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電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觀

2019-11-30 11:48張芝萌
藝術科技 2019年17期
關鍵詞:宗廟儒家

摘 要:楊德昌是臺灣新電影運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被人評為“東方的安東尼奧尼”。楊德昌的電影中多是強烈的邏輯和結構、“現代性”的主題,筆者以《獨立時代》劃分楊德昌創作階段的前期與后期,以《一一》為例著重探討楊德昌后期創作中思想的轉變和儒家精神的體現。

關鍵詞:鬼神觀;不生不死;儒家;宗廟

楊德昌一個用西方電影語言講述東方故事的人,一個拿西方哲學觀闡釋生活的人,一個有著精密的邏輯思維和二元對立思維的人,在他的電影中想要看到東方美學似乎很難,從《光陰的故事》開始,他就是一位拿著手術刀的西醫,他精準直接地將這把手術刀捅向了臺北社會和生活在這個社會里的人,《一一》同樣是探討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但令人開心的是在楊德昌的手術刀下,我們終于看到了一絲用中藥調理的影子,盡管并不明顯,但它還是出現了。

《一一》中的舅舅和敏敏都是生活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中卻很相信鬼神的人,比如舅舅結婚時挑了一個全年最大吉大利的日子,根據舅舅的說法,在這個大吉大利的日子里無論發生什么事都會逢兇化吉,但卻偏偏在這個如此吉利的日子里,舅舅的前女友前來大鬧婚禮,婆婆中風一病不起。盡管如此,舅舅趕到醫院時卻依然堅持在這樣一個日子里婆婆是不會有事的想法,現實卻是婆婆并沒有好起來,什么事都只相信算命、相信鬼神的舅舅不僅要靠向別人借錢度日,和老婆的生活似乎也并不是很完美,但盡管如此他依然堅信命理、鬼神。此片中所表現的鬼神觀與孔子的鬼神觀極為相似,孔子時代的鬼神與人們的祭祀活動相聯系,以此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收??鬃又v“敬鬼神敬而遠之”,[1]又談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盵1]“子不語怪力亂神”,[1]由此可以窺探到在孔子的思想中對鬼神一說是敬而遠之的,孔子將人放在中心地位,認為人為重,鬼次之,人事尚未能處理好,怎么能先處理鬼事呢。在孔子看來,鬼神是鬼神的,而孔子是孔子自己的。

在孔子看來,鬼神高高在上,是天地、是道、是造化,要誠懇、要敬畏但是做事還是要靠自己,所以孔子更多的是對自己言行上的約束。而在孔子之前的原始社會,人們對于神明的崇拜經歷了從“民神不雜”[2]到“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的過程,[2]但很多儒家學者認為,射父最初所描述的“人神不雜”的社會實為虛構的理想社會,而中國古代社會從一開始便處于人神雜糅的狀態,那時候民智未開,人們并沒有真正的宗教信仰,正處于迷信而無知的狀態,信奉的神之多與古希臘之神無異,“神狎民則”,[2]神人舉動并無差異。影片中舅舅和敏敏所表現出的對神的信仰與古代社會人民民智未開時極為相似,迷信無知,而他們所信仰的“神”的行為也與常人并無差異,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敏敏上山修煉后,敏敏的同事帶著法師來到NJ家,以來看NJ為名收取了NJ的支票幸而離開。所以孔子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笨鬃釉谝粋€人神天地仍混為一體的社會中,就提出了自己對鬼神存在的懷疑,影片中的舅舅在婆婆病倒后先想到的是今日是吉日,一切都能逢兇化吉,但卻沒有想到,婆婆的病倒和在自己婚事上前女友的出現而導致婆婆不愿待在婚禮現場想要提前離開有關,舅舅并沒有反思自己行為上的錯誤,而是當不幸出現時,寄希望于神明的幫助。如此相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女友懷孕了卻為了等一個好日子遲遲不結婚,兒子出生了卻因為沒查到一個好名字遲遲不取名字??鬃訉砩裼^持有的懷疑態度和楊德昌一樣,“人在原始時代時,當智識之初開,多以為宇宙間事物皆有神統治?!盵3]“對于鬼神之信仰以后漸衰于孔子?!盵3]春秋之時孔子提出的對鬼神敬而遠之的思想雖未完全否認天道及鬼神的存在,但卻開始將關注點回到人自身的自我發現和重視上?!蹲髠鳌分兄v道:“薛徵于人,宋徵于貴,宋罪大矣?!盵4]“國將與,聽于民,將將亡,聽于神?!盵5]這些也都指出,將希望寄予神明的幫助而企圖一切順遂,倒不如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而影片中無論是舅舅還是老婆,在人生出現問題時并沒有真正反思過自己,而是將接下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鬼神,最后的結果卻只能是憑一時幸運,不能真正解決出現的問題。

《一一》中,楊德昌將開場時舅舅的婚禮和結束時婆婆的葬禮進行頭尾呼應,婚禮和葬禮的舉行地點雖然不在同一地方,卻有相似的視覺沖擊和故事結構。

從婚禮上人們的談話中我們不難發現,舅舅迎娶的妻子已經懷有身孕,《禮記》中曾寫道:“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盵6]“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和謂已重焉?!盵7]《孟子》中也提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盵8]儒家所認為的婚禮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延續香火,兩人的結合,對前是為了祖先廟堂,對后是為了一門命脈血緣的延續,而婚姻是萬世之嗣的開始,香火延續是儒家婚姻觀中兩人結合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婚禮中一個新生命正在孕育和結尾時婆婆的生命已經走到盡頭離開人世,出生對應著死亡?!叭逭咭詾榛橐鲋τ?,在于使人有后,結婚生子,在新吾以代故吾以使人得生物學的不死?!盵3]也就是說,儒家認為,人類香火的延續使得人類得以永恒,從而達到廣義上的不生不死。但人活在世上總會隨著萬事萬物的變化而有消失的一天,影片最后洋洋說:“就像他們都說你走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覺得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逼牌诺乃涝谘笱笱壑懈袷侨チ肆硪粋€地方,換了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

影片最后洋洋對婆婆的獨白:“就像他們都說你走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覺得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币驗椴恢螢樗?,也就沒有了死的對立面“生”,也就做到了“外遺忘也”[9],從而進入另一種不死不生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論語[M].鐘芒,編譯.中華書局出版社,2011:66,124,76.

[2] 左丘明.國語·楚語[M].北京聯合出版社,2015.

[3]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商務印書館,2001:P46,49,432.

[4] 左丘明.左傳·定公[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632.

[5] 左丘明.左傳·莊公[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23.

[6] 禮記·昏義[M].王夢鷗,注譯.臺灣商務印書館,2015:964.

[7] 禮記·哀公問[M].王夢鷗,注譯.臺灣商務印書館,2015:802.

[8] 孟子.孟子·離婁上[M].人人出版社,2013:259.

[9] 崔真皙.成玄英《莊子疏》研究[M].巴蜀書社,2010:77.

作者簡介:張芝萌(1995—),女,山東青島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電影學)。

猜你喜歡
宗廟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東漢初的禮制建設與政治合法性建構
天空之城與地球引力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與現代秩序的追問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