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版權協會發展狀況研究

2019-12-13 07:22黨雷
出版廣角 2019年22期
關鍵詞:版權保護協會服務

【摘要】版權協會是推動版權法律實施,普遍聯系版權相關主體,促進版權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版權協會發展形成了以中國版權協會為示范,省、市、縣級版權協會自發生長的格局,建議加強版權協會建設,積極推進協會與政府脫鉤,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版權協會發展。

【關 ?鍵 ?詞】版權協會;版權保護;發展

【作者單位】黨雷,西部國家版權交易中心,陜西省版權協會。

【中圖分類號】D923.4【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2.008

為充分了解我國版權協會工作開展情況,提升我國版權協會發展水平,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服務版權事業發展大局,陜西省版權協會組織開展了我國版權協會發展現狀專題調研活動。文章根據此次調研,對我國版權協會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我國版權協會發展現狀調研基本情況

1.調研對象

調研對象包括:全國各地設立的版權類協會組織,涉及國家、省、市、縣四級版權協會。

2.調研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座談交流、資料查找、電話詢問相結合的方法。設計發放了調查問卷,通過互聯網搜索關鍵字(版權、協會、保護等,以及各省市協會名稱),借助百度百科、啟信寶、天眼查等網絡渠道,獲取信息并加以整理。對通過互聯網沒有找到設立版權協會資料的省份,通過致電該省版權局做了信息核實。調研還搜集了版權協會相關管理文件,重點涉及中央、國務院對協會的管理及扶持政策文件。

3.調研主題

調研主題涉及以下幾方面:是否設立版權協會;版權協會的基本運行情況,包括協會簡介、領導成員、組織架構、主要工作、社會影響;版權協會工作經驗、存在問題、相關建議等。

二、我國版權協會發展呈現的特點

1.中國版權協會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中國版權協會原名中國版權研究會,成立于1990年3月9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同年誕生,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版權局)主管的全國性版權專業社會團體,也是我國版權領域唯一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社會團體。中國版權協會以團結全國熱心版權事業的團體和個人,推動版權法律實施,組織、推動版權的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促進我國版權制度的不斷完善為宗旨,同時為著作權人及作品使用者提供相關服務,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協會下設反盜版委員會、版權產業委員會、法律事務委員會、藝術品版權工作委員會、鑒定委員會等多個機構[1]。協會舉辦了中國版權年會、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評選、版權研討會、版權高級研修班、“遠集坊”講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版權協會的社會影響力。

2.絕大部分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設立了版權協會

調研共搜集到國家級版權協會1家,省級版權協會28家,地市級版權協會27家,縣級版權協會7家,共計63家。我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28個設立了省級版權協會。尚未設立版權協會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包括:重慶市、江西省、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省級設立版權協會的占比為84.8%。省級版權協會中會員(含個人和單位)規模在200個以上的有江蘇省版權協會、廣東省版權保護聯合會、廣西版權保護協會、福建省版權協會,規模在100個到200個之間的有湖南省版權保護協會、浙江省版權協會、安徽省版權保護協會。省級版權協會工作人員普遍不多,福建省版權協會有專職人員4人,兼職人員1人,安徽省版權保護協會有專職人員2人,兼職1人,其他多為1至2人。辦公場所除安徽省版權保護協會為自有物業外,普遍為租賃。據不完全統計,陜西省版權協會已經與政府脫鉤,天津市版權協會、福建省版權協會、江蘇省版權協會、安徽省版權保護協會等未與政府脫鉤。天津市版權協會、福建省版權協會設立了黨組織。

3.部分省級版權協會工作重點突出,社會效果較好

調研顯示,版權協會的工作主要圍繞宣傳推廣、版權登記、糾紛調解、法律維權、版權博覽會、版權培訓、版權沙龍等展開。福建省版權協會為會員提供著作權法律咨詢,辦理作品、涉外圖書版權合同登記,提供常年法律服務,協助會員對侵權盜版活動進行調查、取證和向版權行政管理部門投訴或向司法機關起訴;聯絡、協調相關行業和部門開展反盜版工作,組織對侵權制品和盜版物品的鑒定;開展版權學術研究、版權貿易、對外版權交流與合作等。吉林省版權保護協會積極開展版權法律知識宣傳培訓,先后舉辦各類培訓班30余期,培訓版權管理干部、版權產業從業人員3000多人次。協會創辦并不定期出版《吉林版權信息》,迄今共印發50多期,另外還創辦了《域外出版信息》。陜西省版權協會則開展了“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活動、非遺主題論壇、教育軟件正版化論壇、版權經紀人培訓、版權調研、版權課題研究等活動,提交決策咨詢建議數篇。

