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務運動及金陵制造局與南京近代工業化

2019-11-19 02:27吳躍農
江蘇地方志 2019年5期
關鍵詞:洋務運動金陵南京

◎吳躍農

(江蘇省民營經濟研究會,江蘇南京210004)

提 要:1864年以金陵制造局的創立為標志,南京成為洋務運動的重鎮,開啟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軍事工業又帶動南京民用工商業、重化工制造業等實業的發展,使南京由過去承襲封建體制單一政治軍事行政型城市開始向近代工業化、商業化城市轉型發展,向集政治、工業、商業、消費、學校、科研近現代多元型城市過渡,從根本上推動了南京及全中國的社會轉型。

南京是中國近代史開始的地方, 中英《南京條約》簽署于南京;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長達十年之久,清政府與太平軍鏖戰多年;1912 年孫中山在南京宣布“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在中國共產黨代表工人農民無產階級的革命力量出現之前,近代中國主要是兩股力量。一股是洋務派為了絞殺農民起義、資產階級革命和維護搖搖欲墜晚清政權的力量,是借助西方工業文明生成的近代實業力量;一股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創立共和統一中國的力量。正是在南京,李鴻章、孫中山代表的這兩股力量從兩個方向把目光都投向西方、向西方取經、借西方力量出手搏擊——改良或者改造中國。南京在近現代掀起并實現國家層面、影響亞洲的最前衛改良和革命浪潮。

1864 年以金陵制造局的創立為標志,南京成為洋務運動的重鎮。其間,國外工業人才、文化人才及國內外商賈蜂擁接踵而至,人氣蒸騰,新潮涌動,使南京的文化和商業得到滋育和繁榮發展,封閉單一式的城市格局被打破。南京也由過去承襲封建體制單一政治軍事行政型城市開始向近代工業化、商業化城市轉型發展,向集政治、工業、商業、消費、學校、科研近現代多元型城市過渡。洋務運動從“兵強國強”到“民富國強”的理念變化,特別是軍事工業發展帶動南京民用工商業、重化工制造業等實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推動了南京及全中國的社會轉型,標志著金陵文化近代化進程的全新開始。

一、南京的歷史內涵和現實負載決定其洋務運動角色

從鴉片戰爭到太平天國戰爭,面對國內外的交困危機,清政府自1861 年底(咸豐十年)開始,至1895 年,開始了持續近35 年的洋務運動。這一運動可以從另一層意義上解讀為晚清的“改革開放”。

洋務運動是晚清政權面對國內外的交困危機不得不作出的抉擇,是化被動為主動的社會轉型自救機制。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官員主張摹習西方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用體制的力量——利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中國近代軍事工業和制造業,以獲得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強大軍事裝備和陸海軍作戰能力、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借力打力,外御其侮,李鴻章常說:“中國但有開花大炮、輪船兩樣,西人即可斂手?!睂葎t借洋助剿,鎮壓反抗,平定此起彼伏的捻軍、太平軍內亂。

1860 年12 月曾國藩上奏折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制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買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后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捻(捻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一要務。

1862 年李鴻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士兵數倍于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于武器不行,槍炮寙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余,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后可達自主。①因此,清政府不得不愿意忍受不爽,在花天酒地奢靡揮霍中將部分財力投入到“洋務運動”的軍事工業之中。

晚清時,先后在南京任南洋大臣兼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張之洞、劉坤一、端方等清廷重臣都是洋務運動的領軍人物。南京的歷史內涵和現實負載,決定她在洋務運動中擔負的角色,有著居高望遠向洋看世界的寬廣襟懷。凡洋務運動涉及的諸如外事交涉、簽訂條約、派遣留學生、購買洋槍洋炮、按照“洋法”操練清軍、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使用機器、開礦辦廠等對外關系與對外往來相關的新事物,都能在南京找到行事軌跡,并成為歷史演進中積淀的金陵文化新質。

