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改變中國的種子

2019-12-26 16:53黃子懿
中外文摘 2019年24期
關鍵詞:袁隆平雜交水稻

□ 黃子懿

袁隆平播下了改變的種子,讓中國不再面臨饑餓的威脅。這些希望的種子,也被看作中國國力的象征,走向現代,撒向世界。

“剛果布”

熟悉袁隆平的人知道一件事。那是1981年,中國雜交水稻大規模應用不久。美國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下屬種子公司負責人威爾其慕名前來,與中國簽訂雜交水稻技術轉讓協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起對外轉讓農業專利技術,中方非常重視,派出以袁隆平為首的三位專家赴美傳授技術。

三人落地洛杉磯,威爾其在機場迎接。袁隆平第一個迎上去,哪知威爾其只輕握其手,接著便熱情地握住緊隨袁隆平的另一名同事,又是擁抱,又是貼臉,說:“尊敬的袁先生,能結識您這樣的科學家,實乃是我的榮幸?!?/p>

顯然,威爾其認錯人了——袁隆平其貌不揚,相比之下,一位戴眼鏡滿臉書生氣的同事才是美國人心中的首席專家。三個中國人見狀笑了,威爾其會意后連聲道歉。袁隆平不生氣,當場自嘲:“沒關系,我常年在田里,有個綽號叫‘剛果布’,就是非洲黑人的意思,你看我像嗎?”

這是一張中國人都無比熟悉的臉龐:黝黑瘦削,顴骨高突,臉上布滿溝壑縱橫的皺紋與棕斑,似乎是常年勞作被風霜一刀刀刻下的痕跡。他操著川湘口音的普通話,眼睛隨時笑瞇瞇的,遠看像是故土田間一位親切的農民伯伯。

美國公司對那次合作很重視,派出團隊拍攝影片,記錄了袁隆平在湖南家中伏案而書、在稻田里彎腰工作的場景。時至今日,這也是袁隆平的常態。他對土地有一種近乎偏執的熱愛,縱然行將年滿90歲,身體不如以前,已大幅減少外出。為此,湖南省農科院在他住宅旁安排了一塊試驗田,他隔著窗戶就能看。

“不能到處走了,看得出來他心里有點失落?!彼诤想s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一位下屬說,只要有機會,袁隆平仍會親自去稻田看看,這是他對中心所有研究人員的要求。很多研究員,每天早晨剛上班就會接到他的電話,指出他們負責的某些田地的問題。

這個形象質樸,藏身湖南田間的老人,近年來偶爾成為網絡熱搜話題。9月7日是袁隆平的生日,他穿一身格子襯衣,在辦公室迎來十多家媒體,錄制了他關于夢想和對年輕人的寄語。更早一點,他在各種國際大會上,用英語向世人介紹中國的雜交水稻,更是贏得網友滿屏的贊嘆與感慨。

與外形和行業的“接地氣”對比的,是袁隆平書香門第的出身。袁隆平祖籍江西,爺爺為晚清舉人,父親畢業于東南大學,曾在南京國民政府任職,母親作過教師。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協和醫院出生,接生醫生為林巧稚。

袁隆平的生長時期,正值共和國成立前的動蕩歲月。因父親工作關系,一家人常需輾轉祖國各地,遂以落腳城市為五個兒子命名。因生在北平,他被取名“隆平”。母親顛沛中辭去工作,在家專心帶孩子。她畢業于教會學校,英語優異,從小就給袁隆平講中外名著,教他英語。在袁隆平的自述里,這是他英語水平領先同齡人的重要原因。

1939年5月,一家人剛輾轉到“陪都”重慶,就經歷了慘烈的“五三、五四大轟炸”。日軍的兩天空襲造成數千人死傷,近20萬人流離失所。袁隆平目睹遍地同胞的尸身,多年后“一想起心里就發緊”,也自此明白國家間“弱肉強食”的道理。

