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攜式筋膜槍不同時長下緩解三角肌中束即時運動疲勞效果評價

2019-12-25 08:17張建侯世倫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9年16期
關鍵詞:肌肉疲勞三角肌肌電圖

□ 張建 侯世倫

(1.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2.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 北京 100084)

1、研究目的與意義

傳統上主要采用牽拉、按摩、理療、針灸、藥物等方法消除疲勞,減輕酸痛,但對于局部肌肉疲勞的消除與緩解,這些方法效果各有不盡如意的方面,很多運動或日常生活需要運動員上臂重復做功,三角肌中束易疲勞,便攜式筋膜放松沖擊儀通過振動放松對緩解即時性局部肌肉疲勞的效果優于傳統一般方,但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振動放松的指導能夠具體說明在一定振動頻率之下多長時間的振動放松效果最佳,本文通過測量表面肌電測量實驗數據,來明確振動放松在何種時長下效果最優,對應用振動放松方法進行肌肉緩解提供一定的指導建議和參考。

本研究之所以以觀察三角肌中束振動放松后的效果,是因為三角肌比較肥厚而有力,且該肌對加固和穩定肩關節有一定作用。而且一是考慮到三角肌在上肢運動的高頻使用是易于緊張亦或受傷的肌肉組織,對其研究何種時長下的振動放松效果最佳具有現實際指導意義;二是考慮到三角肌較為肥厚有力,振動放松后的身體感受明顯,易于觀察分析;三是考慮三角肌做工后容易達到疲勞狀態且肌肉位置靠外,便于實施力竭性訓練且監測肌肉數據和在治療緩解肌肉疲勞上都便利上手操作。所以筆者以三角肌中束為例,展開思考和實驗,并驗證思考推論。

在傳統的筋膜放松術中,通常使用的儀器是電動深層肌肉刺激儀電動肌肉振動儀(Deep Muscle S timulator,DM S),電動深層肌肉刺激儀通過擊打與機械振動可作用于深部肌肉組織,刺激其本體感覺功能,促進感覺的恢復,緩解痙攣。有效緩解組織粘連與過度興奮,迅速分解炎癥產物并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組織環境;同時感受器因不斷受到振動刺激影響,從而抑制了疼痛傳導。但DM S的缺陷在于需要接入穩定的電壓,并且因儀器自重較重,無法自己單手持治療儀器為自己治療或緩解肌肉疲勞,必須配合治療師使用;但最大的問題在于,DM S電動肌肉振動儀不能變換頻率,敲擊力度只有60Hz一種敲擊力度,對于女性運動員或者對較小、疼痛耐受度較低的肌肉組織和部位,不能完全適用,同時60Hz頻率相當3600r/min,即便是對于男性運動員來說,承受此力度也不能算是輕松,所以雖然緩解肌肉疲勞的效果還尚可,但受用者的自適度并不高。

筆者實驗中為避免DM S的一系列缺陷問題,采用手持便攜式筋膜沖擊儀,目前市面上的筋膜放松儀器品種很多,原理也大體相同,筆者選用美國的HYP E RVOLT筋膜沖擊儀,具有其無線便攜、頻率選擇多樣、自重較輕可自用或治療師輔助使用等優點,筆者選以40Hz的頻率即2400r/min的敲擊力度為受試者三角肌中束運動后疲勞進行放松緩解。之所以選擇40Hz是因市面上大多數筋膜沖擊儀都具有此頻率敲擊力度,運動員從體感舒適度上來說也更易接受,因此選擇此頻率使實驗結果有更廣泛的指導意義,而不會因筆者使用的這款筋膜放松儀而使實驗的可行性實用性受限制;同時筆者選擇的這款肌筋膜振動放松儀現被世界各項目主流運動員所廣泛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實用價值。它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快速連續的振動和打擊,影響人體機械感受器的功能,從而抑制了疼痛,放松痙攣肌肉,控制脊柱關節恢復正?;顒?。和按壓技術一樣,可以減少肌肉,肌腱,骨膜,韌帶以及皮膚上的扳機點敏感度。依此原理,筋膜放松術也是通過快速連續的機械振動作用于深部肌肉軟組織,有效緩解組織粘連與過度興奮,迅速分解炎癥產物并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組織環境。

