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審美價值

2019-12-18 02:59馮媛媛
魅力中國 2019年42期
關鍵詞:民族性境界文化遺產

馮媛媛

(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宣傳文化中心,內蒙古 烏海 016000)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它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和文化發展的價值體現,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為了更好地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質,我們需要挖掘它的深層內涵,也只有在不斷深化認識的基礎上,才能使保護工作的方針和方法更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的實際,更有效地回應社會現實的要求。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文化遺產”,它不是一個成熟的、本土化的概念,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下稱 《公約》),這個概念才得以正式確立,它經過了從 無形文化財→非物質遺產→民間創作→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演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專有名詞,盡管一直存在著爭議,但經過10多年的宣傳和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或簡 稱“非遺”)已經得以廣泛流傳。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脈的精華。為了確保非遺保護的深入推進,在實踐基礎上,我國定立了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戰略,并將其具體劃分為10個類別,分別是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舞蹈、傳統醫藥、傳統音樂、民間文學、民俗、曲藝和傳統戲劇。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特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用人類的生存行為和情感構筑的文化史。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幾乎涵蓋了人們對于宇宙知識實踐探求的方方面面,充滿著 野性的生命風采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其中,地域性、民族性、活態性、流變性這4個特點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明顯區別于物質文化遺產。

(一)地域性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般來說,每個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生活地域,由于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經濟條件、歷史發展等原因,逐漸形成了不一樣的宗教、禮儀、習俗、生產、歌舞、語言等方式,進而形成了該民族相對鮮明的文化特征。 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和蒙古族的《江格爾》是我國非遺資源寶庫中最著名的3大敘事史詩,它們都主要分布在北緯 40°以北的游牧民族地區。

(二)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為某一民族所獨有,打上了該民族 的生活文化烙印,體現了特定民族的獨特的生存智 慧、審美意識、思維方式、情感取向、價值判斷等因素。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這種民族性的生動表達和傳承產物。如京劇、蒙古長調、侗族大歌等表演藝術,是典型的中國式民族文化傳統。

(三)活態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于人本身、依附于一定區域的生活形態而存在,被這個區域的民眾群體認同,以表演、技藝、習俗等為表現手段,以“口傳 心授”的方式得以延續,在現代生活中依然使用,是一個民族的生命記憶和活態文化基因。

(四)流變性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過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區域的歷史、人文、資源稟賦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呈現繼承與發展并存的狀況,進而在本質上保留 基本一致性的基礎上,會發生不可避免的流變,從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不同的地域文化環境中,以 不同的面目呈現。從歷代陶瓷燒制技藝及風格的多 彩演變,便可見一斑。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4種境界:欲求境界、未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眳枪谥姓f,“現在很多人窮,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皼]有恰當的審 美,生活剝露出最務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追求實用化的背后,生活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動詮釋了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它不僅維系著相關群體和個人的民族文化認同感,也在精神匱乏的當代展現出日益絢爛的歲月風采。

(一)讓他把手作之美

現代工業文明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與此同時,它也忽略了人真正的內在文化訴求,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喪失個性、趨功逐利、精神空虛、情感淡漠等。工業設計以先進的技術為根本,以市場價值為導向,以批量化生產為手段,忽略了風格上的多樣性,忽略了個性化的審美需求,忽略了人對自然與生俱來的家園般的眷念,把世界推到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文化黯沉的危 險境地,從而引發了人們對前工業時代的懷念,人們懷念那些傳統手作工藝中傳遞出來的素樸力量和真摯溫情,懷念那些與人類本性相伴生的自然與和諧。

(二)匠心之美

“匠人”通常是指專門從事某一職業、經驗豐富、技藝熟練的人?!敖承摹币辉~源自唐代《孟浩 然集序》中的“文不按古,匠心獨妙”,即匠人擁有的巧妙心思,多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各種傳統文 化表現形式,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是自然力 量與人類智慧的凝結,它之所以能夠流傳數百年乃至上千年,關鍵在于:一代又一代勞動人民以精工細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對待自己 的生活、勞作、工藝和產品,可謂是每一個創作者的心靈寫照。

(三)設計之美

設計實際上是人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是人創造智慧和潛能的一種自然表達,是人在自覺地運用 各種媒介與外界的對話。當然設計是有優劣之分的,只不過優秀的設計師更加善于選擇和造型,觀察的角度和思考的層面更加獨到而已。

結束語:

總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物質與精神并重的文化類型,它源于自由和自覺的藝術實踐,卻超越了物質生活的羈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傳承性和集體性的基本特征,承載著民族文化的精神品格和藝術特質,具有極高的的審美價值。

猜你喜歡
民族性境界文化遺產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與文化遺產相遇
“缺失的伊甸園”:約瑟夫·奧尼爾《地之國》中的美國民族性反思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品“境界”
Tough Nut to Crack
慎獨的境界
淺談黃自藝術歌曲的民族性
“人師”的境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