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篆刻團體考察報告(下)

2019-12-14 16:46董少校
非遺傳承研究 2019年3期
關鍵詞:印社印泥西泠印社

董少校

(續上期)

16.寄云閣印社

2002年發端,2013年元旦在上海多寶樓成立。宗旨為推廣印人、印事、印石、篆刻交流,兼及書畫,關注大金石范疇。創社社長羅剛,名譽社長徐夢嘉,顧問錢文忠,副社長袁慧敏、楊祖柏、張銘,會員約20人。2013年10月參加“印匯天下”國際印社聯展,2017年12月在朵云軒舉辦“景云生研”海上文房集雅。2015年10月開通“寄云閣印社”微信公眾號。2018年5月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寄云閣印社”書法篆刻圖形商標。2019年1月活動地點遷至中福古玩城。

17.魯庵印泥傳習所

2013年1月31日,上海靜安區國寶魯庵印泥制作技藝傳習所揭牌,位于上海石門一路15號。它是靜安區文化局下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由靜安區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管。高式熊(已故)作為國家級非遺“魯庵印泥”制作技藝傳承人擔任所長,陳標任常務副所長。傳習所展覽與辦公場地共300平方米,常規展示魯庵印泥歷史沿革、制作印泥的材料與工具等,接待來賓時演示印泥制作過程。曾到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五四中學、奉賢實驗學校等舉辦魯庵印泥傳習工坊,開展公益傳習普及活動。不定期邀請篆刻家到傳習所,為篆刻愛好者和收藏愛好者提供藏印票,將篆刻藝術與印泥技藝融合在一起。藏印票活動每月舉辦一期,已累計舉辦50期,陳茗屋、徐正濂、張遴駿、張銘、周建國、吳承斌、楊祖柏等篆刻家擔任嘉賓。目前傳習所正在籌備成立國寶魯庵印泥印社,面向使用者群體推廣印泥文化,弘揚篆刻藝術。

18.中華鐵筆會

2014年1月成立,系以徐夢嘉師生為主的書畫篆刻團體,成員65人,上海、臺灣地區和其他省份各約占三分之一。創會會長徐夢嘉,副會長徐兵、劉小虎、羅剛、柴聰、劉小虎、曹醒谷;秘書長梅崇光,副秘書長陳元龍、陳亞奇。上海地區顧問有林子序、謝克平、葉雄、許根榮、李醉、奚文淵、顧順麟。2014年出版印刷本《琢齋印存》,舉辦中華鐵筆會書畫篆刻展,與日本隨風會在日本京都舉辦聯展。2016年出版鈐拓本《徐璞生篆刻》,捐贈給西泠印社、上海圖書館等。2018年參加在浙江平湖舉辦的國際印社聯展。近年在《書畫研究》發表“甲文美印”“鐵筆柔琴”等中華鐵筆會成員專題組印。

19.上海名家藝術研究協會篆刻研究會

2015年3月31日成立。顧問韓天衡、駱芃芃、陳穆之、蔡國聲、董楊、孫慰祖、陳茗屋、徐慶華、劉亮、周嘉、陳國慶、張原野、林子序、濮茅左、王運天、郭同慶,會長徐谷甫,副會長潘文都、韓回之、黃連萍、吳天祥、董長剡、李夏榮、董揚、吳葦、蔡梓源、楊廣泰、魏昆、梁章凱、鄭新林、彭世柱,常務秘書長鄭永茂,秘書長陸金良,副秘書長夏俊、朱歡笑,會長助理李自強,會長副助理鄭屹,常務理事李文駿、吳承斌、都元白、戴一峰、張遴駿、陳建華、孫佩榮、蔡毅強、裘國強、沈鼎雍、李夏榮、周柬谷、楊永久、矯健、王軍、唐和臻、呂少華、張煒羽、高申杰、李昊、金良良、夏宇、鐘少龍、趙強,理事吳棟根、鄭福莉、曹云、唐吉慧、張銘(詩言)、葉如蘭、王道雄、季金龍、齊洪建、鄭偉、章勝建、戴志昕、司徒碧琪、林少華、梁冰,監事長高占交、王曉軍、李國偉、灑海濤,監事趙宏、俞智偉、管治忠。2014年5月協辦海上甲午雅集展、徐谷甫師生藝友作品展,2016年5月舉辦徐谷甫師生書畫篆刻展。(上海名家藝術研究協會成立于2013年11月1日,是經上海市委宣傳部批準,上海市社團管理局登記注冊的社會團體法人組織,系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屬下的省級協會,首任會長曹公度。)

