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環境的優化策略分析

2019-12-18 02:59牛明敏房新荷
魅力中國 2019年42期
關鍵詞:積極情緒心理學能量

牛明敏 房新荷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高校學生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其認知情感、行為方式、信息接收習慣和過去有很大不同。中共教育部關于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引導師生強化網絡意識,樹立網絡思維,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創作網絡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好網絡精神家園”,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動網絡育人指明了方向。借助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引導學生在網上傳播“正能量”,優化網絡育人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時期高校網絡育人環境面臨的問題

(一)網絡法制建設滯后,網絡教育環境雜亂。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網絡法治建設是優化網絡環境的先決條件。由于我國網絡法治建設起步晚、起點低,立法體系尚不完善,特別是網絡輿論方面的立法尚待健全,而高校學生長期處在網絡之中,缺乏辨別能力和自制力,網絡立法的長期滯后直接導致高校學生的網絡行為得不到有效的法律約束和監督,從而引起網絡教育環境混亂。一些暴力、賭博、色情等有害信息得到大量轉發傳播,嚴重污染了網絡教育環境,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會造成負面影響。

(二)網絡道德教育缺失,網絡道德環境較差。

網絡道德是用于調整和規范網絡使用者思想、言論和行為的道德準則。良好的網絡道德有利于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和營造良好網絡環境氛圍,對塑造大學生道德人格和增強大學生對不良網絡信息識別力、免疫力意義重大。當前我國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缺失現象比較嚴重,比如肆意傳播不實信息、對陌生人發泄個人情緒、網絡暴力等惡性事件頻頻發生。部分高校對于一些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沒有足夠重視,缺乏對大學生網絡道德行為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從而導致大學生網絡道德觀念薄弱。

(三)網絡信息監管不力,網絡政治環境復雜。

隨著“短視頻”“微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能夠便捷地獲取資訊、展開網絡交流和跟帖發表觀點。然而網絡信息良莠混雜,一些錯誤的思想言論和反動的社會思潮也在網絡上大行其道,嚴重污染了網絡政治環境。盡管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相關網絡監管部門,但許多高校仍存在網絡監管意識不強、監管技術落后、監管手段單一等問題,導致一些不良網絡信息仍能夠在網上“興風作浪”,使高校網絡政治環境變得復雜。

二、利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優化育人網絡環境的必要性

(一)積極心理學理論概述

積極心理學產生于上世紀末的美國,由賽里格曼首次提出并大力倡導。賽里格曼認為心理學一直以來的消極傾向使得研究重點過度關注于人類心理問題的研究中,導致研究走入消極,忽視了心理學研究初衷,即幫助人類獲得幸福生活。積極心理學以積極的視角解讀闡釋人類的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挖掘個體內心潛在的積極力量,幫助人類獲得幸福生活的內心原動力。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存在兩種心理狀態:積極心理與消極心理。積極心理包括自信、信任、愛、同情、寬容、期望等,積極心理能夠產生正向的心理能量,如愉悅、幸福感、積極向上、奉獻等;消極心理包括自卑、悲觀、嫉妒、絕望、怨恨、仇視,產生負向心理能量,如情緒低落、抑郁、共計、破壞、犯罪等?,F代研究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社會生活中來,以謀求人的幸福生活。而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的當下,更多學者試圖將積極心理學目前引入到網絡輿論研究中來,以期引導網絡輿論的良性發展。

(二)積極心理學對凈化網絡環境具有獨特優勢

近年來,“正能量”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普遍訴求,而正能量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核心概念,積極的、向上的“正能量”是推進人類發展前進的不竭動力。我國目前正處于深化改革、偉大復興的關鍵期,各種矛盾、問題層出不窮,人們的心理狀態普遍感到焦慮、緊張,青年學生因其獨特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更加易怒極端。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興媒體成為了他們宣泄情緒的平臺。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促使我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用積極角度引導輿論場中的高校學生獲得正向的情緒體驗。

