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管狹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

2019-12-18 02:43陜西省西安市中醫醫院手術麻醉科陜西西安710021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9年12期
關鍵詞:插管氣管螺旋

1.陜西省西安市中醫醫院手術麻醉科 (陜西 西安 710021)

2.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中醫醫院麻醉科 (陜西 西安 710089)

宋國軍1 焦曉紅2 梁 琪1 劉 潔1

氣管狹窄是臨床中常見的臨床癥狀,多因為氣管支氣管內良惡性腫瘤、氣道內結核、外部壓迫氣管等原因引起的。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可較直觀、明了的顯示人體氣道及毗鄰組織的立體解剖學關系,在診斷氣管狹窄原因或提供相關有價值的影像資料檢查中優勢明顯[1-3]。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治療的患者,如果合并氣管狹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患者麻醉質量,從而降低手術效果。手術前需要對患者進行相關氣道評估,以此提高患者麻醉質量并保障患者手術效果。多層螺旋CT成像速度較快,密度分辨率高,其多種后處理技術可不受層面外組織結構影響、無重疊投影、后期可對圖像進行重建,手術前可評估患者氣道狹窄程度[4]。本研究收集了47例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的臨床資料、影像學資料,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了螺旋CT重建成像檢查,旨在探討氣管狹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47例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4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 9 例,女性患者1 8 例,年齡1 8 ~7 4歲,平均年齡(36.74±6.15)歲;體重47~74kg,平均體重(58.45±5.93)kg;47例患者均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前經X線平片檢查提示氣管受壓狹窄者21例,自述呼吸困難、受限者26例;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Ⅲ級,Ⅰ級者9例,Ⅱ級者26例,Ⅲ級者12例。

1.2 入選標準 ①未合并其他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等;②患者均進行了多層螺旋CT檢查;③臨床及影像學資料完整無缺。

1.3 排除標準 ①存在嚴重心、肺等功能障礙患者;②CT檢查禁忌癥者,如空間幽閉癥者;③哺乳期婦女及孕婦;④未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者;⑤不配合研究檢查者。

1.4 影像檢查 患者檢查前需要摘除衣物上或佩戴的金屬飾物,避免出現偽影干擾影響成像質量,同時對所以患者進行碘過敏試驗,試驗合格者方可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設備采用東芝Toshiba 64排螺旋CT,首先進行CT平掃,患者仰臥位,手臂放置身體兩側,掃描范圍:聽眉線至第7頸椎下緣,進床方式:先頭后足,管電壓:120kV,管電流195mA,間距:5mm,掃描層厚5mm。掃描完畢后將掃描圖像傳入計算機后臺進行重建,重建層厚1.25mm。采用多平面重建技術、模擬氣道鏡技術、容積再現技術。

1.5 麻醉方法 患者進入麻醉室后常規進行心電圖、血壓等生命體征檢測,根據患者氣管狹窄程度選擇不同方式氣管插管進行麻醉誘導,插管時根據CT圖像,調整插入深度,需使氣管導管前段超過受壓狹窄部位。Ⅰ級:使用丙泊酚(2.5mg·kg-1)、阿曲庫銨(0~5mg·kg-1)、芬太尼(4ug·kg-1)喉鏡氣管插管,若插管失敗后采用纖維支氣管鏡二次插管。Ⅱ級~Ⅳ級:呋麻滴鼻液滴入鼻腔,2%利多卡因麻醉咽喉部,靜脈滴注芬太尼(0.05mg)與1~2mg·kg-1丙泊酚。

1.6 圖像處理 根據CT圖像,進行氣管狹窄程度分級:Ⅰ級:氣道阻塞程度低于70%;Ⅱ級:氣道阻塞程度70%~90%;Ⅲ級:氣道阻塞程度大于90%;Ⅳ級:氣道完全阻塞。應用CT工作站的配置電子器測量:(1)氣管受壓的狹窄較為嚴重位置橫截面積與直徑;(2)氣管受壓狹窄段的末端與環狀軟骨間的距離;(3)氣管受壓的狹窄段長度;(4)末端受壓的氣管橫截面積及直徑。

1.7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均采用()進行統計描述,患者平均年齡等計數資料采用率和構成比描述,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螺旋CT重建成像測量氣管狹窄最嚴重處橫截面積與直徑螺旋CT重建成像測量氣管狹窄最嚴重處橫截面積最小為0.79cm2,最大為1.36cm2,平均橫截面積(1.06±0.54)cm2(見圖1);測量氣管狹窄最嚴重處橫截直徑最小為3.42mm,最大為9.63mm,平均橫截面積(6.53±1.17)mm。見表1。