20.云間印社

2015年7月成立,社長施斌,秘書長袁遠,顧問蔡毅強,有社員王國祥、姚志農、黃瀚、俞崢、陳文雯、楊靖、成元、陳偉、吳建民、王酉博、朱振安、貢文偉、饒印華、石霞、徐陸均、熊祺韞、馬劉杰、劉建、陸振英、浦駿、陳寶麟、俞從勛等25人。已舉辦十多次雅集活動,多次參加長寧區書協舉辦的展覽。

21.楊高印社

2015年9月成立,位于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系高中學生興趣社團。圖書館教師陸勇發起,外聘葛棟、陸佳唯擔任指導教師。經常參加篆刻興趣課程的學生約20人。設有專用活動室,配備一定藝術類圖書。連續4年在新春佳節之際為全校師生書寫福字送春聯。學生及導師作品多次刊登在??缎戮G》上。2016年底,獲得校名譽校長于漪題寫社名。

22.海上小刀會

2015年12月27日在上海豫園舉辦首次雅集,宣告成立。成員包括陳建華、孫佩榮、黃連萍、張銘、楊祖柏、張煒羽、夏宇、李滔共8人,按年齡排序,不設首領,籌辦活動時輪流負責。開展《道德經》、《論語》、核心價值觀、新春賀歲、《文心雕龍》、《孟子》等十數次主題創作。201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印中乾坤”首屆海上小刀會篆刻展,3月舉辦“印中乾坤”海上小刀會篆刻藝術復旦展,12月在云洲古玩城舉辦海上小刀會篆刻展。2018年5月在浙江天臺山舉辦海上小刀會篆刻展,7月在山東濟寧舉辦滬魯篆刻家孔孟之鄉交流展,2019年1月在藝苑真賞社舉辦海上小刀會成立三周年書法篆刻作品觀摩展并出版作品集。

23.華亭雅風印社

2018年初在松江成立,全稱為上海松江區華亭雅風印社,得到松江區文聯、區書協支持。正在向松江區民政局申請社團登記?;顒拥攸c位于松江區永豐街道文化活動中心。社長王英鵬,副社長何偉康,社員有任昱、東方、金明朗、任行付、王拿云、馮光群、丁偉國、佘延兵、錢晨、王麗娟、沈軍、錢嵐、劉賢龍、闕榮萍、鮑繼武、曹隨、任彥龍、劉亮、蔣繼鋒、李莉、董磊、劉亮、沈朝暉、謝貴民、盛晴、楊惜燕、顏萍、武煒、孔祥侃、陸群、姚紅等。印社成立后創作松江區新浜鎮村名組印,2018年6月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鐵筆抒鄉愁》。

24.春泥印社

1986年1月成立,掛靠上海光學機械廠工會委員會。1993年入編《中國印學年鑒(1988—1992)》,按照當時介紹,社長張自強,秘書長王政霖,社員裘國強、黃連萍、張屏山、丁志平、高金鈴、張雅琳、丁祖敏、徐銘、繆立強、王琦、王幗英、朱大偉、費君華、潘志剛、沈慧蘭、梁成山、王鍶焰、楊茂國、林堅、陳云祥等22人。1986年1月起不定期出版《春泥》小報,16開二版,每期印250份,至1992年統計時已出版30期。據丁祖敏介紹,印社活動較少,后趨于消散。

