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階段農民進城就業問題研究

2019-12-25 16:10
新營銷 2019年12期
關鍵詞:農民工城鎮化素質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一、概念的界定

(一)城鎮化

城鎮化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人類由農村向城市轉變的歷程。在此期間,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明顯變化,農業、農村逐漸被工業、城市取而代之;社會身份同樣發生改變,由農民向市民“蝶變”。以上目標的達成,既有助于工業生產、生活方式向農村輻射,又有助于農民以市民的身份工作生活。因此,此處可以將城鎮化作如下詮釋,即人與“物”的城鎮化。其中,前者是讓全體人民享受到社會進步帶來的成果,大幅度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后者指城鎮產業加快推進,城鎮功能逐漸向外、向農村覆蓋。

“城鎮化”發展是一項長期系統的積累過程。1984年,小城鎮發展首次被中央提出。2000年,“城鎮化”出現在《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內容特別強調,我國當前已經具備城鎮化條件,開始向城鎮化方向推進,在之前的50年里,“城鎮化”從未出現在最高級別文件中。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首次強調“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深入開展彰顯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保障所有城市協調發展。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新型城鎮化”的出現意味著我國將助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工業化與城鎮化緊密相連、農業化與現代化協同前行。

(二)農民工

所謂農民工,泛指為滿足薪資需求在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特殊人群,值得強調的是,盡管他們身居城市,但戶口所在地仍在農村,所以,農民工可以視作“農民”身份與“工”職業的統稱。

二、不同時間段農民就業的發展

就業是滿足生存需求的基礎保障。農民向市民“蝶變”期間,就業發揮著關鍵作用?;诔擎偦七M背景,受時間、政策等諸多內外部因素的影響,農民進城就業亦將面臨不同的狀況。與此同時,所反映出的特征也將是千差萬別。

(一)1949—1978年的發展初期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迎來了諸多的機遇與挑戰。1953年,為貫徹落實毛澤東主席重要講話,我國從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環節著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改造建設。1956年末,社會主義改造在黨的堅實領導下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此背景下,我國首個五年計劃順利收官,工業化正式進入實施軌道,農民進城就業發生明顯改變。1960年11月,黨中央發表重要講話,內容明確提出“為確保農業生產力穩序發展,縣級以上單位在今后的五年時間里嚴禁抽調農村勞動力,在精簡城市人口的同時支持和鼓勵市民前往農村發展”。1961年,中共中央結合國民經濟實際情況,以中共八屆九中全會為重要媒介,深入推進“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略。隨著七千人大會的順利進行,意味著精簡活動開始抓落實、抓成效。1963年,精簡活動停止。依托城鎮人口精簡多項并舉,導致該階段城市內的農村勞動力數量直線下滑?!拔母铩逼陂g,國家出臺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勵知青前往農村,高比例的知青積極響應,致使城市人口數量驟減,農村勞動力極少外出就業。

(二)1978—2000年的增長期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核心議題為經濟建設,會議明確指出,國家工作重心應當向經濟建設傾斜,要貫徹落實改革開放方略,全面推進以市場為導向的工業化建設,這是我國歷史上意義甚是深遠的重要轉折。1984年初,我黨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民在集鎮落戶表示認可。該文件的出臺,意味著農民享有城市就業的權利。1984年,國務院針對農民集鎮落戶問題作出明確規定,落戶農民與本地居民在權利與義務享有方面完全相同。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家開始對經濟秩序進行優化和調整,在此背景下,農民種田效益減少,高比例農民工進城務工,“民工潮”首次形成規模,特別是沿海城市,農民工數量暴漲,增加了城市的管理難度,為此,城市方面強化了對農民工的管理。1993年11月,“勞動力市場”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中首次提出,一方面促進了勞動力資源機制的發展,另一方面為農民工的進入予以了保障。因為特區以及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比較迅猛,致使該階段的農民工大量進入。

(三)2000年至今的發展新階段

自2000年起,我國全面落實城鄉統籌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考慮到農民進城就業的便利性,國家方面專門對相關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舍棄了以往涉及歧視性、局限性的政策。從就業層面來看,農民由二產業逐漸向三產業傾斜?;诔擎偦l展、產業結構改革、農民素質提升背景下,農民的就業選擇出現較大改變:除以往的工業、建筑業外,農民從事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上升。隨著21世紀的到來,受產業結構以及區域經濟水平的影響,農民工的就業區域性差異越發突出。

三、城鎮化階段農民工遇到的就業困境

盡管農民進城務工能夠改善生活質量,提升經濟收入,但受素質、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他們與城鎮居民相比,仍舊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可見,農民工在提升個人收入的同時,需要承受多方面的壓力。

(一)戶籍制度使農民就業受限

就目前來說,我國戶籍制度尚未完善,城鄉差異明顯,這嚴重制約了城市與農村的協調發展。受此影響,農民工在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方面與城市居民相去甚遠,甚至有些農民工在就業中遭受歧視,流動受限,無法找到與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工作。首先,同工不同酬情況在勞務市場中比較常見;其次,區域偏向格外突出。

