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化傳播中的語義特征

2019-11-28 01:59張劉剛
戲劇之家 2019年30期
關鍵詞:語義特征生態文化傳播媒介

張劉剛

【摘 要】生態文化是人類自覺協調與生存環境關系的一種文明形態,以尊重維護大自然和生態環境為前提而形成的文化范式,而生態文化傳播既是生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生態文明的助推器。生態文化在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媒介傳播中有其鮮明的語義特征,本文梳理概括了生態文化傳播在不同媒介中的語義特征。

【關鍵詞】生態文化;傳播媒介;語義特征

中圖分類號:G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235-02

生態文化以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目標,強調“人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平等, 相互依存, 將自然作為人所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的美好環境”。[1]“生態文化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它講究物質、能量以及信息之間的有機結合,并在三者之間循環發展”。[2]在生態文化的宣傳過程中形成的生態文化傳播越來越受關注。生態文化傳播是指人類與生態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信息傳播活動。在生態文化傳播中,用于表達生態文化領域的文學、新聞、廣告、影視作品和新媒體作品的語言既有著與其他各類型文化傳播時的共性,又有著生態文化傳播所獨有的特性,這些共性與特性共同組成了生態文化的語義特征。通過以傳播媒介為類別梳理出生態文化在以不同的傳播形式進行傳播時的語義類型,可以總結概括出生態文化在不同媒介中的語義特征。

一、報刊中的生態文化語義特征

報紙作為紙質媒體較其他媒體有自身的優勢,如適合閱讀、適合傳達深度信息等。在生態文化方面,報紙所傳播的主要是與生態環境相關的新聞報道。有學者指出:“新聞傳播學視域的生態傳播,其傳播內容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知識和生態環?,F象三個維度,且具有公共性、科學性、現實性、公益性、引導性等五大特征?!盵3]

(一)真實客觀性。在此類新聞報道所用語言中,其最大的語義特征具有所有新聞報道用語的共性——真實客觀。真實客觀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以語言文字進行新聞寫作來傳播生態文化的報刊新聞中的生態文化語義,主要作用于對報道對象的客觀世界進行深入解析的詞的概念意義和以客觀、具體、簡潔的文字語言符號進行新聞報道的詞的概念意義。在通過對生態環境新聞的報道傳播生態文化時,其報道用語必須講求真實客觀,運用最真實的語言文字,報道最真實的生態環境狀況,用最客觀的語言來表現生態惡化或轉好的情形,不能試圖通過夸大用語來刺激受眾神經,以求達到傳播效果。

(二)科學性。從純語言學角度講,報紙語言的科學性首先指報紙語言符合語法、符合邏輯的特點。在進行生態環境題材新聞報道時,報道語言的科學性體現在環境科學和生態專業的相關知識上?!碍h境新聞報道水準不僅取決于記者具體業務經驗的積累, 而且也取決于其綜合知識的儲備?!盵4]如果某項科技成果對環境具有負面影響,則首先需要對這項科技成果有所了解,并以準備的數據或證據證實其對環境確實存在威脅,如此才能使受眾了解并信服。例如在對生物燃料這項科技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報道上,英國《泰晤士報》記者路易斯·史密斯運用準確的數據來揭示生物燃料對環境同樣會造成危害。他在報道中指出:“油菜籽和玉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分別比礦物燃料多出70%和50%,其破壞力相當于二氧化碳的296倍?;手?%到5%的氮轉化成了這種氣體并釋放出去,但此前國際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采用的數據是2%?!笨梢娫谏鷳B環境類新聞報道時,報道用語采用直觀科學的數據來呈現環境問題尤為重要。

二、廣播中的生態文化語義特征

廣播語言是在廣播中使用的合乎語言規范、適應人們聽覺感知的口頭語言。它注重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力求使聽眾聽清、聽懂,追求言語的清晰度,為此而強調使用一種合乎語法規律、適于口頭表達的語言,同時發揮有聲語言的感情因素,生發千姿百態的情態語言。其生態文化的語義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規范性。廣播語言是聲音語言和文字語言的綜合語言,它在使用時要遵循詞匯、語言、語法、文字的規則,才能與受眾進行清晰、順暢的交流。在廣播進行生態文化知識傳播的時候也需要遵循這一原則,在生態環境方面應用的詞語必須非常準確,避免出現冗余的詞語,使聽眾聽起來晦澀難懂。