即使這樣,父母也從未放松教育。每到新城市,第一件事就是給兒女找學校。而青少年時期的袁隆平是不安分的。在重慶,他愛上游泳。日機來襲,人們要躲防空洞,他嫌洞里憋悶,竟反其道行之,到嘉陵江里游泳躲避。

他不愛古板和教條,學生時代“跟著興趣走”。數學老師上課教乘法“負負得正”,他想不通為什么,就問原因,老師說:“你只需要記住就行了!”袁隆平對這種教育方式耿耿于懷,直到2001年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還和一同獲獎的數學家吳文俊說起這段往事。畢業后,他報考西南農學院,其一是因農學數學少,其二更因年少時一次參觀園藝場的美好經歷。多年后,他在一次演講中笑言,當時園藝場展現花卉嫩草并非真實的農村,“如果當時看到的是農村的真實情況,我肯定就不學農了”。

如果不學農,袁隆平會干什么?或許是一名專業運動員或空軍飛行員。年輕時,袁隆平身體健美,中學時游泳拿過武漢第一、湖北第二,但在參加省運動會時,他因腹瀉只拿到第四——前三名都被國家隊選走了;上大學時正值抗美援朝,他報考空軍飛行員入選,學校歡送會都開了,他卻因戰爭形勢緩和,又被送了回來。

袁隆平工作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有一個大游泳池,他曾常在那里游泳。他的辦公室還擺放著一個排球和一把小提琴,那也是他的興趣特長所在。直到前幾年,他身體好時還常和中心同事打排球鍛煉。

大學同學了解袁隆平的這些性情。畢業時,他們給袁隆平做了鑒定:“愛好——自由,特長——散漫?!薄爸钡浆F在我也這樣?!痹∑皆谧允鰰r笑著說。這些不墨守成規的特質,讓他在共和國成立后的艱苦歲月里,播下改變中國的種子。

兩派之間

1953年7月,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至湖南安江農校。他主教遺傳育種學,帶學生游泳、跑步、踢足球、拉小提琴,甚至還兼教俄語課。

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各領域全盤學習蘇聯。外語課只教俄語,蘇聯學說也被學界奉為準則。當時在遺傳學領域,世界流行兩大學派:一派以蘇聯科學家米丘林、李森科為代表,強調生物受后天外部影響居多,外因讓生物產生的改變能遺傳給后代;另一派則是“摩派”,以孟德爾、摩爾根等人基于基因的理論為代表,他們不排除外因,但認為遺傳根因在內因,即生物的基因。

在當時的中國,蘇聯學派的學說是絕對主流,被作為標準答案寫入教學大綱,而摩派則被當作是“資產階級唯心論反動學說”——袁隆平的一位老師,因倡導此學說被打成“右派”。按照蘇式教學大綱,袁隆平開始摸索“無性雜交”試驗。

無性雜交,即通過嫁接和胚接手段,將兩個遺傳性不同的品種進行交流,從而創造新品種。袁隆平曾把西瓜嫁接到南瓜上,把番茄嫁接到馬鈴薯上,“希望它上面結番茄,下面長馬鈴薯”。照此試驗,他還結出過一個17.5斤的大紅薯,被稱為“紅薯王”。他以為這是糧食增產的好方法,但一連三年,他將種子播下去后,嫁接出來的奇花異果都沒有遺傳?!斑@使我對無性雜交的一貫正確性產生了疑問?!痹∑秸f。

1957年,他無意中看到《參考消息》報道:DNA雙螺旋結構遺傳密碼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這表明現代遺傳學研究已達分子水平。他猛然醒悟,蘇式學說似乎是將哲學概念往遺傳學上套?!皩嶋H上不是什么環境遺傳學,是政治性的遺傳學?!痹∑秸f,他頓時覺得自己像一只迷途羔羊,被誤導多年,只好悄然改變研究方向。因環境所迫,他不敢公開看摩派現代遺傳學的書,只能用《人民日報》把書遮住,偷偷地看。

