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面臨的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

2019-12-27 09:29王貝嘉逯明宇
新媒體研究 2019年20期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二十四節氣非物質文化遺產

王貝嘉 逯明宇

摘 ?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最古老又富有內涵的文化歷史傳統,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重要體現?,F如今,在新媒體迅速成長的環境下,如何利用新媒體將更多類似節氣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播,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有益于促進民俗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還能大概率地提升大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進社會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新媒體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20-0038-02

1 ?節氣文化新媒體傳播的現狀及成因

新媒體傳播是目前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最主要的傳播方式?,F階段也是傳播節氣文化最主要的

方式。

然而,節氣文化在新媒體平臺上傳播的過程中,也面臨了一些困難。

1)泛娛樂化傳播盛行。受“泛娛樂化”現象的影響,新媒體平臺上涌現出大量由戲劇性表演所帶來的表面、粗俗的內容,這些內容通過電視、互聯網、電影等新媒體媒介進行擴散式傳播,讓受眾愈加習慣用娛樂視角來看待部分信息。以2月19日元宵節的微博熱搜榜前50為例,與元宵節有關的內容僅占12%。故宮燈會、元宵節晚會對于受眾的吸引力也遠低于娛樂性更強的話題,#故宮燈會#與#某小鮮肉經紀合約解除#相比,閱讀量足足相差5倍,討論量更是相差高達40倍。

大量新媒體從業者受市場化競爭帶來的壓力不得不主動迎合受眾的各種需求,甚至是缺乏文化內涵、淺薄粗鄙的需求。泛娛樂化盛行也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內涵和價值逐漸弱化,這不僅不利于節氣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還不利于我們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構建。

2)新媒體傳播具有海量性特征。隨著海量信息的傳播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受眾難以注意到節氣文化,花樣眾多的表現形式容易降低人們的專注度,受眾缺乏耐心去完整地閱讀一段文字,碎片化的快速閱讀也很難令人對接收的信息印象深刻。淺層次的閱讀,更使得受眾對于節氣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難以理解節氣文化的真正內涵。

新媒體環境下,節氣文化的傳播形式多為文字形式,內容畫面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很難對人們造成視覺沖擊和聽覺沖擊,又因為新媒體傳播具有較強的隨意性,一些新媒體平臺對于節氣文化只是做簡單的介紹,甚至在不同的平臺中出現完全雷同的內容,傳播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以2016年1月20日大寒節氣時期為例,中國天氣網發布一篇文章,其中有段內容為:“今晚23時27分,大寒?!『蠛?,凍成冰團,此時節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寒潮南下頻繁;……”到2018年1月20日,搜狐網發布的文章也有這段相同的內容,2019年1月20日,央視新聞網等藍V也在微博上發布了相同的這段文案。僅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輸入這段文字,就有10 500 000條搜索結果,各類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內容大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

多數自媒體企圖用最少的成本來獲得流量,這極易引發讀者的審美疲勞。受眾容易對于同一平臺、同一媒體再次發布節氣相關信息產生抵觸心理,很難達到傳播的效果。信息技術為節氣文化的傳播提供新的傳播途徑,同時也需要積極發掘節氣文化的真正內涵,使節氣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推陳出新,以優質內容取勝,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2 ?新媒體環境下節氣文化傳播策略

2.1 ?建立并運營好“雙微”平臺

“雙微”即微博與微信平臺,二者受眾基數大且用戶活躍度高,具有大眾傳播的基本性質。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微博每月活躍的用戶數量增漲到4.31億,微信用戶突破10億,成為當下最火的通訊軟件。在新媒體環境下,建立并且運營好這些平臺,可以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以央視新聞微博對傳播節氣文化內容的博文來源為例,在傳播節氣文化的過程中,央視新聞官微主要采用原創內容,通過結合固定熱點話題發布節氣相關博文。每逢節氣,央視新聞官微都會結合自己的固定話題欄目發布相關原創微博。比如雨水節氣期間,結合#迎接春天#話題發布原創文章,并配有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文章朗誦,吸引了不少的受眾。通過熱門話題吸引受眾參與節氣文化話題的深入探討?!半p微”平臺深受廣大年輕受眾的喜愛,平臺的運用有助于在年輕人心目中種下希望了解節氣文化的種子,讓節氣文化能夠傳播得更遠更久更長。