25.三原色印社

1986年9月成立,主管單位為長寧區文化局,1991年9月由長寧區民政局辦理社團登記手續。1990年參加全國印社篆刻聯展并入編《全國印社篆刻聯展作品集》,1993年入編《中國印學年鑒(1988—1992)》。按照當時介紹,社長李興亞,副社長汪亞衛、李陸根,秘書長汪亞衛,副秘書長陸連興,社員有方乾忠、杜成基、李棟梁、江壽傳、宋劍藩、郁杏根、郁志良、陸全良、陳少華、邵建榮、高金龍、胡敏豪、胡曉虹、馮濟群、倪佳生、俞嵐、翁劍波、劉炳良、周立民、郇成棟、湯黎健、袁安康、薛秋康、戴榮坤、陸建興、金志勇等。印社主辦書法篆刻展覽6次、印學研討會5次、書法篆刻創作班4期。內部出版社刊《朱白黑》,1988年10月創刊,8開二版,不定期出版,每期印刷1000份,至1992年統計時已出版11期。印社其后活動情況不詳。

26.鄧散木藝術研究社

1987年10月24日成立,全稱為上海市閘北區鄧散木藝術研究社,由閘北區文化館主管。顧問張建權、趙林,社長葉隱谷,理事夏宇、趙希玲、武先紅、戴志昕、周慕谷,社員有受谷(即夏宇)、曹志明、張毅、吳劍虹、施逸明、陳世瑤等。曾在上海、江蘇鎮江等地舉辦社員作品展。1990年1月入編《全國印社篆刻聯展作品集》。據夏宇介紹,1991年葉隱谷去世后,研究社趨于沉寂。

27.東庵印社

1988年12月成立,主管單位為浦東新區文化館,1992年由上海市民政局辦理社團登記手續。1993年入編《中國印學年鑒(1988—1992)》。按照當時介紹,共有社員20多人,聯系人袁建新。1988年主辦東庵書法篆刻展,1989年主辦唐子農金石書畫展,1990年主辦海上十二人書展,1991年主辦浦東地區書畫聯展,1992年主辦藝舟書展。印社其后活動情況不詳。

28.孟海印社

1992年11月5日,上海教育學院孟海印社成立,是中文系自學考生組織的藝術團體,前身為該學院以學生為主的樂石印社和張之教授領銜的金石書畫研究會,取此社名旨在紀念同年去世的沙孟海。創社社長方正之,常務副社長陳士嘉,副社長陶為浤、林春華、涂建共、嚴兆清,秘書長梅月龍,常務副秘書長宣堅毅,副秘書長吳超、楊建臣、張汝瀾、崔根強,名譽顧問周建國、蔡毅強,學術中心主任裘國強,副主任楊靜、趙毅穎,社員有楊靖、朱俊華、褚建榮、汪廷芳、錢樹湘、潘靜芳、朱中華、旋展、馬小華、陸金根等。印社成立初期,名譽社長毛節民,藝術顧問錢君匋、葉露淵、高式熊、吳長鄴、陳茗屋、徐云叔、祝遂之、于長壽等;辦有社刊《樂石》。1993年印社入編《中國印學年鑒(1988—1992)》。1994年6月4日,與盧灣區圖書館合辦錢君匋詩歌研討會。同年8月起與靜安區文化館合辦篆刻班,歷時2年。1995年10月舉辦孟海印社三周年作品展。1996年10月,與《新民晚報》共同開展“讀書樂”刻印活動,歷時2年。1998年上海教育學院并入華東師范大學,隨后印社更名為華東師范大學孟海印社,掛靠華東師范大學團委、自學辦、中文系團學聯。2002年11月9日,舉辦慶祝孟海印社成立十周年座談會暨作品展。其后,公開活動漸少,偶舉辦小型聚會。社員以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生及相關人士為主,并非在校學生。施元亮、蔡天石曾任副社長,陳士嘉2008年創辦希望印社,宣堅毅近年在華東師范大學兼職講授書法篆刻。

