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與重建:是枝裕和電影中的家庭問題解析

2019-11-15 10:36宋紅巖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電影文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兒子家庭生活

宋紅巖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2018年的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借電影《小偷家族》斬獲金棕櫚大獎,這是日本電影第五次獲得金棕櫚獎,之前的四次分別是:衣笠貞之助導演的《地獄門》(1953);黑澤明導演的《影子武士》(1980);今村昌平導演的《梄山節考》(1983);今村昌平導演的《鰻魚》(1991)。近年來是枝裕和的電影以其獨特的電影作者風格廣受關注,他也成為日本新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是枝裕和的電影冷靜、克制,從容不迫,他既不煽情也不說教,只在客觀、冷靜的徐徐展現中,讓真相在敘事中緩緩呈現。在他的電影中,你可以看到那些生活中最平凡普通的人,看到他們的情感,他們之間的溫情;你也可以看到生活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他讓你看到美好,也看到殘酷。是枝裕和的電影表面平靜,又暗流洶涌,影片顯示出對溫情與殘酷的矛盾展現,對人性道德和社會復雜的洞察與包容,看后讓人久久回味,意蘊悠長。拍攝紀錄片出身的是枝裕和,以客觀記錄的方式,將鏡頭聚焦于一個個普通的家庭,表現出最瑣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蘊含的巨大魅力,同時也突破傳統對于家庭的界定,呈現出對家庭問題最深的困惑與思考。

一、疏離與和解:家庭關系的矛盾糾結

是枝裕和擅長處理家庭題材,是枝裕和的電影《步履不?!贰镀孥E》《比海更深》《如父如子》《海街日記》等,這些電影的著眼點都是家庭成員的關系與矛盾,他在電影中呈現出戰后日本親子關系的轉變,描摹了父權微弱,親子關系日益走向疏離的日本家庭。

(一)親子關系的疏離與背棄

是枝裕和對于血緣親情之間關系問題的關注,更多源于其自身和父親之間關系的經歷。十幾歲時是枝裕和突然間和父親不再親近,這種突然的疏離關系在他此后的作品里體現為存在微弱的父親形象,要么父親形象如《比海更深》里一般,充滿劣跡、不被認同,要么像在《步履不?!防锬菢?,格格不入,在家人歡聚的喧囂聲中,老父親一個人孤寂地獨處自己的角落,虛張聲勢地意圖維持自己的父權威嚴,卻不被理會。戰后日本家庭中父親的地位遠不像中國的傳統父權是處于家庭的核心地位,具有不可侵犯的威嚴。日本家庭中父權威嚴的缺失,造成了血緣親情間的淡漠與疏離,這種父權威嚴崩塌的社會現實引發了是枝裕和對人性的復雜性與矛盾性的思考。

對于家庭親子關系的進一步思考,源于是枝裕和成為父親之后,由于工作的關系不能經常陪伴孩子,有次女兒送他出門,竟說了句“下次再來啊”。這讓是枝裕和深受觸動,他將這種體驗表現在《如父如子》中的建筑師父親宮宮野良多與兒子的關系上,借此深刻思考時間與血緣對倫理的考驗?!度绺溉缱印分泄ぷ骺癜阏彰τ诠ぷ鞯膶m宮野良多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因此與兒子的關系并不親近,當齋木先生勸告宮宮野良多多陪伴孩子的時候,他回答說,他的工作沒人可以替代。齋木嚴肅地說,爸爸也是不可替代的工作啊!在這里是枝裕和想要傳達的是,能夠付出時間給予孩子陪伴,是比血緣親情更重要的情感紐帶。對于家庭親子關系疏離的延伸是《步履不?!分虚L大成人的兒子良多對家庭的疏遠,成家以后的良多對回家表現得很不情愿,更不想在家里過夜,只在家里待了一天,離開之后他竟然說:過年就不用再回來了吧?血緣也好,親情也罷,在長期的疏離中失去了它原本的凝聚力,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面臨分崩離析。

親子關系疏離的進一步惡化是對親子關系的背棄:《海街日記》中的出軌父親,拋下妻子、女兒與第三者重組家庭,沒有承擔起身為父親所應承擔的責任;其中的母親因為對丈夫的出軌耿耿于懷,而置三個女兒于不顧;《無人知曉》中的母親,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遺棄了四個尚未成年的孩子,讓孩子們在為生存的掙扎中艱難度日,致使最小的女兒死去。是枝裕和《小偷家族》中被治和信代收養的孩子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關系冷漠而置之不顧,將之遺棄在自家陽臺或者自家車里,父母對孩子不管不顧的狀態,本質上和遺棄并無差別。