2、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2.1、國內研究現狀

在國內對這一研究命題目前國內研究較匱乏,研究更細化層面的內容更是寥寥無幾。在現有的研究中,程亭秀深層肌肉刺激儀治療臀小肌損傷臨床研究中使用儀器時長8分鐘;陳勤在:半導體激光與DM S治療腰肌勞損105例臨床療效研究使用儀器時長為3-5分鐘分鐘,由此可以看出對深層肌肉放松時長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導研究,使用完全憑借經驗和受試者的體感來判斷,得出的結論較為籠統和概括。

2.2、國外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尚無同一命題的相關研究,只有使用其他物理治療器械如泡沫軸對肌肉放松效果的相關的研究。泡沫軸是通過滾動按摩對肌肉緊張進行緩解,也是放松筋膜的一種方式,但其放松效果自然不如深層肌肉刺激儀(DM S)或筋膜沖擊儀這類高頻刺激對肌肉的放松效果明顯,所以便攜式筋膜沖擊儀在不通時長下對肌肉放松的效果研究是有現實需要和意義的。

3、研究內容

3.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北體大20名體能專項學生,男20人,年齡19-26歲,身體健康,上肢無損傷經歷,測試前2天上肢未進行劇烈勞力性運動。

3.2、主要目標

通過觀察不同時長下振動松弛前后三角肌中束的肌力、肌肉物理性能和肌肉肌電圖特征參數的變化,探討振動松弛對緩解肌肉運動性疲勞的影響,以期為運動員肌肉運動性疲勞的緩解提供新方法。

3.3、研究方法:實驗法

(1)實驗儀器:表面肌電測試儀(16導肌電檢測儀)及相關配件(同步觸發器、高速攝像機、電腦及配套軟件);

(2)實驗簡述:篩選出上肢無損傷的體能專項運動員男20名,實驗分施以三角肌中束疲勞至力竭的動作后,開始對其使用便攜式肌肉筋膜沖擊儀的肌肉筋膜放松實驗,以30S為一個階段,施以30S、60S、90S、120S的肌肉振動放松,實時監測其肌肉的表面肌電并測量不同時長下的肌肉物理性能,收集相關數據并整理,比較分析其自身數據,探討比較此肌肉筋膜放松術在不同時長下的效果;

(3)對男20名體能運動員上臂三角肌中束肌肉疲勞后進行肌電檢測。表面肌電測試指標包括:積分肌電值(IEMG)、平均功率頻率(MPF)、中位頻率(MF)等;

(4)數據統計方法。數據采用S P 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力量訓練前后測試三角肌中束(做標記點)的物理性質(伸縮性、彈性、硬度),記錄相關數據力量訓練結束后,立刻采用便攜式筋膜放松槍對受試者進行振動放松,放松方法為受試者坐姿于與治療師手中筋膜振動沖擊儀相同高度,肌肉完全放松的狀態,采用40 Hz頻率對其進行振動放松。分別于30S、60S、90S、120S記錄相關肌電及肌肉物理性數據;

(5)實驗注意事項:電極片的貼放要求:貼放電極片前的備皮準備工作按常規進行,即對貼放處皮膚進行處理,除去粘貼部位的汗毛,以除去皮膚上的角質層,目的是減少皮膚與電極間的阻抗。電極片的放置在三角肌中束的肌肉最隆起的位置,以該位置為中心上下處為電極片中心的貼放位置,兩塊電極片貼放時要沿著肌纖維走向貼放,中心點相距。

