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道醫生”鄧前堆 三十六載行醫路

2019-12-11 09:58梁偉
中華兒女 2019年22期
關鍵詞:拉馬衛生室怒江

梁偉

“689009”,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數字,但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卻是家喻戶曉。在這里的村民們看來,這就是“120”,因為它就是鄉村醫生鄧前堆的電話號碼。

石月亮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但是在地圖上卻不好找。從鄉鎮所在地利沙底逆江北上,離鄉政府6公里之處就是拉馬底村。山高谷深、地勢陡峭,6個村民小組被湍急的怒江一分為二。這些村民小組里,除少數幾戶居住在較為平坦便利的江畔公路邊,其余大部分散居在坡度超過50度的崇山峻嶺之間。曾經,江對岸害扎、拉娃達、格扎三個小組,最“現代”的交通工具就是溜索渡江。通往每一家的山路,都十分艱險崎嶇。

就是在這樣的極其艱苦的環境中,鄧前堆曾經多年靠著一副溜梆橫跨怒江,冒著生命危險來往于索道兩岸村寨,在兩岸崎嶇艱險的山路上來回奔波,為群眾出診治病解憂,被百姓親切地稱為“索道醫生”。此后,他積極向有關部門呼吁修橋,直到2010年,兩座被稱為“連心橋”的人行吊橋和公路吊橋終于橫跨拉馬底怒江兩岸,鄧前堆和鄉親們也終于告別了溜索的日子。

當了36年村醫的鄧前堆無論再艱難,也未想過離開,他說:“我媳婦勸過我不要干了,我說病人找我,我不去怎么辦?”抱著這樣的信念,即使在今年他到北京接受“最美奮斗者”頒獎,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大會,也沒有做絲毫逗留,會后第二天就匆匆趕回怒江,回到與他相伴36年的村衛生室。

滑著溜索去治病

1964年,鄧前堆出生在拉馬底村一個叫培建的傈僳寨子中,不過,他是怒族,而非傈僳族。從小奔跑于高黎貢山山間小道的他,性格樸實堅韌,做事細膩執著。

19歲那年,鄧前堆幫哥哥背著酒、面等副食品到緬甸去賣。走了整整三天,遺憾的是,還沒開始出售貨品,他就得了痢疾不得不回家,在村里的診所躺了4天。當時給他看病的醫生叫友尚葉,比他大不了幾歲,在鄧前堆的記憶里,他就是一個大哥哥。而正是這個大哥哥改變了鄧前堆的人生軌跡。

“當時大哥哥問我疼不疼,我說疼得不行。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轉移我的注意力,他又問我想不想當醫生,去幫助那些生病的村民。想了想之后,我覺得當醫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又擔心沒有基礎,就答‘怕是沒有機會?!编嚽岸颜f。

“你想當,想跟我學,我就去跟領導說?!庇严蛉~回答。

對于那場病的記憶早已忘卻,但是因為這場痢疾,鄧前堆走進了鄉衛生院,開始了自己的學醫生涯,那時候他就在心中告訴自己:倘若真能成為一名醫生,就一定要好好為村里人服務,不辜負這位“大哥哥”的信任。

起先,什么都不懂的鄧前堆只是跟著友向葉認識藥品,看著他給別人治病開藥打吊瓶,慢慢地,鄧前堆也摸出些門道,他還被派到鄉醫院培訓了6個月。1983年11月,鄧前堆開始工作了,那時候他的工資是每月28元。

“當醫生要溫柔?!编嚽岸鸦貞?,友向葉在教授他醫術的同時,還時常教誨他,醫生對病人要溫柔、有耐心,要像對自己家人一樣,叮囑他謹記“醫者父母心”。

自當上鄉村醫生那天起,鄧前堆就給自己定下了“人命比天高,救人是第一”的從醫準則。只要鄉親們病了、傷了,他隨叫隨到。但是很快,他就犯難了。

原來怒江兩岸的村寨隔岸相望、來往密切,江對岸山梁上的一個村小組,住著20多戶人家。過人馬吊橋到這個村,得繞路走兩三個小時。眾所周知,對于很多突發性疾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若想不耽擱時間,就得過一條125米長的溜索。

