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彩紛呈的民國銅刻藝術

2019-12-30 01:35楊未君
東方收藏 2019年12期
關鍵詞:墨盒書畫家書畫

楊未君

銅刻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是金石學最基本的研究對象。其銘文分鑄、刻兩種:戰國以前的銘文多是鑄的,戰國及以后青銅器上的刻銘才逐漸多了起來。銅刻藝術的第一個輝煌期是戰漢時期。如受人稱道的戰國中山王器,其中山王鼎刻有銘文469字,字數之多,僅次于西周《毛公鼎》。戰國之后,漢代銅刻亦足被人稱道,其中尤以延壽宮銅燈銘文影響最大。近年出土的?;韬钅怪杏写罅烤赖你~器,也為后人展示了漢代銅刻的風采。唐宋至明至清代中期,也有刻銅,大多施之于銅版、器皿、佛像等,以線刻為多,多為其他藝術的輔助藝術。這漫長的時期刻銅藝術隱而不彰。直到清代晚期的同光年間,刻銅藝術迎來了其第二個高峰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以秀才而業銅的陳寅生,其典型器物就是士子學人案頭的書房實用品墨盒鎮尺等。進入民國之后,銅刻藝術繼承了清代銅刻文房的傳統,風格多樣,異彩紛呈,由于參與的藝術家學養深厚,技藝高超,形成了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又一個高峰。

●? 陳師曾姚華是最有力的倡導者

說起民國銅刻文房,陳師曾和姚華是最有影響力的倡導者。

陳師曾(1876-1923),光緒二年(1876)二月十七生于湖南鳳凰縣。乳名師曾,譜名衡恪,號朽道人,后又號槐堂。早年曾署觭盦,晚年稱安陽石室、唐石簃。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寶箴孫,陳三立(散原)長子,陳寅恪兄。1902年留學日本,讀博物學。1909年夏歸國。1913年到北京,任教育部編纂。歷任北京各大學教授。善詩文、書法,尤長于繪畫、篆刻。其山水畫注重師法造化,寫意花鳥畫亦富情趣,人物畫簡筆勾描。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蒼室印存》等。

姚華(1876-1930),光緒二年(1876)四月廿六日生于貴州貴筑,乳名學禮。1880年原貴州廣順學正姚荔香為他命名姚華,字重光。早年就讀貴陽學古書院,同窗劉研耕贈“茫?!睘樘?。其四十歲后改署“茫茫父”“茫父”。父姚源清。1904年甲辰進士。同年三月寓京城宣南蓮花寺,從此住所書房畫室自署蓮花盦、弗堂、菉猗室、小玄海等。清工部主事,1904年九月赴日本留學。1907年十月歸國。任職郵傳部。1911年應清華學堂聘授國文。1912年選為臨時參議院貴州參議員。1912年三月交通部任職,旋即辭職,以治學授課為業。后被聘為清史館纂修,各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學校校長,創辦京華美專。國學通碩,凡詩詞曲賦、書法繪畫、文字學、收藏鑒賞均堪稱一代大師。部分著作見于《弗堂類稿》。

陳姚兩人私交甚篤,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們相同的藝術理念,主要體現在對文人畫的理解和倡導美術實用論兩個方面。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中說:“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功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在《繪畫源于實用說》中他進一步強調,繪畫“并非徒供玩賞,而以空畫獨立者,乃附之于實器,用為美觀,其主要目的則在于實用也?!币γ8阜浅UJ同陳師曾的美術理念,為《文人畫之價值》一書撰寫了序言?!兑γ8府嬚摗分幸卜磸蛷娬{書畫家應作藝術的主人,破前人藩籬以自立,無今人瞻徇以自強,任天而行,直寫胸臆。姚茫父鑒賞藝術的眼界十分開闊,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他在《姚錫久刻銅序》中說道“張壽丞、孫華堂異軍突起。不如寅生之起自士林,然其刻實有勝于前人……如錫久之精進不已,將來何可限量?”說明他既熟諳刻銅發展的歷史,又對當時的刻銅藝人(圖1)給予了深切的關注和鼓勵。

陳師曾和姚華在民國初年的藝術活動和作品創作,是對其美術理念的積極詮釋。

除了在紙絹上的傳統書畫創作外,當時北京琉璃廠的兩大名物——木版箋紙和刻銅墨盒的再度勃興與陳師曾、姚華密切相關。這正是陳姚美術實用論的“知行合一”。魯迅先生在《北平箋譜序》中稱北京箋紙“大盛則在民國四五年師曾茫父時代”“及中華民國立,義寧陳君師曾入北京,初為鐫銅者作墨盒鎮尺畫稿,俾其雕鏤,既成墨拓,雅趣盎然。不久復廓其技于箋紙,才華蓬勃,筆簡意饒,且又顧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詩箋乃開一新境?!?/p>