是枝裕和的家庭世界里并非母慈子孝,而是充滿疏離、遺棄與背叛,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父母的冷漠和不負責任,電影并沒有著力批判,而是將之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對于大千世界普通而又平凡的蕓蕓眾生,是枝裕和報以包容與悲憫的態度,鏡頭只是冷靜展示社會的復雜和人性的復雜,而不做評判。

(二)血緣的遺傳與親子關系的和解

我們必須承認遺傳基因具有強大的自復制力量,它會不動聲色地顯現在具有親子關系的個體身上,這也是他的電影里面總是包含父子孫三代的原因。因為父輩的遺傳與影響會傳遞到兒子甚至孫子身上,父輩的父子矛盾,最終會近乎原封不動地在子孫輩身上上演。

電影《海街日記》里,三個女兒對于多年前父親出軌,拋棄她們離開家耿耿于懷,但大女兒卻愛上有婦之夫,也成為插足他人家庭的第三者?!恫铰牟煌!防锩?,老父親不善表達,和兒子良多缺少交流,造成父子之間有隔閡??墒钱斄级嘧约好鎸︷B子時,也和他自己的父親一樣,不知該如何和孩子交流?!侗群8睢防飪鹤雍图胰丝床簧细赣H的行為,兒子卻處處受到父親的影響:買彩票、當東西,深夜偷著帶兒子去公園玩,亦如當年父親的所作所為。

正是在這種宿命般的遺傳過程中,下一代人延續著父輩的困境,在重新經歷父輩做過的事情時,才終于了解了那些不被了解的無奈和行為動機。也正是在這一瞬間,和解成為可能?!侗群8睢防飪鹤影l現父親將他獲獎的小說免費送給鄰居,父親以他為驕傲。自身遭受過落魄境遇,兒子也意識到,想要成為理想中的大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影片最后,兒子似乎也慢慢懂得了在自己眼中很不堪的父親的無奈與悲涼?!逗=秩沼洝防锂敶笈畠河H身體驗了作為第三者的情感經歷,或許才最終明白了父親當年的情感世界,之后才能坦然接納父親和第三者組成家庭后生下的妹妹。是枝裕和電影中的人物在經歷生活河流的沖洗與磨礪之后,慢慢體悟對方的心境,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達到和解。

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親情有冷漠,有疏離,也有隔絕和背叛,但是他更多以冷眼靜觀和凝神觀察的狀態去呈現生活與情感的多面性,同時帶著悲憫的情懷給予人物以包容和理解。

二、解構與重建:對“家庭”本質的思考

是枝裕和的電影,通過影像、故事探討了與家庭息息相關的一系列話題:因血緣關系聯結的家庭就是幸福的嗎?在血緣關系之外的構建算不算是家庭?如果說是枝裕和之前的作品更多探討的是血緣家庭內部的矛盾,那么《小偷家族》則集中表現了血緣關系之外的家庭的結構與解體的過程,進而深刻探討了關于“家庭”的本質這一問題?!缎⊥导易濉分v的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六個人組成的家庭,其中的三個孩子是因被家庭冷落或者拋棄而被治和信代這對夫妻撿回來的,家庭中的奶奶是因無家可歸而被他們收留的。在重組的家庭中,他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但是在短暫的歡樂之后,這個家庭再次解散。從家庭內部的矛盾,到被家庭遺棄,再到去組成一個替代性的家庭,我們能看到是枝裕和對于家庭關系思考的漸進式邏輯。

家庭問題是個永恒的話題,并非因為某種社會制度或當下時代就能彌合與解決?!稛o人知曉》和《小偷家族》是兩部反映出諸多社會問題的電影,但是枝裕和并沒有將批判的矛頭直指社會,對社會進行尖銳的批判與控訴,而是將問題的核心回歸到對家庭關系的展現和對“家庭”本質問題的探討。

到底何為“家庭”?有血緣關系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家庭嗎?家庭的本質又是什么?《小偷家族》中被父母虐待,獨自關在陽臺的小女孩,她在原生家庭中得到的只是傷害和棄之不管,而在重組家庭中卻得到“愛”,媽媽信代抱著小女孩說:“愛你的人不會打你,而會像我這樣抱著你?!毙∨⒃谠彝ブ械貌坏降膼叟c呵護,卻在重組家庭中真真切切地得到了,不禁引人思索,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家庭?徒有其表,卻不能給予家庭成員愛與關懷的家庭還能算是家庭嗎?不過電影中是枝裕和并沒有簡單停留在對重組家庭溫馨與美好的贊頌層面,而是在讓人們感受這種溫暖之后,又揭開了藏在表象背后的殘酷現實,這也是他的電影最復雜也最具力量的一面。