二、金陵制造局開啟南京近代實業——軍事工業

(一)金陵制造局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之一

洋務運動最初是被太平天國的“洋槍洋炮”打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的不得已之舉,軍事上的后手棋。太平天國的兇猛炮火是洋務運動的重要觸機。這是一場在朝者要與起義者比一比誰最終搶占西方軍事裝備優勢的“爭奪賽”。史載,1862 年4 月,上海一間洋行一月內就賣給太平軍洋槍3046 支、洋炮795 門、火藥10947 磅、炮蓋450 萬個。同年,忠王李秀成帳下已有“開花大炮多尊及洋槍二萬桿,其火器精利遠優于湘軍百倍”,作戰時“挾西洋開花炮自空下擊,子落則石裂鐵飛”?!百\無技勇……只重洋炮。夷人過昂其值,兵火后賊所掠之金銀,半歸夷人?!?/p>

面對太平天國西洋火器轟擊的無比威力,清朝官方就再也坐不住了。李鴻章在《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中,自負又不乏“清醒”地稱,“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不能及”,因而必須購買外國槍炮,但要購買外國軍火,并不是辦法,洋人挾技術而高價售之,則“每苦價昂”,買“一顆從英國炮船上偷來的很普通的12 磅炮彈,要費30 兩銀?!彼浴爸袊魹樽约豪嬷?,應建立制造廠?!雹谔幪幨苤朴谌?,國庫無以為繼,不是根本辦法,只有設局自己制造槍炮,“以資攻剿”。

洋務運動先在南京一試身手。1861 年底,曾國藩在安慶創辦第一個仿制近代西式武器的軍械所時,即組織力量試制輪船。1864 年,軍械所遷至南京后,研制輪船的工作也轉至南京進行。1865 年,由徐壽、華蘅芳等人自行設計并以手工勞動為主建造成功的中國第一艘機動輪船“黃鵠”號在南京下關江面試航成功,揭開了中國近代船舶工業發展的帷幕。

金陵制造局起步于蘇商發源地、江蘇傳統制造重鎮蘇州。1862 年,李鴻章在上海松江創辦了小兵工廠,制造炮彈、子彈。1863 年清軍攻陷蘇州,這個小兵工廠移往蘇州,占用太平天國納王郜永寬的王府,并加以擴充,從被遣散的阿思本艦隊購進一批機器,雇傭了外國技術工人四五名,中國工人五六十名為骨干進行生產,由英國退役軍醫馬格里(1833~1906)任總管,名曰蘇州洋炮局。到1864年能制造“大小炸炮,每月約千余個?!?864 年4月22 日《北華捷報》也記載了蘇州洋炮局“除了炮彈、藥引及自來火外,還造了幾種迫擊炮彈,不久的將來就要有毛瑟槍和銅帽加在產品單子上了?!崩铠櫿吕眠@些新式軍火武裝了淮軍,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1865 年李鴻章從江蘇巡撫升兩江總督赴南京就職,將蘇州洋炮局月產4000 支大小炸炮的設備、器材及機構一并遷至南京,選址城南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掃帚巷東首的西天寺廢墟上,建造了機器正廠、左廠、右廠和炎銅廠等數十間廠房,更名為金陵制造局,依然聘用英國人馬格里為督辦,負責制造、修理槍炮,專門制造軍火,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之一。

在很長一段時間,金陵制造局所制的槍炮水平,僅次于上海的江南制造總局,被譽為“中國民族軍事工業的搖籃”,從而開拓了南京近代工業先河。金陵制造局的建立也是南京城市近代化的起始點。

隨著洋務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李鴻章對西方科學技術的認識也不斷深入,他開始突破“火器”的狹小范圍,積極發展近代機器工業,1866 年,金陵制造局的機器正廠竣工。金陵機器制造局改名為金陵制造局,和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天津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并稱中國四大軍工企業。據同治《上江兩縣志》記載,機器正廠設有鐵爐房、氣爐房、火爐翻砂廠、翻砂??游莸?,加上住房、洋樓,共有廠房用屋八十余間。1867 年在報恩寺坡下,續建廠房。1867 年曾國藩去金陵制造局參觀,“觀制各機器,皆火力鼓動機輪,各極工巧,其中如造洋火銅帽,鋸大木如切豆腐,二者尤為神奇?!雹?/p>

金陵制造局創造了南京近代軍事工業的最早輝煌,到1869 年,金陵制造局已能制造多種口徑火炮,以及炮車、炮彈、雷管及各種軍用品,它生產的新式槍炮產量和質量均占當時全國之首,結束了清軍還在使用冷兵器的軍事裝備落后局面,使中國軍隊也開始了熱兵器裝備。