陳師曾、姚華對刻銅文房創作的參與,主要體現在“親筆書畫銅”上:即由書畫家直接在光素的銅面上寫畫創作,然后交由刻銅藝人鐫刻。為“名家書畫銅”奏刀施刻的,在當時亦非俗手,有的是知名的篆刻家,有的是世業其藝的刻銅名手。較多參與“名家書畫銅刻”開發與經營的店鋪如同古堂、淳菁閣(圖2)、兩明齋、榮寶齋等也都是當時的名店。

陳封雄(陳師曾之子)在《陳師曾的畫銅藝術》一文中,直觀再現了書畫銅刻的創作過程:

先父陳師曾于民初來北京定居后,便成為琉璃廠那條街的???。除在畫店寄售他的國畫作品或物色歷代小文物外,就是會晤美術界朋友,其中包括具有才藝的商店老板,例如琉璃廠西頭路南專營銅質文具的“同古堂”主人張樾臣、張壽臣兄弟,就是先父的熟友。

我隨先父到那個只有一間門面的同古堂去過幾次。那時我年幼,現在只依稀記得那個店的后半部分是作坊。先父去了就直接到后面找張老板。作坊案子上擺著許多新制成的光板白銅墨盒和銅尺,上面已經均勻地涂了一層細白粉,等待書畫家動筆。先父挑選了中意的墨盒或銅尺后,便在上面作畫。通常都是畫他最擅長的竹、梅、菊。有時墨盒體積較大(現從所遺拓本中發現有一個圓墨盒蓋的直徑達21厘米),便勾勒一幅線條較繁的山水畫(圖3)。先父在銅件上創作的畫都由張樾臣親自奏刀,因為他的刻工最精,對先父的繪畫體會最深,所以刻出來的作品與原作不爽毫厘,能將先父的繪畫風格完全表現出來。

因先父在國畫界享有盛名,所以同古堂極歡迎先父去作畫。

陳小從(陳師曾侄女)有詩說:“……名家紛競技,寫畫貽親朋。孰為倡導者,先伯師曾公。三絕詩書畫,余興寄雕蟲。摯友有同道,貴州茫父翁。相邀退食暇,同古堂上逢。堂主亦雅士,雕鐫具深功?!币部勺鳛樽糇C。

從目前的文獻、實物和拓片等來看,包括走訪同古堂的后人和老一輩的知情者,刻銅收藏研究者的共識,是陳師曾、姚華只在銅上書畫,并不操刀刻銅。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說“姚華刻銅”,稱姚華為“民國刻銅三大家”之一,并進一步附會說“姚華親自刻的署名如何、別人代刻的署名如何”云云。這實在是沒有根據的謬傳。茫父先生的美術實踐除傳統書畫外,于穎拓、箋紙、書畫銅均有貢獻。姚華倡導、支持刻銅藝術,其書畫銅作品多由同古堂張氏和姚錫久施刻。姚華自己并不刻銅。這一結論早在2004年出版的《銅匣古韻》一書中,周繼烈先生已有詳細闡述了。

刻銅是一門特殊的技藝。陳姚不親自操刀,絲毫不他削弱對刻銅藝術的貢獻。事實上,陳師曾、姚華對刻工十分重視。包括工具、刀法、刻法、風格與表現力等多與刻銅家深入交流,砥礪互動,奉獻出了才情和智慧,“至是而畫師梓人,神志暗合,同力合作,遂越前修(魯迅語)?!彼麄兣c刻銅家一起,造就了刻銅藝術的又一高峰,使民國刻銅文房成為中國青銅藝術的夕陽余暉。