《小偷家族》中對于母親這個身份也進行了探討,在警察局,信代不停擦著眼淚,對于何為母親發出了質疑:“生下了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就像在這個全無血緣關系的家庭里,媽媽信代不能生育,無法成為母親,但她在哥哥、姐姐、妹妹面前,毫無疑問是一個合格的母親。而妹妹的親生母親雖生了她,不但不愛護她,還虐待她,把她一個人關在陽臺,她擁有母親的身份,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對于母親身份的矛盾悖論,也顯示出是枝裕和對家庭成員身份合理性的思考。

在《小偷家庭》這部電影里,是枝裕和一邊解構著傳統家庭的合法性,一邊又在普世的倫理體系之外,重新建立了一個平行倫理。這個平行倫理的重要理論就是,親情不是原生關系而是建設的結果。正像信代說的,自己選擇的,會更牢固吧?這種由自我選擇組建而成的家庭,可以不依靠血緣關系去維系,而是靠真情去重建。那么是不是只要符合“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存在”,就是家庭了呢?但是枝裕和并未停留于此,是枝裕和將疑問延伸得更遠,他在電影中構建了一個日常倫理家庭之外的烏托邦世界,當人們沉浸在它所建構的美好世界之時,他又猝不及防地親手打碎了這個世界,讓人們看到這個溫暖表象下殘酷的另一面,這也正是是枝裕和電影的復雜與深刻之處。

《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用一個重組的特殊家庭的美好,敲碎了這個社會現有的基本結構,揭示出這個社會以血緣作為家庭建構第一合理性所存在的某種不合理。而當這個家庭因不符合社會、法律規范被發現,被拆散,被強行重新納入正常的社會秩序之中時,家庭內里所翻轉出來的殘酷與復雜卻又讓人迷惑,繼而陷入深深的思索。

三、包容與悲憫:對人物的非道德評判

是枝裕和電影中的主人公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他們不完美,更稱不上是英雄,他們身上都有閃光之處,也存在不少缺點,甚至是犯罪。但是枝裕和對他鏡頭下的人物不做是非判斷,他撕掉人身上的標簽,不評判,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給人物進行簡答的是非判斷,只是展現,不粉飾,不隱瞞,讓你看到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在他的作品中沒有簡單定義的好人與壞人之分,他只是用客觀的鏡頭如實地記錄和展示著一個個有瑕疵,不完美而又鮮活的個體。

電影《無人知曉》取材于日本真實的社會事件,講述了母親離家拋下的四個未成年孩子如何艱難度日的故事。影片并沒有對母親的遺棄與自私行為進行批判,也沒有對孩子表現出居高臨下的憐憫與同情,只是以生活化記錄的方式,冷靜凝視四個孩子的日常生活,看他們在為解決溫飽的生活里苦苦掙扎,卻又對生活充滿熱愛,以及那些稍縱即逝的短暫快樂瞬間。導演仿佛是一個冷眼旁觀者,沒有煽情,沒有刻意地呈現悲涼,沒有評判,只是靜靜地記錄和展現。就像《無人知曉》上映時,面對媒體提出的為何電影沒有對人物進行道德評判,甚至都沒有對遺棄孩子的母親進行指責時,是枝裕和的回答是:“電影的存在并非為了審判個人,導演也不是上帝或法官?!毕喾?,如果在影片中不做簡單的道德評判,“反而會讓觀眾將這個問題帶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復思索”。他的回答并非否認電影的道德判斷或社會功能,他更希望觀眾能通過影片這個渠道,回到生活本身,自己去觀察和思考,因為很多時候,生活是很難用是與非去下判斷的。

影片《比海更深》中的主人公良多,是一個落魄的小說家,他的小說曾獲過獎,而今卻生活潦倒,他把掙到的錢拿去買彩票,離了婚卻付不出兒子的贍養費,為了糊口,他從事著私家偵探的工作,給兒子買運動鞋為了省錢,他故意弄臟鞋子,然后去和店員討價還價;但是他愛自己的兒子,希望用買禮物的方式補償兒子;他自己缺錢,卻把借來的錢給母親零用;在臺風夜里他帶著兒子去公園,并告訴兒子要追逐夢想。是枝裕和電影中的這個人物不能用簡單的好壞去界定,他的身上既有令人稱贊和感動的地方,也有讓人不齒之處。

