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019-12-18 02:59李鳳
魅力中國 2019年42期
關鍵詞:語言思維數學

李鳳

(河北省文安縣日上小學,河北 文安 065800)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比如在批改作業時,常常聽到老師們說:“唉,這么簡單的題目又做錯了,真是太馬虎了!”學生什么原因會出現這么多不應該的錯誤呢?通過我平日的觀察,有的同學在做題時,根本沒把題讀完,只是根據平時的做題經驗草草把題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讀題的過程中,添字、漏字,關鍵性詞沒有注意到,理解錯誤了,題也就做錯了。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閱讀能力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刻不容緩。

一、數學閱讀的現狀

在實際教學中,絕大多數的老師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來,又通過自己的理解表達給學生,進而忽視對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似乎研讀數學教材僅僅是老師的事,而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講卻是被動的接受和理解,覺得自己只要聽懂課就滿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師反復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一本書快講完了,而學生仍沒有掌握多少,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知識學了一大堆而能力卻提高不多,教學效率比較低下。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老師應該重視數學閱讀的教學,讓學生在不斷的數學閱讀中逐步領悟數學語言,提升數學素養。數學課標指出,“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而“數學閱讀”則是讀者通過數學語言符號獲得意義的一種心理過程,數學課堂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所以,若要切實加強數學自主學習的思維訓練,提高解決問題的準確性,最為重要的一個基點就是強化“數學閱讀”。數學閱讀是掌握數學語言的前提,是順利、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之一。

二、數學閱讀的本義

教育心理學認為,數學閱讀是閱讀主體根據已有舊知,在一定閱讀動機的驅使下,依托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將文字語言轉譯成數學符號語言,并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

變換方式、激發興趣、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比如在低年級教學例題“小雪得了12朵小紅花,小磊得了8朵,小雪比小磊多得幾朵小紅花?”老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拿出學具擺一擺。(用小圓片表示小雪的12朵,三角形片表示小磊的8朵。)接著,老師引導學生用圓形和三角形表示花,把它們畫下來,進而順勢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數學思維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多次往復。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要讓思維活動充分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感性材料越豐富、越全面,學生的解題思路就越準確、越清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借助各種手段,使學生的思維順利地由具體向抽象過渡。

三、探索數學閱讀的策略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第一、以身作則,引起關注。

數學老師的示范閱讀的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老師的示范閱讀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能力。這就要求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通過老師閱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而老師如今的課堂,多數老師習慣把題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讀題或者自己直接泛讀一遍,緊接著就開始讓學生“開工”。身為老師給學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讀一遍題目,又怎么能期待老師的學生認真讀題呢?老師不能因為自己已充分理解了就認為學生也熟悉了。如果老師在每次讀題時能讀兩遍、三遍,指導學生來閱讀,那么學生對閱讀也會更加關注。

第二、課內課外,雙劍合璧。

課內閱讀以讀圖、讀符號為主,課外閱讀應以游戲為主,不帶任何任務,自由的閱讀、自在的游戲。在教學中,凡是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讀得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自己讀;在教學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如板書、演示、圖形、實物等,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比較、思考,在觀察感知中積極思維,并讓學生用清晰的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觀察過程,不僅能反映學生思維的正確性,掌握知識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并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變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

第三、細化要求,教給方法。

1、激發興趣,以“疑”導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就是帶著問題讀,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在提出讀的要求之前,要先讓學生明白什么原因讀,要解決什么問題。學生只有明白了讀的原因后,才會帶著問題去讀,有意識地在讀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讀書。只有老師經常這樣訓練,學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讀的過程中思考”的良好習慣,而不致于常常機械地朗讀。例如:教學 “厘米、分米”時,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階段,編寫小華的一天,小華早上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穿上15分米長的上衣,和9厘米長的褲子。又穿上20厘米長的鞋子,拿出5毫米長的牙膏,擠出1厘米長的牙膏,拿著15分米長的牙刷在刷牙.。讓學生通過閱讀發現錯誤,能及時加深對“厘米、分米”的感知。

2、手腦并用,以“動”帶讀。

數學中的語言常常非常簡潔,一些數學概念、數量關系通常是隱藏的、含蓄的。老師可以邊讀邊做一做、畫一畫、寫一寫。例如把一個圓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周長增加了6厘米,求長方形的面積。解決這個問題時先讓學生邊讀邊畫圖,在操作的過程中,語言文字轉化成直觀形象的示意圖,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增加了兩條半徑,問題很快迎刃而解。這樣邊讀邊動手,學生學得輕松,方法記得牢固。

第四、表揚鼓勵,及時評價。

老師仍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成效作出激勵性評價和肯定性評價,更要注重其參與過程及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老師可以結合每周的評價表,對孩子這一階段“閱讀”的表現,及時作出評價,對于表現好的孩子,應及時鼓勵,對暫時比較落后的孩子,老師應及時捕捉他們的進步,促使他們很快地進步。

只有在學生的主觀意識中播下數學閱讀的種子,才能使數學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并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真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獲得不同的發展。

猜你喜歡
語言思維數學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語言
有趣的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