鄧前堆雖然也是當地人,但是他的家在怒江東,比起怒江西的人家來,交通便利許多,所以直到那時他也不會過溜索。但是鄧前堆明白,工作和責任讓他不得不學會過溜索。

剛開始,因為沒有掌握好力度,鄧前堆溜滑速度太快,滑輪剎不住,一下子就撞到對岸拴鐵索的柱子上,最嚴重的一次,左腿被撞傷,藥箱里的玻璃注射劑也被撞碎得僅剩一支。經過數次嘗試后,鄧前堆變得更加謹慎,很快就可以熟練過溜索了。后來,艱難的行醫生涯使鄧前堆成了村里的“溜索大王”,“溜索比賽”時,他過一趟125米長的溜索僅需39秒。

“一切為了鄉親們的健康”

在行醫過程中,鄧前堆對醫術努力鉆研,水平一天天提高。不僅本村的,外村的鄉親們也來找他看病。

2003年,害扎村有個老鄉從陡坡上滾下來,傷了眼睛。鄧前堆爬了三個小時山路才趕到病人家里。他一看,病人的眼球都掉出來了,懸掛在臉上,眼角有一個大窟窿,窟窿里淤塞著一團泥。他想動員病人下山,到縣級或州級醫院去治療,可是天已經黑了,下山、過溜索、趕路、找車,再到縣城,順利的話最快也要四五個小時,拖這么長時間,傷口恐怕會感染,甚至會危及到顱內。情急之下,鄧前堆洗了手,進行必要的清洗消毒后,將病人的眼球塞回眼眶,固定包扎好,而后一點一點地把他眼角窟窿里的泥摳出來。清洗、消毒、縫合、包扎、輸液,一直到深夜才告一段落。病人家屬打著火把,將他送下了山。

“回到家里以后,我仍然心有余悸,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主要是擔心病人感染和失明。第二天,我又趕到病人家里,看到這位病人一般情況良好,生命體征正常,并沒有感染的癥狀,我才放下心來。遺憾的是,因為病情突變,病人的那只眼睛最終還是失明了。倘若我這里的醫療條件好一點,或者交通方便一點,病人受傷那天能夠及時送到外地的大醫院,那他的眼睛一定不會瞎?!编嚽岸颜f。

2006年的一天,鄧前堆正在地里勞動,有個小孩子慌慌張張地跑去拉他,說有個人從車上掉下來了。鄧前堆急忙跑去看,原來,一個村民從汽車車廂上摔下來,被鐵板刮傷了。裂口從大腿一直到小腿,鮮血淋漓,慘不忍睹。那一次,他足足為傷者縫了十八針,創了自己當鄉村醫生以來的最高“縫合紀錄”。那次縫合手術,加上打針、用藥,鄧前堆僅僅收了傷者20元錢醫療費。因為病人失血并不多,沒什么大礙,而且病人家附近沒有電話,鄧前堆無法與其家屬取得聯系,只好自己送病人回去。因為病人身高體胖,最后的鏡頭就是他背著病人走在陡峭的山路上。

這樣的場景對于鄧前堆來說,這是過去30多年來,經常發生的事情。鄧前堆說:“只要鄉親們病了、傷了,就會隨叫隨到,哪怕是在深夜,我也會獨自過鐵索、打著手電筒攀爬大山……只要鄉親們健康了,我怎么樣也值得!”

幸運的是,在相關部門的關心幫助下,2011年11月,拉馬底村的溜索換成了連心橋和幸福橋。鄧前堆不用再靠滑溜索往來怒江出診了,這是讓他最開心的事情,而在之前,他拿到了駕照,自己開車出診,接送病人。

“我只想做個鄉村醫生”

