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學英語目標定位探討

2019-11-23 07:28張錦輝吳穎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9期
關鍵詞:定位大學英語教學

張錦輝 吳穎芳

【摘 要】 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應重新認識和定位大學英語在地方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價值定位,定位目標應與地方高校辦學目標和實際、學生個體發展需求相契合。同時融入思政教學,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大學英語以其專業化、職業化、實用性的特點,讓學生學以致用,輔助其專業學習步步登高 。

【關鍵詞】 地方高校;轉型;大學英語;目標定位

一、引言

大學英語自本世紀初歷經改革風雨洗禮,成果有目共睹。改革成效因地區差異、學校背景定位不同也呈現多元化面貌。

一方面,重點大學的英語教學,包括像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向專門用途(ESP)英語的轉向趨勢已明朗。以蔡教授的研究為例,他的系列成果展示了大學英語的生存危機、闡述了通用英語轉向專業英語的新理念。大學英語的定位與目標直接決定著教學該往何處去、取得何種教學效益的關鍵問題。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大學英語該往何處去?如何定位大學英語在地方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價值?如何讓大學英語教學既符合國家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又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本文立足于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環境、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語大氣候,將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

二、何為轉向

目前已形成共識的是外語教學包括通用英語(EGP)和專門用途英語(ESP)。通用英語即基礎英語,在20世紀后半期,在英語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通用語言的背景下,為了在世界取得一席之位,我國從中學至大學為在校生開設英語課程,目標是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水平,他們能夠用掌握的英語勝任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20世紀60年代西方開始興起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教學。我國自80年代我國理工科高校開始出現本科層次的專業英語課程。1987年,Hutchinson 和 Waters劃ESP 為學術英語( EAP) 和行業英語( EOP),前者指學術英語,涉及用英語聽講座、查找和閱讀文獻、撰寫論文和參加國際會議;后者指以職業為導向,即職場英語,如商務英語、法律英語、旅游英語、化學英語等。1988年, Strevens最早提出了ESP的四個主要特征,其中包括課程設置須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內容要與所學學科專業相關及語言要體現學術領域常用句法、詞匯和語篇特點等四個主要特征。專業英語的內涵是:依據學生專業學習需求開展的英語教學,教學的目的是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目標是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語言基礎,專業英語教學首先關心的是學生在特定學科領域內的語言交流能力和專業學習技能。它突出大學階段英語教學的專業性、職業性、規劃性。

三、為何轉向

1、尷尬與迷茫

由于地方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動機不足,其原因在于,跟英語專業學生相比,他們沒有強烈的工具性動機;跟重點大學學生相比,他們英語基礎薄弱。事實證明,這種通用英語教學定位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動機是一種能夠釋放內心緊張、滿足自我需要的迫切驅動力”。[1]

2、轉向歸因

當下大學英語為教師慘淡經營,而學生欲除之而后快,英語生存境地尷尬。個中原因,除學生綜合性學習動機的下降、大學與中學學習壓力的巨大反差、現有教材質量的不盡如人意外,[2]還需詳細陳述問題的癥結所在:

第一,教學目標寬泛以及與學生需求的疏離,教學無方向。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在學生高中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提高他們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學生和教師由于缺乏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因此都缺乏可持續的教英語和學英語的動力。

大學英語本身所具有的強制性、覆蓋面之廣泛性,導致學生、專家乃至社會對它的耗時低效反應強烈。從1996年到2011年,北京、廣東、上海、武漢、西安、濟南和長沙針對大學英語教學滿意度的調查反饋數據表明,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滿意度都不高。[3]眾外語專家各抒己見:有的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是一壺煮不開的溫吞水,大學英語教材在內容選擇上重文學、重政論,而忽視了現時代的實用型內容;[4]有的認為公外教學目標定位在強調閱讀;[5]20多年來使用的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描述飄忽不定。[6]總之,缺乏需求分析缺位、教材難以滿足學生需求,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脫節,無法激發學生的動機。

第二,教材重人文輕專業,導致說教味勝于專業味。教材編寫偏重人文題材、過猶不及。2009、2010年,對12所高校學生使用的綜合教程使用調查,超過50%以上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對所用英語教材進行顛覆性改革”。[7]教材的重心應該在哪?陸谷孫向來注重發揮外語教學的育人功能 ,但對時下大學英語教材中重復出現的人文題材感到不滿,指出,大學英語教材問題不少,其中一個便是科技題材嚴重不足,而人文主題綽綽有余,缺少科普性知識,缺少科技素材。[8]大學期間學生學習突出專業性、職業性,而學術英語( EAP) 和行業英語( EOP)即ESP英語比通用英語更適合大學生需求,利于高校輸出專業+外語人才,滿足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漠視國家對吸收世界先進的科技成果的需求,忽略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必然教學會脫離學生實際、社會實際和國家發展實際。在2009年對上海地區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含科研機構、學校機關、銀行證券)中,認為自己單位的大學畢業生英語水平基本不能滿足企業工作要求的占到61%,甚至比例高達78%。因此,為“一帶一路”量身定制的國才考試應運而生,而且效果斐然。因為它具有挑戰性、專業性、職業趨向,既能檢測學生語言水平,還能給他們提供選擇職業的導向功能。這既實現了高校為國家發展輸送人才的要求,又激發了學生未來發展的動力。

四、轉向探索

大學英語必然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而轉向,然而目標定位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原因在于地區差異造成的各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懸殊、辦學背景懸殊、培養目標懸殊,因此地方高校的大學英語可探索以下路徑:通用英語轉向行業英語( EOP)以提高應用型人才的語言服務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最后務必發揮國才考試對人才規格培養的語言測試功能。

