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山“非遺”性畢摩文化保護機制的研究

2019-12-18 02:59阿星伍乃俄其牛妞蘇爾伙
魅力中國 2019年42期
關鍵詞:非遺普查彝族

阿星伍乃 俄其牛妞 蘇爾伙

(四川農業大學法學系,四川 雅安 625014)

一、畢摩文化的概述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富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古老民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在四川?;诟畹俟痰囊妥迦嗣竦恼J識與觀念的影響,其信仰可歸結為畢摩文化——畢摩教。

畢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其內涵豐富,包羅萬象,涵蓋著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畢摩教是每一個彝人的精神依托,也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門。畢摩既是彝族民間宗教活動的主持者和組織者,又是彝族宗教和信仰的代表人物。

畢摩擁有主持祭祀、除災祛禍、治病療疾、主持盟誓、傳承譜系等職能,是彝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其畢摩地位崇高,受彝族人民愛戴。

二、畢摩文化當前的發展現狀

(一)畢摩傳承人與畢摩文獻數量在逐年減少

以畢摩文化中心——美姑縣為例,在1996年,美姑縣畢摩文化中心對全縣畢摩進行了第一次普查,普查結果顯示“美姑縣約有4454戶作畢摩,約占全縣33880戶中的13%左右;約有6850人作畢摩,約占全縣男性人數85438人的8%,占全縣16萬人口的4%左右?!?010年,美姑縣畢摩文化中心展開了第二次普查,普查結果顯示“目前美姑縣境內畢摩共有2913人?!?4年間,美姑縣畢摩人數減少了57.5%。從1996年到2010年間,比摩文獻從112527本減少了51156本,整整少了61371本。數據說明,傳統意義上的非遺文化即使自身有再大的發展勢頭,在當今經濟文化大繁榮、大趨同化的時代,傳統文化仍需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保護。

(二)畢儀的缺失與畢摩素質參差不齊

畢儀的缺失。因為畢摩文獻的大幅損失造成了畢儀的缺失,因為作畢所念的經文、具體的作畢儀式都是記載在畢摩文獻上的。根據美姑縣第二次普查的數據,“從畢摩所能掌握的儀式層次來看,能夠進行尼木措畢等大型儀式的高級畢摩有90人,占畢摩總數 的3%;能夠進行中型儀式的中級畢摩有475名,占 畢摩總數的 16%;只能做小型儀式的初級畢摩有 2348名,占畢摩總數的81%?!绷硗?,大多是從事畢摩職業的人認為執行兇事儀式對自身與后代都不利,認為作畢的畢摩如果作畢功力不足,將會遭到反噬而得不償失。所以很多畢摩紛紛戒了兇事儀式,使兇事儀式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三)畢摩素質參差不齊。

畢摩自古以來身上就具備很高的素質。但物欲橫流的今天。許多畢摩被世俗深深影響,部分畢摩所體現的素質與傳統的畢摩截然相反。

第三,法器的大量失傳與制作工藝的簡化。法器是畢摩進行法事活動的工具,畢摩法器在祭祀儀式或用來與神取得聯系,或探知神意,或震懾鬼妖,或溝通天地,都有其獨特而神奇的功用。在今天涼山彝區,畢摩法器的種類日益減少。

三、畢摩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機制

有關部門加強政策及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高民眾的思想認識

地方政府擬定方案并出臺地方政策,從法的層面確認與保護“非遺性”畢摩文化,加大全民普法,強調畢摩文化保護的重要性,提高民眾對畢摩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意識,讓人們自覺尊重與接受學習畢摩文化,樹立畢摩文化的權威性,對于偷盜畢摩文獻、侮辱畢摩從業者、破壞作畢儀式的加害人科處罰款、教育等有必要的民事懲戒手段,規范民眾行為,對畢摩文化的生存與發展營造有利的現實條件。

(一)建立畢摩文化的有效傳承機制。

畢摩是畢摩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承者,故而保護畢摩文化傳承人是保護畢摩文化的關鍵。一旦畢摩文化傳承乏人,這種口耳相傳了千年的文化奇葩必然消失。應當盡早研究制定畢摩傳承人的標準規范,在定期不定期給予他們相關榮譽的同時,籌集專項經費讓他們享受專家教授般固定待遇,這樣他們才會更好地肩負起保護和傳承畢摩文化的責任,并配合相關專家及時將自己掌握的文化與技能轉變為文本留存后世。加強畢摩登記入冊,對畢摩市場進行統一管理。

(二)利用畢摩文化自身元素,適當進行旅游開發

畢摩文化歷經歲月沉淀,千年發展,有著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外在看來其帶有神秘與宗教色彩,然而其內在元素卻豐富多彩,有畢摩音樂、畢摩繪畫、畢摩泥塑、畢摩經文等文化載體,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可以融入現代元素,比如,創作有現代風的畢摩音樂、與現代繪畫交融創作出更高的藝術等方式使畢摩文化生生不息,與時俱進。

(三)建立畢摩傳承人補貼制度,帶動畢摩傳承人的積極性

面對畢摩傳承人經濟匱乏、生活困頓的難題,僅憑使命感與責任感肩負起畢摩文化保護與傳承的責任是難以維持的。政府可從財政預算中撥出專門的經費,對畢摩傳承人專門制定相應的補貼制度,只有給予傳承人良好的物質生存條件,才能調動其積極性,潛心去傳承與保護畢摩文化。除了對畢摩傳承人建立補貼制度以外,還可以定期對其進行考核,保證畢摩傳承教育的效果。

(四)利用學術界、高校、科研機構等平臺,切實做好研究與保護的工作

依托美姑縣畢摩文化研究中心、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力量,分專題對畢摩文學、畢摩經籍、畢摩儀式、天文歷法等進行收集整理,為未來畢摩文化的深入發展提供大致方向。同時,多邀請資歷高深的畢摩到研究中心進行直接的互動交流,到民族學校、畢摩學校、彝族民眾學習場所等去開講座的形式普及畢摩文化。

四、結語

深掘彝族本土文化資源,利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文化自信;保護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對于困難,積極面對,勇于挑戰,敢于創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將我們文化與時代緊密聯系起來,注入新鮮血液,積極引導畢摩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相適應,讓畢摩文化生生不息,成為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力量。

猜你喜歡
非遺普查彝族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蟲發生
彝族海菜腔
胡春華強調:確保脫貧攻堅普查取得圓滿成功
彝族蕎粑粑
云南彝族傳統武術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2018年中國將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學習調查要“四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