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視域下地方報社傳播策略探析

2019-12-13 07:22喬婕
出版廣角 2019年22期
關鍵詞:絲路日報陜西

【摘要】絲綢之路是歷史留給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一帶一路”倡議是對絲路精神的有力傳承,使和平發展理念煥發出新的生機。新聞媒體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信息聯通和情感維系上發揮著攻堅作用,地方報社則是“一帶一路”國內沿線各省市的重要“傳播使者”。陜西日報作為國家一類地方新聞機構,充分發揮其在“一帶一路”形象建構、文化推廣、經濟聯通等方面的優勢,在展現絲路新形象、傳播絲路新理念、探索絲路新發展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關 ?鍵 ?詞】“一帶一路”;地方報社;傳播策略;陜西日報;“絲路行”

【作者單位】喬婕,青海師范大學新聞學院。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2.014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從“有世界影響的地區大國”轉變為“綜合性的世界大國”的積極探索。2015年,國家三部委發布《推動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標志著“一帶一路”從概念闡釋進入實踐運行。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陸續與周邊國家構建了六大經濟走廊帶,并與30多個國際組織及國家簽署了 “一帶一路”合作發展協議。

“陜西媒體絲路行”(以下簡稱“絲路行”)系列采訪活動是陜西省文化廳和廣電局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示,為集中展現陜西地區建設絲路經濟帶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外各界對共建“一帶一路”的熱切期盼和所做努力而策劃的媒體活動。參與此活動的媒體記者對“一帶一路”沿途的“五通”新進展及打造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的新成果進行了采訪、記錄和報道。

一、陜西日報“絲路行”的傳播特征

陜西日報“絲路行”以陜西日報為領頭羊,帶動三秦都市報、陜西農村報、西部法制報、當代女報、陜西傳媒網、三秦網、西部法制傳媒網、陜西農村網、當代網、絲路網、掌中陜西APP、新絲路APP、秦聞APP共同參與,包含絲路故事、融媒體匯、主題采訪三大宣傳板塊,其報道規模、影響范圍和內容質量都比以往單一式的消息或通訊報道更加規?;?、專業化,也更符合“一帶一路”倡議涵蓋領域廣、實施周期長、工程規模大的發展現狀。

1.絲路故事:領域廣泛,細節生動

絲路故事板塊輻射經濟、文化、交通、商業、醫療、貨運、旅游等各大領域,如《陜西加快建設絲綢之路金融中心》《陜汽重卡為絲路貨運提供澎湃動力》《聚秦商睿智 揚絲路文化》等。這些絲路故事涉及題材廣泛,由下至上、由近及遠,全方位展現了陜西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對 “一帶一路”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全力參與。在絲路故事的描述上,“絲路行”體現了生動具體、說服力強的傳播特色。比如《接診“一帶一路”沿線國一點二萬患者的背后》這篇報道就寫道: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腦病七科(國際部)副主任李建軍一直珍藏著一件T恤衫,在這件T恤衫上,并排印著他和一個俄羅斯小男孩的頭像,上面用中文和俄文分別寫著“醫生李建軍我最好的朋友亞歷山大”。報道以T恤衫、俄羅斯男孩和“我”的朋友為關鍵信息點,講述了我國醫者遠赴異國為當地患者提供中醫康復治療的故事,展現了醫患之間由此建立的真摯情感,讓讀者深受感動。

2.融媒體匯:形式多樣,參與感強

融媒體匯板塊表現形式多樣,增加了小程序、H5、AR情景再現等融媒體傳播手段,將高新技術充分應用于“一帶一路”傳播內容的制作與推廣中,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感。比如陜西日報融媒體出品的H5報道僅用18張集視頻、動圖、文字于一體的頁面,就詳細介紹了天水作為“易學之都”的風貌概況及其連通關中—天水經濟帶的地理位置,指出了陜甘兩省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上的關鍵信息與核心環節。此外,“絲路行”多樣態的媒介表現形式、簡潔明了的報道語言,更容易吸引受眾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宣傳推廣中來。

3.主題采訪:題材豐富,貼近民生

主題采訪板塊題材全面、涉及人物多樣,既有將人生理想栽種在伊犁河谷的葡萄園主趙小東,也有不忘初心、砥礪向南疆前進的陜汽重卡團隊,還有放棄白領理想,毅然回鄉鉆研的西北大學考古專家葉教授,這些人、這些集體在平凡的基層工作中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和穩步推進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此類傳播內容立足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用有血有肉的故事展現不平凡的舉動,獲得了受眾的關注和支持,也使陜西日報在“一帶一路”宣傳矩陣中的傳播影響力得到保障與提升。