29.上海西泠印社

1903年,吳隱創辦上海西泠印社,經營印泥等材料,接洽篆刻業務并出版印學著作。他和葉銘、丁仁、王禔另在杭州創立西泠印社。上海西泠印社開發潛泉印泥品牌,出版《缶廬印存》4集、《苦鐵碎金》4冊以及《趙叔印譜》《西泠八家印寶》等。1922年吳隱去世,其子吳熊和吳瓏成為上海西泠印社第二代傳人。1934年兄弟分家,吳熊經營西泠印社書店,吳瓏另選址開設上海西泠印社潛泉印泥發行所。1956年公私合營,丁卓英出任私方代理人?!拔母铩逼陂g改名上海印泥廠,1981年恢復使用西泠印社名稱,1993年稱為上海西泠印社,2001年改制為上海西泠印社有限公司。曾舉辦85周年、90周年、95周年社慶活動。21世紀之初,上海西泠印社起訴杭州西泠印社銷售印泥時侵權,不當使用上海西泠的注冊品牌。經國家工商局商標局調解,杭州西泠印社不再使用相關印泥品牌。其后上海西泠印社未舉辦大型社慶活動。曾獲“中華老字號”“上海市著名商標”及“全國工藝美術業重質量守信用誠信聯盟單位”等榮譽稱號,旗下潛泉印泥制作技藝2009年被列入上海市級非遺。公司位于黃浦區江西中路105號204室,設河南南路279號門市部,經營范圍包括制造印泥和印油,銷售文房四寶、印章、印泥,以及字畫裝裱等,印泥遠銷日本、東南亞。有上海工藝美術有限公司、顧錫洪和段玉敏3家股東,監事曹東明。顧錫洪擔任上海西泠印社社長三十多年,2017年底退休,將部分股份讓出。目前上海工藝美術公司持股70%,所以上海西泠印社屬于國企。

此外,上海篆刻界有一批師生同門,大致具有篆刻團體屬性,只是由于此類組織以師生關系為情感紐帶,開放性弱于一般團體,典型代表為韓天衡、徐正濂、孫慰祖3家師門。以韓天衡師生為主體的百樂雅集有成員300多名,1989年4月印行《百樂齋同門印匯》,截至2018年10月共舉辦13屆百樂雅集韓天衡師生書畫印展,地點涉及杭州、濟南、寧波、成都等。徐正濂印友會以徐正濂師生為主體,當初函授班有在冊學員累計338人,編外學員數十人,相當大一部分來自上海之外的省份。2014年9月28推出“徐正濂藝術網”微信公眾號,2015年8月《徐正濂印友會藝報》創刊,同年印行《徐正濂篆刻函授二十周年紀念暨徐正濂印友會作品集》。問印公社以孫慰祖師生為主體,設有問印公社篆刻創作研究基地。2015年開通“問印公社”微信號,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問印公社成員抗倭主題篆刻創作。這些師門具備成為一般意義上篆刻團體的潛質。

上海還有一些區級書協、行業書協、書畫院,部分高校、企事業單位內部有書畫篆刻相關社團,這里不再一一列舉。隨著近年篆刻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開展,眾多中小學、職校開設篆刻類課程,成立興趣小組或印社。如虹口區第二中心小學建立漢韻印社,印行篆刻校本教材《印集》,學生作品集《相印成趣》也結集成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小學開辦交小印社,面向四年級學生開設篆刻拓展課,近30人參加,2018年有2件作品入圍全國中小學師生書法篆刻展示交流活動。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校、亭林中學、華東模范高級中學等也開展了篆刻教學活動。

二、發現、思考與建議

通過現場走訪上海書協、海上印社、棠柏印社、寄云閣印社、魯庵印泥傳習所,兼借助電話、微信、短信等現代通信手段聯系眾多篆刻團體負責人和知情者,本人采集、梳理出累計34家篆刻團體基本信息,有了一些發現和思考,并嘗試為上海篆刻團體發展提出建議。

1.篆刻團體在很長時間里是上海篆刻發展的短板

不少人喜歡用“半壁江山”這個詞描述上海的篆刻水平與地位。這在特定時間、特定領域或許成立,比如民國時代匯聚了一批實力派印人,1961年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開風氣之先,但如果把“半壁江山”用于概括新時期上海篆刻團體狀況,則未免過于樂觀。應當承認,就篆刻團體而言,很長時間里是上海篆刻發展的短板,不僅稱不上“半壁江山”,甚至不能算入主流,只是扮演邊緣角色。這主要體現為篆刻團體數量少,具有顯著持久影響力的篆刻團體數量少。