1870 年,李鴻章就任直隸總督,赴北方上任,但金陵機器制造局依然是他親自領導和調遣,聽他的指令趕造大炮、槍彈,供淮軍使用,他聲稱此乃“淮軍命脈”,我人雖然在北方,但對金陵制造局“誠不敢輕以托付”。

(二)金陵制造局不斷發展壯大

1872 年,金陵制造局在通濟門外建立火藥局,同年李鴻章派馬格里去歐洲購置設備,招募洋匠。1874 年,制造出三尺噴簡,用火藥發射的火箭1000 支。同年,馬格里又從歐洲購回機器,制造局再度擴建,擁有3 個機器廠、兩個翻砂廠和熟鐵廠,并設立火箭局、水雷局等。

1879 年,烏龍山炮臺機器局歸并金陵制造局。這樣,金陵制造局的規模包括有機器廠3 家(正廠、左廠、右廠)、火箭局、火箭分局、洋藥局、水雷局4局及翻砂、熟鐵、炎銅、卷銅、木作各廠,形成“其熔鑄鍛煉,無一不需機器”的大機器生產。

經朝廷批準,給金陵制造局常年額定經費10 萬銀兩,其中每年由江海關撥銀5 萬兩、江南籌防局撥銀3 萬兩、揚州淮軍收支局撥銀2 萬兩。

1881 年9 月,為 供 給 江 防 各炮臺及留防各營充足的洋火藥,繼任兩江總督劉坤一奏請在金陵制造局內添設一個洋火藥局④,在通濟門外九龍橋建廠,并通過瑞生洋行轉托英國黑魯洋行代購一套日生產能力為一千磅火藥的機器,并雇聘該洋行的技師波列士哥德設計和督造廠房,1882 年動工,于1884 年5 月 建 成,“全 廠 有 高 達40~50 呎 至80 呎 的 煙 囪8 個,從10 匹到25 匹馬力的機器4 臺、鍋爐6 座、抽水機4臺?!雹莨不ㄙM18 萬兩。日生產火藥1000 磅,該廠于1908 年并入金陵制造局。

1883 年,制造局建造小輪船一艘,供左宗棠遣用,此船長四丈六尺,寬一丈一尺五寸,機器馬力8匹,共用工料2400 余兩。⑥1886 年又制輪船一艘,名“一浮”,在京滬間航行。

1884 年中法戰爭爆發,清軍“求一千之槍,難于籌十萬之餉”,于是金陵制造局“加工趲造、爐火通紅、晝夜不息”,生產紅紅火火。是年,新任兩江總督曾國荃在《擴充機器局疏》中奏請擴充、增添10萬兩銀用于制造局的擴張發展,添造房屋及從美國增購50 余副制造槍炮子彈所需的機器設備。并奏準每年增撥經費5 萬兩,使該局能“放手制造”⑦。擴建工程于1887 年竣,共支銀10.046 萬兩,寧局又得到一次較大的擴充,這次擴充,其它機器設備“主要購自英國、間或也有德國和瑞士的,機器是頭等的現代的”⑧。

1885 年,曾國荃回復清光緒皇帝的詢問,稟報說,金陵機器制造局承辦各省軍火“既副所需,亦適于用”,因此還“應接不暇”。

1886 年2 月,曾國荃請近代科學家徐壽之子徐建寅擔綱金陵機器制造局設計工作,徐建寅“夙夜勤勉,始終不倦”,先后主持創新了煉鋼、鑄鋼等多項“中國第一”,并成功研制新式后膛抬槍。

到1899 年,金陵制造局經歷多年的擴充,購置設備,已經成為擁有機器近1000 臺,技術工人及工人近1700 人的大工廠,規模僅次于上海江南制造局的近代化機器大生產的大型軍工企業,其產品包羅了20 多種軍用產品,金陵制造局成為當時我國主要軍火生產基地之一,成為中國民族軍事工業搖籃之一。

