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遺忘的身體”

2019-11-28 01:59尚永娜
戲劇之家 2019年30期
關鍵詞:身體語言哲學歷史

尚永娜

【摘 要】以往對傳統音樂的研究大多取現代性的方式,對傳統音樂的整體性即文化問題有所忽略,這些在思維、歷史、哲學、心理層面的因素是完整理解音樂的必要條件,我們要重新認識中國音樂的概念、思維和身體空間形態。

【關鍵詞】中西音樂差距;身體語言;哲學;思維;歷史;心理

中圖分類號:J60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061-01

2017年5月,筆者參加了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的“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會議,有一位來自中亞的學者在做學術報告時,當場教大家打瑪科姆節奏,在場的許多觀眾都覺得非常難,為什么總打不對?怎么會有這么復雜的節拍???一位同學說,他們音樂專業素養真高,這么難的節奏都能打得那么好太厲害了。我在想,也許這些異文化對我們來講確實比較難,但對人家來說這種節奏始終潛藏在身體里,從一出生都蘊含在他們的基因里、血液中,這對他們來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我不禁又想起前段時間微信上傳播了幾段關于幼小的孩子打鼓、跳舞的視頻:一兩歲的小孩子,甚至他們話都說不全,卻能隨著懂音樂的家人伴隨著板胡等樂器打鼓,而且都能打在鼓點上;另一個孩子看起來二三歲的樣子,隨著大人敲鼓,大人敲大鼓,孩子敲小鼓,與大人配合的默契程度真令人拍案叫絕。還有一個少數民族孩子跳頂碗舞的視頻也很獨特:一個一歲左右剛會走的孩子,就能隨著阿拉伯風格的音樂邊頂碗邊做各種手舞足蹈的動作,一兩分鐘過去了,碗始終沒有掉下來,孩子對于身體平衡能力的把握就藏在他的身體基因里…… 這些現象都引發了我對于“音樂教育”概念的重新思考:身體的參與在各民族音樂中都廣泛存在,然而進入學校教育的音樂課程卻只剩下了對“聲音”的欣賞和學習,這樣真的合適嗎?

中國音樂理論名著《樂記》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边@意思是說,人心的波動進而生成音樂,反過來說,音樂即人的情感流露,是人的創造物。因此,理解物即音樂也是理解人,要理解音樂透徹就必須理解人。不僅如此,莊子還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也就是說,人也不是孤立存在物,人生活于環境中,人所造之音樂也不然帶上所處的環境特征。且這特征是無形的,就像鹽溶于水一樣。因此,音樂已遠遠超越音符的意義,所以人類初期的音樂都是人性之自然流露,是原本的,而不是技術的。且這是集體無意識的“習得性遺傳”。因此“原本的音樂”與“人的生命”共存,為世界人們所接受[1]?,F象學家梅洛·龐蒂強調“人的存在”是“身體的存在”,目的是強調“人的肉身化存在的原初經驗”,而不是以往的概念性認知。這運用在音樂上便正如我國古代的上述哲學。海德格爾認為梅洛·龐蒂開辟了一條“真正的思想之路”進而影響???、布爾迪厄、利奧塔、德里達等后學之人并進一步得到發展 。梅洛·龐蒂的理論在格式塔心理學基礎上用“情境——反應 ”替換“刺激——反應”,有單向刺激的強調轉變為對多向、多維刺激的強調,而這多維的時間只有靠“身體”才能全方位地知覺。奧爾夫音樂強調的“整體性”“原本性”無疑暗合了這一哲學,符合兒童教育的特征并受到兒童的歡迎,因為“音樂始自人的自身”。[2]

再比如,歌唱、舞蹈、奏樂、戲劇表演、游戲、即興創作等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該內容涵蓋了身體各感官各方面的體驗,這種直接來自身體的體驗是一種“內視”知覺,是來自內在的動力使然,而不是以往教學老是強調外部“要求”,這必然獲得的是一種自我表達。這表達體現的是知覺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是自我自主建構的,是一種生命原本就攜帶、共生的存在,而不是外在灌輸使然。語言器官是一種心理器官,其左前腦的語言區和右腦的動作區交叉互動,對于嬰幼兒來說,聽覺、視覺、觸覺、嗅覺、運動覺是一起隨著腦器官成長的,并被外部環境激活而產生共振。人類的動作首先是一種有意識的身體活動,是在神經系統的調解下實現的。

中國古代的樂教是包含歌詩樂舞的,它兼具強身健體和教化功能,在中國古代樂舞中,心情與身體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分離的。如《詩經詩序》中所言:“情動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歌詠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眾W爾夫原本性音樂所強調的注重人們參與,結合動作、音樂、舞蹈、語言一體來表現情緒的形式,正像《樂記》中所說的:“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也?!蔽乙渤3T谒伎?,為什么那么多中國人熱愛廣場舞?如果音樂舞蹈能給人們生命帶來健康和永久的活力,為什么我們非要把培養欣賞音樂的“優秀的耳朵”成為我們音樂教育的唯一目標呢?

隨著新世紀哲學、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等方面研究的深入,“音樂”已遠遠不止是音響的問題,而是多方面存在的綜合性,因此,音樂教學也必須要超越音響,深入人的本性去展開。

參考文獻:

[1]杜悅艷.回歸本原——論現代兒童音樂教育 [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32.

[2]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7.

猜你喜歡
身體語言哲學歷史
身體語言
論審訊中身體語言的運用與利用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新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