二、陜西日報關于“一帶一路”的報道策略

新聞是對社會事實的真實反映,也是對歷史事件的生動記錄。因此,在當前新媒體矩陣迅速壯大的背景下,媒體需竭力在重大國家事件、重要時間節點上加強策劃宣傳、講好中國故事[1]。陜西日報在“一帶一路”報道上勇于突破、專心挖掘,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傳播特色的報道策略。

1.創新報道形式,形成強大沖擊力

為了增強報道氣勢,在版面空間緊張、新聞素材多樣、要聞更新頻繁的情況下,陜西日報創新采用1+X模式,即在開頭運用整版刊發一篇簡約精彩的信息綜述,在其他版面繼續用整版篇幅對此話題展開詳細闡述,從而使報道細節飽滿、骨架完整、由點及面。1+X模式的內容形式各有側重且互相呼應,深度講解五年來陜西借勢“一帶一路”講好陜西故事,盡力建造“上天入?!钡目v橫交通體系,探索區域合作新模式,挖掘跨境自由貿易新規則,有效提升社會承載力,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陜西大地的新氣象、新面貌。

此外,在新聞寫作方面,陜西日報力求推陳出新,利用細節描寫增強報道立體感,詳盡清晰的新聞語言進一步加強了報道的沖擊力。同時,陜西日報等系列媒體還確立了“大版面、大標題、大圖文”的編輯思路,使版面盡顯張力,彰顯了“一帶一路”沿線地方報社在重大事件、重要議程、重要節點上第一時間主動、高質發聲的良好媒體形象。

2.主動策劃主題,積極引導認知

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源地和核心地帶,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關注。五年來,陜西省積極加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工程,穩步推進跨境電商、交通貨運、產能合作、文化教育、金融體系升級等工作,全力開創陜西地區改革開放新格局,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陜西日報把《“一帶一路”五周年》系列報道作為講好陜西故事的重要內容,積極利用好這次難得的對外傳播機遇對陜西形象進行全新建構。報社提前兩個月開始準備,精心策劃報道主題、采訪提綱、傳播形式,搶占輿論陣地。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周年之際,陜西日報帶領陜西地區主流媒體報道群組,率先在全國媒體中推出《陜西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建設“五大中心”》系列深度報道和專題報道,對講好“一帶一路”上的陜西故事提供了強勁推動力。

3.網媒協力發聲,共建良好形象

加強媒體融合是提升地方報社傳播力、影響力、說服力的重要路徑,也是優化“一帶一路”倡議對外傳播工作的重要環節。

首先,陜西日報聯通陜西傳媒網、陜西文明網、絲路網等其他新媒體平臺,打造掌中陜西APP和新絲路APP,整體覆蓋300萬用戶。自上線起,陜西日報的新媒體平臺——陜西傳媒網日均瀏覽量將近220萬,境外訪問率達1.5%,受眾遍及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陜西網媒矩陣已初步形成全天候、多平臺、同步輸送新聞的傳播體系,發布“一帶一路”相關的文字內容、圖文消息、微博文章、H5頁面、小程序新聞等原創稿件1萬篇以上,總瀏覽量達3000萬次。

其次,陜西日報傳媒集團的報道團隊積極向陜西傳媒網供稿,許多優秀稿件經網媒編發后,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得到大量轉載和好評[2]。網媒矩陣打造的掌中陜西APP精心制作了相關專欄,從“美景”“美食”“名企”等多方面、多維度講好陜西故事。

最后,陜西傳媒網協同其他當地媒體在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上設置了“一帶一路”熱門話題和討論專欄,積極利用兩微一端一視頻推送“一帶一路”最新消息,充分利用新媒體的集散互動優勢進行有效的民意整合和輿情引導。

三、“一帶一路”視域下地方報社的傳播策略

近年來,中外各界在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使中外各界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程度達成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共識,需對地方報社對“一帶一路”的報道方式和傳播經驗加以總結概括,為下一階段各級媒體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對外傳播提供重要借鑒。