以西泠印社舉辦的歷次印社聯展和匯編活動為例,上海皆表現平平。1990年全國印社篆刻聯展總共有122家團體參展,上海為鄧散木藝術研究社、三原色印社2家,占比1.6%。1993年出版的《中國印學年鑒(1988—1992)》收入全國313家印社,上海為春泥印社、三原色印社、秋石印社、東庵印社、孟海印社、鄧散木藝術研究社、上海收藏欣賞聯誼會書畫金石分會7家,占比2.2%。印社數量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41家、江蘇33家、安徽24家、黑龍江18家、河南16家、遼寧15家、山東15家、臺灣15家、北京13家、陜西10家、福建10家、四川8家,上海與江西并列排在全國第13位。2003年國際印社聯展全國有64家印社參展,上海為寶靈印社、東方印社、浦東印社3家,占比4.7%。2013年國際印社聯展全國有63家參展,上海為寶靈印社、寄云閣印社、棠柏印社3家,占比4.8%。雖然可能存在統計遺漏因素,但其他省份也會有未列入統計的情況,按照同類比較原則,作出上海篆刻團體與其他省份相比不占優勢的判斷,應無疑義。

20世紀80年代是篆刻社團風起云涌的時代,全國涌現出大批印社,一部分活躍至今,成為當地的文化招牌,如1984年成立的江蘇東吳印社、1985年成立的河北滄海印社、1986年成立的浙江青桐印社、1987年成立的江蘇南京印社等。滄海印社為30周年社慶出的書有厚厚三大本,蔚為壯觀。南京印社《印說》雜志堅持藝術學術品味,至2018年底已出至總第65期。同期問世的上海篆刻社團不僅為數甚少,持續開展活動至今者僅有秋石印社一家而已,屬于高校里的學生社團,更多印社則在時間的沖刷中消失了蹤影。

上海篆刻團體力量薄弱存在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上海書協匯聚了大批實力強勁的篆刻家,一家獨大,在事實上發揮著大型印社的作用。二是上海的城市性格與文化生態使然,這里的人崇尚獨立自由,經濟條件也過得去,從事篆刻帶有“玩”的性質,沒有那種抱團取暖以改善個人生活境遇的緊迫性。這樣,本來結為印社的就不太多,活動也有一搭沒一搭,辦著辦著就散架了。

2.最近五年上海迎來新時期篆刻發展第二個黃金期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篆刻處于歷史上少有的繁榮境況,以至于有不少學者將新時期篆刻稱為歷史上的第三座高峰。今天看來稀松平常的秦漢璽印、明清流派篆刻“兩高峰說”,當初卻是石破天驚的事。1980年,方去疾著《明清篆刻流派印譜》和韓天衡執筆的《中國篆刻藝術》相繼出版,為“明清流派篆刻”命名。韓天衡繼承由來已久的“印宗秦漢”思想,結合“明清流派篆刻”命名,提出“兩高峰說”,對于人們認識、借鑒傳統具有明晰的辨識作用和直接的指導意義,成為新時期篆刻理論的重大創新和上海對中國篆刻的貢獻。

回頭看1980年代,上海篆刻事業如火如荼,堪稱新時期篆刻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期。1977年創刊的《書法》雜志致力于推動書法篆刻,成為全國篆刻人敬仰的媒體平臺,1983年主辦全國首次篆刻征稿評比尤其得風氣之先,點燃了老中青幾代印人的創作熱情。20世紀80年代中期韓天衡以悍霸印風引領潮流,模仿者眾,成為顯赫一時的“韓流滾滾”現象。上海書店出版社推出當代名家系列印譜,自1985年《韓天衡印選》始,至1998年出版不下27種(目前可見者)。1988年出版的《吳子建印集》影響數十年,一舉奠定吳子建在鳥蟲篆門類的穩固地位,他此后長時間沉寂,遲至2015年才出版新的印譜。盡管1980年代上海缺乏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篆刻社團,然而此方面的弱項并不足以掩蓋當時上海篆刻的總體優勢地位,當初盛況是今天的上海篆刻人足以自豪的。