(二)準確性。廣播語言著重于聽,需要嚴格規范其用字、用詞的準確性。在語言的表達上要簡單明了,突出重點。在廣播用語中避免出現使用同音字、詞來表達內容的情景,以免造成聽眾聽覺混淆,對廣播內容造成歧義,這也是廣播在進行生態文化傳播中需要遵循其準確性的體現。

三、電視中的生態文化語義特征

電視是視聽合一的傳播媒介,電視媒介可以用多種形式來進行生態文化傳播,其所產生的語義特征也與報紙、廣播媒介有所不同。

(一)宣傳性。以文字符號與有聲語言相結合的方式傳播生態文化的生態文化語義作用于實現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宣教的詞的社會意義時,其宣傳性特征十分明顯。如今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政府已經將揭示生態環境、宣傳生態環保理念、謀求可持續發展上升至國家層面。政府通過電視播放各種關于生態環境方面的紀錄片和相關新聞報道,喚起受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引起全社會關注。通過電視展現政府為保護生態環境所做出的相關決策和努力,也能對民眾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塑造傳播生態文化的政府形象。

(二)情感性。在進行電視節目展播時,可以通過鏡頭將人物的神態、動作、眼神等展現出來,使觀眾能夠直觀感受電視節目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其中。這種狀態下展現生態文化語言的語義被賦予情感性。

四、互聯網中的生態文化語義特征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與發展,“傳統的媒介傳播形式已逐漸無法滿足當代受眾的需求,”[5]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載體的新媒體在進行生態文化傳播時所運用的語言與傳統媒體有很大不同,極具網絡語言特征,至今已有網絡熱詞、表情包、符號表情等多種形式,極大豐富了新媒體的傳媒內容和形式。在進行生態文化傳播上,互聯網新媒體中所運用的語言語義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時新性?!盎ヂ摼W新媒體語言能夠反映時代潮流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富有極強的時代感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有時之前還很熱門的詞語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失去活力,有時不甚流行的詞語突然之間變得吸人眼球,這與互聯網新媒體語言信息傳播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分不開?!盵6]而且互聯網新媒體語言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往往可以根據最新的熱點衍生一系列熱字、熱詞,引發受眾閱讀興趣和模仿,促進新媒體內容傳播。在生態文化傳播中,互聯網新媒體應緊扣時下熱門事件、話題,結合熱點、熱詞傳播最新的生態文化信息。

(二)關聯性?;ヂ摼W新媒體語言在進行信息傳播時不再是具象化,而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特點,以其多樣性和抽象性展現了互聯網新媒體語言獨特的關聯性特征?;ヂ摼W在傳播生態文化時綜合了報刊、廣播、電視所具有的生態文化語義特征,并形成了其獨特的生態文化語義,即作用于實現信息網絡傳播的詞的關聯意義。

參考文獻:

[1]徐紫薇,薛芳芳.從“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生態美學視域下人的解放[J].大眾文藝,2019,(05):228-229.

[2]孫道進.生態文化普及讀本[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05.

[3]王莉麗.綠媒體:中國環保傳播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53.

[4]劉日照.論環境新聞采訪前的資料準備[J].新聞知識,2019,(06):74-77.

[5]曹青云.新媒體視域下“三農”題材紀錄片的傳播價值分析[J].藝術評鑒,2019,(13):160-161.

[6]孫麗莎,閻軍.新媒體語言的產生、特征和規范化發展研究[J].科技風,2017,(07):281.

猜你喜歡
語義特征生態文化傳播媒介
林業行業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創新的思考
動態助詞“了”、“過”的對比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反腐報道中的大眾傳播媒介
“兩漢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會文化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大眾傳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湖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及傳播媒介的績效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