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研究

2019-12-25 16:10
新營銷 2019年12期
關鍵詞:雙城經濟圈成渝

(西華大學經濟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一、引言

成渝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區域,具有雄厚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完備的產業鏈,近年來,成渝雙城經濟圈在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成都、重慶先后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進一步確立了成渝雙城經濟圈“雙核”的集聚功能。

但由于成都和重慶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成渝相較于其他城市的絕對優勢過于明顯,不利于區域的協同發展。同時成渝對周邊城市的虹吸效應過大,而溢出效應并不顯著,優勢資源尚不能廣泛輻射周圍城市,對其他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不強。成渝作為西部發展的領頭雁,應發揮龍頭作用,加強城市間的合作,進一步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發展。

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產業發展趨于同質化,分工不合理,經濟圈內部難以產生1+1>2的效果,為了進一步實現成渝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應通過協同發展,發揮比較優勢和資源稟賦,促進產業集群的高效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涉及諸多方面,一方面,要發揮經濟圈內部的中心城市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要對要素資源實現合理配置,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實現經濟圈內部各產業間相互合作、協同發展。

二、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態勢分析

成渝雙城經濟圈主要是以重慶和成都為首,經濟圈內部產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發展相對完善,經濟體量較大,能與周邊區域有效溝通,成為促進西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一環??傮w來看,成渝雙城經濟圈呈現以下經濟發展態勢。

(一)經濟密度較高,但發展優勢不突出

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經濟密度較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成渝雙城經濟圈在國內其他三大城市群強大的虹吸效應下,在西部地區依然保持了較強的集聚效應,顯現了作為后發經濟圈所具備的集聚力和發展潛力。

但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優勢不突出,主要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圈內部各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經濟圈內部眾多地區由于中心城市強大的虹吸效應以及產生較小的溢出效應,導致區域發展不均衡,區域內人均生產總值始終低于全國人均生產總值。二是經濟圈內的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區域內部城市的產業發展主要還是以傳統產業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為主,例如農業、制造業等,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占比較低,使得區域內生產要素分配不均,未得到合理有效配置。三是產業發展缺乏創新性。區域內各級政府與企業對研發方面的投入不高,難以實現技術創新,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優勢不突出,需要進一步改善創新氛圍。

(二)雙核結構顯著,但城鎮體系尚不完善

成渝雙城經濟圈內有成都和重慶這兩個極核城市,而經濟圈的建設主要依賴于極核城市的帶動作用,最終實現成渝雙城經濟圈以及西部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城鎮分布密集,雙核結構顯著,其他城市的發展前景廣闊,城市群體效應顯著。

但城鎮體系尚不完善。成渝雙城經濟圈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但成都和重慶這兩個極核城市具有強大的虹吸效應,吸收聚集了眾多的生產要素,同時對其他周邊城市的溢出和輻射效應較低,難以與周邊城市進行高效的要素互換,尚未形成互聯互通的發展模式。除兩大中心城市成都和重慶以外,成渝雙城經濟圈內部缺乏第三大城市作為支撐??偟膩碚f,中小城市發展相對落后,人口分布不均,同時經濟圈內部小城鎮數量眾多,發展滯后的城鎮間尚未形成緊密的有機聯系。

(三)交通體系完備,但承載力有待提高

成渝雙城經濟圈目前正處于全面起勢階段,內部城市的高效連接,是城市群、經濟圈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之一。交通運輸體系的完善,從宏觀意義上看,不僅能增進兩城之間的連接,也是整個成渝雙城經濟圈做大開放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微觀意義上看,則將利好沿線多個區域,形成更大的資源聚集效應,釋放出更多的紅利。

但交通網絡化建設及公共設施的承載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交通體系正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眾多問題。例如,干線公路、鐵路與其他的城市內部交通難以實現互聯互通,交通網絡的一體化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經濟一體化發展與“一帶一路”建設步伐的加快,經濟圈與周邊國家的交通運輸體系以及承載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三、成渝雙城經濟圈需要產業協同發展

(一)合理統籌規劃布局

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產業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整體產業規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需要中央政府制定宏觀的發展規劃,確定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產業分工協作與具體的產業定位,另一方面需要成渝雙城經濟圈依據中央政府規劃的功能定位,制定與區域發展相協調的產業規劃,并組織開展實施。

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是一個跨區域的系統工程,需要成都與重慶協同發力,同時也需要各地區的共同努力。經濟圈內部各城市間需要加強相互合作,以協調機制統籌產業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圈內各城市間配套服務升級,最終形成資源合理有效利用的產業集群。

(二)優化經濟圈產業布局

從整體上優化經濟圈產業結構,發揮各城市比較優勢。明確成渝雙城經濟圈各城市的產業定位,發展各自優勢的產業,形成資源互補的產業鏈,進而完善產業協同發展路徑。實現分工協作、協同發展,推進跨產業融合,構建規模合理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方面,依托各城市主導產業和基礎產業的發展,合理布局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成都和重慶兩市,應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形成一定規模的輻射效應,帶動其他周邊城市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多方位發展優勢產業,實現經濟圈依托周邊城市發展的格局,最終形成全方位、協調化的產業空間布局體系。

(三)構建承接產業轉移平臺

積極建設產業轉移平臺和產業示范區,完善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促進園區內部產業協調發展。進一步突出產業轉移重點,合理布局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轉移。

一方面,政府要主動搭建平臺,增進相關企業的溝通交流,增強關聯企業間的互動。同時,需要結合各城市的產業發展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經濟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找準產業的承接點,注重承接過程的有效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為企業間互通信息、完善產業配套,搭建交流互動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高效的服務,最終實現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產業協同發展。

猜你喜歡
雙城經濟圈成渝
“雙城劇匯”共促戲劇發展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中國雙城發展模式
首都經濟圈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成渝雙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雙城和一周
論蘭州經濟圈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分產業區位優勢研究
成渝復線璧山段全線貫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