(二)就業無社會保障制度

基于城鎮化深入推進背景,城市中的農民工數量與日俱增,為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滿足市民與農民工需求,應當有針對性地健全和優化社會保障制度。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保障制度和經濟體制遙相呼應,結構模式具有典型的二元化特征。其中,城市社保的主體為全體勞動人員;而農村社保由家庭、社會共同承擔。城市居民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障制度,而農村卻沒有覆蓋。隨著農民工規模的持續擴大,城市的二元化格局出現松動之勢,社會保障制度應當隨社會發展不斷更新和改進,最終實現全民覆蓋。在我國,農民工享有在城市打工、生活的權利,但不具備在城市定居的條件,城市居民的福利也無法享有。

從社會福利層面來看,農民工不具備住房補貼、探親假等福利的享受資格。從住房層面來看,農民工的居住環境十分惡劣,多以工棚或集體宿舍為主,且基礎設施不健全;農民工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次數如鳳毛麟角,甚至少數農民工對技能培訓一無所知;勞動保護力度較弱,覆蓋范圍小,與農民工不匹配。從勞動保護層面來看,城市居民享有高溫補貼等,而農民工無任何補貼。

(三)自身素質低是農民工就業問題的內在原因

基于科技的持續進步背景,各行各業為保證自身能夠穩定發展,對勞動力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就業過程中,勞動力的素質強弱變得尤為關鍵,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工就業造成了阻礙,因為他們在文化素質、技能等方面表現的不盡如人意。就目前來說,我國大部分農村勞動力未接受過教育,致使他們的文化素質不高,盡管農民工的文化素質與他們相較略高一等,但與城鎮勞動力相比,差距一目了然。在此影響下,一旦農民工與城鎮勞動力同時參與競爭,那么選擇農民工的概率就變得極低了。另外,除了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的強弱在就業中也是極為關鍵的。

四、解決城鎮化階段農民進城就業問題的建議

(一)完善戶籍制度,減小農民進城壓力

由于我國當前的戶籍制度尚未健全,使得城市與農村居民在資源、社保獲取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傮w來說,社保待遇傾向于城市居民,這極易產生身份歧視,引發農村居民對社會公平性的質疑,不利于城鎮化的穩序健康推進。所以,國家方面應當結合實際,優化和健全戶籍制度,同時與社保形成良好的相互影響關系。明確分工,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拉近城鄉社保差距。要有效處理好地域歧視問題,平等對待城市和農村居民。要健全保障制度,保證城市與農村居民享有相同的待遇,進而體現出公平性。要助力一元化發展,徹底解決戶籍制度引發的系列難題,從而保障城鎮化良性穩定持續推進。

(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農民就業

調查發現,部分農民的社保體系尚未健全,理應引起國家相關部門重視,擴大覆蓋范圍,就農民工來說,除了獲得勞動報酬之外,享有的保障少之又少,而且流程比較復雜。受地域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在社保制度統一方面很難實現。各地政府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合理健全社保制度,降低政府負擔。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可適當提升待遇保障標準,摒除社會身份歧視,同等對待城市居民與農民;經濟不景氣地區,可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最低保障標準。要因地制宜、有條不紊地落實開展農民社保制度,操之過急容易適得其反,給政府、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三)加大農民工法律服務及法律援助體系建立

對于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工來說,他們需要社會的理解和幫助。所以,我們應當對他們的合法權益予以保障。首先,健全完善涉及農民工的法律援助條例,搭建公正的維權平臺,進而為農民工申請援助提供便利和保障;其次,設立農民工專用維權窗口,精簡受理流程,結合案件,法律援助工作者先行提供援助服務;最后,在勞動爭議中,凡是與農民工權益相關的案件,勞動仲裁等相關部門要抓緊落實,高效高質量處理各類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及時妥善處理農民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四)提高農民工素質

勞動力素質與就業層次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從掌握的有關農民工就業影響原因來看,農民工在就業方面具有典型的工資低、流動性強等特征,究其原因,與他們的素質存在直接聯系。由此可見,強化農民工素質,是保障農民工就業穩定、增加收入、提高就業層次的重要條件。因此,我國要持續普及推廣義務教育,強化農村居民的綜合素質,針對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還應當引起對高中教育的重視,組織舉辦各種類型的技能培訓活動,依托健全的就業培訓體系,培養數以千計的高素質專業型人才,助力經濟長期穩序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勞動者轉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一方面有助于城鎮化進程的順利推進,另一方面是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保障。在城鎮化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轉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避免的是,農民工在此期間仍舊會面臨諸多難題。這就需要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政府方面應提高投入比重,補充、改進各項制度、政策,強化執法管理及力度,搭建平等的勞務市場,營造有序的就業環境,為農民工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渠道,提供技能培訓平臺、完善相關制度,強化農民工綜合素質與技能。第二,農民要了解自身優劣勢,端正思想,告別陋習,強化技能,以便于更好地在城市與市場競爭中生存。積極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善于鉆研,因地制宜地參與就業、創業,努力向市民身份“蝶變”??傮w來說,城鎮化的達成僅憑一方努力難以實現,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與配合,尤其是農民工群體,在城鎮化建設中他們功不可沒,理應健全優化相關政策、制度,妥善處理農民發展難題,保障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以體現社會各界對他們的認同與尊重。

猜你喜歡
農民工城鎮化素質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案量下降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