應當欣喜地看到,最近五年上海正迎來繼1980年代之后,新時期篆刻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期,突出的表現即為篆刻社團的迅猛發展勢頭。2014年5月,成立6年的得澗書畫研究會在閔行區社團管理局注冊,年底創辦《得澗年刊》雜志,從傳統師生雅集轉型為現代意義上的社團,躍入快速發展的新軌道。同年7月18日,上海海上印社舉行成立儀式,副社長與藝委會幾乎囊括20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當代篆刻名家,社員整體創作實力強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省市級印社。不僅如此,海上印社還創造出一系列制度成果,包括理事會與藝委會“雙會并行”的運作機制、理事單位的設置、與政府的緊密合作等,為上海篆刻團體向兄弟省份奮起直追乃至彎道超車提供了示范,旗下《海上印社》雜志成為目前上海唯一的篆刻季刊。2015年8月15日,浦東篆刻會在企業資助下成立,堅持舉辦春秋兩季雅集,出版半年刊《印苑》,集體創作主題篆刻,走出上海與外省聯合辦展,等等,顯示出一家年輕印學團體的健朗性格。年底成立的海上小刀會不設首領,充分體現每個成員的能動性,頻繁的主題創作、一系列展覽活動讓這個“小”團體異軍突起,形成引人關注的“小刀會現象”??梢哉f,2014年和2015年堪稱上海篆刻發展的閃亮年份,海上印社、得澗書畫研究會、浦東篆刻會、海上小刀會成為上海新興篆刻團體的“四大金剛”,不僅產出顯著的創作、展覽、出版實績,而且代表了不同的團體組織類型,既錯位發展、各具特色,又陣容壯觀、形成合力,在上海書協之外,向全國其他省份樹立起上海篆刻的嶄新形象。

另一些事件和現象可作為“新時期上海篆刻第二個黃金期”命題的注腳。中華鐵筆會、云間印社等新團體成立,體量雖不及“四大金剛”,仍團結起一方力量,讓篆刻組織百花齊放。以2015年10月“篆刻觀察”微信號開通為標志,篆刻觀察工作室致力于開展上海當代篆刻評論與研究,連續4年推出年度盤點,發表10多位篆刻家個案研究和大量篆刻活動動態,就師徒授受現象、篆刻家潤例等加以揭示推動,并對部分現象展開批判,激濁揚清,作為一家民間機構,發揮出促進“上海當代篆刻”概念顯形的積極作用。此外,2017年上海市首屆篆刻藝術展、2018年首屆上海青年篆刻展、首屆全國大學生篆刻大展相繼舉辦,一個個“首屆”推動著篆刻之于書法的獨立性,具有開辟歷史、引領未來的非凡意義。

3.發展本土化團體是推動上海篆刻繁榮的必由之路

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門類,篆刻的傳承有多種途徑,包括師徒授受、同仁結社、校園教育、社會培訓等,其中同仁結社是篆刻社會化、專業化的至高體現形式。篆刻團體如同牽引這門藝術向前發展的強大引擎,直接帶動群體創作、公開展覽、社刊出版、辦班培訓等各項工作的活躍。發展本土化社團是為篆刻涵育土壤之舉,也是推動未來上海篆刻走向繁榮的必由之路。

如同教條主義者“言必稱希臘”一樣,篆刻界部分人存在“言必稱西泠”的誤區,認為成為西泠社員才算牛,否則就不行。但凡對西泠印社吸收新成員流程有所了解就會知道,每年全國入社者鳳毛麟角,落到上海這里可能只有一個兩個幸運者,甚至幾年也沒有一個,加入西泠成為帶有博弈性質的小概率事件。有位多次入選全國和西泠重要篆刻展賽乃至獲獎的上海篆刻家,持高式熊、韓天衡介紹信和個人作品等申請加入西泠,結果資料寄出后石沉大海,對其近乎羞辱。西泠印社凝聚著百年文化底蘊,固然值得尊敬,對于上海的篆刻事業來說,卻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篆刻家們有必要走出“言必稱西泠”的誤區,走就近抱團立業的正道。篆刻觀察工作室制作2019年篆刻潤例匯編時,在中國書協、上海書協、西泠印社三種專業身份之外,加注海上印社身份。如陳茗屋所說,海上印社社員的篆刻水平并不比西泠差,在藝術上不宜妄自菲薄。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走下去,若干年以后,今天生龍活虎的篆刻團體可能成為本土的明星品牌。