(三)引用積極心理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陣地已經轉移至互聯網,青年學生同時作為互聯網的受眾和用戶,一天中絕大多數時間花費在瀏覽網頁或刷各種媒體上,網絡陣地成為其接受信息和價值觀念影響的主要來源,面對同樣的熱點事件,從積極情緒出發和消極情緒出發會得出完全不能的情緒體驗,因此引導青年學生深挖事件積極因素,通過網絡媒體傳播正能量,研究個體的積極力量,激發每個人心中的正能量,因此,引積極心理學理論,傳播積極情緒是實現網絡育人、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網絡育人環境的優化策略

(一)在高校學生中激發積極情緒體驗,提升主觀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情緒伴隨著愉悅的主觀體驗,能夠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通過冥想放松訓練和“正性事件”訓練,訓練個體的快樂感體驗,促進大學生保持樂觀心態,抑制不良信念和行為。通過“感恩筆記”“日行一善”等活動提升大學生積極感恩情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大學生對生活的主觀幸福感。同時,有計劃地開展合理思維訓練,培養大學生積極解釋風格和良好行為反應模式,增強在壓力之下的心理彈性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挑戰,改變不合理的認知習慣和極端思維,激發自身潛在的力量和創造力來解決問題,提升幸福感和對生活的滿意度,不斷提升自我、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和主觀幸福感可以抵御消極情緒的侵蝕和惡劣心境的產生,形成心理危機的天然屏障。

(二)構建積極人格,培養有韌性的積極心理品質

培養和發掘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增強他們的自我成長力量,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抗壓能力和心理韌性,抵御心理危機及心理的困擾。積極心理品質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種持久的、積極樂觀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利用團體輔導、班會、讀書會、演講、征文、班級網絡文化等各種形式,培養大學生的積極、樂觀、希望、感恩、寬恕等品質,能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和挫折,增強心理力量。同時,利用高校各種文體活動及社團活動,注重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勇敢、創造力、友善、愛、社交智力和開放思維等優秀品質和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利用網絡平臺,傳播正能量,開展評選“最美大學生”“最美舍友”等,將生動鮮活的“接地氣”案例與學生情感需求相結合,培養有韌性的積極心理品質。

(三)打造高校網絡育人正能量傳播的媒體品牌

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離不開品牌傳播,例如人民日報抖音版話題中,有“十一護旗手”、“最美小女孩背妹妹回家”、“今天,紀念一位偉人”等,針對近期香港暴徒事件,更是推出一系列令人熱血沸騰的視頻得到了網友的點贊和轉發,人們從中體驗到了社會的溫暖和愛意,從感受這些點滴善舉,升華到激勵自身見賢思齊。積極的情緒極具感染性,而同時網絡媒體具有傳統媒體不具備的快速傳播性和強大的滲透力,因此引導高校學生在網絡上汲取正向能量,營造積極情緒體驗,使之慎重發聲、發積極之聲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點難點。

(四)推動學生之間輿論場的正能量傳播

互聯網、社交媒體的興起對青年群體輿論場的構建提供了傳播空間。學生在網絡空間和朋友圈的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構成了特殊形式的“輿論集散地”。推動學生之間輿論場的正能量傳播,對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乃至整個社會價值和信仰共同體的構建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在人人都擁有麥克風的時代,應鼓勵學生應用積極心理學觀念,發現身邊的正能量并予以傳播,形成規模效應。

利用積極心理學,發現事情的“真善美”一面,進而獲得積極情緒體驗并將其傳遞出去,是優化網絡育人環境的核心流程。需要注意的是,提升高校群體中輿論的正能量傳播的加法的同時,也應實施負能量傳播的減法,高校網絡監管部門應該對貼吧、微信微博等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整改,凈化網絡空間的傳播環境,對負能量的傳播說“不”。積極心理學主張用正向輿論用來表達學生對社會性或公共性事物的意見,喚醒青年學子內在的積極品格,在高校優化網絡育人環境中有突出作用,同時對營造和諧社會具有巨大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積極情緒心理學能量
儀式動作、象征意義和積極情緒增強控制感:雙路徑機制*
中小學生積極情緒現狀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積極情緒助力更好記憶
正能量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詩無邪傳遞正能量
開年就要正能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