金陵軍事工業是皇權定制,產品面向全國軍隊,這使南京肩負著全國性的軍事裝備重任,金陵制造局生產的軍火水雷,供應南洋、北洋海軍,還為廣東、浙江、湖北、江西等省供應大炮。據史料載:金陵制造局“撥應各省者以言炮位:廣東有12 磅來福鋼炮十尊之案;云南有后膛炮四尊之案;浙江有過山炮二十尊之案;臺灣有2 磅后膛炮六尊、十管格林炮十尊、四門神炮四尊之案;湖北有24 磅洋生鐵開花炮五尊之案;會辦北洋事宜吳大澂有2 磅后膛炮六尊之案;江西有劈山炮十尊、前膛抬槍百尊之案?!惫灿?00 尊左右大炮?!耙陨纤信谖?,尚須配齊子彈架具,必充之備以資取用,當各省囑制之時,莫不椷牘交馳,急如星火?!痹谥腥占孜鐟馉幹?,也是“加工趕造,鍋爐及氣磅加足,汽機之馬力全開?!雹峤鹆曛圃炀稚a的軍火,在抵抗外來侵略的戰爭中起了一定的自強御敵的作用。

(三)金陵制造局追趕的是西方工業技術,力求技術消化創新不落伍

特別要指出的是,金陵制造局并不只是簡單地照著西方的葫蘆畫中國軍事工業之瓢,而是通過技術引進與仿制進行消化吸收集成創新,創造了中國近代軍事技術的突破性重大進展。如1881 年,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機關炮(亦稱十門連珠格林炮),1884 年首次仿制德國克魯森式37 毫米2 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諾登飛多管排列機槍;1888 年又仿制成功中國第一代馬克沁單管重機槍;1889 年制成射程遠、精確度高、穿透力強的德國新式步槍。1894年,金陵制造局建立東子彈廠,采用無煙藥裝彈,這是制造技術上的一大進步。此時,員工發展到1200多人,比初創時期增加近兩倍。是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金陵制造局生產的后膛抬槍顯示了無比威力,受到使用防營的贊賞。金陵制造局的技術工人唐坤明,設計制造出一種威力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臺和沿海地區使用,殺傷力很強,人稱唐坤明為“金陵巧匠”。至1896 年,十門連珠格林炮、四門神機連珠炮和賽電槍相繼停造,遂制造抬槍及l磅子快炮。

至此,金陵制造局已發展成為既可生產劈山炮、24 磅子生鐵開花炮、12 磅子來福銅炮等前膛炮,亦可生產山炮、十門連珠格林炮、四門神機連珠炮等后膛槍炮,并能配套生產炮彈和炮架。

近代工業是建立在西方工業技術上的,金陵制造局的軍工業使技術進步有了依托和實現形式,近代實業所需要的技術力量,在金陵制造局培育、發展和壯大??梢哉f,金陵制造局是中國實業的火種,最終點亮了南京,燃亮了中國近代工業化爐火。

三、洋務運動及金陵制造局對蘇商文化精神的影響

在“洋務運動”興辦西方工業和向西方近代工業技術文明學習的氣息之下,南京成為孕育“洋務運動”新變化的重要城市,近代蘇商的實業思想,直接受到洋務派的影響。沒有洋務派的支持,即直接的官商互動關系,后來的蘇商代表人物如南通張謇、無錫楊家、榮家及后來南京的范旭東等開辦實業也是不可能的。

(一)以軍工業為龍頭的一批工業企業奠定了南京近代工業基礎,在傳統的政治軍事獨特運勢的文化中,新綻開了工業文化之花

李鴻章以金陵制造局為代表的南京軍工業和民用工業的開創和發展,對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是一個良好開端。洋務運動帶動的實業,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很明確的自強奮進道路方向,也啟動了中國社會重實業和商貿的轉型發展。在官辦近代工業的帶動之下,南京開始出現由商人投資興辦的民間近代工業企業。

1894 年,南京第一家由商人投資興辦的近代工業——勝昌機器廠建立。隨后,一批船舶修造、機器制造、紡織印染、服裝制作、糧油加工等私營工廠相繼建成投產,其中較知名的有協昌機器廠、永泰昌機器廠、永興翻砂廠等。

津浦和滬寧鐵路的通車,南北陸路與長江水運的交匯凸顯強化了南京區位優勢。英商和記洋行、津浦鐵路南段機廠(南京浦鎮車輛廠的前身)創辦,中國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水泥廠)創辦,范旭東創辦的號稱“遠東第一大廠”永利婭廠落戶南京大廠,侯德榜參與主持的制堿廠、氮肥廠、我國第一座化肥廠——永利硫酸銨廠(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前身)等一批影響至今的知名企業自此紛紛創立,開啟了中國近現代化學工業。