在調查中發現,一批20世紀80年代誕生的印社在時間的流逝中式微,新近成立的部分篆刻組織也存在架勢大而活動少的弊病。值得注意的是,運營篆刻團體需要做大事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人的生命在于運動,一家篆刻團體的生命在于不斷開展各種活動,當雅集創作、同仁展覽、社刊出版等活動趨于消失時,哪怕有社長、榮譽社長、顧問、理事等一長串名單,這樣的印社也產生不了多大的作用,反而存在官僚化、庸俗化之嫌,為人詬病。篆刻藝術本身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目標,不能奔著名與利去應付一家印社。

也有一些人堪為篆刻界楷模。陳睿韜接手海上印社后,幾年里極少休息,周二到周日去印社上班,周一到上海書畫院處理工作,為海上印社的快速崛起立下汗馬功勞。張勤賢十幾年來力撐棠柏印社,社刊累計出版25期,社員們至今經常舉辦雅集活動,他辦印社的一個體會是,“開展活動需要用錢的時候我來出,印社掙到錢的時候大家都有份”。兩位印社工作主持者體現出做事業的公心和責任心,令人肅然起敬。

每家篆刻團體負責人都應當樹立“百年老店”意識,關注人才梯隊建設,特別是內部制度建設,讓團體傳承下去,走向成長壯大,尤其要避免后繼無人的窘境。拿辦刊來說,從辦起刊物到成為《西泠藝叢》那樣的正式出版物、《中國書法》那樣的核心期刊,中間還有長長的路要走。1980年代紅紅火火的篆刻團體中,鄧散木藝術研究社隨葉隱谷先生去世而活動漸少,曾經為上海撐起門面的春泥印社、三原色印社、東庵印社等如今已難覓蹤影,都是非??上У?。這些印社的境遇值得當今有志舉辦篆刻團體者深思。

篆刻團體的繁榮需要篆刻人自身努力,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政府部門和實業界當與篆刻團體形成發展合力。當今尚有眾多印社處于未注冊狀態,市區兩級文聯、文廣部門應及時伸出援手,為有需要辦理“準生證”的篆刻團體提供便利。各區和街道的文化館、圖書館等要抓住當今篆刻團體蓬勃發展,部分尚無法落戶的時機,將篆刻團體引入,帶動一方文化事業。普陀區與海上印社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后,海上印社成為區域文化亮點,甚至列入普陀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重要文化成就。東元農業、得丘園、雷允上等企業為篆刻團體提供活動場地和經費,既是踐行傳承傳統文化的社會使命,也在奉獻中增加社會美譽度。

在此鄭重倡議,上海各篆刻團體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成立上海篆刻團體聯盟,定期舉辦聯合展覽,作為整體向兄弟省份展示上海的篆刻實力,時機成熟時邀請外省乃至國外篆刻團體一起辦展,推動篆刻藝術發展邁上新高度。

致謝

開展上海篆刻團體考察過程中,本人得到諸多前輩同仁支持,包括孫慰祖、徐慶華、潘善助、顧錫洪、方正之、徐夢嘉、徐正濂、陳睿韜、張遴駿、吳友琳、高申杰、王軍、張勤賢、盧新元、張銘、范振中、王英鵬、徐谷甫、陳標、施斌、張仁彪、羅剛、施鋒、李天揚、袁慧敏、廖富翔、夏宇、王道雄、張敏鹿、李晨、裘國強、謝長征、丁祖敏、陳士嘉、何偉康、孔品屏、丁俊、陸佳唯、陸勇等,在此致以誠摯感謝!

猜你喜歡
印社印泥西泠印社
“貼心”的小偷
金石為誼
——北大校友書畫協會·亭林印社篆刻交流展
上海西泠印社社員暨上海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書畫篆刻作品展舉行
南方印社印結同道,方寸藏菁
常州龍泉印泥:昔日貢品 今日精粹
西泠印社:老字號文化品牌的IP化之路
李澍周
李澍周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香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400萬拍下徐悲鴻畫作 買家付170萬后神秘失蹤被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