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兒童心靈成長的差異教學初探

2019-11-14 11:30余嘉燁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系鞋帶鞋帶能手

余嘉燁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065-02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德育觀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教師只有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讓孩子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切實改變孩子深層的態度、觀念、思維方式,從而確保課程目標的全面實現。筆者以統編教材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我能行》為例,開展了基于學生心靈成長的差異教學實踐。

一、喚醒“差異化”生活經驗,關注兒童自信心成長

孩子在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來安排教學內容,實施差異化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生活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源頭活水,教師應積極創設貼近他們生活的問題,讓孩子樂于表達,勇于表達,同時用肯定的力量激發孩子的自信心,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讓他們在活動中做到悅納自己的同時,也學會欣賞他人。

筆者在執教《我能行》第一環節,設計通過“大拇指點贊”,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我能行”,發現自己(或他人)的優點或長處。

第一步:夸夸同學,欣賞他人優點

教師出示一張班級小朋友在運動會跑步獲獎的照片

教師:說一說這是誰,在干什么?

教師表揚:原來這位小朋友跑步很拿手,我要把“跑步能手”大拇指送給他!

第二步:夸夸自己,發現自己優點

教師:剛才那位小朋友跑步很厲害,你們能不能也來說說自己的長處?

引導小朋友多方面地夸自己。

第三步:取長補短,學會欣賞他人

教師總結: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藝術、體育、勞動、學習各方面都有小能手呢!老師知道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長處吧!

課堂上,教師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導課環節請孩子們看圖,發現身邊的小能手,接著根據孩子之間愛好的差異,能力的差異,生活經驗的差異等,請孩子們說說自己的長處,或表演自己的長處。有的孩子擅長跳舞,有的孩子擅長跑步,還有的孩子擅長做家務等等。大家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手,迫不及待地夸自己,夸同學。課堂的氛圍在這樣各抒己見的輕松氣氛中活躍起來。不僅如此,筆者從課前談話開始,就建立了“大拇指”的概念,“大拇指貼”貫穿全課,這種肯定的力量,讓孩子們打開了表達的思維口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自信心就在這樣的表達與夸贊中慢慢生長。

二、引導“差異化”課堂體驗,關注兒童技能點成長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有一個真實的經驗情境,在這個情境內部產生一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維的刺激物?!苯處熢诘投螌嵤暗赖屡c法治”教學時,需要設計具有吸引力的教具、趣味性的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通過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引導“差異化”課堂體驗。

筆者在執教《我能行》第三環節,設計體驗“學習系鞋帶”,學會“努力去做我能行”,引導學生面對不足要挑戰困難,實現目標。

第一步:小能手展示“系鞋帶”,激發興趣。

教師:老師想問問看,我們班有多少同學會綁鞋帶,并且能上來綁給大家看的,請舉手!統計數據寫在黑板上!

請一位會的同學上臺,展示“系鞋帶”。(投影展示)

教師:哇!掌聲在哪里?我們又發現了“綁鞋帶小能手”呢,我要先把大拇指送給你!你們想不想也成為綁鞋帶小能手呢?

第二步:小朋友練習“系鞋帶”,體驗過程。

教師教學系鞋帶步驟:

①打蝴蝶結:會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其他小朋友跟著老師練;

②系上鞋帶:系鞋帶很簡單,制作兩個兔耳朵。最后重復一交叉,二穿洞,三拉緊。鞋帶就綁好了

第三步:比對練習結果,收獲成功

教師:經過練習,老師發現我們班已經有很多個孩子通過自己努力,或者同桌幫助學會系鞋帶了。老師把“勞動能手”大拇指送給大家。

教師采用“系鞋帶”的生活場景,讓課堂與兒童的生活世界對接,指向學生生活技能的成長,引導學生分享“差異化”的課堂體驗。有的學生一開始就會,便會大著膽子舉手表現,有部分學生不會,我們就讓會的學生體驗當老師,思考如何高效地指導小伙伴學會綁鞋帶,收獲幫助他人,實現目標的愉悅感;部分不會的孩子則體驗從不行到行的過程,收獲挑戰困難,實現目標的愉悅感。

系鞋帶是二年級孩子必會的一項生活技能,也能考驗孩子挑戰自我,挑戰困難的意志力,這樣的體驗式活動,實現了讓大部分孩子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又達到了讓部分會的孩子獲得幫助他人的快樂目的。教師根據系鞋帶活動,讓不同孩子通過差異化的體驗,差異化的分享,促進了兒童技能的生長。

三、實現“差異化”遷移運用,關注兒童意志力成長

差異化教學的探索只有實現課堂教學與兒童現實生活、心靈成長的無縫銜接,并由此促進“差異化”遷移運用,才是真正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彼环矫婺苁拐n堂教學更有效,另一方面也使兒童的心靈成長得到發展。

筆者在執教《我能行》最后一環節中,設計通過采訪“小能手”,學會“多學多練一定行”,明白任何事情都要意志力,堅持練習,實現目標。

第一步:關注個體實例,采訪“小能手”。

教師把某同學前后兩次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儀對比。

教師:看這位同學第一次不會綁,而現在已經綁得很好了,我想采訪采訪他,你是怎么從不行變成我能行的呢?

教師表揚:是呀我們每個小能手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勇敢挑戰,堅持練習。

第二步:遷移生活經驗,采訪“小能手”。

教師:之前老師知道了我們班有個“寫字能手”,現在我想采訪他,你為什么能把字寫得那么漂亮呢?

教師表揚:是呀,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有靠努力練習才能成功?。ㄙN多學多練一定行)

教師總結:想要我能行,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掌握一個辦法就可以了,那就是——多學多練,努力去做。

筆者以學生為主體,讓全班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大家在持續互動的環境下,積極學習并將教學內容延伸到生活中,用課堂知識鏈接生活實際,使良好品德的培養能夠在兒童的生活中遷移與運用。例如:在采訪綁鞋帶成功的小A后,孩子自然而然會用到成長樹中的話“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能行!”來表達寫好字的秘訣。通過活動體驗,將體驗到的經驗遷移運用,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來自于堅定的意志力和努力練習。由此,無論是運動還是學習,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將我能行的方法遷移運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此時此刻,我相信,勇于挑戰的意志力也慢慢地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了。

《道德與法治》學科旨在關注孩子的人格發展,我們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他們,更應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引導兒童的心靈的成長。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促進每個兒童的品德發展與生活能力的提升,真正將學科的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曾光.幸福的科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04.

[2]張勝龍,譚志剛.聆聽花開[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01.

[3]湯子瑢.整個世界都是孩子的教室[M].中國婦女出版社,2013.10.

猜你喜歡
系鞋帶鞋帶能手
系鞋帶
捕魚能手——重爪龍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鞋帶也是本錢
英國警察一根價值50萬英鎊的鞋帶
乖巧的鞋帶
系鞋帶
一種穿鞋帶輔助裝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