●? 名家參與者眾,共譜精彩華章

從民國初年開始,在京書畫家就大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刻銅文房的創作。在2013年8月出版的《民國刻銅文房珍賞》(周繼烈主編,北京出版社)一書中,收錄有近70名作者的200多件刻銅文房。還有一些因難以征集圖片而未能收錄。另有一些書畫家也曾吉金染瀚,雖未見實物,但在文獻資料或舊拓片中留下了藝林芳蹤。估計參與刻銅創作的文化名家有近百人之多。這其中,有清季遺老,有民國政要;有文史名家,也有金石文字學家;有當時即享聲名如今如雷貫耳、婦孺皆知的梁啟超、梅蘭芳、袁克文、周作人、齊白石、張大千、溥心畬等,也有當時有名如今漸歸湮沒的如黃秋岳、經亨頤、章浩如(圖4)、鐘剛中、馮臼、王君異等。民國北方畫壇的中堅人物,除了陳師曾、姚華外,林紓、金城、陳半丁、胡佩衡(圖5)、汪慎生(圖6)、葉昀、湯滌、吳觀岱、吳待秋、蕭謙中、壽石工、王夢白、俞瘦石、張伯英、羅復堪、傅增湘、陳漢第、袁勵準、陸和九、梁啟超、馬衡、丁佛言、余紹宋、楊千里、馬晉、顏伯龍、江采、王雪濤、吳光宇、謝瑞階等都在銅墨盒(鎮尺)上留下了翰墨?!洱R白石的一生》的作者張次溪先生回憶,民國初年齊白石剛到北京時,作品少人問津,整日枯坐?!八麨榱松?,常給墨盒鋪在銅墨盒或銅鎮尺上畫些花卉山水,刻成花樣。所得潤金,起初每件只有幾角錢,增了幾次價,才增到每件兩元左右?!编嵰菝废壬劦絽谴铮▓D7),說“民初,吳待秋至北京,為某部小官僚,開始訂潤鬻畫。當時有張樾丞者,設一文具鋪,所出售之銅墨盒、銅鎮紙,或書或畫,均出待秋手,待秋之名,遂漸著于北方?!?/p>

在一個很短的時期內,有如此眾多的杰出書畫家熱情投入到一種實用器的創作中去,這在近現代美術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 諸藝盡善皆美,畫銅不讓紙絹

書畫家在銅上的創作大多是小品,尺幅不逾方寸,比傳統書畫中的扇面、冊頁等還小了許多。且直接書畫于冷銅之上,沒有宣紙的暈染效果,筆墨意趣全倚賴刻銅家的二次創作。尺幅既小,載體又屬異類,其精彩程度會不會打折扣呢?換句話說,作品在未刻之前,單獨作為一幅書畫作品來看,由于畫在銅上,會不會失之荒率、過于簡單呢?或者由于書畫家的不習慣,銅上的創作較之紙絹上的創作會有些許遺憾呢?

從目前遺存的精品刻銅來看,我們要說:書畫銅不讓紙絹。銅上書畫,更多的是精心之作、精彩之作,絲毫不遜于紙絹上的創作。銅上的墨稿,即使單獨作為一件書畫作品來看,也多是精品、妙品。其構圖立意、虛實、筆墨氣韻均堪稱完美。方寸之作不輸高頭大幅??蹄~家的二次創作,不僅完善了銅上寫繪的筆墨意趣,還增添了金石趣味(圖8),真是神乎其技,令人嘆為觀止。

大多數書畫大家的書畫銅刻作品不讓紙絹,其理由大致可作如下推想:

1.名家多是大家。不論書寫繪畫在銅上、石上、竹上、瓷上、紫砂上,均成竹在胸,下筆有數,拿捏得準;

2.書畫了還要雕刻,雕刻了還要送人,且上款多非等閑之輩(圖9);金銅質堅傳之久遠,正所謂金石壽永,總要格外用心,絕少應酬之作;

3.對文人畫和美術實用論等先進的美學理念高度認可。而新的材質、新的創作形式,更能激發創作的激情;

4.雕刻家技藝超群。寫、繪、刻多人合作,好比打擂臺,或有炫技因素,更要使出渾身解數;

5.拓片是獨立的藝術品,可化身千百。墨盒刻好后,按慣例拓片要回送給書畫家,店家也要留底(圖10)。

名家書畫銅刻的創作在民國初年由陳師曾、姚華倡導并身體力行,剛開始時考慮到銅質堅頑,刻藝艱難,多施以簡筆,以少勝多,以意境取勝。待與刻銅家合作有年,有了默契,特別是看到刻銅高手如張樾丞、張壽丞和姚錫久等雖刻猶寫,神乎其技,不僅能表現筆墨暈染,紙絹意趣,連山水皴法也能曲盡其妙,成熟期的刻銅創作便少了題材的局限,于是大尺寸的繁復的作品也出現了,如陳師曾、姚茫父大幅山水銅刻作品,大幅銅屏,多幅通景的鎮尺等;寫刻相互砥礪,共同挑戰極限。這一中國美術史和工藝美術史上的奇觀雖持續時間不長,可謂曇花一現,但我們還是感受到了夕陽余暉般絢麗的光芒,并為之如醉如癡。

猜你喜歡
墨盒書畫家書畫
春天的早晨(短篇小說)
李亦文
王春書
試論銅墨盒制作的工藝特征(下)
小小書畫廓
辟雍雅集·“大美尋源——當代優秀書畫家作品展”選登
書畫
書畫家婁師白
書畫家自定潤格表
書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