4.部分市級版權協會發展勢頭良好,工作亮點頗多

據統計,在地市級版權協會中,會員規模超過百個的有深圳市版權協會、大連市版權保護協會、青島市版權協會、鄭州市版權協會。深圳市版權協會、鄭州市版權協會、蘇州市版權協會以及青島市版權協會實現了與政府脫鉤。深圳市版權協會內設會員發展部、版權登記部、合作發展部等,協會有專職人員10人,兼職人員3人。鄭州市版權協會內設“八部一站”,包括綜合部(秘書處)、創作出版管理部、產業發展部、法律事務部等9個專門機構,有專職人員2人,兼職人員10人。南京市版權保護協會內設機構包含辦公室、法務部、會刊編輯部、市場監督部、培訓中心、版權登記部等。南京市版權保護協會編輯發行《南京版權》雜志,開通了“南京版權”網站和“南京版權”微信公眾號,聯合會員單位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社會活動。蘇州市版權協會成立于2003年8月,舉辦了版權年會,開展了版權登記、版權培訓、版權維權、課題研究,參與承辦全國版權博覽會等工作。

鄭州市版權協會開展的工作主要有:宣傳推廣、版權登記、糾紛調解、法律維權、版權培訓、自媒體號運營。協會先后協助政府部門查處侵犯會員單位著作權案件500多起,接受會員單位及鄭州轄區著作權人版權登記服務2000余件,主持調解各類版權糾紛2160余人次,創建中國鄭州版權(著作權)網以及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主辦《鄭州版權》內刊。大連市版權保護協會會長應日本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協會邀請,專程赴日本,在東京舉辦三次演講,向日本企業介紹中國的軟件版權保護法律法規及大連市軟件版權保護現狀,反響熱烈。

5.縣級版權協會零星設立,服務地方特色版權產業發展

2013年1月,福建省德化縣版權協會成立。德化縣針對陶瓷產業發展,構建起“政府+協會+司法”三位一體的版權保護體系。由于陶瓷版權得到有效保護,激發了陶瓷企業的創新活力,德化經濟、社會、生態走上集約化發展道路。版權保護的“德化經驗”成為國家版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推廣的典型案例。張家港市版權協會2017年12月宣告成立,選舉產生了26家理事單位、12名常務理事,是江蘇省首家縣級版權協會,張家港市也于2015年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全國版權示范城市稱號。此外,注冊成立的縣級版權協會還有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版權協會,興化市版權協會,平度市版權保護協會,膠州市版權保護協會,青島市城陽區版權保護協會等。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全國地市級、縣級區域數量眾多,故沒有進行一一搜集?,F有資料表明,廣東省、湖南省、江蘇省、四川省、山東省設立的地市級版權協會數量較多。

三、我國版權協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各省市版權協會發展極不平衡

總體來看,省級版權協會沒有實現全覆蓋,協會之間差異十分明顯,設立時間、組織架構、會員規模、管理模式、發展水平各不相同。有十余家省級版權協會根據設立宗旨,開展了各類版權社會化服務,公開活動信息較多,工作內容豐富,活動開展有聲有色。與此相對,其余大部分省級版權協會只有注冊登記信息,沒有搜集到工作開展信息。一方面可能是這些地方版權協會的版權服務工作開展得不充分,或影響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版權宣傳工作力度不夠。此外,全國還有六個省市沒有設立省級版權協會。版權協會工作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態勢十分明顯。

2.版權協會普遍存在弱、小、散的特點

省、市、縣級版權協會要么依托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要么依托國有版權相關單位開展活動,獨立自主運營的相對較少。除深圳市版權協會外,較為活躍的近二十家省、市級版權協會,也存在專職人員少、辦公面積小、會員分散等問題。其余數十家版權協會只有注冊信息,沒有活動信息,存在空轉的情況。版權協會弱、小、散,只掛牌不運轉的現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地版權工作力度不足,進一步影響了地方版權事業的發展。

3.版權協會獨立生存能力不強

提交調查問卷的版權協會中,普遍反映缺少資金、缺少專業人員支持等問題。當前版權協會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會員會費,由于版權協會服務的弱相關性,會員的黏合度不高,會費標準低且繳納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到版權協會的生存與發展。

4.版權協會宣傳推廣力度不足

“面向社會進行版權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與打擊侵權盜版的行為同等重要?!盵2]版權協會的工作主要是社會化服務工作,宣傳推廣版權法和版權知識是一項基本任務,協會的宣傳工作做不到位,直接影響工作的實效。宣傳力度不足還反映在宣傳形式不靈活方面。目前,我國大部分版權協會的宣傳推廣工作仍停留在報紙、電視臺等社會媒體報道層面,缺乏利用新媒介進行宣傳的主動性,宣傳報道缺乏爆款,影響力較為薄弱,效果不甚明顯。