3.4、具體實驗操作步驟

本研究選取20名體能專項男性學生,在實驗前分別對實驗者三角肌中束的中軸位置固定標記并測量其肌肉的表面肌電數據,同時對同一位置使用肌肉功能測量儀測量實驗前的肌肉物理性能數據。力量訓練采用一次性12RM重量的啞鈴,站立利用啞鈴做側平舉,手臂平舉到與地面平行,全程控制動作,規范不變形,直至力竭,旨在造成三角肌中束疲勞;練習過程中全程記錄三角肌肌電圖變化情況后期截取肌電圖進行對比分析。力量練習后使用HYP E RVOLT筋膜沖擊儀采用40Hz頻率,2400r/min,I次實驗進行30秒鐘筋膜振動放松;II次實驗接續I次實驗再進行30S振動放松,即60S振動放松;III次實驗再在前序實驗的基礎上增加30S,即90秒的振動放松,對I V次實驗進行再次30S時間疊加,共計120S振動放松,對照四次實驗的肌電圖和肌肉物理性能數據,分析比較不同時長下的振動放松的效果。振動放松從始至終,始終記錄肌電數據和肌肉功能性數據。始終保持測量測試三角肌中束同一標記位置的肌肉性能和肌電。所有測試過程均在同一場地條件下進行,溫度、濕度基本相同。

4、實驗結果

力量訓練后20名受試者的肌肉硬度都明顯增高(P<0.01)。I次實驗30S振動放松后,肌肉物理性能略有下降(P<0.01);而II次實驗進行60S振動放松,肌肉物理性能有明顯恢復,硬度降低明顯,肌肉肌腹伸縮性明顯提高、彈性提升、硬度明顯下降(P>0.05);III次實驗實施90S振動放松后,效果較振動放松60S相比,效果提升輕微;I V次實驗實施120S振動放松后,與90S筋膜放松數據變化不大,效果表現不明顯。對比四次肌肉硬度測量數據,60S振動放松效果最佳,肌肉放松效果最為顯著。

為進一步印證不同時長下振動放松的效果,肌肉表面肌電進行測量,I次實驗進行振動放松后,肌電圖i E MG略微下降(P<0.01),MF和MPF略微上升(P<0.05);而II次實驗進行60S振動放松后,肌電圖i EMG明顯下降(P<0.01),MF和MPF明顯上升(P<0.05),而III次I V次實驗較II次對比,肌電圖i E MG略微下降 (P<0.01),MF和MPF略微上升(P<0.05);而肌肉肌腹伸縮性、彈性、硬度與II次實驗相比均未發生顯著性變化(P>0.05)。上臂側平舉力量訓練的方案結束后,肌肉力量下降,i EMG、MF和MPF3個肌電指標達到了運動性疲勞的肌電圖特征,表明肌肉運動性疲勞模型成功構建;60S振動放松后三角肌中束的物理性質指標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恢復,而常規超出90S后的振動放松使得肌電、肌肉物理性狀無明顯變化,表明60S振動放松使肌肉疲勞緩解效果達到最佳。

5、結語

便攜式肌肉筋膜沖擊儀作為新的放松手段,不僅可以有效地消除肌肉疲勞,恢復肌肉力量,同時對改善肌肉肌腱伸縮性和硬度也有著明顯的效果,對于不同時長下的振動放松對緩解肌肉運動性疲勞效果有所不同。一定時長下的振動放松使疲勞肌肉的肌電圖i E MG,MF,MPF得到顯著恢復(P<0.05);同時使肌肉的硬度、伸縮性、肌力得到極顯著恢復(P<0.01)。同時再驗證在超出某個時長后,放松效果改變不明顯,證明超時放松可能導致過猶不及的效果。

猜你喜歡
肌肉疲勞三角肌肌電圖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學研究*
劈開三角肌入路治療肩胛頸骨折
經三角肌入路與經三角肌胸大肌間隙入路治療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比較
BMI對拉力作業肌肉疲勞的影響研究
高溫高濕環境長時間運動后神經肌肉疲勞類型與PAP的關系
327例腕管綜合征患者的肌電圖分析
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
關于腰骶神經根病變與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肌電圖檢查
不同位置皮下給予舒芬太尼在術后鎮痛中的應用效果
力竭性“拉長—縮短周期”運動中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階段肌肉疲勞和損傷及下肢主要關節用力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