由于拉馬底村村民散居在深山中,交通相對閉塞,山高路遠求醫難,過去,村民們有病只能用忍和拖,小病忍成大病,大病拖成不治之癥。鄉親們不能想象,如果沒有鄧前堆這樣的鄉村醫生,他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鄧前堆除了臨時的出診,多年來堅持每個月上山巡診一次?,F在通訊便捷,巡診之前,鄧前堆事先打電話通知村民小組長,請組長通知各戶,讓有病、需要藥品的村民在寨子里集中。鄧前堆每次都按時到達,現場為鄉親們服務。如果了解到有哪個病人來不了“集中報到”就診,路再遠,鄧前堆也會送醫上門。

“鄧醫生是個好醫生?!贝迕裼亚澳菡f,“只要他在,我們就放心?!?/p>

后來,為了讓缺錢的鄉親們看病方便,鄧前堆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是到山地里勞動,還是趕集、作客、走親戚,他都會習慣性地挎上藥箱,以便隨時在田邊地腳、林間崖下為村民提供醫療服務。

精準扶貧,讓昔日偏僻貧困的福拉瑪底村大變樣:水泥路進村連戶,跨江橋梁如道道彩虹飛架怒江兩岸,棟棟新房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矗立在怒江之畔。

今天,拉馬底村6個村民小組大部分村民都搬遷到沿江一線,鄧前堆也著實方便了不少,以前最遠的老娃底小組,單邊就得走5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到,現在通了公路,四五十分鐘就到了。

這些年來,拉馬底村的醫生換了一波又一波。鄧前堆也有外出掙錢的機會,但為了深山里的鄉親們,他始終堅守著,盡管這份危險而忙碌的工作收入微薄。顯然,“鄉村醫生”這個詞,對鄧前堆來說,已不單是一種職業,更多的是一份責任和使命。

“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太大了?!编嚽岸颜f,村民從山上搬下來,住上了新房子,發展了新產業,過上了好生活。村里的公共服務設施逐漸完善。兩棟嶄新的衛生室建起來了,觀察室、治療室、藥品室一應俱全。鄉村醫生從最初的1個增加到3個,群眾小病小痛不出村的目標基本實現了。

“以前衛生室只有我一個醫生,要去路遠的村寨為患者治療時,經常要帶上兩天的藥,第一天去患者家輸液,晚上住在患者家,第二天輸完液再走回診所,第三天再去,第四天回來,經常一個月七八天住在患者家?!编嚽岸颜f,“現在方便多了,因為加大健康教育工作的緣故,鄉親們的衛生保健意識有所增強。做計劃免疫工作之前,只要通知到村,鄉親們就會在家等,我如期去打預防針?,F在我的工作確實是越來越好做了?!?/p>

工作不易,收入微薄,2010年以前,鄧前堆每月只有200元工資,近3年增加到2000元左右。由于過度勞累,55歲的鄧前堆身患高血壓,2013年時得了白癜風。但他不在意這些困難,他坐在衛生室簡陋的椅子上,打開幾本門診日志,上面工整地寫滿了病人的基本情況。他又從柜子里抱出一堆處方,略帶自豪地說:“每個病人都有清楚的記錄,去年看了1206個病人?!?/p>

雖然環境艱難,但是鄧前堆從未想過離開,不僅如此,他還讓自己唯一的兒子范志新去讀州衛校,范志新畢業后又自愿回到拉馬底衛生室當村醫。忙碌的鄧前堆要教兒子中醫知識;要為村衛生室配備設備四處奔走;要思考著怎么做好群眾日常健康保健知識,解決好農村群眾“三高”日漸高發難題;要為怒江鄉村醫生待遇的改善問題鼓與呼……

鄧前堆說:“我一定要堅持下去,繼續當好鄉村醫生,除了當醫生,我什么都不想當,我要盡我所能為父老鄉親們解除病痛。只要身體可以、鄉親們還需要,我就一直當村醫!”

責任編輯 王碧清

猜你喜歡
拉馬衛生室怒江
斯里蘭卡選出新總統
國家衛生健康委: 不得截留、擠占、挪用、冒領村衛生室補助資金
子空的詩
民間方言的弦外之音
安徽省“百醫駐村”行動常態化
幸運
拉馬福薩能“重建”非國大嗎
一件令我感動的事
怒江水電擱淺十年將“復活”
村衛生室管理辦法出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