5.版權協會的社會化服務屬性與其他行業協會之間存在一定沖突

版權協會的工作涉及版權相關的各個領域,其中,文化產業領域幾乎得到全覆蓋。而文化產業當中,行業協會并不少,如出版者協會、發行協會、電影家協會、攝影家協會等。版權協會的會員往往也是其他文化產業門類協會的會員。如何處理版權協會與其他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成為困擾版權協會發展的難題之一。

6.版權協會工作創新性不夠

調研顯示,版權協會的工作一般停留在線下活動,且主要停留在傳統的版權宣傳、版權咨詢、版權培訓、版權調解等常態性工作,而基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開展相關活動的創新性不夠,服務會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仍顯不足。

四、加快推動我國版權協會發展的建議

1.建立健全省級版權協會

省級版權協會是各省市區開展版權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重要抓手,一個地方版權工作開展得好,當地的版權行政部門、版權協會、版權單位的聯動機制就發揮得好,反之亦然。因此,加強版權協會建設是各地加快推進版權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建議沒有設立省級版權協會的地方根據地方實際,盡快設立省級版權協會;已經設立省級版權協會的,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版權協會工作隊伍,健全內設機構;充分發揮各類會員單位的積極性,結合實際設立相應的專業委員會。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協會應努力成為依法設立、自主辦會、服務為本、治理規范、行為自律的社會組織。

2.支持有條件的市、縣設立版權協會

基層版權工作開展的好壞,反映出一個地方版權工作是否扎實,是否能夠落到實處。市、縣設立版權協會,能夠更好地服務基層版權工作,對于提升地方版權意識,服務地方特色經濟發展,保護地方創新活力,維護良好的版權市場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有條件的市、縣設立版權協會,特別是設立符合地方特色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門類版權協會,例如陶瓷類、紡織類、剪紙類版權協會等。

3.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引導支持協會發展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一方面,版權協會要盡快與行政機關脫鉤;另一方面,行政機關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向符合條件的版權協會購買服務。大力推廣政府購買服務,不僅能夠解決版權協會資金不足的問題,還能夠發揮版權協會的橋梁作用,密切聯系版權行政主管部門和版權市場,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版權事業發展。大力推廣政府購買服務,需要克服行政部門不敢購買、不愿購買的難題,理順政府購買服務流程,形成政府購買服務的良好運行機制。同時,版權行政主管部門應大力支持版權協會發展,引導版權協會開展服務版權事業發展的各項工作,鼓勵版權協會參與版權立法、規劃、標準制定、數據統計,積極開展版權培訓、版權調研,舉辦版權博覽會、版權授權展等。

4.充分發揮各級版權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版權協會要做好會員服務,就應當成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先鋒,成為版權領域市場標準的制定者,成為連接版權行政主管部門和版權市場主體、連接版權專業人士與社會大眾、協調會員利益沖突與開展業內自律的橋梁和紐帶。版權協會應當幫助解決版權領域非標作品市場定價難、價值兌現難等問題,協調專業人士為版權確權、版權評估、版權鑒定、版權調解、版權咨詢等提供專業服務。當前,絕大部分地方版權協會更應當在版權的“確權、保護”這前后兩端下功夫,把優化版權事業發展環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幫助會員單位理順版權權屬,維護合法權益,構建良好的地方版權事業發展生態環境。

5.處理好版權協會與其他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

版權協會不同于其他行業協會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其會員組成廣泛、涉及面廣,這是其他行業協會所不具備的優勢。正確處理版權協會與其他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一是要緊扣“版權”兩個字開展工作,在版權服務的專業性上下功夫,在切實為版權單位和個人實現價值上下功夫。二是要充分發揮版權專業委員會的作用。應該說,無論從社會價值還是市場價值角度判斷,凡是版權資產被視為某一單位或個人的核心資產的,都有條件成為版權協會的會員。版權協會應當積極作為,設立并充分發揮專業委員會的作用,增強版權服務的專業性、針對性,增強版權協會的凝聚力、號召力。

6.加強地方版權協會之間的協同效應

提升版權協會工作效能,需要加強版權協會之間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版權協會之間的協同效應。中國版權協會每年組織各地版權協會召開交流研討活動,并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版權協會之間應加強溝通交流,取長補短,相互支持,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由此才能激發版權協會活力,增強版權協會的凝聚力,更好地服務會員,提升版權協會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版權協會官網[EB/OL]. [2019-11-05]. http://www. csccn. org. cn.

[2]閻曉宏. 難忘版權13年[J]. 中國出版,2018(11).

猜你喜歡
版權保護協會服務
婁底市翻譯協會簡介
圖書出版版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思考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當前傳統媒體版權保護的難點及對策
互聯網環境下的音樂版權保護
傳統媒體版權保護面臨八大難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