首先,志存高遠,英語教學要融入思政,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大學英語課程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英語在他們的大學生活中占據了除專業學習之外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結合教材與國家大政方針的發展,把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比如“一帶一路”等。使學生在英語中更好地理解國家的發展方向,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成為有情懷、有素養的應用型人才。

其次,大學英語定位目標應與地方高校辦學目標和實際、學生個體發展需求相契合

大學英語由通用英語轉向行業英語(EOP),以提高應用型人才的語言服務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這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大學英語價值和定位,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利于學生就業時,其外語水平可直接對接崗位需求。

通用英語能力不能夠和專業英語能力或職場英語能力劃等號。大學英語改弦更張,定位和目標將學生個體發展、學校人才培養理念與國家社會的發展需求統一起來,這樣教學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也就是“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9]即加強專業英語學習。章振邦認為要看懂原版專業文獻,吃透原版專業教材,光靠那點普通英語根本不夠。[10]將外語學習同專業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其依據是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理論——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關注內容就降低了形式學習帶來的焦慮感;內容學習比形式學習更能增加可理解輸入,所以依托專業內容的語言學習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11][12]ESP課程是因為它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是因為英語課程在學生日后的“目標情景”中能最終得到運用。

第三,大學英語專業轉向符合時代趨勢,已經專家前期論證

早在1986年,許國璋提出,中學學好普通英語;大學則應學分科英語。比如學化學的學生,拿起化學書就能看,學文學的學生,拿起一本普通文學史就能看;學國際法的學生,拿起一本國際法引論就能看。且看了有收獲,這是學好分科英語的一個標志。[13]1994-1995年英國文化委員會進行的一項名為English 2000的調查顯示,21世紀英語教學將會發生的最根本變化是,將來的英語學習不再是純粹的語言學習,而是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將來的英語教學將是與越來越多的某一個方面的專業知識相結合,或者說與另一個學科,也就是語言教學將基于某個學科知識或基于某種主題來進行。[14]

第四,實踐證明,已有成功的專業英語教學案例

已涌現出不少成功的轉型案例,如臺灣成功大學從EGP 向 ESP 轉型的啟示、[15]寧波諾丁漢大學成功的英語教學、[16]運用PBL將醫學英語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等等,[17]實踐表明,專業化的課程設置方案和課堂設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了不同專業學習需求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改善了教學的效益,學生在工作面試表現出色。

第五,地方高校的大學英語務必發揮國才考試對人才規格培養的語言測試功能

國才考試將模擬的職場場景作為考試內容,注重口頭任務和書面任務的交流,考試直接與學生未來就業對接,目的是為企業培養輸送合格的專業+外語人才。地方高校所在的區域,一批乘“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出去”的企業,急需既懂專業又能熟練運用英語的人才。國才考試將一大批專業+外語的大學生送上了將來就業的企業綠色直通車。

五、結語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挑戰下,大學通用英語已不能滿足時代對人才的更高要求。由于我國高校情況不一,大學英語培養的人才規格也應多元化,應緊密服務于不同類型高校發展、各類學科專業建設的現實需求,制定具體可行、差別化的大學英語教學的功能與目標[18]。

首先,地方高校的大學英語應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目標定位,讓大學英語以其專業化、職業化、實用性的特點,讓學生學以致用,輔助其專業學習步步登高。其次,要在教學中融入思政教學,習近平要求,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 把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9]英語本身蘊含著英語國家的人文習俗、社會心理、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具有思政屬性。最后要注重發揮國才考試在專業+外語人才培養中的選拔功能,將專業導向和思政有機地融合,實現大學英語精準定位和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傊?,大學英語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應根據在校生的個體需求,設定與其相一致的英語教學人才培養目標,將學生的職業規劃盡早與英語學習納入學校、社會的人才需求藍圖中,使人才培養與學校發展、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和諧統一起來。

【參考文獻】

[1] Williams, M., Burden, R.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13.

[2] 張海明.關于ESP定位論的幾點疑問[J].中國大學教學, 2013 .09.56-78.

[3] 于海, 鐘曉華. 2006-2007年上海大學生發展報告綜述[J].復旦教育論壇, 2008.01.19-25.

[4] 井升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原因[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9.01.21-23.

[5] 張堯學.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 2002.08.3-8.

[6] 程曉堂,康艷.關于高校英語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 2010.06.40-44.

[7] 蔡基剛.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定位再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2.03.5-8.

[8] 陸谷孫.首屆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講話[R].上海;復旦大學, 2011,4.

[9] 張堯學.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 2002(08)3-8.

[10] 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 2003.4.1-6.

[11] Dupuy, B.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an it help ease the transition from beginning to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00.33.

[12] Kasper, L. Content-Based ESL Instruction [M].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 2000.

[13] 許國璋,一個可行的模式——三級英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1986.9.3-4.

[14] 劉潤清:21世紀的英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6.02.1-8.

[15] 蔡基剛,臺灣成功大學從EGP向ESP轉型的啟示[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03.7-11.

[16] 束定芳,陳素燕.寧波諾丁漢大學英語教學的成功經驗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發[J]. 外語界, 2009.06.23-29.

[17]何洋, 韋麗.運用PBL將醫學英語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J].濟寧醫學院學報, 2013.01.66-69.

[18] 沈騎.新時代大學英語教改面臨三大轉型任務[N].中國科學報, 2019-06-05(4) .

[19]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作者簡介】

張錦輝(1981—)女,山東德州人,漢族,碩士,德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語教學,應用語言學.

猜你喜歡
定位大學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至善
難與易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巧用“余數定位”,突破周期函數的計算問題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
門檻最高的大學(前10名)
偶的大學生活
理想的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