《小偷家族》里,將人物與事件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展現得更充分:在這個以偷盜為生活來源,沒有道德感的重組家庭里,卻擁有最貼心的溫暖;但作品又不簡單地贊頌這些底層邊緣人群,對之進行美化,而是在溫馨與美好背后,揭示其對利益的追求和私心的驅使。就是這份矛盾與復雜的人性與情感,讓觀眾產生復雜難言的萬千情緒,非單一的感動或批判,而是將善與惡、美好與殘酷一同呈現,讓人久久無法釋懷。是枝裕和將溫情與殘酷并置,他讓人性的復雜呈現復雜,讓倫理道德的曖昧呈現曖昧,他注重描述生活本身,讓生活在現象中緩緩呈現自身,沒有煽情、沒有評判,而是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看他們的喜怒哀樂,看他們的善良與無奈,也看到他們的自私與殘忍。

四、細節與主題:家庭生活細節濃墨重彩的呈現

是枝裕和的電影觀念深受紀錄片和中國臺灣電影的影響,是枝裕和大學畢業以后最早從事的是紀錄片的拍攝工作,由此對他以后的電影創作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紀錄片的拍攝經歷讓是枝裕和懂得拍攝要尊重生活,客觀地記錄生活,而非主觀地操控生活,接受存在即合理的觀念,在客觀記錄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和發現,這樣的記錄過程本身就包含了態度在里面。是枝裕和說:“拍攝本身即是發現?!?/p>

另外一個對是枝裕和的電影風格產生重要影響的是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的電影,是枝裕和大學畢業參加紀錄片拍攝之時,正是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等引領的臺灣電影“新浪潮”的巔峰時期,因此是枝裕和開始接觸到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戀戀風塵》等電影,侯孝賢對生活的靜觀默察,長鏡頭和自然光的獨特運用,讓是枝裕和深受觸動。

他將目光聚焦于微小的細節,讓鏡頭敞開于復雜的日常生活本身,他將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細節在他鏡頭的注視下變得充滿詩意,甚至驚心動魄,架構起他影片最重要的部分是各種瑣碎日常所堆砌的生活。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對日常生活的細致記錄是他拍攝的重心,他善于捕捉日常家庭生活中最細微的生活動態場景,司空見慣的人與事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熠熠生輝,散發著不可抵擋的藝術魅力。那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瞬間,都被他不動聲色地搬運到了銀幕上,用質樸的鏡頭語言演繹著每一個日常家庭生活的瑣碎與平凡,在銀幕上重現每一個普通日子里的真實生活狀態,而那些看似瑣碎、雜亂的生活,在他的鏡頭下似乎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讓人們凝神觀看,跟著它一起哭泣,一起歡笑,一起跟著是枝裕和思考。

是枝裕和電影里的那些細節,乍看之下,給人的感覺好像完全是自然主義的生活流記錄,可是點滴細節累積起來的生活,卻能產生陌生化的效果,讓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比如《小偷家族》里一家人吃著方便面,狹小逼仄的環境空間,卻在氤氳的面條熱氣中透出溫馨與幸福的氣息;一家人到海邊游玩,迎著奔涌的浪花,他們歡快的跳躍成為電影最溫情的一幕;奶奶自知生命即將走到終點,坐在海灘看著他們歡騰的背影輕聲地說出,謝謝你們?!逗=秩沼洝分械纳L了55年的梅子樹、一道20年的老菜式、櫻花盛開的美麗場景、沿海而建的新干線……《無人知曉》里孩子們在櫻花樹下歡呼雀躍地跑過;將外面采集的種子種到方便面盒里長出的生命力旺盛的花花草草;《比海更深》里奶奶做的咖喱面條;臺風來臨之夜,媽媽和兒子、兒媳、孫子之間的聊天……影片里這些不經意的日常生活之美實在讓人迷戀。

是枝裕和的電影將目光投注于每一個平凡普通的家庭,以樸實平淡的影像,擷取細膩的情感,仿佛在時光的顯影劑中,將家庭生活的溫馨與美好、歡樂與憂傷、善良與殘忍、無奈與悲涼徐徐呈現,導演在不動聲色的光影中,讓觀眾慢慢沉浸在其所營造的氛圍中,去感受表面波瀾不驚下的暗流涌動,體悟克制冷靜下的洶涌情感,作品中對人性的洞察,對社會的審視,對世界的思索,引發人對生命的重新反思,令人長久回味,深深思索。

猜你喜歡
兒子家庭生活
打兒子
家庭“煮”夫
誰的兒子笨
你養的好兒子
戀練有詞
生活感悟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兒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