極探討“聚落的發展與保護”,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質的飛躍。

(投影:北京四合院圖)

活動1? 我眼中的北京四合院——學生角色表演。

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北京四合院的發展與保護:

(1)北京市城建局局長;

(2)北京市某房地產開發商;

(3)北京市文化局局長;

(4)日本游客;

(5)四合院的老居民。

活動2? 北京四合院發展、保護、小記者啟秀行——小記者采訪活動。

小記者設置問題,現場采訪。

活動3? 北京四合院發展、保護——啟秀論壇——討論、總結。

北京四合院的“拆”與“留”。

設計意圖:

“聚落的發展與保護”是本節內容的難點,是理論到實踐的質的飛躍,是知識深層運用的過程,通過分析鮮活的素材——北京四合院,構建開放式課堂。

開展:①我眼中的北京四合院角色表演;②北京四合院發展、保護、小記者啟秀行;③北京四合院發展、保護啟秀論壇等活動,更好地把學生融入社會、關注社會,循序漸進地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把知識的運用引向深處、把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推到新的高度。

4.課外研究性學習。

請收集南通聚落發展的相關資料,運用所學知識,以《南通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為題寫一封建議給丁大衛市長。

設計意圖:

通過開展對《南通聚落的發展和保護》的課題研究,促進課堂向自然、生活、社會與人自身的回歸,培養學生關注社會與參政、議政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知識為智慧、變(行為)為(素養),使學生的素質全面提升,變(教書)為(鑄魂)

參考文獻

[1]崔連祥.“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讓初中地理教學更精彩[J].新課程(中),2018年07期.

[2]汪海燕.基于五環教學法的初中地理教學研究——以“聚落與自然環境”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年22期.

[3]李庾南,祁國斌.“自學、議論、引導”涵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范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7年09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