2.2 ?豐富節氣文化傳播的形式。

節氣文化在傳播中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以廣大受眾為服務對象,融合滲入現代社會,實現節氣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梢酝ㄟ^不同的新媒體平臺,如視頻類網站、自媒體賬號(微博、微信)等途徑進行節氣文化內容的傳播,以互動交流的形式促進受眾與文化活動主辦方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互動。

此外,也可通過網絡等途徑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舉辦的與節氣文化相關的當地活動進行網絡現場直播。網絡直播行業經歷了快速發展后,現已步入市場結構調整和業務重新整合時期,發展情況日益穩固,體系日趨完善。在當地活動時進行線上宣傳、記錄、現場直播,豐富節氣文化傳播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宣傳當地的旅游業,同時能夠促使節氣文化的多元性發展,增加宣傳的實質性和有效性。

2.3 ?利用明星效應擴大傳播范圍

明星作為新媒體平臺中“意見領袖”之一的群體,享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和受眾,在節氣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具有較大的感召力。明星以其顯著的名人身份將現實中的“明星效應”帶入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很大程度上擴大了節氣文化傳播范圍,提高節氣相關活動的關注度。明星們在新媒體平臺中傳播節氣文化不僅有助于塑造其良好的形象,同時能行之有效地傳播節氣文化,吸引廣大受眾了解節氣文化。以歌手毛不易在百度百科出品的秒懂星課堂上介紹大寒的視頻為例,點擊量就超過了190萬,一個明星尚能獲得這么大的關注度,如果各大新媒體平臺能邀請更多的明星、或者是有粉絲基礎的大V、網紅來參與到節氣文化的傳播,把傳播并傳承節氣這類傳統文化做成一種文化的公益活動,不僅有助于提升公眾人物的形象,同時能有效傳播節氣文化,動員粉絲及廣大群眾保護、傳承節氣文化。

3 ?節氣文化新媒體傳播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新媒體環境下,節氣文化目前仍主要以文字、圖片為主要的傳播途徑,而新技術如AR技術、VR技術等,則應用的較少,文化傳播過程中缺乏針對節氣文化數字化新媒體傳播的創新內容。

完美結合AR技術的二十四節氣AR科普繪本——《立夏·摘桑葚》,讓兒童們在書中就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奇妙,激發他們對節氣文化的興趣。如果在傳播范圍更廣、受眾人群更多的新媒體上應用AR技術,讓更多的受眾在接觸節氣文化的過程中陷入思考,增強節氣文化的傳播效果。

通過“雙微”等平臺有效地分享全景的VR內容,構建新的獨特視角,也能讓受眾能更直觀、迅速地體驗到家鄉和其他地區不同節氣時期的現實場景,真正意義上實現跨時空的信息呈現,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目前節氣文化的數字化傳播仍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實現系統化的傳播有很大難度。節氣文化如何順利實現數字化,這一轉化過程要有共同認可的數字化標準和新技術應用。

4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的傳播形態也愈加個性化與多元化,媒體的傳播渠道和傳播媒介都發生了重大變動。節氣文化作為凝聚著古代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與創造力的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中更為行之有效地進行多維度的傳播,如何以新媒體為媒介弘揚和維護這一傳統文化,我們仍需要繼續深刻研究。

參考文獻

[1]單文晴.節氣文化網絡傳播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2]高苒.中國傳統節氣文化的新媒體傳播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大學,2018.

[3]郝治麗.論我國電視媒體泛娛樂化[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3.

[4]陳詩露.解讀粉絲:“小鮮肉”明星流行現象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5]路夢怡.VR技術對文化傳播產生的影響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7,3(3):42-43.

猜你喜歡
新媒體傳播二十四節氣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媒體環境下概率統計教學改革探究 
“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基于微時代的公安院校網絡輿情監察課程建設探索
新媒體傳播背景下圖片說明的創新趨勢
新媒體信息篩選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