南京又成為中國重化工業基地。毛澤東評價中國近代工業化人物,指出:“重工業不能忘了張之洞,紡織工業不能忘了張謇,化學工業不能忘了范旭東,運輸航運業不能忘了盧作孚?!?/p>

(二)南京近代工業化道路艱難,蘇商吸納到有益營養

中國近代工業在十分艱難的內外環境中起航,但終究沒有取得理想的程度,原因有許多,主要還是一個體制和財力問題,弱政府的內亂、戰爭頻仍、弱國無外交的落后挨打,從根本上阻遏、延遲了工業化的發展。

但洋務運動促進南京近代工業化進程,其積極意義在于使蘇商在世紀之交呼吸到新的空氣、擁有新的智慧。

南京成為蘇商文化精神的重要源泉——

第一,國家層面明確辦實業的宗旨,這為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指明了方向。

在李鴻章和曾國藩的帶領下,許多省份也先后用“機器局”“制造局”的名義,不斷設立軍火工廠。引進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原來的官營工場手工業有了根本的區別,打上了資本主義企業的烙印。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生產新式武器的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了清朝軍隊的落后狀況,走上了國防近代化的道路。

洋務運動盡管問題眾多,但效果是明顯的。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兵輪,在1874 年有效阻止了日本軍隊對臺灣的侵略;蘭州機器局制造的軍火彈藥,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斗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金陵機器制造局的軍火,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軍隊在中法戰爭中的陸路勝利。

洋務運動是風雨飄搖中的清政府由上而下發動的,主角是洋務大臣和附庸于他們的官商。對軍事工業的全力以赴,優先發展重工業,以國營資本為主力,以創辦大型企業為軸心,還壟斷了鋼鐵、交通和礦務等資源性領域,洋務運動奠定了中國重工業基礎,對現、當代工業發展明顯有著定位性功用和潛在影響力。

洋務改革派的宗旨十分明確:“富國強兵”, “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睂崢I必須是在國家目標中興辦,官商關系是決定市場的重要關系,這形成了蘇商極重視看“政策”方向、善于營造良好官商關系的穩健精明并辦企業定產業方向的傳統。蘇商的發展在這樣的規制中走了一條重實業、重制造的道路,南京的實業發展尤其有著重工業和化工特色,并不斷獲得能量,最后獲得爆發性、全面發展。

第二,官辦企業是近代實業的主力軍,并有民間資本的介入,民用工業的創辦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官僚資本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鼻祖,官辦企業資金都來自清政府的財政劃撥,生產的武器彈藥都歸湘軍和淮軍以及其他各省軍隊使用。官辦企業不參與市場競爭,不產生直接利潤。官僚資本是中國近代工業化的直接推手,官僚資本的強力推進下,方有民間資本的輔佐性介入。

因為是為政權直接服務的,官職到哪里,戰事指向哪里,軍工制造就跟到那里。1863 年11 月,曾國藩從兩江總督任上調赴徐州前線為欽差大臣,全力主持“剿捻”事務,李鴻章也移至南京,把馬格里主持的為了對付太平軍的蘇州洋炮局遷到南京建立的。到南京后,規模擴大了,生產能力也提高了。主要生產各種口徑的大炮、炮彈和子彈,還生產其他軍用品。

同時,洋務派在甲午戰爭前后促進創辦的一系列民用工業,顯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激發來自民間的相對自主的創辦實業熱情,這是一個全新的開端,構成了新興資本主義企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先進社會生產力的新發展方向,刺激鼓勵了民營資本企業的發展。

第三,政商體制下,民間資本的參與是發展近代工業的重要因素。

官辦的國有企業腐敗叢生,形成了之后國有企業的“通病”:責任心弱,賞罰難明,效率低下,成本高企,質量粗糙。與民營企業相比,劣勢明顯。李鴻章深知其中不堪,于是改搞“官督商辦”,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簡單來說,就是先將啟動資本借給商人,然后由商人借政府參股的信用集資辦廠,盈利后按股份分紅。李鴻章在1872 年主持籌建的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在1878 年主持籌建的中國第一家機器棉紡廠——上海機器織布局,以及煤礦、電信等各企業,多以此模式建成。多年以后,李鴻章仍將輪船招商局看作事業上的最大成功,自稱“招商輪船,實為開辦洋務四十年來最得手文字?!?/p>