很快,三年困難時期來了。大饑荒里,袁隆平全身無力,不再游泳,總是手腳冰涼地鉆進被窩,然后夢見自己邊吃扣肉邊流口水。餓得急了,他會把米飯蒸兩次,吃草皮和樹根。他還親眼看到5個餓殍,倒在田埂和路邊。這些給了他極大震撼,如今他每次受訪,都常提到這段歷史,“你們年輕人不懂啊,肚子餓起來真的難受”。

饑困交迫中,一位農民問他:“袁老師,你能不能培育一個畝產800斤、1000斤的品種,那該多好!”1960年,袁隆平決定研究雜交水稻。當時,摩派學說已在生產上經受檢驗。三大谷物(水稻、小麥、玉米)中,雜交玉米率先取得突破,但學界卻對雜交水稻普遍消極。日本、美國都曾在上世紀60~70年代開展相關研究,但無一成功。

這是因為,水稻是自花授粉、雌雄同蕊的作物,同一株水稻中沒有性別之分,雄雌在同朵花里存活與授粉,每朵花只結一粒種子。舉例來說,水稻一出生就夫妻成雙,兩人很難拆開,類似“近親結婚”。為讓其后代具有“雜交優勢”,必須將原配“丈夫”換掉,使“妻子”重回單身,成為母本(母水稻),再找一個血緣關系更遠的“新丈夫”,這是雜交水稻的基本原理。

1961年7月,袁隆平在田里找到一株天然雜交稻,穗子大、谷粒竟有230多粒,是普通稻的一倍多,這讓他堅信水稻“雜種優勢”,也開始了尋找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苦旅。每天早飯后,他就帶著水壺,揣兩個饅頭下田。他左手持放大鏡,右手拿鑷子,彎腰弓步,在湘西稻田里一株一株翻閱。14天內,他翻遍14萬稻株,終于找到一棵雄性不育株。理論上,大自然產生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的概率是1/50000~1/30000。這種基于極小概率無休止般的試錯試驗,需要的是有心人的靈感與勤勉。兩年內,他一共找到6株。1966年,袁隆平將成果寫成論文,寄到國家科委。

“他是農科院最出名的神經病嘛!”一位70年代下鄉到袁隆平所在地的知青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那時的袁隆平默默無聞,并不被人理解?!按蠹叶颊f他,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你不去搞,專門搞這個稀奇古怪的東西?!?/p>

這種不理解,在“文革”期間被無限放大??磕?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到廣東培育了一批種子,種在農校的水田里。但某天夜里,有人偷偷拔光了所有秧苗。袁隆平欲哭無淚,四處找尋??吹揭豢趦烧啥嗌畹乃锲≈鴰赘砻?,他一頭扎了進去,撈出了5根。抽干井水后,其余700多株秧苗全部潰爛。沒有人知道搗亂者是誰,此案成了懸案。

當時也很少有人知道,雜交水稻已悄然上升至國家戰略。袁隆平寄出的論文,引起國家科委的重視,后者一紙函件,讓他在“文革”中免遭更大沖擊。1970年,華國鋒升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對袁隆平給予大力支持,雜交水稻成為湖南省重點協作項目。

進展自此開始加速。此前,在發現首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后,即使袁隆平與助手在4年里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次試驗,也無法讓雜交稻第二代100%保持不育。直到1970年11月,兩名團隊成員像袁隆平當年一樣,在海南三亞一處池塘淤泥里,踩著螞蟥,頂著蚊蟲,發現了一棵野生天然不育株“野敗”,這一難題才被攻破。

另一方面,華國鋒升任國務院副總理,在其主持下,雜交水稻成為全國協作攻關的重點工程,各地研究單位都來到海南攻關。袁隆平將“野敗”分送給18家單位,大家齊頭并進,連連闖關,終于在1975年實現了雜交水稻制種。試驗顯示,雜交水稻平均畝產600余公斤,比常規品種增產20%~30%。1976年起,全國開始大范圍推廣種植。

這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1982年,袁隆平飛赴菲律賓,參加國際水稻會議。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在總部會場打出橫幅:“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庇袊H同行評論:“中國雜交水稻是在脫離西方這個所謂的農業科學源頭下,自己創造的一項成果?!?/p>

