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效果觀察研究

2019-12-06 12:57季婷婷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認可度預測值心電圖

季婷婷

(南通瑞慈醫院 揚州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江蘇南通 226010)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狹窄、阻塞,從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性心臟疾病。臨床上,根據冠心病的發病機制、病因將其分為心絞痛、心肌梗死、無癥狀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及猝死,但是無論何種類型均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點,影響患者健康、生活[1]。臨床研究表明:冠心病病因復雜,普遍認為與高血壓、血脂異常及不良生活方式有關,發病早期臨床癥狀缺乏典型性,隨著病情不斷發展,可表現為典型胸痛、猝死、心前區不適等。因此,加強冠心病患者早期診斷、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2]。心電圖是目前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心臟疾病檢查方法,具有無創性、可重復性、經濟性等優點。但是,由于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且缺乏規律性,導致常規心電圖漏診率或誤診率較高。動態心電圖是通過動態心電圖儀在日常生活狀態下連續24 h或更長時間記錄其心電活動全過程,能借助計算機完成數據的分析,從而發現常規心電圖不易發現的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但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診斷效果研究較少。因此,本文采取病例對照方法進行研究,探討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診斷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18年12月治療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9例作為對象,男32例,女27例,年齡48歲-76歲,平均(57.95±6.72)歲;病程3個月-12年,平均(6.45±0.81)年。合并癥:高血壓21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13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缺血性心臟病診斷》中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入組患者均經臨床隨訪最終確診;(2)符合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檢查適應證,且患者均能耐受;(3)能在醫生指導下完成有關檢查、診斷。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統疾病、惡性腫瘤或入院病理資料不全者;(2)近3個月使用其他方法診斷或對本研究結果產生影響者;(3)合并凝血異常、精神異?;虬橛凶陨砻庖呦到y疾病者。

1.2 方法 入組患者均經臨床隨訪最終確診,確診前分別對患者行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1)常規心電圖檢查。檢查前3 d停止所有治療、干預,檢查前一天告知患者冠心病相關知識及檢查過程中的有關注意事項,讓患者對檢查有全面的認識與了解;檢查時患者取平臥位,叮囑患者保持安靜狀態,全身放松,采用海數創公司的Inno-12-u及福田公司的Fx-7402十二通道心電圖機對患者進行檢查,實施連續掃描,控制紙張速度為25 mm/s,保證患者檢查過程中能獲得平穩的基線,盡可能獲得清晰的圖像。對于T波較導聯R波降低10.0%以上并且ST段下移超過0.05 mV者視為ST-T改變[3];(2)動態心電圖檢查。常規心電圖檢查完畢后,所有患者均采用BI9800型動態心電圖儀完成24 h心電圖監測,并將獲得的數據、圖像采用深圳博英的動態心電圖工作站軟件進行全面分析、處理。檢查過程中根據檢查需要正確指導患者體位,盡可能減少體位等因素對檢查結果的影響。(3)判斷標準。對于J點后80 ms位置ST段為水平或發生超過1 mm偏移,并且心電圖基線發生升高或下降;對于ST段位移時間超過1 min,并且檢查過程中心肌缺血發作次數超過2次,每次間隔1 min者均可視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1)診斷效能。記錄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符合率。(2)動態心電圖參數。觀察冠心病與非冠心病患者ST段壓低發生次數、ST段壓低最長持續時間、ST段壓低落峰值、24 h心肌缺血總符合及單次發作負荷峰值;(3)診斷認可度。采用醫院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分別從檢查準確性、舒適性、安全性、實用性及經濟性對不同檢查認可度進行評估,每項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診斷認可度越高。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率(%)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檢查方法診斷效果比較 59例疑似患者最終確診34例,動態心電圖最終確診33例,常規心電圖最終確診27例。動態心電圖檢查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常規心電圖檢查(P<0.05),見表1。

2.2 冠心病與非冠心病患者動態心電圖參數比較 冠心病患者ST段壓低發生次數、ST段壓低最長持續時間、ST段壓低落峰值、24 h心肌缺血總負荷及單次發作負荷峰值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見表2。

2.3 兩組診斷認可度比較 動態心電圖檢查檢查準確性、舒適性、安全性、實用性及經濟性評分均高于常規心電圖(P<0.05),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系統疾病,且患者發病后常伴有冠狀動脈循環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導致冠狀動脈血流、心肌需求失衡,增加心律失常發生率,嚴重者將威脅患者生命。常規心電圖亦是冠心病患者中常用診斷方法,能反映患者短時間內心臟興奮性電波情況,能獲得良好的診斷信息,具有安全、無創、價格低廉等優點,是心臟疾病最基礎、最早的診斷方法。但是,常規心電圖臨床使用時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該方法僅在急性心肌缺血伴梗阻時才能發現冠狀動脈狹窄,導致臨床診斷誤診率較高。近年來,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59例疑似患者最終確診34例,動態心電圖最終確診33例,常規心電圖最終確診27例。動態心電圖檢查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冠心病患者ST段壓低發生次數、ST段壓低最長持續時間、ST段壓低落峰值、24 h心肌缺血總負荷及單次發作負荷峰值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說明將動態心電圖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獲得與冠狀動脈造影較高的診斷符合率,能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和參考。動態心電圖檢查是一種常用的心電圖檢查方法,能長時間無間斷記錄和分析人體心臟在安靜和活動狀態下心電圖變化情況,具有操作簡單、方便便捷、可重復性強及無創傷等特點,成為冠心病患者首選診斷方法。臨床研究表明:動態心電圖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動態監測患者24 h心電信號,結合心電圖中ST段、心率等能反映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續時間及頻率,從而能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發生規律與預后的關系。臨床研究表明:動態心電圖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觀察并記錄患者完整的12導聯心電信號,并將獲得的數據傳輸到計算機內,實現心律、心搏及房顫的動態監測,能獲得良好的診斷效果,能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和參考。本研究中,動態心電圖檢查檢查準確性、舒適性、安全性、實用性及經濟性評分,均高于常規心電圖(P<0.05),說明動態心電圖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獲得良好的診斷效果。

表1 不同檢查方法診斷效果比較

表2 冠心病與非冠心病患者動態心電圖參數比較(Mean±SD)

表3 兩組診斷認可度比較(Mean±SD,分)

綜上所述,動態心電圖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能獲得良好的診斷效果,且檢查認可度與常規心電圖無明顯差異,能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和參考,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認可度預測值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應用
加拿大農業部下調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麥產量預測值
±800kV直流輸電工程合成電場夏季實測值與預測值比對分析
心電圖機檢定方法分析及簡化
《思考心電圖之176》
AI講座:ML的分類方法
關于家長對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認可度和支持度的調查研究
提升職業院校畢業生對母校的推薦度
護理學基礎教學中高仿真模擬人技能訓練系統的有效運用分析
入職體檢者心電圖呈ST-T改變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