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對企業和個人影響

2019-11-16 11:02胡潔瓊
今日財富 2019年30期
關鍵詞:社保費基數征管

胡潔瓊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業或因身體原因造成失業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社會保險計劃由國家舉辦,要求職工或勞動者將其收入按比例上繳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匯總成社會保險基金,當出現某種特殊情況時,勞動者可從基金獲得固定保障。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由用工單位和職工共同承擔,財政給予適度補貼并承擔最終的責任。

社保繳納基數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進行確定。繳納基數大于等于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小于等于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但是現實存在很多企業為了降低用工成本,故意用繳納下線來為職工繳納社保;職工為了現實的收入,也會同意企業按繳納下線來為職工繳納社保;加上目前社保征收機構只負責征收,只會對社保繳存的基數和繳存的比例進行簡單的核對,并不會將社保繳存的基數和比例與企業的應付職工薪酬等進行仔細核對;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社?;鹄U存出現很大缺口已不能滿足社會保險支付的需要,給社會保險制度帶來壓力。進行社保征收改革可以規范社保繳納,一定程度上緩解社保制度的壓力。

一、改革背景

(一)原有征收體制存在問題

中國的社會保險籌資機制自其建立以來大體經歷三個階段:銀行代扣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社會保險經辦征收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稅務機關和社保經辦機構“雙主體”征收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改革前)。目前中國36個省市共存在4中不同征管模式,其中社保經辦征收模式14個省市;社保經辦征收、稅務部門征收并行模式4分省市;社保核定、稅務征收模式11個省市;稅務全責征收模式7個省市。征收模式太亂,不利于社保的統一管理,同時這對于推進社保并軌,規范社保征管存在不利影響,所以需要推進社保征管改革。

(二)現實需要

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流動頻繁、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各省份社保撫養比差異較大。省際之間不平衡的問題十分突出,如東北地區,存在歷史醫療問題,勞動力流失,人口撫養比低,養老基金的壓力大;而沿海地區,勞動力流入較多,養老基金結余也較多。據人社部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總撫養比是2.73:1,需要2.73名在職人員供養1名退休職工;全國31個省份中,供養比最高的是廣東,超過了8∶1,最低的是黑龍江,不到1.3∶1。廣東、北京等7個省份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占2017年全國結余的三分之二,而遼寧、黑龍江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基金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以上資料顯示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社?;饓毫Ψ浅4?,省際差異,國企事業單位與私企差異,以及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異,需要規范社保的征管,緩和系列差異。

(三)推進社保并軌與改革

2015年以前我國實行的退休金雙軌制,兩套并行的養老金體系,一套是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費用由由財政統一支付;另一套是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由單位和職工本人按比例共同負擔。由于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單位退休養老制度,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雙軌運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會反響強烈,隨著養老金缺口的加劇而更為明顯; 其實,國家也一直致力于推進社保并軌,2015年國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社保并軌,也陸續在有些地方進行了試點,但是并沒有取的很好的結果,所以需要全新可以推動并軌的制度來促進社保并軌。

(四)推進社會公平

養老金雙軌制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之間形成一道鴻溝,這道鴻溝引發的不公平感,隨著養老金缺口的加劇而更為明顯;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以前,社保繳納也是雙軌制,除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以職工實際工資標準來繳納社保以外,大部分機構特別是私營企業都是以員工平均工資標準的60%—繳納最底線作為繳費基數,而不是以員工上年實際的月均工資標準為基數,這就造就社會不公平。推進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后,企業職工與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繳納基數都會按照彼此工資標準和規定的繳納比例來繳納,可以促進社會公平。

二、改革內容

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各項社保費用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改革后社保所有工作都由稅務機關全權負責,社?;楹捅葘⒏尤婧途珳?,稽核將更為嚴格,處罰力度也將相應加大。

三、改革影響

(一)對國家社會

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與以前模式相比,改革后稅務機關可以實現對全國范圍內社保數據進行集中管理,為跨地區社保接軌和社?;饏^域統籌奠定良好基礎,努力促進我國社保并軌努力。改革可以突破我國社保體系的“碎片化”難題,實現社保的全國通聯促進社保體系的公平性和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改革后,可以使私營企業職工的社保繳納規范化,可以縮小與企事業單位職工差距,而且可以縮小地區間的差異,促進社會公平,緩解社?;饓毫?。

改革可以提高社保資金征管效率,降低征收成本,構建起職責清晰、流程順暢、征管規范、協作有力、便民高效的社保費征繳機制,實現社保資金長遠的安全、均衡和可持續增長,從而為提高社會保險費統籌層次、為推進落實適時降低繳費比率打下良好基礎。

(二)對企業影響

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一方面,就會使得企業繳納社保的基數要按照職工的工資標準來繳納,對比以前的低于職工工資標準繳納來說,就會增加企業社保費用的費用;另一方面,以前存在企業繳納社保比例低于國家要求的比例,改革后一定要按照規定比例足額繳納,所以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我們以職工10000元的工資基數為例,假如改革前其企業按照基數60%來繳納社保,與按100%基數繳納,試分析對企業的影響

表一:企業負擔職工社保費用對比? ? ? ? ? ? (單位:元)

由以上數據可以發現,當職工工資標準為10000元時,改革前企業如果按6000元的基數來繳納職工社保費,企業的社保成本為1879.2元;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后,嚴格按照10000元的基數來繳納社保,企業的社保成本為3132元;可以發現1879.2元與3132元相差1252.8元,由此可以看出當職工工資標準為10000元時,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會使企業成本增加1252.8元。

(三)對職工影響

一方面,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增加個人社保繳納額,進而增加個人社保賬戶金額;另一方面,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增加個人社保繳納額,進而減少個人可支配收入。以10000元為職工工資基數為例,對比分析改革前其企業按照職工工資標準的60%來繳納社保,與改革后按職工工資標準的100%基數繳納,試分析對職工個人的影響。

從表一數據可以發現,當職工工資標準為10000元時,改革前職工社保賬戶金額為2509.2元;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后,嚴格按照10000元的基數來繳納社保,職工社保賬戶金額為4182元;可以發現當職工工資標準為10000元時,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會使職工社保賬戶金額增加1670.8元。

從表一數據可以發現,當職工工資標準為10000元時,改革前職工的可支配收入為9370元;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后,嚴格按照10000元的基數來繳納社保后,職工的可支配收入為8950元;可以發現當職工工資標準為10000元時,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會使職工可支配收入減少420元。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保費稅務對社會、國家、企業以及 職工個人影響不一,可以促進社會公平,推進社保并軌進程,提高職工的社保繳納額為其未來生活提供保障;同時也會使得企業的社保費用增加,增加企業成本影響企業發展;為此,國家需要適時推出社保費用交納比例調整,為企業減負,促進企業良性發展。(作者單位:阜陽師范大學商學院)

猜你喜歡
社保費基數征管
政策
社保繳費基數合理化可探索更多路徑
社保費,堵漏洞才能降負擔
社保焦慮
多地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標準你的待遇將有什么變動
王軍:走聯動集成的稅收征管現代化之路
社保風波
無營業執照的用人單位工傷如何處理
關于一個有限集合基數定理的歸納法證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