兩個夢想

對于上世紀70~80年代的中國,雜交水稻意義在哪?曾擔任美國總統顧問的美國農業學家唐·帕爾伯格在《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Toward a Well-fed World)一書中評論:“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使得人口增長率下降,他在農業科學上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p>

從1961年到1975年,袁隆平的研究跨度14年,其間正值中國人口高速增長、且改革開放在即的歷史性節點??恐s交水稻平均每畝多產100公斤的產量,中國不再懼怕饑餓。以湖南為據點,雜交水稻從1976年起被大規模推廣,到上世紀90年代,種植面積達2.5億畝上下,占全國稻田面積的50%~60%。這一比例保持至今。

進入90年代,中國進入市場經濟,工業化與城鎮化進程加速,糧食問題愈發重要。1994年,美國世界觀察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出版《誰來養活中國》(Who Will Feed China)一書,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16.3億左右,而中國耕地正以每年數百萬畝的速度減少。屆時,中國人地矛盾將更加突出,糧食生產將下降到2.7億噸,需進口3.9億噸,極易影響國際市場?!安祭适浅鲇诤靡?,以一種Wake up call(警示呼喚)的精神,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痹∑秸f。

在這種背景下,農業部在1996年啟動超級稻計劃,袁隆平為牽頭人——這比日本晚了16年,比國際水稻研究所晚了7年,但進展卻更迅速。超級稻把此前幾輪雜交水稻的技術都加以利用。農業部先后提出四期計劃: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歲前夕,袁隆平在受訪時表示,目前超級稻已到第六期,有可能在10月突破大面積畝產1200公斤大關。

這些年,袁隆平一直強調,自己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夢”:“我曾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籽粒像花生米一樣大。我和助理們一塊在稻田散步,在稻穗下乘涼?!绷硪粋€是“覆蓋全球夢”,讓超級稻走出國門、造福更多的人,一如他在安江農校題詞的心愿:“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p>

這是雜交水稻更重要的意義。從1981年的美國行開始,雜交水稻走出國門,作為中國農業與科技的象征,如一粒種子般撒向世界各地,有人稱之為“雜交水稻外交”。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就把發展雜交水稻作為水稻生產國解決糧食問題的首選戰略,如今已推廣至20多個國家,在印度、緬甸等國成效顯著。

不過截至2014年,雜交水稻在全球種植面積僅約7500萬畝,占全球種植面積不到10%。袁隆平也不氣餒,他掰指頭算了一筆賬:且不說覆蓋全球,哪怕只有一半水稻面積種植雜交水稻,按最保守的每畝增產100多公斤算,“也可多養活四五億人口”。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睍r至今日,“養活多少人口”的糧食安全問題仍是袁隆平最大的牽掛。他曾因在沙灘上、鹽堿地里種水稻,被輿論質疑。袁隆平則回應:我國有十幾億畝的鹽堿地,能種水稻的、有水淹鹽堿地近2億畝?!叭绻K狙芯砍晒?,給國家至少增加1億畝耕地,按最低畝產300公斤算就是300億公斤,相當于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多養活1億人口?!?/p>

也是在那次采訪中,他欣慰地說,雖然中國糧食仍不夠吃,需進口一部分,但得益于國家發展,他曾親眼所見的饑餓慘狀不會再現了?!安豢赡芰?。有缺糧的情況,但不可能餓到那個程度了?!倍∑阶约?,則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播下了改變的種子。

回到80年代,當美國人威爾其慕名來到中國時,他曾詢問過相關官員:雜交水稻發明權的享有人是誰?他們想申請有償轉讓技術專利。中國官員回答說:“這個專利屬于中國國家所有?!?/p>

猜你喜歡
袁隆平雜交水稻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喂飽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隊”重名不重樣
袁隆平 56年的“師生戀”
高等植物雜交染色體及其雜交基因表達的性狀——三論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
6年生雜交桉無性系對比試驗
再論高等植物染色體雜交
向袁隆平致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