2.2 螺旋CT重建成像評估氣管狹窄程度情況 經整理47例患者影像學資料發現,螺旋CT重建成像評估氣管狹窄程度分級Ⅰ級者28例,氣管狹窄程度分級Ⅱ級者19例(見圖2),未受壓位置氣管直徑在10.14~16.75mm,平均直徑(13.01±2.12)mm;狹窄段長度最小為2.71,最大為6.09cm,平均(4.12±0.69)cm;未受壓位置氣管的橫截面積:1.20~2.95 cm2,平均值(1.98±0.31)cm2;氣管的狹窄段末端與環狀軟骨最小距離為4.81,最大7.32cm,平均值(5.79±0.62)cm。根據47例螺旋CT重建成像圖像評估后,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未出現插管失敗,成功率100%,麻醉過程中氧飽和度檢測:95~100%,呼氣末二氧化碳檢測:3.50~5.51kPa。

3 討 論

食管癌、甲狀腺癌、膿腫、血腫、氣管腫瘤、氣管軟化都可以引起支氣管狹窄,氣道狹窄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難,同時也可伴有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臨床聽診可發現患者呼吸音較低或消失,同時存在干、濕啰音,目前臨床中對于氣道狹窄主要依賴于輔助檢查,其中包括臨床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其中體格檢查方式為:在患者不發音的情況下,用力張口伸舌至最大限度,根據所能看到的咽部結構進行Mallampati氣道分級,但存在很多學者認為這種檢查方式評估狹窄程度太具有主觀性與醫生經驗存在直接相關性無法準確,對患者氣到狹窄情況進行全面觀察[5-8]。

利漢其等[9]學者對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小兒氣喘可疑病因診斷中的價值進行了探討,認為存在一部分氣道病變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圖像無特異性,加大了診斷的困難程度,但MSCT三維氣道重建技術能清晰顯示氣道及其周圍組織的結構,對明確小兒喘鳴或喘息性疾病的病因診斷、減少誤診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價值。謝書奇[10]收集了15例氣管狹窄患者的臨床資料,全部患者都采取螺旋CT重建成像方式診斷,觀察相關診斷的情況,結果認為氣管狹窄的患者麻醉中應用螺旋CT重建成像,可幫助臨床治療。

表1 螺旋CT重建成像測量氣管狹窄最嚴重處橫截面積與直徑

圖1 圖示橫截面氣道官腔面積為99.4mm2,氣道阻塞程度為Ⅰ級。

圖2 螺旋CT圖像示真假隆突間的左主支氣管中段狹窄,支氣管橋變異。

螺旋CT氣道重建成像可于多個平面和不同角度中顯示氣道的相關走形及變化,加上分辨率高的優勢,在氣道狹窄方面顯示中圖像質量高[11-13]。本組研究分析了氣管狹窄患者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發現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可有效測量并評估氣管狹窄情況,螺旋CT重建成像測量氣管狹窄最嚴重處橫截面積最小為0.79cm2,最大為1.36cm2測量氣管狹窄最嚴重處橫截平均橫截面積(6.53±1.17)mm,在螺旋CT重建成像評估氣管狹窄程度分級中,氣管狹窄Ⅰ級者28例,Ⅱ級者19例,對未受壓位置氣管直徑在、狹窄段長度、未受壓位置氣管的橫截面積、氣管的狹窄段末端與環狀軟骨最小距離均可直接測量,獲取數據。螺旋CT重建成像技術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檢查手段之一,對支氣管的數目、位置、形態特征以及支氣管壁的厚度等均可更加直觀、定位、量化、多部位地進行測定,且較支氣管鏡檢查而言,具有無創性和便捷性,尤其對于老年、嬰幼兒患者而言,安全性[14-15]較高。在麻醉效果觀察中,根據47例螺旋CT重建成像圖像評估后,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未出現插管失敗,成功率100%,麻醉過程中氧飽和度、呼氣末二氧化碳檢測均為正常范圍,表明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可有效測量并評估氣管狹窄。螺旋CT通過重建對于氣管完整解剖面有良好體現,可直觀測量器官內徑,同時結合計算氣道最狹窄處的相關資料,即可對患者氣管狹窄程度、直徑等情況進行測量,模擬仿真原始圖像,充分顯示出氣管內表面的結構與管腔結構,獲取更多可靠信息。

綜上所述,麻醉前行螺旋CT重建成像可有效測量并評估氣管狹窄情況,為臨床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提供相關資料,可保障麻醉一次成功率。

猜你喜歡
插管氣管螺旋
氣管切開術后不同類型氣管套管的并發癥及處理策略
多層螺旋CT診斷急腹癥的臨床效果分析
腸梗阻放射診斷中多層螺旋CT的應用分析
早期氣管切開對于腦外傷患者的治療體會
地塞米松聯合可視喉鏡在氣管插管中的應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動度與二次插管的相互關系
重癥昏迷患者可視喉鏡在胃管插管中的臨床應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氣管狹窄病人導管插管二例
奇妙的螺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