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事教育有機融入 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2019-11-14 11:30黃俊琦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時政立德法治

黃俊琦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062-0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p>

初中階段開設的《道德與法治》必修課程,是初中階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了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教師應當加強時事教育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時事教育的效果,將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呈現在學生面前,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積極導向作用和育人功能,讓“立德樹人”和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落地,引導學生了解社會,關注個人成長與國家命運的關系,做負責任公民。

一、善用時政演講,提升學生政治認同

青少年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引領學生認同主流意識形態,培養學生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性認同,有助于學生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在課堂上,我們應充分利用好課前5分鐘,比如通過“時政演講”組織學生進行課前新聞播報活動,學生可以播報自己關心的反映社會熱點的時政新聞。這些時事素材選材取自現實生活中的鮮活案例,以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經濟發展,有利于觸動學生心理上的“興奮點”,因而都能較認真傾聽并能進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政治分析和政治評價。學生通過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和對熱點新聞的討論與思考,更加了解中國國情,理解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受到啟迪和教育,從而能夠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提升政治素養,獲得普遍的政治認同,學生能夠更加堅定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自覺擁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巧用時政點評,培養學生理性思維

在時政課堂上,我經常引導學生對社會上的熱點新聞進行點評,要求運用教材的相關知識點對有關事件進行價值判斷和意義評估,并簡要地提出主張或建議。如在《新聞點評題的解題技巧》這一節課上,我首先播放2018年福建省初高中畢業班教學重點問題微課評選一等獎作品《新聞點評題的解題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何解答新聞點評題。觀看完微課后,引導學生把握此類題目的解題思路:一是先看新聞材料,把握新聞中心事件;二是根據新聞中心事件,找準關鍵詞;三是根據關鍵詞找出和教材相聯系的知識點。接著,我以2019年我國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充分反映人民群眾心聲,落實報告中民生方面的舉措,將更好地滿足人民的新期待為背景材料,引導考生認真思考,在問題探究中進行理性地解釋事物,做出理性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提升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科學精神。經過緊張的討論,同學們明確應聯系我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心系群眾,學會對該新聞進行客觀、全面、辯證地價值判斷和意義評估,并符合邏輯地加以理性解釋,懂得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政府關注民生,有利于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在這樣的時政點評課堂上,學生深度參與,調動已儲備的知識、能力和情感,參與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形成用法治理性看待問題、分辨是非的習慣,養成在價值選擇、利益平衡及重大事件面前,從實際出發,不被個人情緒和偏見所左右的科學精神。

三、運用時政案例,增強學生法治意識

在課堂上運用時政案例,以案說法讓學生將法律知識內化為自身觀念,獲得精神成長,使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這是培育學生其他核心素養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如在學習道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節課,因為這節課的內容涉及到我國的政體,以八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而言,要想完全理解是有相當難度的,因此在授課中,我播報一則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有關新聞報道,該視頻主要體現人大代表的組成以及深入基層走訪群眾、聽取群眾關于教育問題的建議,然后根據該新聞案例設問了“我們的人大代表是怎樣選出來的?”“代表反映的是誰的意見?”“人大代表在國家政策制定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等問題,學生通過從材料當中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就能夠比較直觀地理解什么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踐證明,運用時政案例,以案說法符合在生活中思考、向生活學習并最終服務于生活的教學邏輯,不僅體現了生活資源的廣度、教學素材的溫度、問題思考的深度,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學生法治意識養成的自覺性,夯實了法律信仰基石,引領學生以正確方法和理性態度感知感悟社會現象,增強法治意識。

四、活用時政情境,激發學生公共參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活用時政情境,通過結構設計,將時政課程內容活動化,如組織辯論會、模擬法庭、模擬人民代表大會、寫話題小論文、社會調查、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豐富形式,增強學生的政治情感體驗。例如,在學習九年級《維護民族團結》中“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發展”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走進少數民族文化調查活動”這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利用課前開展主題為“走進少數民族”文化調查活動,課堂上小組代表上臺展示調查結果,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滲透分工協作,培養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關注少數民族文化在當代得到保護、傳承、創新和發展,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道德與法治學科時政教學要堅持立德樹人,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鮮活的社會生活,不僅要關注學生理解、掌握書本知識的準確度和完整性,更要注重挖掘生活中有教育價值的素材并加以累積和豐富,關注學生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案)中包含的思維含量,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馮華.《善用時事 增色課堂》,《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年12期.

[2]薛美娟.《利用時政引領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廣西教育》,2018年38期.

[3]李超.《時政案例在初三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年.

注:本文為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小課題《時事教育有效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QGX2018-144。

猜你喜歡
時政立德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時政
時政
“嚴以修身”先立德
時政
時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