歷史的是合理的,這樣的傳統依然沒有在蘇商身上割斷消散。一部蘇商發展史,可以說就是官商關系史,蘇商有著參與“官督商辦”的豐富歷史業績和經驗,從改革開放前的社隊企業,直到改革開放后的鄉鎮企業改制、國有企業改制民營化和當下的混合所有制發展,蘇商都是這樣官商關系發展變化中辦企業和商業模式的積極構建者。

第四,金陵制造局特別是后來兵工廠的企業文化至今對蘇商有著借鑒意義。

20 世紀30 年代金陵制造局兵工廠廠長李承干,早年留學日本,與郭沫若、吳玉章、成仿吾等愛國進步人士相交,1931 年破格提拔為金陵制造局兵工廠廠長,任職長達17 年,并拒絕去臺灣,迎接解放,加入中共。他擬定了十六字的廠訓“親愛精誠、忠實職務、公正廉潔、勤儉求知”,抗戰時期,他請郭沫若撰寫廠歌,又請音樂家賀綠汀譜曲:“戰以止戰,兵以彌兵,正義之劍是為保衛和平,創造犀利的武器,爭取國防的安寧,光榮的歷史,肇自金陵,勤儉求知,廉潔公正,迎頭趕上,盡我智能,工作是不競爭,我們有骨肉般的友愛,我們有熔爐般的熱烈,我們有鋼鐵般的堅韌……同志們猛進,猛進!同志們猛進,猛進!”他提倡全面提高職工素質,提倡職工體育運動,他主張軍工和民用工業要打通,“把武器制造的學識研究,寄托于各種工業中,無事以民為主,有事變民為軍”,他把員工、國民素質的提高看成國力提高的關鍵,他說“國家的強弱,視乎其國民之奮靡,而不在人數之多寡。茍國民精神振作,而能急公好義,為國忘私,則國家末有不興盛者。反之若國民生活腐敗、精神萎靡,知識谫陋,品性卑劣,好逸惡勞,雖為數眾多,亦末有不日趨于滅亡者?!雹?/p>

蘇商文化中極重視“雙關愛”,即“關愛企業、關愛員工”,這成為企業文化的血肉。李承干創建的企業文化,可以視為“雙關愛”的胚胎。一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有吸納揚棄提煉精華的傳承的,金陵文化對蘇商文化有著源泉性影響,此為重要方面。

第五,南京成為開放和人才集聚之地,為蘇商的發展作好了智力和精神準備。

1864 年5 月,李鴻章在一份奏折中說:“鴻章以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殊以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精?!彼坏岢鲆獙W習西方,還試圖改革科舉取士的傳統辦法,招舉重工業應用和現代技術人才。

歷史的發展是力的平行四邊形,洋務運動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工具,開啟了新文化之門和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在洋務派的周圍,有著來自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國際化專家和人才,在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里,也培育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學的知識分子和工程技術人員。隨著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等近代工業的興建,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生產技術,一批近代產業工人出現了。同時,企業的較高利潤吸引官僚、地主、商人投資工業企業,客觀上對中國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刺激促進作用。雖然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南京出現了第一批近代意義上的西式學校、近代化工業企業,人才集聚效應明顯,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現代化的歷程。

特別是,這批人才的精神可嘉,與他們的智力才能一樣重要,或者更重要。他們并沒有食洋不化,而是能夠立足中國的實際,有一顆赤子之心,在艱難條件下創業崛起,煥發著強烈的自主創新、自力更生精神。如范旭東、侯德榜開創南京化學工業,艱苦條件下堅韌不拔,他們有一條規矩,“凡機器設備能自造者,皆在廠內自造”,并成功制造了中國第一袋化肥(硫酸銨)。

猜你喜歡
洋務運動金陵南京
“南京不會忘記”
南京大闖關
曹雪芹南游金陵說再考辨
淺析洋務運動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海水為什么不能喝?
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張祜 題金陵渡》
淺談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近三十年來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洋務運動評價內容的演變
南京:誠實書店開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