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有效方法探析

2019-11-14 11:30姚永梅張加華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農村學校有效方法學習習慣

姚永梅 張加華

【摘 要】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習慣是什么?習慣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潛在的優異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開始。在小學階段,學生們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們的學習習慣是特別重要的。

【關鍵詞】農村學校;小學生;學習習慣;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108-02

引言

我校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學校,大多數學生家長會外出務工,留守的學生由爺爺奶奶照顧,而這些學生的爺爺奶奶文化層次又不高,所以很少有人會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本文將針對當前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做現狀分析,然后探析相應的解決方法,并以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當前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現狀分析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而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通過行為態度體現出來的,特別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課前預習、課下復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積極完成布置作業,這些都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體現。但是,當前有很多學生有著不良的學習習慣,他們上課走神、開小差、和同學聊天;下課不復習、只顧打鬧;作業字跡潦草、甚至不能完成?;谝陨?,筆者經常反思一個問題,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1.小學生的階段性心理特點。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們的階段性特點,由于小學生的階段性特點是天真樂觀、活潑好動,所以他們貪玩好動、不會自主學習,更不會有習慣意識。從學生們的心理認知特點考慮,在這個年齡段,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分析、模仿都做不好,所以教師應該遵循小學生的階段性心理發展規律,嚴格要求、嚴格規范,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方法指導。

教師若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必須加強教學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學生必須要先知道怎么做,才可以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學生自己不能矯正自己的不良學習習慣,就必須要由教師來監督指導。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懵懂無知,就不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必要時教師必須占據主體地位,以主體地位發揮主導性作,這樣才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生監護人不能發揮監督指導作用。

我校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學校,大多數學生家長會外出務工,留守的學生由爺爺奶奶照顧,而這些學生的爺爺奶奶文化層次又不高,所以很少有人會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正是因此,學生家長和教師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致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很難養成,尤其是表現在做作業上,有的學生字跡潦草、有的甚至根本完不成作業。學生放學或者是放假以后,教師根本就不可能在監督指導學生,而學生的監護人又不能起到良好的監督指導作用。

二、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有效方法探析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效率倍增。在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素質教育在小學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做教學工作的一部分,要在課程教學中時刻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另外,教師還應該和學生監護人形成教育合力,要和學生監護人加強溝通,做到在學校由教師監督指導、在家里由學生監護人監督指導。

1.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教學指導。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只有重視習慣養成的重要性,才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表現在教學指導上?;趯W生的階段性特點,教師要加強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必須要讓學生知道,該怎么做才是好的學習習慣,并要針對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及時糾正。例如,在上課前擦掉前一節課老師的板書,為下一節課教師上課做好準備、提前拿出課本和上課所需要用的學習工具、下課以后少貪玩并盡快排除大小便、上課后認真聽講不走思、上課后積極發言不聊閑話、上課后認真學習不吃零食...當發現學生有不好的行為時,一定要及時的糾正,并針對事情的情況給出合理的評價。例如,當教師要上課時發現上一節課的黑板還沒有擦掉,就要對全班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尤其是班長和學習委員,要批評他們沒有起到良好的模仿帶頭作用;當發現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和其他同學聊閑話時,要讓這名學生站起來反思自己的行為,過5分鐘左右再讓他坐下。

2.教師和學生監護人加強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現階段,很多農村學校都面臨著普遍性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的文化層次又不高,不能起到良好的監督指導作用。這些老一輩的人思想觀念太過于陳舊,教育指導方法用在現在的孩子身上實在是不恰當,他們對孩子十分溺愛,不愿意讓孩子吃苦受累。在學生學習的時候,也不會問問今天老師留的什么作業,也不管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是真是假,更不會檢查學生作業進行監督輔導。作為教師,學生在學校能起到監督指導作用,但是學生在家里就管不到了。因此,教師必須和學生監護人加強溝通和聯系,以此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在學校由教師監督管理、在家有監護人監督指導。例如,教師可以把給學生布置的作業發到微信里,讓學生的監護人知道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多少作業。監護人在學生寫作業時,一定要防止學生使用計算機、手機抄襲作業(小學數學題),也要根據教師的作業內容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在這個基礎上,不強求學生家長能夠指導學生作業內容,但是可以要求學生監護人監督學生字跡工整。

結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件長期性且反復性的工作,因為難度大所以非常艱巨。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重視這一問題,要以家校合力創造的優勢,合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反復抓、抓反復,不懈的努力方能成就學生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莫茵.小學英語學習習慣現狀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2]裴培.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 閩南師范大學,2019.

[3]王蒙.家校合作影響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實踐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2019.

[4] 高雯琴.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習慣現狀調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猜你喜歡
農村學校有效方法學習習慣
淺談農村學校的班主任工作
論中職生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