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播話語體系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和普遍認可。地方報社要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播話語體系構建上進一步深耕細作,在以下兩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增強傳播話語的釋義性與表現力。地方報社要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播話語體系的構建與傳播中,運用生動具體的表述增強傳播話語的解釋性與說服力,盡量少使用模糊概念。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話語體系建構中,地方報社要力爭把地方本土元素與國家“一帶一路”整體傳播規律相融合,達成上下一體、中外共鳴,形成精準科學且飽含中國特色的傳播話語。

其次,跨地區合作,聯合打造高端智庫平臺。為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的理解度與接受性,包括泉州、西安、烏魯木齊等重要節點城市在內的各重要省市都有義務和責任開展跨省合作,針對自身發展進度和經濟、文化、地域等獨特優勢進行資源互補,加大“一帶一路”智庫研究力度。同時,還要加強與世界強國高端智庫的深度互動與信息共享,在國際學術舞臺上發揮地方優勢,運用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

2.創新“一帶一路”傳播方式

在內容為王的基礎上,要想進一步增強傳播內容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合理的表現形式、應景的傳播渠道至關重要。解析好“中國方案”,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更加需要創新“一帶一路”傳播方式,要讓“一帶一路”給國內外受眾留下持久良好的傳播形象,其傳播技巧和表現方式就必須符合現實需要和時代訴求。

首先,傳播內容要深刻展現中國元素,也要尋求與各國傳播內容的共存點。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國的“草原絲綢之路”等各國發展計劃都包含了推動經濟互動、文化交流、民心互通和企業發展等核心內容,與“一帶一路”的建設初衷和發展背景相近。通過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國方案”的強調與推廣,“一帶一路”可以更好地獲得世界各國認可與肯定,而它作為世界性的發展規劃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也會進一步彰顯。

其次,“一帶一路”表達方式既要顯其“大”,也要見其“小”;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溫度 [3]。比如在巴基斯坦承建高鐵的中國設計師、在印尼山區飽受缺電之苦的中學生、在第三方市場攜力開展項目的中美合伙人、在葡萄牙學習足球的中國少年、在嵩山少林寺學習中國功夫的黑人小伙……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均受益于“一帶一路”建設,并得到逐步改善。

再次,生動的人物通訊與深度報道能通俗易懂而全面詳細地詮釋“一帶一路”倡議和平開放、合作共贏的內容屬性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設原則,也使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們的精神生活中。

3.借助時代化具象化傳播載體

“一帶一路”涉及領域廣博、內容廣泛、項目眾多。對廣大普通受眾而言,“一帶一路”倡議的闡釋與推廣需要形象化表達方式,其發展成果展現也要極具現場感。因此,地方報社“一帶一路”話語體系的構建可以借助影視、圖書、藝術品、舞臺劇等多種傳播載體。優秀的影視作品可讓人突破地域、語言、民族、教育的局限,切實感受“一帶一路”的發展成果與時代價值。例如,紀錄片是對時空的精華濃縮,突破了時空枷鎖的束縛,其轉譯成本低、理解難度小、內容含量大、受眾歡迎度高,不失為一種切實有效的傳播載體。借助紀錄片,絲綢之路的昨日、今日和明日都能得到有層次、有條理的生動再現。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也可以生動記錄“一帶一路”沿線人民的生活改善、工作進步和命運變化,讓世界各國觀眾深刻了解“中國方案”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和為全球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

四、結語

作為新時代下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倡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促進全球各國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有效“中國方案”。這幾年,“一帶一路”的發展進度和成績值得肯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傳播內容體系的同步構建與完善也逐步提上日程[4]。地方報社應當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更具說服力、更加接地氣、更能通人心的報道策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參考文獻|

[1]關德洪.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陜西對外傳播研究——以《絲綢之路萬里行》欄目為例[J].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9).

[2]陳君均. “一帶一路”視閾下媒體話語的隱喻性研究——以陜西、福建兩省媒體報道為例[J].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

[3] 史安斌,盛陽.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外傳播的創新路徑[J]. 新聞與寫作,2017(8).

[4] 方格格. “一帶一路”倡議國內外傳播效果對比——基于語料庫的媒介話語分析[J]. 傳媒,2018(1).

猜你喜歡
絲路日報陜西
65歲,《焦作日報》正青春
陜西自貿區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調陜西“十四五”
絲路夢
絲路
夢絲路
絲路謠
砥礪奮進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趕超越在陜西
對《朝鮮日報》涉藏報道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